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一般好发部位于腰4/5、腰5骶1多见。笔者多年来采用倒悬牵引加分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股资料
在13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2岁;突出部位左右突出103例,中央型突出27例。13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经腰椎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2.1 倒悬挂牵引 患者俯卧于悬挂牵引床上,双足套上踝套,开始倒悬,先在60°停留4~6分钟,以使病人适应后继续升高床尾,直至与地面垂直,利用病人自身体重进行牵引15~20分钟,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手法治疗 患者做治疗前准备,排空大便,俯卧位,两手平放于身旁;使肌肉放松。首先应用压,按、揉、推、滚等轻手法。
2.2.1压法:两手交叉,右手上,左手下,用手掌压患者第一腰椎沿棘突向下按压至骶部,左手按压时稍向足方向用力。连续4次。
2.2.2按法: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上背部沿两侧太阳膀胱经第二条经线,由上而下按摩至腰骶部,连续2次。
2.2.3揉法:单手张开虎门,拇指与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肾俞穴,轻轻颤动逐渐用力。
2.2.4推法:以两手大鱼际自腰骶部中线向左右两侧分推
2.2.5滚法:用手指掌指关节突出部,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线自上而下滚魂,至腰部时稍加用力,直至下肢至根部,反复滚动5~8分钟。
2.3其次应用摇、抖、扳、盘等手法①摇法:两手掌置于患者腰部,臀部,推摇患者身躯,使之左右摇动连续2分钟。②抖法:以双手握住患者双踝;用力牵伸与上下抖动:使患者身体抖动起量波浪形动作,连续2分钟。③扳法:嘱患者侧卧位,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臀部前倾,肩部外展,使腰椎呈S型,医者位于患者胸前:一手扶肩,另一肘部压髋部相对用力,使腰椎旋转最大范围,有固定感后稍用力,恰当时可听到弹响声,左右各一次。用力要轻巧,忌粗暴用力。④盘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医者双手握其双膝,使贴近胸前,先左右旋转摇动,然后抖动双膝,使腰及髋,膝过度屈曲,反复数次。⑤运法:以左手握患者膝部,右手握其踝部,运用提拔手法,使患肢做屈伸动作地抬高并伸展,上述手法完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左右可活动,每日1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半个月为1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谢某,男性,48岁,干部,于2006年6月23日来诊,因腰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间断发作3年,加重1周。患者诉3年前扭伤腰部后经常腰部疼痛,继而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每当劳累后自感腰痛加重,有时活动受限,经口服活血通络药物(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可暂时缓解,1周来元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加重,左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在我院检查腰椎间盘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骶1椎间盘向左突出,硬膜受压,查体:腰4/5椎旁两侧压痛,并向下放射,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按上述方案治疗20余天,疼痛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腰部及下肢功能康复;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消失,偶有下肢麻木,但不影响工作;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劳累后下肢稍有麻痛,酸困,能做一般的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4.2 治疗次数 最少15次,最长40次,平均治疗27次。
4.2 治疗结果 本组130例中,痊愈62例,占47.69%;显效47例,占36.15%;好转20例,占15.38%;无效1例,占0.76%。总有效率99.24%。
5 体会
5.1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变性、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突出、脱出而压迫神经所致,导致充血、水肿及周围肌组织炎性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倒悬挂牵引和手法治疗此病,疗效确切,见效快,痛苦少,门诊及病房均可需要。
5.2
自重倒悬牵引法是利用病人自身体重宋进行牵引的一种治疗方法。首先要对患者说明自重牵引的基本原理,以促进病人的合作,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倒悬牵引有利于消除内外软组织的松解,有利于突出的髓核神经根位置关系的改变,致使突出髓核在间盘负压作用下回收,同时对骶髂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的纠正复位,临床上发现,本法除对颈背腰腿部位软组织劳损病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外,对胃下垂、子宫脱垂、痔疮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年老患者应慎用,对有高血压病及其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忌用。有少数患者倒挂牵引时出现头脸发胀、恶心、鼻塞等不良反应,停止后一般10分钟左右消失。临床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
5.3手法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消除脊椎两侧的肌肉痉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用摇抖等基本手法以加宽椎间隙,用手法的作用力和纤维环的后纵韧带的张力,迫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扳、盘等手法,以分离粘连和改善神经根的压迫。特别是侧扳手法,可使上下两侧椎体相对旋转、扭错,利于突出的回位,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手法之一,以上综合手法治疗,可使腰椎间盘嵌顿的滑膜复位;使关节突关节错位整复,使患者腰腿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及消失,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1 一股资料
在13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2岁;突出部位左右突出103例,中央型突出27例。13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经腰椎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2.1 倒悬挂牵引 患者俯卧于悬挂牵引床上,双足套上踝套,开始倒悬,先在60°停留4~6分钟,以使病人适应后继续升高床尾,直至与地面垂直,利用病人自身体重进行牵引15~20分钟,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手法治疗 患者做治疗前准备,排空大便,俯卧位,两手平放于身旁;使肌肉放松。首先应用压,按、揉、推、滚等轻手法。
2.2.1压法:两手交叉,右手上,左手下,用手掌压患者第一腰椎沿棘突向下按压至骶部,左手按压时稍向足方向用力。连续4次。
2.2.2按法: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上背部沿两侧太阳膀胱经第二条经线,由上而下按摩至腰骶部,连续2次。
2.2.3揉法:单手张开虎门,拇指与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肾俞穴,轻轻颤动逐渐用力。
2.2.4推法:以两手大鱼际自腰骶部中线向左右两侧分推
2.2.5滚法:用手指掌指关节突出部,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线自上而下滚魂,至腰部时稍加用力,直至下肢至根部,反复滚动5~8分钟。
2.3其次应用摇、抖、扳、盘等手法①摇法:两手掌置于患者腰部,臀部,推摇患者身躯,使之左右摇动连续2分钟。②抖法:以双手握住患者双踝;用力牵伸与上下抖动:使患者身体抖动起量波浪形动作,连续2分钟。③扳法:嘱患者侧卧位,下面的下肢伸直,上面的下肢屈曲,臀部前倾,肩部外展,使腰椎呈S型,医者位于患者胸前:一手扶肩,另一肘部压髋部相对用力,使腰椎旋转最大范围,有固定感后稍用力,恰当时可听到弹响声,左右各一次。用力要轻巧,忌粗暴用力。④盘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医者双手握其双膝,使贴近胸前,先左右旋转摇动,然后抖动双膝,使腰及髋,膝过度屈曲,反复数次。⑤运法:以左手握患者膝部,右手握其踝部,运用提拔手法,使患肢做屈伸动作地抬高并伸展,上述手法完毕后,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左右可活动,每日1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半个月为1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谢某,男性,48岁,干部,于2006年6月23日来诊,因腰部疼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间断发作3年,加重1周。患者诉3年前扭伤腰部后经常腰部疼痛,继而出现左下肢疼痛麻木,每当劳累后自感腰痛加重,有时活动受限,经口服活血通络药物(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可暂时缓解,1周来元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加重,左下肢疼痛,酸胀麻木,在我院检查腰椎间盘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骶1椎间盘向左突出,硬膜受压,查体:腰4/5椎旁两侧压痛,并向下放射,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按上述方案治疗20余天,疼痛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腰部及下肢功能康复;显效: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消失,偶有下肢麻木,但不影响工作;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劳累后下肢稍有麻痛,酸困,能做一般的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4.2 治疗次数 最少15次,最长40次,平均治疗27次。
4.2 治疗结果 本组130例中,痊愈62例,占47.69%;显效47例,占36.15%;好转20例,占15.38%;无效1例,占0.76%。总有效率99.24%。
5 体会
5.1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变性、破坏、髓核从损伤的纤维环处膨出、突出、脱出而压迫神经所致,导致充血、水肿及周围肌组织炎性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倒悬挂牵引和手法治疗此病,疗效确切,见效快,痛苦少,门诊及病房均可需要。
5.2
自重倒悬牵引法是利用病人自身体重宋进行牵引的一种治疗方法。首先要对患者说明自重牵引的基本原理,以促进病人的合作,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倒悬牵引有利于消除内外软组织的松解,有利于突出的髓核神经根位置关系的改变,致使突出髓核在间盘负压作用下回收,同时对骶髂关节紊乱,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的纠正复位,临床上发现,本法除对颈背腰腿部位软组织劳损病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外,对胃下垂、子宫脱垂、痔疮等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对年老患者应慎用,对有高血压病及其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忌用。有少数患者倒挂牵引时出现头脸发胀、恶心、鼻塞等不良反应,停止后一般10分钟左右消失。临床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
5.3手法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是消除脊椎两侧的肌肉痉挛,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用摇抖等基本手法以加宽椎间隙,用手法的作用力和纤维环的后纵韧带的张力,迫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扳、盘等手法,以分离粘连和改善神经根的压迫。特别是侧扳手法,可使上下两侧椎体相对旋转、扭错,利于突出的回位,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手法之一,以上综合手法治疗,可使腰椎间盘嵌顿的滑膜复位;使关节突关节错位整复,使患者腰腿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及消失,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