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伊始,看到一则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中国的总体信任水平已经跌破底线,70%的人不相信陌生人。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
社科院的报告虽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却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尽管不清楚报告所说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但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人们对公权力的信任、对各种生产经营者及其产品的信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都在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面前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实事上我们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信任危机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我们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日常生活问题。从内地人跑到香港抢购婴儿奶粉的情形,就可以看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
被网友称为“新年第一掐”的赵忠祥与郑渊洁的微博争论,也由“信任”的话题引发。春节期间,童话作家郑渊洁携80多岁老母去看冰灯,因为自己忙于给老人照相,老太太在下一个台阶时,让一个12岁小女孩搭手相扶。事后他听到女孩家长批评自己的孩子不该随便去帮扶陌生老人,怕一不小心就会惹上事。郑为此发微博表达感慨,认为父母不该如此教育孩子。而总想“老有所为”的赵忠祥同志却义愤填膺地从斜刺里杀了出来:“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的)博文也好意思发表!”随后他又给郑发邮件:“郑渊洁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嘴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对此,郑渊洁用“君子和而不同”作了回应。
从事件本身来看,郑渊洁确实是有感而发,旨在引起人们对现实中信任危机的思考和讨论,赵忠祥的指责却显得莫名其妙,矫情做作,有借助此事自我炒作的很大嫌疑,实在不值得一提,因为他和郑渊洁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指出,赵忠祥的言论,客观上起到了一种误导作用:既然我们的社会处处潜藏着危机,处处存在着陷阱,最好还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有事自己处理,莫要指望他人。
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看来应该去掉后半部分,只要“老吾老,幼吾幼”便可,你不要管别人的事,也不要想让别人管你的事,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管不好就会摊上事儿。
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来掐死自己,却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掐死的是别人,或别人在掐死我们。我们不愿伸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也在警惕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怕好心做了坏事,怕惹上麻烦;反过来别人也都这么想,整个社会最后的状态只能是谁也不相信谁,谁也别帮谁。这里如果非要骂赵忠祥,可骂之处倒不是他不甘寂寞的低劣炒作,而是在这个已经出现信任危机的社会中,他还要以“名人”的身份宣扬“别人皆不可信”的负面观点,其影响是十分恶劣的。
无独有偶,南昌有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虚构作文:“一天,70多岁的老大爷在马路上不慎摔倒,手肘磕破了皮,流了血。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车很多,躺在地上的老大爷很危险,我就跑上前去,将老大爷扶了起来,路上的行人都夸我是好孩子……岂料老师看了之后,给了她如下“评语”:“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结果,30分的作文,只给了她5分。廖廖几个字,就把孩子内心闪现的那点善良的火花无情地掐灭了。
也许老师是为学生好,怕他们因为单纯幼稚,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但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各种宣传,不都在倡导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吗?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老师把成人世界的世故与自私当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出现认知错乱,人格分裂;而我们口口声声说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可是一到具体的现实中,却又在孜孜不倦地教导孩子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所提防,免得吃亏上当。我们所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失望和对美好人性的不信任,既然如此,我们还如何让下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建设未来?
信任危机就像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一样,已经成为弥漫在中国大地上的另类污染,它不断毒化着社会空气,让我们无法顺畅地进行正常的呼吸,只能用厚厚的面罩把自己遮蔽起来。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在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又都不想从自身做起加以改变;人人都只是想方设法明哲保身,自我防护,而不愿投身到改善社会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长此以往,我们也就只能被笼罩在遮天蔽日的“雾霾”当中,永远不可能生活在蓝天丽日之下。
社科院的报告虽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却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尽管不清楚报告所说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但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人们对公权力的信任、对各种生产经营者及其产品的信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都在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面前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实事上我们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信任危机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我们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日常生活问题。从内地人跑到香港抢购婴儿奶粉的情形,就可以看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
被网友称为“新年第一掐”的赵忠祥与郑渊洁的微博争论,也由“信任”的话题引发。春节期间,童话作家郑渊洁携80多岁老母去看冰灯,因为自己忙于给老人照相,老太太在下一个台阶时,让一个12岁小女孩搭手相扶。事后他听到女孩家长批评自己的孩子不该随便去帮扶陌生老人,怕一不小心就会惹上事。郑为此发微博表达感慨,认为父母不该如此教育孩子。而总想“老有所为”的赵忠祥同志却义愤填膺地从斜刺里杀了出来:“我的天,是你照片重要还是老人安全重要,这样(的)博文也好意思发表!”随后他又给郑发邮件:“郑渊洁老师您想要表达社会腐败,也请您先尽好人子之责吧。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天下人之痛,春节儿女在老人身边,要劳别人搀扶,我只好多嘴了,我岂不知一言既出,可能‘祸从口出’,但积习使然,如得罪君子,幸甚。”对此,郑渊洁用“君子和而不同”作了回应。
从事件本身来看,郑渊洁确实是有感而发,旨在引起人们对现实中信任危机的思考和讨论,赵忠祥的指责却显得莫名其妙,矫情做作,有借助此事自我炒作的很大嫌疑,实在不值得一提,因为他和郑渊洁讨论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指出,赵忠祥的言论,客观上起到了一种误导作用:既然我们的社会处处潜藏着危机,处处存在着陷阱,最好还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有事自己处理,莫要指望他人。
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看来应该去掉后半部分,只要“老吾老,幼吾幼”便可,你不要管别人的事,也不要想让别人管你的事,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管不好就会摊上事儿。
我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来掐死自己,却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掐死的是别人,或别人在掐死我们。我们不愿伸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也在警惕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怕好心做了坏事,怕惹上麻烦;反过来别人也都这么想,整个社会最后的状态只能是谁也不相信谁,谁也别帮谁。这里如果非要骂赵忠祥,可骂之处倒不是他不甘寂寞的低劣炒作,而是在这个已经出现信任危机的社会中,他还要以“名人”的身份宣扬“别人皆不可信”的负面观点,其影响是十分恶劣的。
无独有偶,南昌有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虚构作文:“一天,70多岁的老大爷在马路上不慎摔倒,手肘磕破了皮,流了血。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车很多,躺在地上的老大爷很危险,我就跑上前去,将老大爷扶了起来,路上的行人都夸我是好孩子……岂料老师看了之后,给了她如下“评语”:“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结果,30分的作文,只给了她5分。廖廖几个字,就把孩子内心闪现的那点善良的火花无情地掐灭了。
也许老师是为学生好,怕他们因为单纯幼稚,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但孩子也是有思想的,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各种宣传,不都在倡导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吗?难道这一切都是假的?老师把成人世界的世故与自私当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必然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出现认知错乱,人格分裂;而我们口口声声说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可是一到具体的现实中,却又在孜孜不倦地教导孩子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所提防,免得吃亏上当。我们所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失望和对美好人性的不信任,既然如此,我们还如何让下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让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未来、建设未来?
信任危机就像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气一样,已经成为弥漫在中国大地上的另类污染,它不断毒化着社会空气,让我们无法顺畅地进行正常的呼吸,只能用厚厚的面罩把自己遮蔽起来。问题是,如果人人都在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又都不想从自身做起加以改变;人人都只是想方设法明哲保身,自我防护,而不愿投身到改善社会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长此以往,我们也就只能被笼罩在遮天蔽日的“雾霾”当中,永远不可能生活在蓝天丽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