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或许是情绪问题的信号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门诊遇到一位母亲,她觉得自己的女儿最近有些奇怪,经常会不停地吃东西,体重也迅速增加。昨天看着饭桌上女儿狼吞虎咽的样子就说了一句“你看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子了,还吃!”女儿瞬间流下了眼泪,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位母亲害怕自己的言语对女儿产生心理影响,所以来心理门诊咨询一下。在我的建议下母亲把女儿带到心理门诊,女儿讲诉了她最近几年的经历。
  她讲诉自己曾经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人,平时学习成绩也比较好,考上大学后也非常的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因为入校后自己各方面表现优秀,所以信心百倍地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没想到却落选主席之位,成了副主席。最初虽心有不甘,可还能积极参加学生会的活动,但后来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力差,什么也不如别人,什么事情都做的不好,再后来就辞了副主席的职位。本以为无官一身轻,可以恢复正常的学生时代生活,但没想到的是,连平日的学习、人际交往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进而发展成不愿见人,不愿出寝室门,每天就躺在宿舍里,让室友给自己带饭。后来她发现吃东西能让自己心情变好,所以就买来各种零食。再之后就连米饭她都觉得好吃,越能饱腹的食物越喜欢,面包、饼、豆包等,在别人眼里被看成“主食”的食物,常常是她日常的主要“开销”。日积月累,虽然吃东西能让自己心情变好,但体重也一路飙升,她开始讨厌照镜子,厌恶自己肥胖的身体,开始回避与人交往,后来干脆请假回家。但是在家里依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控制不住吃东西,吃完后又觉得自己会更胖,厌恶自己,责怪自己。她变得越来越敏感,连父母的眼神、言语都能变成致命的打击。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她困在其中,难以自拔。所以当妈妈说带她来看心理医生时,自己也觉得非常有必要,想早点摆脱这样的困境。
  当她讲诉完自己最近的经历后,我们一起制订了治疗计划。治疗方案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步 服用抗抑郁药物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利用服药初期抗抑郁药影响胃口的副作用帮助患者减少对食物的欲望,从而打破心情不好就想吃东西的状况。
  第二步 每天规律运动。第一次就诊后,她办了一张健身卡,每天到健身俱乐部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始健身计划,管理体重。
  第三步 心理咨询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接纳自我,重建自信等。
  经过一段时间,通过服药患者情绪明显改善,从内心已经摆脱利用食物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的状况;通过运动,体重开始下降,越来越趋于正常,坚定了自己能恢复健康的信心;通过心理咨询,患者宣泄既往在学校遭受挫折打击后的挫败感以及体重增加后的自我否定、自我厌恶感受,重拾往日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向往交朋友,向往新生活,并计划近日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希望通过本案例能让大家熟悉什么是“暴食障碍”,在自己或家人朋友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主动到精神心理门诊或醫院求治,早日摆脱疾病困扰,减少因体重上升继而产生的并发症。另外,体重改变(增加或减少)也出现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当中,所以当短期内体重发生改变时,不妨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进一步评估病情,及时治疗。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诊断标准,案例中的女孩其实是患上了“暴食障碍”。

暴食障碍的基本特征


  反复发作的暴食,是必须定义为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1次。一次“暴食发作”定义为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进食,食物量绝对大于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和相似场合下的进食量。一段“固定的时间”指的是一段有限的时间,通常小于2小时。出现过量的食物消耗必须伴有失控感,才能认为是一次暴食发作。失控的指征是一旦开始就不能克制进食或停止进食。暴食必须表现为显著的痛苦和以下特征中至少满足三项:进食比平常快得多;进食直到感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在没有感到饥饿时摄入大量食物;因进食过量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进食之后感到厌恶自己、抑郁或非常内疚。有暴食障碍的个体通常对他们的进食问题感到羞耻并试图掩饰症状,暴食通常秘密进行或尽可能不引人注意。最常先于暴食障碍出现的是负性情感,进而出现负性评价和烦躁等。因为暴食障碍不被大家所熟悉,加上暴食障碍患者行为常常比较隐秘,回避他人,能主动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或医院求治的患者少之又少。
  希望通过本案例能让大家熟悉什么是“暴食障碍”,在自己或家人朋友遇到类似情况时,能主动到精神心理门诊或医院求治,早日摆脱疾病困扰,减少因体重上升继而产生的并发症。另外,体重改变(增加或减少)也出现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当中,所以当短期内体重发生改变时,不妨到精神心理专科门诊进一步评估病情,及时治疗。
其他文献
社恐的困境:感到被嫌弃  搭地铁时,我看到一个高中男生把身体靠在了不常开的那侧门上,但恰好下一站就会从那一侧开门。平时在车厢里我连句“借过一下”都说不出口,还经常因此在拥挤的高峰期坐过站,对于要不要提醒他,我内心挣扎了许久。  最后我决定要提醒他,毕竟他戴着耳机靠在门上昏昏欲睡的样子,很让人心里没底。然而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醒他时,他却报以冷漠的反应,表情甚至有些不耐烦。我想,他或许早就知道车门会
期刊
与同龄人有意义的接触与交往为儿童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熟悉人际关系中的社会规范,并实践亲社会行为。  因此,被同伴拒绝,即被排除在与同伴有意义的接触之外,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被拒绝的孩子更容易感到焦慮、孤独和抑郁。童年时期的同伴拒绝还与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行为问题和药物滥用的高发生率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同伴拒绝和学业失败之间的相关性:被拒绝的孩子更有可能得到较低的分数,并最终辍学
期刊
学过声乐演唱的同学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怯场”心理的影响:有些同学会发现,平时自己在声乐课堂或者私下练习演唱的时候,声音质量与艺术表现非常好,但一到声乐比赛或声乐考试等公共场合演唱就会差强人意;有些同学在每一次上舞台前,情绪总会不自觉地紧张或不安,结束后他们又会觉得自己还能演唱并表现得更好;有些同学也可能因为“怯场”而出现心率加快、出冷汗、面部颤抖、口干或腹泻等生理现象;有些同学也会因“怯场”出现迟
期刊
平时太忙,很多人都渴望睡一个大大的懒觉,做个长长的梦,不要被闹钟或电话吵醒。可今年春节假期一延再延,有足够的时间来睡觉了,为什么又睡不着、睡不香,甚至还有很多不舒服,比如心慌、头疼、肌肉酸痛、心情烦躁、爱发火或者不想搭理人等莫名其妙的反应呢?应激反应你了解吗?  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应激反应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我们面对危机时自动产生的,比如面对强烈的、恐怖的、极坏的、可怕的情境,有威胁的或者怪诞的刺激,
期刊
潇洒姐王潇曾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你如何度过一天,就将如何度过一生。”  我深以为然。漫长的一生像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但终究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完全部旅程。未来,是由无数个昨天和前天构成的。如何度过当下的每一天,将决定我们如何度过一生。“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是懒惰者的挡箭牌  我一直都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立过无数次早起和健身的Flag,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我
期刊
明明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个热爱户外活动、很少静下心来认真看书的男孩。不但老师反映他上课时常常走神、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及看课本,就连读家人买的童话书也显得心不在焉。在别的小朋友能给父母绘声绘色地讲动画片里的故事时,妈妈让明明把在幼儿园遇到的事情复述出来,他也讲不清楚。  当时爸爸认为这是男孩子性格淘气,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后来明明升入了小学,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数英等科目,因
期刊
封城之下的心愿  武汉封城!单位封门!小区封楼!急需志愿者!  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新冠肺炎新增感染人数,这是桥近期养成的一个习惯,可今天一大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单位组建应急队、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桥精神一振,大喊一声:我要报名当志愿者!  志愿者意味着为大家服务,意味着奉献,同时也意味着感染的风险,而一旦感染又有可能传给家人,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要当志愿者,一定要征得家人的同意,这是原
期刊
老张最近身体很难受,他总是觉得胸闷、乏力,还总是腹泻。他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但是做了四五次检查,医生说啥事没有。可是老张一想起来,全身上下就更难受了。  医生通过询问得知,老张多年前也出现过因躯体不适要求反复检查,而无明显疾病诊断的情况。这种身体不适却在他吃了某种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之后被治愈了。结合老张这次的表现,医生决定,带他来认识一下这种用身体说话的精神科疾病—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期刊
当今社会“抑郁”这个词越发大众化,成为年轻群体面对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时的吐槽口头禅,抑郁症也逐漸被构建成一种“流行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感冒”。较有意思的是,不同学派对此也有不同观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转向自身的攻击;认知行为学派则认为抑郁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引发的无力感与失控感;人格心理学家则认为,人们是否会抑郁,取决于如何解释自己的无能感;生物学家则认为有些个体对抑郁情绪
期刊
身穿鹅黄色沙滩裙的林悦正惬意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突然,一位穿蓝色连衣裙的少女从眼前走过,那熟悉的款式将她的记忆拉回很多年前的夏天……一  那时,她正上初二,初夏来临的时候,身边的女生纷纷换上漂亮的连衣裙,看得她心里痒痒的。放学经过一家服装店的时候,店铺玻璃门里模特身上穿的那条鹅黄色的背带裙吸引住了她的目光。周日,她拉着妈妈过去买,但妈妈只看了一眼,就果断地否定了:“难看得要死。还是我帮你挑吧,肯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