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所以那个时候的一些学生就不怎么重视语文,直至现在还有些学生不爱学语文,认为语文难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上。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逐渐明白,学生不爱学语文,不是语文难学或其它什么原因,而是不得法。什么事情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方法,就愿意去做了。下面我浅谈语文学习中的几种方法。
(一)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良好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保障。
去年,我接的是初一新生,学生们拿到新书,我没有急着上新课。先带领学生阅读了新课本“写在前面的话”。开头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又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 …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回味无穷… …”。然后我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这块天地,很快就会发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经我这么一说,新生对初中语文的畏难心理减轻了许多。
接下来的一周我还没有开新课文,而是和学生们一起读《爱的教育》。第一节课是我读给他们听的。我漫步在教室的走廊里,和学生们一起倾听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第二天开始就由学生们轮流朗读。让我感动的是有些学生为了读的声情并茂,晚上回去反复朗读。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布置任务了:读了什么情节?受到什么教育?没想到孩子们的话多了:读《开学的第一天》和《我们的老师》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爱;读《铁匠的儿子》品尝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玩具火车》学会了分享的快乐;《感谢》和《牺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不要一味的索求… …看到学生们真喜欢读这本书,我高兴极了,让他们每天也写一篇日记记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他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文章,以后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或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东西来了。短短一周,小升初的孩子们浅尝到阅读与写日记的快乐,而且我告诉他们,虽然升入初中了,但学习语文就这么简单!就在这简单的快乐中我开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每篇新课文的学习,我都会用到前面的方法:先自主阅读,后谈感悟和疑惑。很快学生们就读完了《爱的教育》。一个学年下来,读完了初一和初二语文课本中的推荐名著。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又一次次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当我看到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我不由得想起爱因斯坦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我还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活动、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名人故事激励、作文课上写下水作文等。
(二)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有了兴趣,没有合适的方法,如同鸟儿只有一只翅膀,飞不高也飞不远。这几年我在教改的路上,摸索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说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
升入初中,需要记忆的新东西多了。我多次和学生探讨好的记忆方法,都没有满意的结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137累积法”。于是我也试着用这种方法教学生记忆。比如把需要背诵的课文《论语十则》的前五则、《春》的前五段、课后古诗任一首放在一起,每天认真朗读一遍,有时间的话多读几遍,连读七天;下一周再读剩下的部分,到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差不多背下来了,更可贵的是,读的多了,领悟的深了,其义就自现了。
其次是课堂教学。
我还特别重视在教学中渗透课前自学、合作学习的主要步骤。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学习是提升。
关于课前自学:先让学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朗读: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遇到生字新词,一定要查工具书,然后结合课文加以理解;还要求学生在自读中不放过有疑之处,要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自学后一定要整理自学成果。
自学的下一步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资源,互相学习,质疑解难。而此时的教师千万别做旁观者,应该发挥好“导向、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导思”,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时适时引导、点拨,把学生带到“柳暗花明”处;“导法”一方面交给学生学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总结和掌握规律,让学生逐渐由“学会”走向“会学”;“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在学生无疑时“设疑而导”;“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
其实,语文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想办法带着学生们走进去,就会觉得五彩缤纷。特别是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不学语文,难以走遍天下”,希望同学们能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
(一)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良好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保障。
去年,我接的是初一新生,学生们拿到新书,我没有急着上新课。先带领学生阅读了新课本“写在前面的话”。开头是这样写的:“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又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 …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回味无穷… …”。然后我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这块天地,很快就会发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经我这么一说,新生对初中语文的畏难心理减轻了许多。
接下来的一周我还没有开新课文,而是和学生们一起读《爱的教育》。第一节课是我读给他们听的。我漫步在教室的走廊里,和学生们一起倾听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第二天开始就由学生们轮流朗读。让我感动的是有些学生为了读的声情并茂,晚上回去反复朗读。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就给他们布置任务了:读了什么情节?受到什么教育?没想到孩子们的话多了:读《开学的第一天》和《我们的老师》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爱;读《铁匠的儿子》品尝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玩具火车》学会了分享的快乐;《感谢》和《牺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不要一味的索求… …看到学生们真喜欢读这本书,我高兴极了,让他们每天也写一篇日记记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告诉他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文章,以后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或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东西来了。短短一周,小升初的孩子们浅尝到阅读与写日记的快乐,而且我告诉他们,虽然升入初中了,但学习语文就这么简单!就在这简单的快乐中我开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每篇新课文的学习,我都会用到前面的方法:先自主阅读,后谈感悟和疑惑。很快学生们就读完了《爱的教育》。一个学年下来,读完了初一和初二语文课本中的推荐名著。我和学生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又一次次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每当我看到学生们能够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我不由得想起爱因斯坦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我还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活动、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名人故事激励、作文课上写下水作文等。
(二)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有了兴趣,没有合适的方法,如同鸟儿只有一只翅膀,飞不高也飞不远。这几年我在教改的路上,摸索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首先说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
升入初中,需要记忆的新东西多了。我多次和学生探讨好的记忆方法,都没有满意的结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137累积法”。于是我也试着用这种方法教学生记忆。比如把需要背诵的课文《论语十则》的前五则、《春》的前五段、课后古诗任一首放在一起,每天认真朗读一遍,有时间的话多读几遍,连读七天;下一周再读剩下的部分,到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差不多背下来了,更可贵的是,读的多了,领悟的深了,其义就自现了。
其次是课堂教学。
我还特别重视在教学中渗透课前自学、合作学习的主要步骤。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学习是提升。
关于课前自学:先让学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朗读: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遇到生字新词,一定要查工具书,然后结合课文加以理解;还要求学生在自读中不放过有疑之处,要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自学后一定要整理自学成果。
自学的下一步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资源,互相学习,质疑解难。而此时的教师千万别做旁观者,应该发挥好“导向、导思、导法、导疑、导问”的作用。“导向”即方向上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导思”,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塞时适时引导、点拨,把学生带到“柳暗花明”处;“导法”一方面交给学生学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总结和掌握规律,让学生逐渐由“学会”走向“会学”;“导疑”即要求教师在学生“有疑”时“顺疑而导”,在学生无疑时“设疑而导”;“导问”即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是围绕学习目标实现对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
其实,语文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想办法带着学生们走进去,就会觉得五彩缤纷。特别是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不学语文,难以走遍天下”,希望同学们能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