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宁(1990.11-),女,山西人,成都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摘要:本文基于语言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和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能指所指理论,分别对电影《秋喜》中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意义以及电影符号化细节做出较为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符号话电影;《秋喜》
2009年上映的年代片《秋喜》以1949年广州解放的历史为背景,牢牢抓住当今市场的喜好,主打谍战和感情牌路,最终赢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益。除此之外,《秋喜》不同于以往谍战影视作品,它在迎合商业市场外,更注重用电影自己的语言讲故事,用电影符号化的方式描绘故事。正可谓是导演孙周继《周渔的火车》后的有一大经典之作。
符号最早起源于语言学,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的标识。而电影符号是隐秘在电影情节故事,人物个性,视听享受背后的东西,它可以在电影叙事文本上大做文章,也可以细化成镜头里有形或是无形的一个物件。总之,电影符号在借助声画传播的影像学里,是穿透荧幕,延展开来的画外语言,也只有具备电影符号的影片在某种意义上才具有一定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就是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依旧值得拿出本片研究品读的重要原因。
符号矩阵理论解读《秋喜》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意义
关于符号矩阵理论,格雷马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学家索绪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所能接触到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语义素”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并为人所领会,而是“语义素”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对立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了所谓的“意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影视作品叙事方面的解读当中,就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对立”。对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否定。我们要特别理解对立面与否定的概念,这将在下面的图式中得到展示。
设立一项为故事元素为S,它的对立面一方是反S,与S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是非S,反S的矛盾方即非反S,如下图所示:
影视作品故事往往起源于S与反S之间的对立,在叙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于是出现了非S和非反S,当这些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才能在叙事方面达到丰满。《秋喜》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遵守了以上符号结构,文中以两条主要线索开展,一条是潜伏和反潜伏的线索,我党地下工作者晏海清与国民党高级官员夏惠民两个男人之间的内心揣度和较量,表面上为上下级关系,实则代表解放战争两大力量。居于次位的一条线索是与谍战情节紧张激烈血腥截然不同的感情路线,分别讲述了晏海清和夏惠民身边的两个女子,她们各自或坚守或放弃的感情世界充满着温情凄美的柔性色彩。以下是对这样一刚一柔的两条明暗线索,基于符号矩阵理论的深度分析:(下图为《秋喜》中主要任务之间引发戏剧矛盾的符号矩阵图)
1. 晏海清与夏惠民
晏海清,整个电影中最为核心的人物,他毕业于黄埔军校,迎着红色革命的号召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因为党在特殊时期的需要,义不容辞的接受了上级委派的任务,和嫂子伪装成一对夫妇,潜伏入敌方,为组织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而牺牲着自己的身份,爱情,甚至是生命。夏惠民,同样毕业于黄埔军校,不同的是,他与晏海清选择了两条对立的发展路径。身为国民党高级官员,他效忠党国,拥有广州地区的绝对指挥权,在政治信仰方面和晏海清形成了本片最为关键性的冲突对立面。两个敌对势力的代表在整个电影符号矩阵中牵出一条贯穿全剧的脉络。所以晏海清的特殊身份是一切戏剧冲突根源,是S。而作为他最大的阻挠者夏惠民则是反S的角色。
2. 晏海清与秋喜
海清和秋喜之间的多层化关系是本剧第二条线索的一大看点,作为谍战片中的柔情面,可以说是演绎的相当动情。秋喜原本在海清家中做女佣,负责照顾老爷太太的衣食起居。书卷气息,儒雅的男主人不仅在战乱中收留自己,还给予自身一种家人的关怀,让内心颇为单纯的秋喜心中不免产生了仰慕之情。随后一次奉茶的偶然机会,从来喜欢打赤脚的她听到了老爷太太真实身份的对话,没有任何政治思想的她只默默记住了他们二人是假夫妻的事情,从此,秋喜似乎开始有理由爱慕老爷,并在后续的点点滴滴生活细节中缓缓流露。当然,电影情节中秋喜并非单方面的情愫摄入。晏海清终日在痛苦的内心拷打,与国民党斗智斗勇中,早已身心疲惫。他恐怕只有在和秋喜的接触中,才能放下太多的重负,才能摘下面具坦然面对。所以,不知什么时候,海清也怜爱起了这个小姑娘,但身兼重任的他又时刻提醒着自己距离的保持。晏海清和秋喜之间的关系,不具对立冲突,却时时体现矛盾之处。诸如,海清无法解救枪口下的秋喜和其父亲,换句话说,父女俩人不被晏海清所杀,却因晏海清而死一样。晏海清是S,秋喜则是符号矩阵中的非S。
3. 夏惠民与惠红莲
电影中夏惠民和惠红莲二人与其说是第二段感情线路,不如说是晏海清和秋喜两人情感的对照。夏惠民利用手中的权力,可以包戏场捧名角,最终抱得美人归。惠红莲虽然是当时名震岭南的粤剧名伶,但也逃不过一个供人把玩的戏子命。一个是权力和金钱,一个是名头和美色。二者在两人的浮夸关系中被等价交换。二人之间逢场作戏,亦真亦假的感情中,充斥着性,自我的标签。在晏海清秋喜之间不敢逾越但求彼此平安的爱面前略显不足一谈。其实不然,惠红莲这个角色的出现,不仅仅作为夏惠民的“相好的”出现,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夏惠民的内心世界。一个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国民党派人,在强硬的手腕,自负的个性,铁血的政策下也有人性的脆弱面。诸如,惠红莲不过唱了一场悲情的曲子,夏惠民内心就翻江倒海的联想到国民党势力的倾倒,一种极度不自信,极度敏感的表现。而在红莲不愿离开广州,夏惠民在临走时竟用枪决的方式夺走了还在熟睡中旧情人的性命。恐怕在夏惠民内心并非是因为那句“带不走的就就地销毁”,而是不够自信今后台湾时局能否胜过今日的广州。他生怕惠红莲成了国民党忘党最后的见证人。所以,夏惠民作为反S,惠红莲就是那个与之矛盾又没有角色对立的非反S。(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朝晖. 影视符号学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践——兼谈纪录片《因为爱着你的爱》的拍摄创作[J]. 中国电视(纪录),2013,07:70-73.
[2] 晏斌. 影视艺术之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
[3] 王娅楠,张晶晶. 关于电影符号学理论的辨析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4:112-114+165.
[4] 鱼为全. 符号学关照下的影视字幕翻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74-76.
摘要:本文基于语言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和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能指所指理论,分别对电影《秋喜》中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意义以及电影符号化细节做出较为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符号话电影;《秋喜》
2009年上映的年代片《秋喜》以1949年广州解放的历史为背景,牢牢抓住当今市场的喜好,主打谍战和感情牌路,最终赢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收益。除此之外,《秋喜》不同于以往谍战影视作品,它在迎合商业市场外,更注重用电影自己的语言讲故事,用电影符号化的方式描绘故事。正可谓是导演孙周继《周渔的火车》后的有一大经典之作。
符号最早起源于语言学,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的标识。而电影符号是隐秘在电影情节故事,人物个性,视听享受背后的东西,它可以在电影叙事文本上大做文章,也可以细化成镜头里有形或是无形的一个物件。总之,电影符号在借助声画传播的影像学里,是穿透荧幕,延展开来的画外语言,也只有具备电影符号的影片在某种意义上才具有一定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就是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依旧值得拿出本片研究品读的重要原因。
符号矩阵理论解读《秋喜》人物关系和人物行动意义
关于符号矩阵理论,格雷马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学家索绪尔和雅各布森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所能接触到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也就是说,“语义素”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并为人所领会,而是“语义素”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对立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了所谓的“意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影视作品叙事方面的解读当中,就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对立”。对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的否定。我们要特别理解对立面与否定的概念,这将在下面的图式中得到展示。
设立一项为故事元素为S,它的对立面一方是反S,与S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是非S,反S的矛盾方即非反S,如下图所示:
影视作品故事往往起源于S与反S之间的对立,在叙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于是出现了非S和非反S,当这些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才能在叙事方面达到丰满。《秋喜》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遵守了以上符号结构,文中以两条主要线索开展,一条是潜伏和反潜伏的线索,我党地下工作者晏海清与国民党高级官员夏惠民两个男人之间的内心揣度和较量,表面上为上下级关系,实则代表解放战争两大力量。居于次位的一条线索是与谍战情节紧张激烈血腥截然不同的感情路线,分别讲述了晏海清和夏惠民身边的两个女子,她们各自或坚守或放弃的感情世界充满着温情凄美的柔性色彩。以下是对这样一刚一柔的两条明暗线索,基于符号矩阵理论的深度分析:(下图为《秋喜》中主要任务之间引发戏剧矛盾的符号矩阵图)
1. 晏海清与夏惠民
晏海清,整个电影中最为核心的人物,他毕业于黄埔军校,迎着红色革命的号召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因为党在特殊时期的需要,义不容辞的接受了上级委派的任务,和嫂子伪装成一对夫妇,潜伏入敌方,为组织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而牺牲着自己的身份,爱情,甚至是生命。夏惠民,同样毕业于黄埔军校,不同的是,他与晏海清选择了两条对立的发展路径。身为国民党高级官员,他效忠党国,拥有广州地区的绝对指挥权,在政治信仰方面和晏海清形成了本片最为关键性的冲突对立面。两个敌对势力的代表在整个电影符号矩阵中牵出一条贯穿全剧的脉络。所以晏海清的特殊身份是一切戏剧冲突根源,是S。而作为他最大的阻挠者夏惠民则是反S的角色。
2. 晏海清与秋喜
海清和秋喜之间的多层化关系是本剧第二条线索的一大看点,作为谍战片中的柔情面,可以说是演绎的相当动情。秋喜原本在海清家中做女佣,负责照顾老爷太太的衣食起居。书卷气息,儒雅的男主人不仅在战乱中收留自己,还给予自身一种家人的关怀,让内心颇为单纯的秋喜心中不免产生了仰慕之情。随后一次奉茶的偶然机会,从来喜欢打赤脚的她听到了老爷太太真实身份的对话,没有任何政治思想的她只默默记住了他们二人是假夫妻的事情,从此,秋喜似乎开始有理由爱慕老爷,并在后续的点点滴滴生活细节中缓缓流露。当然,电影情节中秋喜并非单方面的情愫摄入。晏海清终日在痛苦的内心拷打,与国民党斗智斗勇中,早已身心疲惫。他恐怕只有在和秋喜的接触中,才能放下太多的重负,才能摘下面具坦然面对。所以,不知什么时候,海清也怜爱起了这个小姑娘,但身兼重任的他又时刻提醒着自己距离的保持。晏海清和秋喜之间的关系,不具对立冲突,却时时体现矛盾之处。诸如,海清无法解救枪口下的秋喜和其父亲,换句话说,父女俩人不被晏海清所杀,却因晏海清而死一样。晏海清是S,秋喜则是符号矩阵中的非S。
3. 夏惠民与惠红莲
电影中夏惠民和惠红莲二人与其说是第二段感情线路,不如说是晏海清和秋喜两人情感的对照。夏惠民利用手中的权力,可以包戏场捧名角,最终抱得美人归。惠红莲虽然是当时名震岭南的粤剧名伶,但也逃不过一个供人把玩的戏子命。一个是权力和金钱,一个是名头和美色。二者在两人的浮夸关系中被等价交换。二人之间逢场作戏,亦真亦假的感情中,充斥着性,自我的标签。在晏海清秋喜之间不敢逾越但求彼此平安的爱面前略显不足一谈。其实不然,惠红莲这个角色的出现,不仅仅作为夏惠民的“相好的”出现,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夏惠民的内心世界。一个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国民党派人,在强硬的手腕,自负的个性,铁血的政策下也有人性的脆弱面。诸如,惠红莲不过唱了一场悲情的曲子,夏惠民内心就翻江倒海的联想到国民党势力的倾倒,一种极度不自信,极度敏感的表现。而在红莲不愿离开广州,夏惠民在临走时竟用枪决的方式夺走了还在熟睡中旧情人的性命。恐怕在夏惠民内心并非是因为那句“带不走的就就地销毁”,而是不够自信今后台湾时局能否胜过今日的广州。他生怕惠红莲成了国民党忘党最后的见证人。所以,夏惠民作为反S,惠红莲就是那个与之矛盾又没有角色对立的非反S。(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朝晖. 影视符号学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践——兼谈纪录片《因为爱着你的爱》的拍摄创作[J]. 中国电视(纪录),2013,07:70-73.
[2] 晏斌. 影视艺术之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
[3] 王娅楠,张晶晶. 关于电影符号学理论的辨析思考[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4:112-114+165.
[4] 鱼为全. 符号学关照下的影视字幕翻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