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内卷到师德内化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当前,改善师德的着力点很多,而解决教师内卷问题具有迫切性。笔者认为,学习领悟顾明远先生的师德辩证法,对帮助教师牢记教育初心,做好一体化德育,解决教师内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内卷”原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或状态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性、复杂性的增加,“内卷”一词的涵义日益丰富,不仅指事物内部的消耗和恶性竞争,而且还指人们重复、索然无味地做着无意义的事情,封闭在无出路的小环境里,被迫折叠卷起自己,生活空间和发展机会越来越小。
  内卷在教育领域体现为,因为外部压力大,师道尊严氛围减弱,家校冲突明显,学校内部环境不和谐,自身教育能力和師德素养相对滞后,一些教师自身也面临着内卷问题的挑战。他们师德意识不彰,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旗帜鲜明,而是畏首畏尾,往往被迫折叠卷曲以自保,无法静心育人,教学惰性、职业枯竭明显,教书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教师内卷问题的危害性很大,必须尽快解决。
  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师德观是爱的辩证法,是教育实践体验与理性反思、物质与精神、普遍性与特殊性、育人与育己、主观道德与客观道德的统一。强化师德,是教师解决内卷问题的重要策略,这需要教师强化自我修养,涵养教育初心,走向内化之路,实现内在超越。
  在“复魅”和“祛魅”的超越中感悟师德辩证法的魅力
  “复魅”和“祛魅”是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而著名的相对概念。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与政治》中提出了“世界的祛魅”概念,认为在近代社会理性化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知识的进步,人们只要想知道,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这就意味着“为世界除魅”。美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卫·雷·格里芬则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复魅”概念,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价值、目的、创造性与神性,“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某种目的性,是自然界目标定向、自我维持和自我创造的表现”。人类应该对自然存在的多样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心存敬畏,并在人类自身的行为与自然存在的关联之中,完成对自然的“复魅”。这个时代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主要因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师德是古今中外倍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常谈常新。简单讲,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规范。若完整表述,师德是教师知识、修养、情感、个性魅力、态度、价值观和教育能力等在言行中的综合表现与自然流露,无处不体现,无时不发生。教师如果失去了师德,教育就失去了灵魂。大中小幼教师作为与学生日常交往密切、情感互动深刻、教育负荷大的特殊群体,其职业道德问题往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师德神圣而不神秘,充满魅力但不玄虚。要鼓励教师追求师德的崇高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感、言行来展现师德的独特魅力,使倍受冷落、非议、指责的师德走向“复魅”,恢复自己原有的魅力。同时,要引领教师关注教育实践和师生关系,关注教育细节和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强化师德建设,避免师德的虚幻和神秘,实现师德的“祛魅”。顾明远先生多次提醒广大教师,师德问题不神秘、不繁杂,更不是教师们的精神枷锁。师德真实而生动、友好而亲切,她就在广大教师身边和真实的生活里,应该把师德从神坛上请下来!
  师德建设的辩证法——顾明远师德观的哲学意蕴
  我国学者从哲学角度思考师德问题的趋势在增强,对师德的哲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孔子、庄子、苏格拉底、奈吉尔·塔布斯、奈尔·诺丁斯、布鲁贝克等中外教育家的哲学观、教育思想、师德观进行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解读与分析;对师德的价值、内涵、关系、价值体系、建设目标、内容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反思;对师德内涵的伦理哲学建构、师德量化的哲学基础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基于伦理哲学的构建路径。
  然而,虽然师德问题的哲学化探索在逐渐增多,师德的哲学化向度在增强,但这种研究还处在初始状态,研究很薄弱,关注度偏低,高水平成果相对稀少。突出的问题是,哲学视域的师德概念还没有出现,其内涵、内容和本质特征还很模糊。在师德问题如此受到关注的情况下,师德从“形而下之学”升华到“形而上之学”显得日益迫切。师德辩证法是道德哲学的分支,是教育哲学的升华,是指导教师对自己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根本性思考和实践的学科,是道德哲学在理性层面建构一套指导师德行为的法则体系,是在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等概念督导下,指导教师应该怎样过正常教育生活的实践指南。
  顾明远先生的师德哲学就是他的教育信条。他反复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总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往往在活动中!”他说,爱是教育的前提,要帮助教师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如何正确地爱学生;给教师的帮助和专业引领也要体现在教育活动和问题分析中。但不少教师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师爱,误把伤害理解为爱。“教师的爱以信任为基础,爱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是一种教育态度,不是简单的能力问题。”可见,爱的情感和理性态度是顾明远先生师德哲学的内涵。
  师德辩证法的本质是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家校关系的伦理学
  师德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度关怀,它指导教师正确认识、思考、研究和处理师生等教育关系。在追求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人向善、成才,走向幸福,是师德哲学的终极目标。顾明远先生指出,师德的本质就是敬业爱生,它包括做人和做事,古往今来,这一点永远不变。践行师德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不只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师德形象,更是要给大中小学生提供行为方面的示范。面对师德问题,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大中小学教师和班主任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绩,以正面的事例引领教师。师德问题要警惕,要重视和解决,但不要过于悲观,对负面问题的剖析要适度,否则,就失去了理性的态度。顾明远先生认为,师德哲学是幸福的哲学,“教师是最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职业,我们要让教师们认识到这一点!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升到六年级,变化这么大!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把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功了,该多么幸福!”
其他文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朝阳区幸福村小学,马芯兰老师的课堂上,一位年轻的老师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思考着,不时低头记录着。  2007年,延庆区花盆村小学,王翠菊老师的课堂上,一位专家专注地聆听着,看看老师,再看看学生的反应,时而微笑,时而严肃。  多年前的那位年轻老师是吴正宪老师,彼时的她是崇文区锦绣街小学的数学老师,当时她正蹒跚行走在课堂教学的路上,急迫地渴求知识,渴求成长,所以,她独自一人走进了
本刊讯 6月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办北京2015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主题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与督导评价”。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出席并致辞,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刘利民委托代表出席并致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丰台区委教工委在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使命、新要求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项重大任务和改革项目实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用“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抓好基础,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以“B T X”体系和“一规一表一册一网”为工作载体,严格执行“三
众所周知,人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和传授知识。因此,如果有一方面得不到重视,整个教育是站不起来的。让教育“站起来”并且“走起来”,就必须让人格培养和知识传授互为支撑、和谐发展。这应该是新时代我国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初心。  1.人格教育不足的表现  当前,教育中存在一种怪象,很多时候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际上则“一切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人格教育明显弱化。这种怪现象不仅发生在城镇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特质,其
学校是北京市边远农村学校,许多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尝试启动“团队自主发展模式”——以教研组为团队,以组长为负责人,以教风目标为引领,以教学中有价值的真问题为突破口,以自主发展为驱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以多方支持为保障,每个教研组就是一节动车,共同的发展目标给了教师工作的动力。  1.培养组长阶段  从两方面培养组长的意识:一是责任和担当意识。以往校本教研活动中,组长的身份是
按照市区两级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东城区教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新路径,于2016年启动“健康·成长2020”工程,2017年启动“文化·传承2030工程”“深化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2018年3月1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海淀区政府、区教委的支持下,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原雄县第二小学)正式挂牌。7月,受总校派遣,我开始了雄安支教生活。  面对质疑,与教师“一起做事”  在雄安校区,我主要负责课程部的日常工作,还承担数学、科学、科技、品社等具体学科的建设工作。对接后,我带着中关村第三小学成熟的学科建设经验和思考,首先从教学设计着手,试图撬动课堂由直接讲授向自主探究的转变。但是
依据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的工作部署,门头沟区教委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扎实推进。  1.转变观念,重顶层设计  依据《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门头沟区实际,门头沟区教委制定了《门头沟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促进《管理标准》的扎实推进,门头沟区还建立了相关机制。  沟通机制。门头沟区教委将重点任务分解到区教委1
戏剧是一种包含了文学、美术、语言、音乐等艺术元素的综合艺术。戏剧学习是一种人类对于自我表达的探索以及对于艺术形式的研究,可以为学生提供獨特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探索精神,发展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2018年,海淀区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戏剧教育的育人功能及实施模式研究”(课题编号DLA130354)的实践研究。海淀区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实验分为4个研究领域:发掘戏剧育人功能、开发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