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维吾尔民族民间手工艺土印花布是其极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它的纹饰华美,颜色多变,体现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特点,然而这些纹饰和汉族的传统工艺美术的纹饰又有一些类似性。作者通过对比这两个民族的纹饰的形象、颜色以及象征意义的一些相似性,进一步阐述维汉民族的工艺美术交流,起到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关键词:木模印花布;土印花布;蓝印花布;维吾尔;伊斯兰
维吾尔民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境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其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之上,与其他各民族互通往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以汉族的文化交流最为显著。其中以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品土印花布的纹饰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更能体现这一文化之间的交流。维吾尔族地处新疆腹地,是生长在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它的起源本身就有民族大融合的因素,曾经先后信仰过萨满教、佛教等宗教,又因元代伊斯兰文化植入最终皈依伊斯兰教。因此,多元文化融入势必使这个民族的装饰艺术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伊斯兰花纹的大量使用更是其重要体现,而汉族的传统纹饰也在与维吾尔族的文化交流中备受青睐,并保留在其装饰艺术当中。故而,伊斯兰图案与汉族的传统装饰图案在他们的装饰艺术里互相交流、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纹饰。这种纹饰的运用最显著的是体现在土印花布上,透过这些美丽的土印花布,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民族与民族交流的见证。
1 何为土印花布
土印花布,又名木模印花(Blockprint)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工艺的一种产物。其形式朴素大方,花纹的颜色和形式多变,深受维吾尔民族喜爱。土印花布的制作流程为:选布、上浆、印花和点染。其中关键的技艺为凸版印花木戳的刻制和图案拼合。维吾尔族的手工匠人们一般选用沙枣、梨或核桃等本地木质坚硬的果木来制作印花木模。在精选后的木材上刻制他们的传统的图案,这些图案的题材上一般以伊斯兰图案为主,多以花卉、瓜果、植物、几何纹饰、民间器物、建筑型纹饰以及文字纹饰为元素设计而成。但也有一部分花卉图案中加入了汉族的传统花卉图案,如牡丹花、菊花、梅花、海棠花,且其形态上也有形波浪状柔美曲线为中心展开,蜿蜒起伏变化而又绵延不绝、周而复始,节奏感强烈,无始无终,毫无间隙地填满了任何形态的装饰区域也体现出汉族传统花卉设计造型之感。
在印染方面,一般采取的是凸纹木模印花工艺。这种工艺在印制前,首先要将坯布处理为半干(潮湿)的状态。布下需要垫一层毛毡,以使木模上的颜色与布面在压力作用下充分接触。在维吾尔族传统的木模印花过程中,是不在布料上打画稿的。遇上较大的图案时,匠人们为防止走形就在布上轻轻打几道供参照的(墨)线。根据构图需要,同一块木模可以作为组成整体图案的单元进行拼印,也可以根据布局需要作为独立花纹进行印制,几个木模因反复连续或左右对称等不同排列方式,构成的图案效果也各不相同。在印制画面纹样要求较为丰富时,较小的印花木模多作为大面积图案的组成部分可起到拼印、点缀的作用,如作为边饰、点缀装饰来填充布面构图,即雕好的凸纹花版木模既可是一个独立的图案,也可是对称或连续纹样图案的1/2、1/4单元或更多。
维吾尔民族很喜爱这种手工艺产品,至今依然在一些地区生产,尤其以英吉沙县土印花布最具盛名。据史料记载,英吉沙县木戳印花布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土印花布也就各式各样,这种花布主要用于制作墙围、壁挂、腰巾、餐单、褥垫、窗帘等,土印花布是维吾尔族特有民间工艺,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特征,而且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大范围流行。维吾尔族人民用自己种的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再从自然的植物提取的颜色涂在自家刻制的木戳上进行印制,其颜色绚丽多彩,鲜艳度持久,其中,大红、粉红、果绿、中黄、淡黄是主要运用的颜色,期间也有靛蓝、墨黑等辅助颜色。这样的一套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的染织产品,与我们汉族的蓝印花布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这一手工艺在历史上早已影响了汉族的印染工艺,或者说,是互相影响的。下面就它的形式与制作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2 从土印花布的纹饰上看维汉工艺美术交流
土印花布的艺术特色的最大体现就是在它的绚丽多彩的纹饰上。维吾尔民族笃信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义的影响下,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成为土印花布的主要纹饰,并且根据其宗教需要,进行了一定的组织和加工,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效果。例如,为了礼拜需要而产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龛形纹样“加依乃玛孜努斯卡”,在龛形中安置一个主体花纹,两边加上各种小花等。上方和左右外框两边对称地压印上两层或多层二方连续图案,左右角则压印上新月和五星或一个独立花纹,并在上边饰中插入壶、瓶之类的日用品纹样装饰。每个龛形纹样为一组,手工艺人往往对龛形整体构图样式不做变化,但龛中装饰的主体花纹的内容则丰富多变,使印花图案更显华贵雍容、堂皇富丽。(如图1)这种纹饰的设计二方连续图案样式与汉族的魏县蓝印花布类似,这种蓝印花布,在门帘、肚兜、包袱皮的纹饰设计上也同样采取了一种对称的图案,有的是上下对称,也有的是左右对称,而且在这个龛型的纹饰也没有变化,只是龛内的装饰花纹上产生变化。(如图2)两个不同民族的装饰风格在构图上类似,不得不承认,其间必有一定得联系。
土印花布的艺术美还体现在其色彩上,这种彩色的印染方式让每个欣赏它的人而心醉。这和新疆的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新疆处于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植被稀少,因此绿色成为一种生命的象征。维吾尔民族喜爱绿色和伊斯兰国家一样,绿色就成为土印花布的染色上的必选颜色,而红色和黑色也是其必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和这个民族的原始宗教拜火教有关,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和汉族有一定的关联。早在殷商时代,地处荆州之地的楚人由于崇拜太阳和火,最早把红色和黑色作为主要装饰图案的必选颜色,在其器物上大量使用。历经周、春秋、战国后,这两种颜色的使用也不曾衰减,后来汉灭了楚,但又继承了楚文化,继续喜爱在装饰上运用这两种颜色,尤其是漆器最为明显。甚至到现在战国的漆器和汉代初期的漆器还有诸多相似之处,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分得清。那么,如此实用频率高,年代久的颜色,难道不会去影响到维吾尔族的民间艺术吗?汉族和维吾尔族同属丝绸之路上的民族,笔者认为,这种对于维吾尔族早先受到的拜火教的影响也一定存在着汉族的对火的崇拜的因子。那么沿袭到手工艺品上,这两种颜色的保留中也就有了一定的传承,它同样也是一个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见证。 土印花布的纹饰在运用上也非常考究,尤其是对自然植物的纹饰与几何纹饰的运用上。它在纹饰组织上,一方面吸收新疆地毯纹样的散花风格,在餐巾印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构图模式是托盘式和散花式。(如图3)托盘式即布面中央以多个团花为主体纹样展开构图,犹如放置在布面上的一个个托盘而得名。散花式即在布面排列各种大小相似的花朵枝叶,四角饰以几何形角隅纹样,与边框纹样相呼应,图案清晰活泼;另一方面采用二方连续的几何纹风格,用门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以及配上几组圆形、十字形、八角形、云头形等适合纹样作为主体花纹,空间用各种几何形的团花、壶或小花有规律列成数排等形式。这类墙围印花布式样,主要是从礼拜毯变化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花纹是巴旦木、石榴、牡丹、芙蓉、四瓣花(即玫瑰)、八瓣花等的花、蕾、枝、叶、果、蔓、草以及方、圆、菱、三角、星、月、回纹、水纹、云纹、古钱纹等,而主体花纹底端插入壶、盆、罐、坛、瓶等物中,或者用两个散点,以立式或斜式为骨架,用各种花纹组成不同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布局。主次清楚,点线互衬,全是黑、红两色。从而看出汉族的传统纹饰图案在这些土印花布中已经体现至极,我们在从新疆民间收集上来的土印花布作品来看,多数用在汉族刺绣、染织以及陶瓷上的花纹,如回纹、水纹、云纹、古钱纹,牡丹、芙蓉、四瓣花(即玫瑰)在这里依然被运用着,它们和伊斯兰纹饰一样,受到艺术家的青睐。
3 从土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上看维汉工艺美术交流
土印花布作为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族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种植棉花的时代。公元7世纪的《梁书·西北诸戎传》中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高昌就是现在的吐鲁番,而吐鲁番离土印花布的故乡英吉沙并不是很远。从这里可以看出,新疆是我国境内较早种植棉花的地区,而且这种棉织品已经拿来做商品销售了。而且在棉布上印花也可以从当时出土文物上得到印证。当我国到了全国普及种棉花和制作棉织品时那是元代的事了。因为棉布的大量使用,才有了后来的蓝印花布的普及,这种花布又有以河北省魏县为代表的北方蓝印花布以及湖南湘西凤凰地区的南方蓝印花布和江苏南通地区的南方蓝印花布为代表,发展成了一种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加入维吾尔族的土印花布才能是真正的一部完整的中国特色染织品的代表作。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土印花布有着完整的、考究的制作模式,它和棉花的种植与使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第二,印花工艺中的蓝印花工艺从出土文物上看,被证明最早来自新疆,然后才传到中原。第三,土印花布的工艺上与我们汉族的蓝印花布有一定的关联性,它们的原理都有制模和压印的特点。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的土印花布艺术也就当之无愧的被列入我国染织艺术的殿堂之中了。
4 小结
我们从这一块块土印花布的艺术形式上看到的是一个悠久的长期性的维汉文化交流史,我们还需充分地去发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研究我国的印染艺术工艺找到更加丰富的资料。
作者简介:李一娜(1983—),女,甘肃酒泉人,硕士,北京民族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公共装饰设计。
关键词:木模印花布;土印花布;蓝印花布;维吾尔;伊斯兰
维吾尔民族是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境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其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之上,与其他各民族互通往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史。尤其是以汉族的文化交流最为显著。其中以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品土印花布的纹饰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品更能体现这一文化之间的交流。维吾尔族地处新疆腹地,是生长在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它的起源本身就有民族大融合的因素,曾经先后信仰过萨满教、佛教等宗教,又因元代伊斯兰文化植入最终皈依伊斯兰教。因此,多元文化融入势必使这个民族的装饰艺术带有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伊斯兰花纹的大量使用更是其重要体现,而汉族的传统纹饰也在与维吾尔族的文化交流中备受青睐,并保留在其装饰艺术当中。故而,伊斯兰图案与汉族的传统装饰图案在他们的装饰艺术里互相交流、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纹饰。这种纹饰的运用最显著的是体现在土印花布上,透过这些美丽的土印花布,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民族与民族交流的见证。
1 何为土印花布
土印花布,又名木模印花(Blockprint)布,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工艺的一种产物。其形式朴素大方,花纹的颜色和形式多变,深受维吾尔民族喜爱。土印花布的制作流程为:选布、上浆、印花和点染。其中关键的技艺为凸版印花木戳的刻制和图案拼合。维吾尔族的手工匠人们一般选用沙枣、梨或核桃等本地木质坚硬的果木来制作印花木模。在精选后的木材上刻制他们的传统的图案,这些图案的题材上一般以伊斯兰图案为主,多以花卉、瓜果、植物、几何纹饰、民间器物、建筑型纹饰以及文字纹饰为元素设计而成。但也有一部分花卉图案中加入了汉族的传统花卉图案,如牡丹花、菊花、梅花、海棠花,且其形态上也有形波浪状柔美曲线为中心展开,蜿蜒起伏变化而又绵延不绝、周而复始,节奏感强烈,无始无终,毫无间隙地填满了任何形态的装饰区域也体现出汉族传统花卉设计造型之感。
在印染方面,一般采取的是凸纹木模印花工艺。这种工艺在印制前,首先要将坯布处理为半干(潮湿)的状态。布下需要垫一层毛毡,以使木模上的颜色与布面在压力作用下充分接触。在维吾尔族传统的木模印花过程中,是不在布料上打画稿的。遇上较大的图案时,匠人们为防止走形就在布上轻轻打几道供参照的(墨)线。根据构图需要,同一块木模可以作为组成整体图案的单元进行拼印,也可以根据布局需要作为独立花纹进行印制,几个木模因反复连续或左右对称等不同排列方式,构成的图案效果也各不相同。在印制画面纹样要求较为丰富时,较小的印花木模多作为大面积图案的组成部分可起到拼印、点缀的作用,如作为边饰、点缀装饰来填充布面构图,即雕好的凸纹花版木模既可是一个独立的图案,也可是对称或连续纹样图案的1/2、1/4单元或更多。
维吾尔民族很喜爱这种手工艺产品,至今依然在一些地区生产,尤其以英吉沙县土印花布最具盛名。据史料记载,英吉沙县木戳印花布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土印花布也就各式各样,这种花布主要用于制作墙围、壁挂、腰巾、餐单、褥垫、窗帘等,土印花布是维吾尔族特有民间工艺,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特征,而且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曾在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大范围流行。维吾尔族人民用自己种的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再从自然的植物提取的颜色涂在自家刻制的木戳上进行印制,其颜色绚丽多彩,鲜艳度持久,其中,大红、粉红、果绿、中黄、淡黄是主要运用的颜色,期间也有靛蓝、墨黑等辅助颜色。这样的一套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的染织产品,与我们汉族的蓝印花布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认为这一手工艺在历史上早已影响了汉族的印染工艺,或者说,是互相影响的。下面就它的形式与制作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2 从土印花布的纹饰上看维汉工艺美术交流
土印花布的艺术特色的最大体现就是在它的绚丽多彩的纹饰上。维吾尔民族笃信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义的影响下,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成为土印花布的主要纹饰,并且根据其宗教需要,进行了一定的组织和加工,产生了丰富的变化效果。例如,为了礼拜需要而产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龛形纹样“加依乃玛孜努斯卡”,在龛形中安置一个主体花纹,两边加上各种小花等。上方和左右外框两边对称地压印上两层或多层二方连续图案,左右角则压印上新月和五星或一个独立花纹,并在上边饰中插入壶、瓶之类的日用品纹样装饰。每个龛形纹样为一组,手工艺人往往对龛形整体构图样式不做变化,但龛中装饰的主体花纹的内容则丰富多变,使印花图案更显华贵雍容、堂皇富丽。(如图1)这种纹饰的设计二方连续图案样式与汉族的魏县蓝印花布类似,这种蓝印花布,在门帘、肚兜、包袱皮的纹饰设计上也同样采取了一种对称的图案,有的是上下对称,也有的是左右对称,而且在这个龛型的纹饰也没有变化,只是龛内的装饰花纹上产生变化。(如图2)两个不同民族的装饰风格在构图上类似,不得不承认,其间必有一定得联系。
土印花布的艺术美还体现在其色彩上,这种彩色的印染方式让每个欣赏它的人而心醉。这和新疆的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新疆处于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植被稀少,因此绿色成为一种生命的象征。维吾尔民族喜爱绿色和伊斯兰国家一样,绿色就成为土印花布的染色上的必选颜色,而红色和黑色也是其必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和这个民族的原始宗教拜火教有关,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和汉族有一定的关联。早在殷商时代,地处荆州之地的楚人由于崇拜太阳和火,最早把红色和黑色作为主要装饰图案的必选颜色,在其器物上大量使用。历经周、春秋、战国后,这两种颜色的使用也不曾衰减,后来汉灭了楚,但又继承了楚文化,继续喜爱在装饰上运用这两种颜色,尤其是漆器最为明显。甚至到现在战国的漆器和汉代初期的漆器还有诸多相似之处,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分得清。那么,如此实用频率高,年代久的颜色,难道不会去影响到维吾尔族的民间艺术吗?汉族和维吾尔族同属丝绸之路上的民族,笔者认为,这种对于维吾尔族早先受到的拜火教的影响也一定存在着汉族的对火的崇拜的因子。那么沿袭到手工艺品上,这两种颜色的保留中也就有了一定的传承,它同样也是一个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见证。 土印花布的纹饰在运用上也非常考究,尤其是对自然植物的纹饰与几何纹饰的运用上。它在纹饰组织上,一方面吸收新疆地毯纹样的散花风格,在餐巾印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构图模式是托盘式和散花式。(如图3)托盘式即布面中央以多个团花为主体纹样展开构图,犹如放置在布面上的一个个托盘而得名。散花式即在布面排列各种大小相似的花朵枝叶,四角饰以几何形角隅纹样,与边框纹样相呼应,图案清晰活泼;另一方面采用二方连续的几何纹风格,用门形、三角形、六角形、菱形以及配上几组圆形、十字形、八角形、云头形等适合纹样作为主体花纹,空间用各种几何形的团花、壶或小花有规律列成数排等形式。这类墙围印花布式样,主要是从礼拜毯变化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花纹是巴旦木、石榴、牡丹、芙蓉、四瓣花(即玫瑰)、八瓣花等的花、蕾、枝、叶、果、蔓、草以及方、圆、菱、三角、星、月、回纹、水纹、云纹、古钱纹等,而主体花纹底端插入壶、盆、罐、坛、瓶等物中,或者用两个散点,以立式或斜式为骨架,用各种花纹组成不同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布局。主次清楚,点线互衬,全是黑、红两色。从而看出汉族的传统纹饰图案在这些土印花布中已经体现至极,我们在从新疆民间收集上来的土印花布作品来看,多数用在汉族刺绣、染织以及陶瓷上的花纹,如回纹、水纹、云纹、古钱纹,牡丹、芙蓉、四瓣花(即玫瑰)在这里依然被运用着,它们和伊斯兰纹饰一样,受到艺术家的青睐。
3 从土印花布的制作工艺上看维汉工艺美术交流
土印花布作为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族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种植棉花的时代。公元7世纪的《梁书·西北诸戎传》中记载:“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高昌就是现在的吐鲁番,而吐鲁番离土印花布的故乡英吉沙并不是很远。从这里可以看出,新疆是我国境内较早种植棉花的地区,而且这种棉织品已经拿来做商品销售了。而且在棉布上印花也可以从当时出土文物上得到印证。当我国到了全国普及种棉花和制作棉织品时那是元代的事了。因为棉布的大量使用,才有了后来的蓝印花布的普及,这种花布又有以河北省魏县为代表的北方蓝印花布以及湖南湘西凤凰地区的南方蓝印花布和江苏南通地区的南方蓝印花布为代表,发展成了一种在笔者看来,还应该加入维吾尔族的土印花布才能是真正的一部完整的中国特色染织品的代表作。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土印花布有着完整的、考究的制作模式,它和棉花的种植与使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第二,印花工艺中的蓝印花工艺从出土文物上看,被证明最早来自新疆,然后才传到中原。第三,土印花布的工艺上与我们汉族的蓝印花布有一定的关联性,它们的原理都有制模和压印的特点。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的土印花布艺术也就当之无愧的被列入我国染织艺术的殿堂之中了。
4 小结
我们从这一块块土印花布的艺术形式上看到的是一个悠久的长期性的维汉文化交流史,我们还需充分地去发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研究我国的印染艺术工艺找到更加丰富的资料。
作者简介:李一娜(1983—),女,甘肃酒泉人,硕士,北京民族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公共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