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第7步早早买第一套房,为未来兜底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最近房价不太安分。
  很多家里稍微有点积蓄但还没买房的年轻人,又开始在纠结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要不要买房。
  不买吧,总觉得飘飘落落的没个安定,而且担心后面买不起。
  买吧,又觉得似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父母一辈子不容易。还得每个月还房贷,压力不小,并且关键是房价的波动十分诡异,非常担心自己被干在了半山腰,成为被割的韭菜。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一个目的和成本的问题。一个人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牢牢抓住自己的目的,然后评估综合成本和收益就可以了,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结。
  至于专家怎么说,媒体怎么吹,根本不重要。要搞清一件事情谁承担后果,谁说了算,你只需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和成本。
  所以,我打算直接终结这个问题。
  我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这是你的第一套房,且买得起,买就可以了。
  注意,这里的限定语是第一套房,如果已经在纠结第二套、第三套的人(非卖一买一),因为这已经属于投资属性乃至投机属性,我从不做投资建议。
  年轻人面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只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买得起,而不是买不买。

2


  为什么只需要买,不需要考虑涨跌?
  因为第一套房是不具备金融投机属性的,你对于这套房子的需求是学区、是户口、是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是需要自己能够在这座城市落下脚、安下心,为了美好的未来去奋斗。
  买不起那是没办法,别浪费精力在考虑房价上,抓紧想法子挣钱去。
  只要买得起,买就对了。
  尤其不要考虑房价涨跌,这年头预测房价涨跌本身就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况且房价涨跌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房价涨了,你也没法把这套房子卖了,睡大街去啊;房价跌了,你也依旧在享受这套房子带来的户口学区归属感啊。
  不管房价涨跌,你的核心需求其实是户口、是学区、是城市归属感,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是让自己扎下根不回去,而不是这些账面上无法流动变现的浮盈浮亏,这些都是数字!
  第一套房的房价涨跌和你真正的生活体验没有必然关系!撑死了,就是心里爽不爽而已。
  房价真的涨了,肯定是全市的房子都涨,你卖了这套,也未必买得起涨价后的更大改善房;房价真的跌了,你反而还有机会买第二套给家乡的爹娘备着。
  所以,理会房价涨跌干嘛?
  抛开第一套房和房价涨跌的关系无关外,第一套房还有一个好处是,固化一部分资产,弱化一部分负债。

3


  怎么理解固化资产?我给你算一笔账,很简单,不需要金融知识。
  钱,现在每一天都越来越不值钱的,别管这个世界变得好还是不好,放水都是不停的。这个我没说错吧?
  你看现在100万的购买力,和30年前的100万的购买力来比,差了多少倍?
  如果你30年前(僅做举例)向银行贷了100万,分30年期。当时你可能能买一小栋楼,现在你可能只要卖这栋楼里的随意一小间房,就能还掉全部100万的贷款。
  更何况随着你收入的增长和货币的贬值,可能10年不到,你就有能力提前还清了,最差的情况也是月供的压力对你而言,不至于伤筋动骨。
  100万放在30年前是天文数字,放在现在也就不大不小。几十年前几百块的月收入,上千块一平米的房子,换算到今天,购买力比例是差不太多的。
  别忘了,你欠银行的钱,也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不值钱的。而房价,不论什么时候,都是随着工资水平、物价水平,跟着涨的。
  钱在你手里,是每一天都在贬值的,现在的低风险投资收益,没有一个跟得上通胀的。我实话实说。
  你把钱换成了房子,就是把自己的资产放到了最起码跟得上通胀的产品上。
  然后把货币贬值的风险丢给了银行,很多10年前买房的人,在当时看似压力巨大的放贷,放到今天都是轻轻松松。
  况且房贷利率太低太低了,房贷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一辈子成本最低的杠杆,没有之一。
  不信你问问那些中小老板们,看着房贷的利率是不是口水都要飞起来了?更别提这个产品你还可以实实在在从中享受到户口学区,最起码还能住进去。
  贷款买房,等于是银行替你承担了货币贬值(你的负债也在贬值),你自己享受了货币升值。
  有人提到父母帮忙买房的辛苦,我很认同父母的辛苦。
  但是你不买房,这个辛苦难道就会改善?只会在未来更加辛苦,甚至更加心苦!
  钱贬值的速度会超出你的想象,手里那几十万,过个5年还算什么!
  年轻人的第一套房,不是消费,而是资产固化,要搞清楚区别。
  担心生病?那就给父母买重疾险(越早买越好)。
  担心父母老了没钱花?大哥,当个人吧,父母含辛茹苦供你上学,为你弯腰,最后为了你买房,一辈子积蓄都给你了,你还想着他们最后自生自灭?
  有点担当好吗?他们的后半生,不由你分说。
  有些人嘴上说的心疼父母,本质上还是自己不敢站出来担责任。怂就怂,别整那些有的没的。现在不努力挤一下,下一代还会经历你从小地方拼死考出来,然后面对大城市房价一片茫然的状况。
  这是死循环。
  我相信未来或许会改革,一定会改善。
  但是这个未来是什么时候?假如是15年后呢?你的美好岁月早过去了。那时候再改善,与你何干?   我再强调一下,买房不是消费,是资产固化。
  当然,也要再次强调,第一套房才可以无视风险买,因为你的核心诉求不依赖房屋涨价跌价,所以最大的风险于你而言,可以被覆盖。

4


  还有人在考虑未来万一不好呢?房子跌了呢?
  这其实也很魔幻,如果你现在买房了,那么你是在赌未来变好;未来即使没有那么好,你的户籍学区归属感也是不会丢的。
  某种意义上你不会输,或者输得有限。
  如果你买得起却不买,你就只能赌未来变坏,房价完犊子。
  未来如果没有变坏,你输了。
  未来如果是20年之后才变坏,你手上紧紧攥着的钱更不值钱了,你在无尽的犹豫和怀疑中已经失去了最美好的光阴,输得更惨。
  未来如果真的变坏,工作、收入都锐减,你觉得你会比有房的人幸运道哪里去?某种意义上你怎样都不会赢。
  所有劝年轻人不要急着买自己第一套房的人,都是坏,要么蠢,要么站着说话不腰疼。
  年轻人需要自由,需要无拘无束,没问题,但同样需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一个风险兜底。第一套房,就是一个兜底。
  只要房子在这里,年轻人再怎么浪,也有个后路。
  后路都没准备好,那不叫浪,那叫作死。
  还有什么说年轻人不要被局限在一个城市的愚蠢言论,我都看笑了。
  你从杭州跑到北京工作,妨碍你有一套杭州的房子吗?
  你从成都跑去深圳工作,妨碍你有一套成都的房子吗?
  你在一线城市工作,妨碍你在二线三线城市有一套房子吗?
  哪天你真的想要在新城市落脚,旧房子是不能卖还是怎么滴?
  只有你买了,你才有底气从容安排之后的事情,因为你输的概率太小了。

5


  第三次强调,以上论点仅仅针对要买第一套房落脚自住的刚需群体。刚需贷款买,所有痛苦和压力都是一时的,熬过前几年,就是好日子。
  因为对于你们而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是如果想要玩投机(投资购房),那就是另一套逻辑,从需求到目标和刚需群体都不一样。
  必须要综合个体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成本、资金流控制、目标城市市场特色以及未来潜在政策风险,来制定方案并不断调整策略。
  并没有普适真理,没有一招鲜,无脑加杠杆去买,可能真会把自己玩死,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去炒房。炒房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况且炒房群体这么优越的经济基础,也用不着别人瞎担心,我就不献丑了。
  或许会有更高净值的群体,有更多的方法让资产变得更有效率。一定有,但这些东西对年轻人都没有意义。
  面对第一套房都没有的年轻人,最需要的是先稳下来,再发展,再考虑之后的事情。
  事情总得一步步来。
  只能说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重点,而不同群体有不同群体的痛点。
  先谋一时,再谋一世。

链接:人生第一套房子买自己买得起的,不要嫌它小、偏、远


  人生第一套房,买你买得起的房子。不要嫌弃它小,不要嫌弃它远,不要嫌弃它偏,买了就好。周围没有的,随着将来政府的规划都会有的。没有完美的房子,刚需第一套,趁早买了就好。刚需记住,房子是用来换的,买得不好,可以换,比迟迟不买强太多!
  01买房,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买房不要想着一步到位。因為房子很贵,将来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可能买房一步到位。其他绝大部分人,都要通过置换,一步步换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刚需首套房子,千万别太纠结,你能买得起什么样的房子,就买什么样的房子,千万不要奢求一步到位。
  你能买200万的房子,就别去看250万的房子,不然你会发现,250万的房子买不起,200万的看不上了。
  02首买房别嫌偏,大房换小房
  第一套房,不要嫌它偏远,不要嫌弃楼层,不要嫌弃朝向,你买了就好。
  然后持有,等升值!之后把它卖了,拿更多的钱在手上,贷更多的款,然后换更好的房子。
  哪怕你第一套只买得起20平米的单房,你也赶紧要买,买了就能置换,就存在换大房的可能。
  你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你换过几次房子了?再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几个从小到大没换过房的?
  根据调查,成功人士,几乎每8年就会换一套房子。
  所以别太纠结,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哪怕一线城市的豪宅,同样是存在缺点的。
  03房子有7成满意,就出手
  李嘉诚说过,一套房有7成的满意度,就可以下手了。如果真的有那种十全十美的房子,那它的缺点就是:你钱不够!
  买房不要过于纠结,买了才是你的好房子。谁也不知道将来的事会怎么样,说不准哪天你就挣了笔大钱,立马就能买大房子了。
  假如钱不够?那你就去想方设法找钱,比如去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问父母要点、向岳父岳母借点……就不信搞不定首付。
  如果钱还差点,那就把房子的标准再降低些,面积再小点,先上车,后面再去买改善性住房。
  假如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那就继续找啊。多看房,多看楼盘,见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房子好,自己想要什么房,自己适合买什么房了。
  04涨了是赢家,不涨还是家
  买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买得起的却看不上,看得上的可又买不起。于是,很多买房人都选择:等。等的结果却是,房价慢慢变得自己都接受不了,最终首付变车库。
  很多时候,买不买房和钱没有直接关系,有关系的是你的思维。如果用现在的思维回到10年前,你最想干什么?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买房吧?没钱怎么办?借钱也要买!
  对于刚需来说,有需要就买,没有必要考虑房地产泡沫和房价涨跌的问题。买房涨了,你是赢家,不涨还是你家。因为你需要有安身的窝,房价涨跌或者房地产崩盘,这都与你无关,因为你只有一套房子。
  如果你买了房子,将来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房价涨了,你赚了;第二种是,房子没涨,但房子保值了,自己还住着。其实,就相当于钱只是从你的左口袋移到了右口袋而已。
其他文献
最近市场发生了很多事情。据称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论证允许个人每年5万美元额度,开展境外证券、保险等投资的可行性。疫情之后世界货币体系混乱,以前的货币之锚—— 美元贬值很厉害,放开个人外汇投资可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再就是国际上数字货币发展非常迅猛,比特币市值已经突破了1万亿美元。  比特币已经从爱好者和散户博弈变成机构参与了。美元贬值,黄金也在贬值,而比特币大涨,说明部分机构为了对冲美元的贬值而配
期刊
曾經,在中国老百姓眼里,理财=存钱。好像除了把钱存银行吃利息,没有其他的理财方式。现在,大家买银行理财产品、买房、炒股、买基金、炒黄金……“生财”的路子越来越广了。  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有足够多的“ 睡后收入”。因此,学会做一个理财达人,能让人离财务自由近一大步。理财和不理财,30年后的差距有多大?  一个不理财的人,与一个善于理财的人相比,即使目前的收入一样,30年后两者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差地
期刊
北上广深的房贷动向一直牵动市场神经。近期,关于“沪广深地区多家银行房贷被曝暂停”的消息,引發社会关注。  1月26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地区银行批贷基本正常,不过,也有部分银行因额度分配等问题,放款节奏有所放缓。房地产贷款“两道红线”的全国统一政策下,却出现了分城差异,是占比“踩线”的银行受“新规发威”的影响,还是部分交易活跃地区的个例现象?后续银行房贷额度是否会有所收紧、银行还会受到哪些影响,也
期刊
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人民币,这对吃着外卖,当着租客的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第一个跳出脑海的念头是:“中国越来越棒了,骄傲。”  但仔细一想,100万亿平均到14亿人身上,人均就是一年一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一年65000元左右。四舍五入一算——我的收入貌似刚好被平均了?  我的月薪还没能追上GDP的增长速度?01  “被平均”的背后,蕴含着哪些经济学的财富密码?  还有,疯涨了
期刊
在全民创富的同时,各种传销骗局、金融骗局、理财骗局也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一旦有人中招入局,少则亏钱赔本,多则倾家荡产,甚至不少人因此丧命。实在可恨!  我们盘点了常见的十大金融骗局套路,也总结了十个防骗温馨提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远离金融陷阱。一、最常见的骗局:庞氏骗局和各种衍生骗局  借新还旧,号称“保本高收益”,用各种高息承诺诱惑投资者,其实根本不打算兑现,也不可能兑现。  庞氏骗
期刊
错误的基金投资姿势——小A的故事  2015年的大牛市,全民热议股票基金。小A听朋友说买基金赚了不少,心痒痒的,在根本不知道基金为何物的时候,盲目跟风,买入了两只股票型基金,其中一只还是新基金。  很快,一只基金盈利达到30%,小A激动啊,像发现了新大陆,觉得基金真是好东西,跟提款机一样好,如果当初多买点,现在要达到人生巅峰了。  于是,小A大笔资金追加。  结果你可能猜到了,很快股灾到来,几次熔
期刊
要说开年以来震惊整个金融圈的大事,莫过于美股散户与华尔街空头之间所上演的那场“世纪逼空大战”,散户抱团把大空头对冲基金逼到直接认输,选择平仓离场,这无疑是让全球的投资者们见证了历史。  其中,曾经千亿人民币规模的对冲基金Melvin,更是被散户抱团打得暴亏,甚至一度可能就要爆仓破产了。Melvin基金持有大量美股游戏驿站(GME)的空仓,而游戏驿站正是美国散户们追捧的热门股票。  那么,这件事情的
期刊
借钱也要入市?去年以来,由于基金走势向好,不少90后投资者纷纷入市。因为自身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的不足,一些年轻投资者打起了借钱入市的主意。  据报道,豆瓣网上一名用户自称,2020年7月通过网贷借了1万元,买了4只基金,一周后抛出,扣除手续费后挣了近300元,堪称“一通操作猛如虎”。这种通过杠杆在资本市场获得短期利润的想法,受到一些年轻投资者的认同。  然而,不管什么投资都有风险,基金的风险更是不
期刊
刚买完保险,就出事儿了,保险公司说不赔,把所有保费退给你。你去告状,监管说保险公司做得对。这是保险公司坑人,监管机构护犊子吗?  不,有些保险不是交了钱,保单就马上生效,就有了保障。  比如等待期,就是健康险常见的一种免除责任。等待期内一旦出事儿,很可能无法按保额获得理赔。那究竟怎么才算等待期出险呢?一、保险为啥还有等待期?  消费者的利益要保护,保险公司的利益也要保护啊。  有了等待期,就可以防
期刊
我们都想赚更多钱,过更好的生活,可是现实中很多人追着钱跑,钱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因为他们缺少了实现财富自由的五大富人思维。  这五大富人思维分别是:火箭思维、时间商人思维、股东思维、复利思维和321思维。NO.1 火箭思维  每年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现金贬值越来越快,信用卡欠款越来越多,你必须成长速度足够快,和火箭一样快,才能脱离像地球引力一样变本加厉的生活成本。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苦的,那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