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许多教师所全力企盼的一种境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习也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尝试的。
一、巧妙引导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抹杀其主导作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应该并重。也只有教师合理的导,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克服随意性、盲目性,自主学习才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在《阅读和写作训练》“训练100”中,当学生欣喜地知道“训练100”就是《龟兔赛跑》的续集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给《龟兔赛跑》设计一个续集呢?”导,犹如一线亮光,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便是别有一番景致:有的设计了兔子的再度骄傲,有的设计了乌龟的诚实,还有的想象了龟兔的同心协力。
二、激发情感
学习过程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渗透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富于童趣的故事,课文情境剧的表演指导,课内学生游戏的组织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
实践操作过程中,笔者注重了这样几个方面:与学生建立朋友式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多元地评价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地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拓宽学习的领域,有了这份学习的激情,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从某种角度来讲,以往学生不主动的学,厌学,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教师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学——担心教学质量,一味地“灌”,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性。所以,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其次,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地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放多元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拘泥于已有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师生都应该积极创造,超越预定的教与学的目标。开放多元化的课堂,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大胆质疑,回归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因此而异彩纷呈。
指导写作“喜欢的一种植物”时,一个学生说牵牛花美在本身的漂亮,可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议一议。学生讨论异常的激烈,发现了不少闪亮的地方。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发现,使学习的内容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打破教学手段的僵化,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实践创新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疑”,从而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教授《金色的脚印》时,笔者预先布置:“动物间存在亲情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可以通过查找书本和实践调查寻找答案。”学生研读了课文,发现了书本上的故事很是感人。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于是,不少的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保护动物小组,还写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给了学生的只是一个自主的实践机会,赢得的却是深刻的认识,富有创意的表现。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是许多教师所全力企盼的一种境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习也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尝试的。
一、巧妙引导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要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抹杀其主导作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应该并重。也只有教师合理的导,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能克服随意性、盲目性,自主学习才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在《阅读和写作训练》“训练100”中,当学生欣喜地知道“训练100”就是《龟兔赛跑》的续集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给《龟兔赛跑》设计一个续集呢?”导,犹如一线亮光,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巧妙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便是别有一番景致:有的设计了兔子的再度骄傲,有的设计了乌龟的诚实,还有的想象了龟兔的同心协力。
二、激发情感
学习过程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渗透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活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学习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富于童趣的故事,课文情境剧的表演指导,课内学生游戏的组织以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
实践操作过程中,笔者注重了这样几个方面:与学生建立朋友式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多元地评价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地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拓宽学习的领域,有了这份学习的激情,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从某种角度来讲,以往学生不主动的学,厌学,不是学生不愿意学,而是教师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学——担心教学质量,一味地“灌”,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的主体性。所以,首先得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其次,师生之间要实现教学相长,建立密切地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挑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的被动局面,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放多元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拘泥于已有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师生都应该积极创造,超越预定的教与学的目标。开放多元化的课堂,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进行自我理解,大胆质疑,回归自己的生活。创新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可能实现创新。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是各不相同的,课堂教学因此而异彩纷呈。
指导写作“喜欢的一种植物”时,一个学生说牵牛花美在本身的漂亮,可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不对,它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议一议。学生讨论异常的激烈,发现了不少闪亮的地方。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发现,使学习的内容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打破教学手段的僵化,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实践创新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易于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疑”,从而萌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教授《金色的脚印》时,笔者预先布置:“动物间存在亲情吗?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可以通过查找书本和实践调查寻找答案。”学生研读了课文,发现了书本上的故事很是感人。但是,通过调查却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于是,不少的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保护动物小组,还写倡议书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给了学生的只是一个自主的实践机会,赢得的却是深刻的认识,富有创意的表现。自主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要求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的行为,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