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且还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学生良好习惯是谁培养的呢?是家长还是老师?归根结底,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也离不开教师耐心的引导与说教。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校共育的结果。文中对于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习惯的现状进行简要论述,并针对如何运用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处在长生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容易受到各种外因素的影响。如果小学生在该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一些家长将学生的错误行为习惯,归结到是因为学校教育的缺失所引起的。然而家长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于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家庭的教育。想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需要学校对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且还要通过家庭的力量来相辅相成。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运用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
1.1 小学生的学习不良行为
按照当前的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一些小学生不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学习只是不停地写作业,考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差;一些学生由于天性活泼爱动,必须要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会学习,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敷衍应付;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专心听讲,上课聊天,喜欢做小动作;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眼睛离书本太近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生生活的不良行为
按照家庭的层面来说,许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做家务,而且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一些原本能够自已完成的事情也要通过父母代劳(挤牙膏、洗鞋子、袜子等等);一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对于生活技巧与一些生活常识一无所知,就怕孩子吃苦;有一些学生针将父母给他买学习用品的钱,用来买零食和玩具;与高年级的同学相比,低年级的同学自帛能力差,作息时间混乱,甚至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在社会生活方面,一些小学生喜欢破坏公物,在墙上涂写乱画,违反交通规则。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会以踩踏农作物,拉拔蔬菜作为乐趣。有一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学会了骑电动车,但是忽视交通规则喜欢在路上乱窜;还有一些小学生奇装异服,头发染成各种颜色,将一些不文明的词语作为口头禅等等。
2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1 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唤醒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
对于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若只是依靠学校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当要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用以唤醒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例如说教师可以通筹备家长会的方式,按照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来设计一些与家校共育内容相关的多媒体幻灯片作为课件。然后教师再将这些精心设计好的课件作为宣传教育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家校共育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这些课件是结合每个班级的具体现状而设计的,因此完全符合教育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直观、具体的宣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能为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充分准备。此外,教师也应当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运用互联网技术(例如说QQ群,微信群等等)来进行即时性的,一对一地交流与沟通,探讨孩子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2.2 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养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后果,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心情。例如说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时候,学校可以举行一次“清理白色垃圾”的公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热愛劳动的习惯。对于三年一班的同学,设置“每天五分钟家务”的活动,三年二班的同学的活动内容为“整理房间”,以及“清理地上垃圾”的活动;一年级一班的活动是“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一年级二班的学生活动为“自觉整理书包”。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开展“每天预习课文十五分钟”,“注意力集中25分钟”,“每天两个问题”以及“与同桌共进退”等活动。通地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职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施行者,而且还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者。所以提高教工队伍的建设水平是确保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前提。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我国长期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导致许多教师的思维模式传统、守旧,过于追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素养以及德育发展不够重视。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相当必要的。首先,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只有通过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国内知名的教育家或者学者到校进行考察,或者通过与其他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够在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同时,又可以将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让教师能够运用更加专业的德育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他们快乐成长。
2.4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负责人也应当要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让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保持。例如说学校可以设置心咨询小组,为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予以及时、有效的帮助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咨询习惯。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设置一些相应的心理健康训练内容,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说集中注意力,克服羞耻感,以及强化个人抗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对于学校中那些性格孤僻,心理有缺陷的,或者经常独来独往的学生,教师应当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加入到团队活动当中,帮助他们摆脱与人相处的紧张感和胆怯心理,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当中并能够主动与人交流、互动,以此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以家校共育作为发展核心,学校应当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来让家长意识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再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培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家校共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6(12):124-137.
[2]王宝兰.家校共融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新校园旬刊,2015(03):155-168.
关键词: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处在长生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容易受到各种外因素的影响。如果小学生在该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一些家长将学生的错误行为习惯,归结到是因为学校教育的缺失所引起的。然而家长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于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家庭的教育。想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需要学校对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且还要通过家庭的力量来相辅相成。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运用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成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现状分析
1.1 小学生的学习不良行为
按照当前的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一些小学生不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学习只是不停地写作业,考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差;一些学生由于天性活泼爱动,必须要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才会学习,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敷衍应付;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专心听讲,上课聊天,喜欢做小动作;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眼睛离书本太近等等。这些不良的行为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生生活的不良行为
按照家庭的层面来说,许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做家务,而且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中一些原本能够自已完成的事情也要通过父母代劳(挤牙膏、洗鞋子、袜子等等);一些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对于生活技巧与一些生活常识一无所知,就怕孩子吃苦;有一些学生针将父母给他买学习用品的钱,用来买零食和玩具;与高年级的同学相比,低年级的同学自帛能力差,作息时间混乱,甚至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在社会生活方面,一些小学生喜欢破坏公物,在墙上涂写乱画,违反交通规则。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会以踩踏农作物,拉拔蔬菜作为乐趣。有一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会学会了骑电动车,但是忽视交通规则喜欢在路上乱窜;还有一些小学生奇装异服,头发染成各种颜色,将一些不文明的词语作为口头禅等等。
2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1 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唤醒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
对于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若只是依靠学校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当要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用以唤醒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例如说教师可以通筹备家长会的方式,按照每个班级的不同情况来设计一些与家校共育内容相关的多媒体幻灯片作为课件。然后教师再将这些精心设计好的课件作为宣传教育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家校共育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这些课件是结合每个班级的具体现状而设计的,因此完全符合教育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直观、具体的宣传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能为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充分准备。此外,教师也应当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运用互联网技术(例如说QQ群,微信群等等)来进行即时性的,一对一地交流与沟通,探讨孩子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2.2 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养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后果,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心情。例如说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时候,学校可以举行一次“清理白色垃圾”的公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热愛劳动的习惯。对于三年一班的同学,设置“每天五分钟家务”的活动,三年二班的同学的活动内容为“整理房间”,以及“清理地上垃圾”的活动;一年级一班的活动是“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一年级二班的学生活动为“自觉整理书包”。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开展“每天预习课文十五分钟”,“注意力集中25分钟”,“每天两个问题”以及“与同桌共进退”等活动。通地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热情,对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教职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施行者,而且还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者。所以提高教工队伍的建设水平是确保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前提。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我国长期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导致许多教师的思维模式传统、守旧,过于追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素养以及德育发展不够重视。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相当必要的。首先,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只有通过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其次,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国内知名的教育家或者学者到校进行考察,或者通过与其他学校进行学术交流的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和科研能力。确保每个教师都能够在做好教育科学研究的同时,又可以将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让教师能够运用更加专业的德育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障他们快乐成长。
2.4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进行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负责人也应当要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够让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保持。例如说学校可以设置心咨询小组,为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予以及时、有效的帮助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咨询习惯。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设置一些相应的心理健康训练内容,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说集中注意力,克服羞耻感,以及强化个人抗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对于学校中那些性格孤僻,心理有缺陷的,或者经常独来独往的学生,教师应当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加入到团队活动当中,帮助他们摆脱与人相处的紧张感和胆怯心理,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当中并能够主动与人交流、互动,以此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以家校共育作为发展核心,学校应当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来让家长意识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再通过举办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培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家校共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6(12):124-137.
[2]王宝兰.家校共融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新校园旬刊,2015(03):1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