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话预约时他用随和的口吻告诉记者,人物采访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是采访关于现阶段的经济热点问题可以知无不言。采访过程中,他列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数字,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了解颇多。更让我们坚信,我国的经济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他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经济》:您是怎样走上宏观经济研究之路的?在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中,您记忆深刻的是什么?
张立群:对我来说,经济研究工作者的称谓更适合我。我大学时学的是宏观经济管理,毕业之后分配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进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当时的国家计委是国家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五年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都是国家计委的重要工作内容。1999年我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是围绕国家宏观经济,做应用性或是政策咨询性的研究,已经有10年的时间。由于从事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对我后来把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作为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期间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亲身经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现象,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战略的调整,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这期间国家计委的很多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我很庆幸能亲身经历这些变化。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稳妥,现在看来效果是很好的,不是照搬照抄书本,而是在摸索中逐步把握规律,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经济》:回顾2008,中国的发展是不平凡的。您曾说中国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以及之后经济的恢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全不一样,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张立群:这些不同源于中国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处在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十几亿中国人开始从贫穷走向富裕,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越来越多的人由从事农业转变成从事非农产业,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使得我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8%或更高水平。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来推动,这就造成了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如我国这样的快。
《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十一五”规划研究的参与者,是否可以谈谈“十一五”规划的进展情况?
张立群:“十一五规划”已经进行了四年,目前来说进展状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进程的加快主要是靠工业化来拉动,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规划的水平要高,第三产业比重可能比规划的要低一些。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减排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在经济总量扩大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比2005年绝对减少了10%,这是非常难得的。从经济增长水平来看,“十一五”规划的进程或多或少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十一五”前三年经济增长率是非常高的,如2006年经济增长率是11.6%,2007年是13%,因此综合看来,“十一五”期间经济的增长还是会远远高于规划目标的。
《经济》: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政策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哪些数据可以体现这些效果?
张立群: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GDP的增长率已经由第一季度的6.1%提高到第二季度的7.9%,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企稳回升已经成为共识。国内需求增长明显加快,今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可比价格增长了44%,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消费也趋于活跃,消费的实际增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外需方面,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稳定出口。虽然现阶段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形势,国际贸易量大幅度减少,但是我国外贸出口在国际上所占的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1~7月份外贸出口负增长是22%,但是7月份外贸出口从绝对量上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这是今年第一次超过1000亿美元。尽管同去年相比还是负增长的情况,但是从出口额上来看是一直增加的。
《经济》:在您看来,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
张立群: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源与环境,这是制约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作为后起的发展国家,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当时,发达国家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地球上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资源获取成本不高,保障程度比我们高,环境状况比现在好很多。中国发展面临的状况是资源快被利用殆尽,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这就加大了我们工业化的成本。
第二个就是体制问题。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率的、能促进和谐保障稳定的体制,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必须不断攻坚。现在的改革涉及到很多团体的切身利益,改革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处理不当,现代化的进程无论是在效益方面还是社会稳定方面都将面临很大挑战。体制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银行内在约束不够、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发展水平比较低等因素导致银行贷款强烈扩张的可能性增大,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困难。
我们现在在放开搞活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我发展的环境已经建立起来,创业的自由度不断提高,但是基于市场竞争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规则还没有完善,在用这些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还有难度,这也导致了很多利己损人现象的出现,威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体制改革向前推进。另外,在全面加入国际分工的进程中,在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方面也面临重大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化危为机。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降温,但是另一方面,经济降温包含了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
《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回升态势的基本确立,如何看待中国在未来的发展?
张立群:中国自身发展条件是很好的,包括国内市场条件以及经济建设的要素保障。资金方面,现在储蓄存款的余额已经超过25万亿人民币,全部人民币存款的余额已经超过55万亿人民币,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人民币,加上外商投资等,资金条件是非常好的。第二是有充裕的劳动力。现在城乡之间流动人口是1.4亿,乡镇企业有8500多万适龄劳动力,城市里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每年有800多万,因此,相对于每年增加的1100万就业来说,劳动力的供给保障程度很高。从技术方面来看,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在利润的推动下积极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重大关键技术已经在关键领域得到运用。所有这些都表明,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快发展。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调整,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会达到8%以上,明年可能会达到10%左右。虽然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百年不遇,危机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变化,但是由于中国自身具备的有利条件,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虽然话不多,但是却字字有力,没有拖沓。在采访中,张立群研究员一直用平静缓和的语气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似乎应对现在影响中国发展的各种因素已经胸有成竹,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宏观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据。从张研究员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无限的信心,这种信心也感染着我们,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经济》:您是怎样走上宏观经济研究之路的?在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中,您记忆深刻的是什么?
张立群:对我来说,经济研究工作者的称谓更适合我。我大学时学的是宏观经济管理,毕业之后分配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进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当时的国家计委是国家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五年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都是国家计委的重要工作内容。1999年我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是围绕国家宏观经济,做应用性或是政策咨询性的研究,已经有10年的时间。由于从事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对我后来把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作为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期间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亲身经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现象,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战略的调整,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这期间国家计委的很多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我很庆幸能亲身经历这些变化。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稳妥,现在看来效果是很好的,不是照搬照抄书本,而是在摸索中逐步把握规律,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经济》:回顾2008,中国的发展是不平凡的。您曾说中国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以及之后经济的恢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全不一样,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张立群:这些不同源于中国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国处在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十几亿中国人开始从贫穷走向富裕,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越来越多的人由从事农业转变成从事非农产业,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潜力,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增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使得我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8%或更高水平。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来推动,这就造成了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如我国这样的快。
《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十一五”规划研究的参与者,是否可以谈谈“十一五”规划的进展情况?
张立群:“十一五规划”已经进行了四年,目前来说进展状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进程的加快主要是靠工业化来拉动,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比规划的水平要高,第三产业比重可能比规划的要低一些。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减排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在经济总量扩大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比2005年绝对减少了10%,这是非常难得的。从经济增长水平来看,“十一五”规划的进程或多或少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由于“十一五”前三年经济增长率是非常高的,如2006年经济增长率是11.6%,2007年是13%,因此综合看来,“十一五”期间经济的增长还是会远远高于规划目标的。
《经济》: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宏观政策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哪些数据可以体现这些效果?
张立群: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GDP的增长率已经由第一季度的6.1%提高到第二季度的7.9%,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企稳回升已经成为共识。国内需求增长明显加快,今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可比价格增长了44%,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消费也趋于活跃,消费的实际增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外需方面,国家采取了大量措施稳定出口。虽然现阶段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形势,国际贸易量大幅度减少,但是我国外贸出口在国际上所占的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1~7月份外贸出口负增长是22%,但是7月份外贸出口从绝对量上已经达到了1000亿美元,这是今年第一次超过1000亿美元。尽管同去年相比还是负增长的情况,但是从出口额上来看是一直增加的。
《经济》:在您看来,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
张立群: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源与环境,这是制约我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作为后起的发展国家,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当时,发达国家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地球上的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资源获取成本不高,保障程度比我们高,环境状况比现在好很多。中国发展面临的状况是资源快被利用殆尽,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道路,这就加大了我们工业化的成本。
第二个就是体制问题。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率的、能促进和谐保障稳定的体制,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必须不断攻坚。现在的改革涉及到很多团体的切身利益,改革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处理不当,现代化的进程无论是在效益方面还是社会稳定方面都将面临很大挑战。体制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银行内在约束不够、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发展水平比较低等因素导致银行贷款强烈扩张的可能性增大,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比较困难。
我们现在在放开搞活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我发展的环境已经建立起来,创业的自由度不断提高,但是基于市场竞争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规则还没有完善,在用这些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还有难度,这也导致了很多利己损人现象的出现,威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体制改革向前推进。另外,在全面加入国际分工的进程中,在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方面也面临重大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化危为机。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降温,但是另一方面,经济降温包含了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
《经济》:随着中国经济回升态势的基本确立,如何看待中国在未来的发展?
张立群:中国自身发展条件是很好的,包括国内市场条件以及经济建设的要素保障。资金方面,现在储蓄存款的余额已经超过25万亿人民币,全部人民币存款的余额已经超过55万亿人民币,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人民币,加上外商投资等,资金条件是非常好的。第二是有充裕的劳动力。现在城乡之间流动人口是1.4亿,乡镇企业有8500多万适龄劳动力,城市里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每年有800多万,因此,相对于每年增加的1100万就业来说,劳动力的供给保障程度很高。从技术方面来看,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在利润的推动下积极向中国转移,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重大关键技术已经在关键领域得到运用。所有这些都表明,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快发展。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调整,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会达到8%以上,明年可能会达到10%左右。虽然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是百年不遇,危机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变化,但是由于中国自身具备的有利条件,仍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虽然话不多,但是却字字有力,没有拖沓。在采访中,张立群研究员一直用平静缓和的语气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似乎应对现在影响中国发展的各种因素已经胸有成竹,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宏观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据。从张研究员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无限的信心,这种信心也感染着我们,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