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也产生了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以及文化的繁荣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人与自然、环境和发展等方面会有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对人类居住环境及生态问题有形成不良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平衡,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要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实施良好的协调,这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在生态环境中形成一个健康且健康发展的状态。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措施
1.生态城市基本理论探析
1.1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那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1.2生态城市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的特点可以说非常突出,生态城市抛弃了传统干的煤、石油等非清洁能源,而是大量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且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在城市社会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功能上的协调共生的关系,在自然与人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完善这一共生系统,实现在城市发展中达到促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生态城市建设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创建生态城市的浪潮,城市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轨道。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2010年约为47%,到2020年为56%~58%。2可以说城市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十年内一个社会主题,伴随着城市建设开展也将使我国背上沉重的能源、矿产资源负担。而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在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使用一些可再生资源减少对钢铁、水泥等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资源利用,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
2.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互促双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将难以支撑,环境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去谈,必须靠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因此,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2)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護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也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个原则,使得整个经济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建设生态城市,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2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
(1)培育生态文化是源动力。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2)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3)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生态建设重在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建设,以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一是抓好工程节能减排。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抓好结构节能减排。加强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治,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产品和产业,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4)政府引导是保障。政府要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规范和保障工作。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研究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人大批准,确保这一工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调节作用,依靠合理的价格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划拨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
2.3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脚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将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通过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监测与管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分散于城市周边村镇的企业也应积极规划其建设。将城市周边零散企业搬迁至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内,以此便于企业排放的检测与监测。
3.结语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存在越老越高的建设地位。企业在建设中应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放在主要位置,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过于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整个建设周期中得到始终观测,而在最后的反馈阶段,大多数企业不需将其重要性得到了解,并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加强学习,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剑钢等.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耗散与协同性[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2004.12.
[2]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措施
1.生态城市基本理论探析
1.1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那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1.2生态城市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的特点可以说非常突出,生态城市抛弃了传统干的煤、石油等非清洁能源,而是大量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且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供给。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在城市社会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实现功能上的协调共生的关系,在自然与人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完善这一共生系统,实现在城市发展中达到促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生态城市建设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创建生态城市的浪潮,城市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崭新的轨道。根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2010年约为47%,到2020年为56%~58%。2可以说城市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十年内一个社会主题,伴随着城市建设开展也将使我国背上沉重的能源、矿产资源负担。而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在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目的;通过使用一些可再生资源减少对钢铁、水泥等容易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危害的资源利用,达到减少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的目的。
2.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互促双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将难以支撑,环境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去谈,必须靠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因此,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2)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護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也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个原则,使得整个经济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建设生态城市,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2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
(1)培育生态文化是源动力。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2)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3)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生态建设重在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建设,以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一是抓好工程节能减排。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抓好结构节能减排。加强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治,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产品和产业,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4)政府引导是保障。政府要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规范和保障工作。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研究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人大批准,确保这一工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调节作用,依靠合理的价格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划拨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
2.3加快城市污染治理脚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城市污染治理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将城市污染治理放在环保工作的首位,通过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排放监测与管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于分散于城市周边村镇的企业也应积极规划其建设。将城市周边零散企业搬迁至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内,以此便于企业排放的检测与监测。
3.结语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存在越老越高的建设地位。企业在建设中应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放在主要位置,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过于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整个建设周期中得到始终观测,而在最后的反馈阶段,大多数企业不需将其重要性得到了解,并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加强学习,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剑钢等.论“城市形象”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耗散与协同性[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2004.12.
[2]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