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天前,黄教授看专家门诊,从一个女孩子的耳朵里取出一只,死苍蝇和几条活蛆。这个女孩叫王小花,今年5岁,家住山区农村。大约1周前,她和小伙伴们在玩耍,突然觉得有东西钻进了她的左耳朵,左耳发响,且十分厉害,还疼痛。她把这事告诉妈妈,妈妈提起耳朵看了看,连声说:“没事,没事。”当晚,耳朵发响,弄得小花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耳朵不响了,她用手指掏了掏耳朵,却掏出了血水。爸爸带她到当地卫生院,医生看了一下充满血水的耳朵,说是得了中耳炎,开了药,说几天就会好。然而一连五六天过去了,小花耳朵不但仍然流水,而且还有脓臭味,有时还感到耳朵里有东西在爬。全家人十分着急,父亲一咬牙带她搭车来到省城,找到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
黄教授对小花的父亲说:“情况还好,鼓膜没有穿孔,你们来得还算及时,否则,情况就有可能比现在坏多了。”这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及时诊治,就有可能发生鼓膜穿孔,导致中耳炎等,进而使患耳失去听力而致聋。
生活中,有许多不良因素,使得一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听力,甚至从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掉入无声世界的深渊。变成聋哑人。
1 先天因素: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性聋。这些孩子一生出来就聋,并往往伴有心脏、肾脏等多器官的畸形。
2 妊娩因素:妊娠早期,如母亲患风疹、腮腺炎及流感等病毒感染,或母亲患有梅毒、糖尿病、肾炎、脓毒血症及药物中毒等;或分娩时产程过长,发生难产、产伤、缺氧窒息等,都可以致聋。
3 传染病:孩子患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时,细菌或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内耳道内血管神经周围间隙等渠道进入内耳,使内耳受到破坏。
4 药物中毒:如今,已经发现有1000余种毒性(破坏听神经)药物,最常见的是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在内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其他如水杨酸类止痛药、奎宁、氯喹等等。这些药物无论是全身或局部以任何方式给小孩应用,都可使听神经受到破坏致聋。
5 耳的疾病:如各种中耳炎引起的耳病以及各种耳部肿瘤等等。
6 耳外伤:颅脑外伤或骨折使耳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用发夹、火柴棒等给孩子掏耳朵,致外耳皮肤损伤、鼓膜破裂,进而发生中耳炎;外耳道外伤性瘢痕闭锁;爆炸时,强大的空气冲击波和高强脉冲噪声的声压波,能共同引起中耳和内耳的损伤,还能抑制听中枢功能而致聋;长期生活于持续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等不良环境中,可引起噪声性聋。
7 外耳道异物:玩耍中,孩子将豆粒、花生米、石子及钮扣等弄到耳朵里;耵聍(耳屎)栓塞;苍蝇等昆虫意外地进入耳内,造成耳的损伤等。
俗语说“十聋九哑”。孩子从小就部分或全部失去听力,失去自己的有声世界,那么就会部分或完全失去学习语言的机会。聋哑人的生活是充满痛苦和坎坷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防聋工作,捍卫孩子的有声世界。
防聋应从胎儿抓起。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母亲要注意防病保健,特别要预防风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胎儿产出以后,应由医生检查,及时发现外耳道和鼓膜等先天性异常,以便及时治疗。给婴儿喂奶时,头位应稍抬高,以防孩子呛咳时奶汁从咽鼓管流入中耳,发生中耳炎。加强孩子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合理营养,搞好预防接种,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发生的能力。努力做好中耳炎的防治工作,切莫听信游医用祖传秘方治疗中耳炎。孩子感冒发烧,或患有其他疾病时,不要随便吃药,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特别是链霉素等氨基苷类药。对于豆粒、石子等外道异物应由医生取出。如被水泡胀的豆粒,可滴些95%酒精使之脱水缩小后取出;昆虫飞入耳内,应滴植物油、酒精、杀虫药或麻醉药将其杀死或麻醉后取出。耵聍栓塞时,应先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甘油滴耳,待其松软后分块取出。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防止耳外伤发生;孩子淘气惹家长生气时,切勿用手掴耳光,以防打破孩子鼓膜。孩子鼓膜外伤时,不要向耳内滴入任何药物,只要用酒精棉球搽拭外耳道,然后在外耳道口塞上一个消毒棉球就可让其自愈。患有慢性中耳炎的孩子。夏天最好不要游泳,以防水进入耳内而加重病情。
总之,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不会说话的孩子如有搔耳、摇头、哭闹不安等现象,较大的孩子诉述耳响、耳痛时,很可能是患了耳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切莫疏忽大意。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永久的残疾,给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
黄教授对小花的父亲说:“情况还好,鼓膜没有穿孔,你们来得还算及时,否则,情况就有可能比现在坏多了。”这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及时诊治,就有可能发生鼓膜穿孔,导致中耳炎等,进而使患耳失去听力而致聋。
生活中,有许多不良因素,使得一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听力,甚至从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掉入无声世界的深渊。变成聋哑人。
1 先天因素:由遗传因素导致遗传性聋。这些孩子一生出来就聋,并往往伴有心脏、肾脏等多器官的畸形。
2 妊娩因素:妊娠早期,如母亲患风疹、腮腺炎及流感等病毒感染,或母亲患有梅毒、糖尿病、肾炎、脓毒血症及药物中毒等;或分娩时产程过长,发生难产、产伤、缺氧窒息等,都可以致聋。
3 传染病:孩子患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时,细菌或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内耳道内血管神经周围间隙等渠道进入内耳,使内耳受到破坏。
4 药物中毒:如今,已经发现有1000余种毒性(破坏听神经)药物,最常见的是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在内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其他如水杨酸类止痛药、奎宁、氯喹等等。这些药物无论是全身或局部以任何方式给小孩应用,都可使听神经受到破坏致聋。
5 耳的疾病:如各种中耳炎引起的耳病以及各种耳部肿瘤等等。
6 耳外伤:颅脑外伤或骨折使耳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用发夹、火柴棒等给孩子掏耳朵,致外耳皮肤损伤、鼓膜破裂,进而发生中耳炎;外耳道外伤性瘢痕闭锁;爆炸时,强大的空气冲击波和高强脉冲噪声的声压波,能共同引起中耳和内耳的损伤,还能抑制听中枢功能而致聋;长期生活于持续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等不良环境中,可引起噪声性聋。
7 外耳道异物:玩耍中,孩子将豆粒、花生米、石子及钮扣等弄到耳朵里;耵聍(耳屎)栓塞;苍蝇等昆虫意外地进入耳内,造成耳的损伤等。
俗语说“十聋九哑”。孩子从小就部分或全部失去听力,失去自己的有声世界,那么就会部分或完全失去学习语言的机会。聋哑人的生活是充满痛苦和坎坷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防聋工作,捍卫孩子的有声世界。
防聋应从胎儿抓起。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母亲要注意防病保健,特别要预防风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胎儿产出以后,应由医生检查,及时发现外耳道和鼓膜等先天性异常,以便及时治疗。给婴儿喂奶时,头位应稍抬高,以防孩子呛咳时奶汁从咽鼓管流入中耳,发生中耳炎。加强孩子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合理营养,搞好预防接种,全面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发生的能力。努力做好中耳炎的防治工作,切莫听信游医用祖传秘方治疗中耳炎。孩子感冒发烧,或患有其他疾病时,不要随便吃药,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特别是链霉素等氨基苷类药。对于豆粒、石子等外道异物应由医生取出。如被水泡胀的豆粒,可滴些95%酒精使之脱水缩小后取出;昆虫飞入耳内,应滴植物油、酒精、杀虫药或麻醉药将其杀死或麻醉后取出。耵聍栓塞时,应先用3%~5%碳酸氢钠溶液或甘油滴耳,待其松软后分块取出。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防止耳外伤发生;孩子淘气惹家长生气时,切勿用手掴耳光,以防打破孩子鼓膜。孩子鼓膜外伤时,不要向耳内滴入任何药物,只要用酒精棉球搽拭外耳道,然后在外耳道口塞上一个消毒棉球就可让其自愈。患有慢性中耳炎的孩子。夏天最好不要游泳,以防水进入耳内而加重病情。
总之,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不会说话的孩子如有搔耳、摇头、哭闹不安等现象,较大的孩子诉述耳响、耳痛时,很可能是患了耳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切莫疏忽大意。否则,可能会给孩子留下永久的残疾,给自己留下永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