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人在教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节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的环境中,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发现、感受,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既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自觉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带动周围的人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贴近生活;有效性;敏锐;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强调要关注学生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要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热爱的一门课。那么,如何在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激情,各抒己见,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并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把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如:本人在教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节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自己身上、在家庭、在班级、在校园、在社区等环境中存在哪些浪费资源、破坏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以及其危害有哪些?在这些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的环境中,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发现、感受,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既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自觉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带动周围的人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教师应该要有渊博的知识,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家庭矛盾冲突入手,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头头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上学生提的“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前不久,在本市另一所中学发生了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老师要他把手机交给老师并请家长亲自到学校来领取,该生不同意老师的处理方法,跟老师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也许是老师的一句话把他给激怒了,他趁老师不备,一个纵身从三楼窗户跳出去,当即昏迷不醒,后被及时送往医院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可造成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这一事件随即轰动全城,就连菜市上的大爷大妈们都在就该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热烈讨论。所以,我也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们进行了又一次的“珍爱生命”、“珍惜受教育机会”、“孝敬父母”、“尊重劳动成果”的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本人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时间、空间尽量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教材内容大多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分小组讨论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对学生自学完全能理解的知识我坚决不讲,只有对学生难以理解或是在做课堂练习时,答案有争议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尽量让学生尝试完成。这样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热情一般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因为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不仅使他们能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受到知识得来的辛苦,体验成功的喜悦。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探究的教学情景,既增加知识的容量,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优化了教学过程。课前学生从网上自主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像等教学形式,将课堂要掌握的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讲《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突出显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这些自治区在我国的区域分布、地形特点、区域面积等。再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风俗习惯,富有时代气息的杨丽萍的《雀之灵》、经久不衰的新疆舞《天竺少女》等民族舞蹈视频、一曲展现土家族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质朴的风俗人情的《山路十八弯》,音乐视频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知不觉领略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探究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与发展。
当然,除此以外,教师扎实的学科基本能力,充分的课程资源库的准备,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达成的前提。所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勤动手,勤动脑,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贴近生活;有效性;敏锐;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强调要关注学生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要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热爱的一门课。那么,如何在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激情,各抒己见,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升华,并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把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如:本人在教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节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自己身上、在家庭、在班级、在校园、在社区等环境中存在哪些浪费资源、破坏以及污染环境的行为,以及其危害有哪些?在这些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的环境中,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发现、感受,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既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自觉树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带动周围的人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教师应该要有渊博的知识,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家庭矛盾冲突入手,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头头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上学生提的“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前不久,在本市另一所中学发生了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老师要他把手机交给老师并请家长亲自到学校来领取,该生不同意老师的处理方法,跟老师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也许是老师的一句话把他给激怒了,他趁老师不备,一个纵身从三楼窗户跳出去,当即昏迷不醒,后被及时送往医院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可造成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这一事件随即轰动全城,就连菜市上的大爷大妈们都在就该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热烈讨论。所以,我也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们进行了又一次的“珍爱生命”、“珍惜受教育机会”、“孝敬父母”、“尊重劳动成果”的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在教学中,本人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时间、空间尽量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教材内容大多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分小组讨论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对学生自学完全能理解的知识我坚决不讲,只有对学生难以理解或是在做课堂练习时,答案有争议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尽量让学生尝试完成。这样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热情一般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因为由学生自己挖掘知识,不仅使他们能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受到知识得来的辛苦,体验成功的喜悦。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体验探究的教学情景,既增加知识的容量,又加快了课堂节奏,优化了教学过程。课前学生从网上自主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像等教学形式,将课堂要掌握的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讲《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突出显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这些自治区在我国的区域分布、地形特点、区域面积等。再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风俗习惯,富有时代气息的杨丽萍的《雀之灵》、经久不衰的新疆舞《天竺少女》等民族舞蹈视频、一曲展现土家族优美的山水风光和质朴的风俗人情的《山路十八弯》,音乐视频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直观形象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知不觉领略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探究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与发展。
当然,除此以外,教师扎实的学科基本能力,充分的课程资源库的准备,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都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达成的前提。所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勤动手,勤动脑,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