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关注不同学生,组织探究活动,发展合作学习,转变教师角色,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 有效性 关注 探究 合作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
一、关注不同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每节课堂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还会有一些非常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如讲课时教师可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关注学生是否真心投入学习,还是在装模作样。完成练习时,关注学生的投入程度。在向学生发问时,要兼顾不同层级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有机会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在课堂上,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组织探究活动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一是要设疑,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某些现象进行纵深思考的问题。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做好促进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变换角度、思路、方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可以提出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
讨论探索法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多是可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来获得的,而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讨论或生生讨论,只要是教学需要的都可以进行讨论,课堂中通过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社会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也可对一些重要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认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寻求到正确答案或结论。
三、发展合作学习
小组是教学生态链的环节,架设了个体和班级之间的桥梁,保证了学生自己的活动方式的丰富多样性、生动性。小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开展内部学习的方式。小组满足了人的自我表现、发展和需要集体之爱的欲望。小组实践能有效改进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理分组很重要。分组时要考虑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一般每组4人左右,选取组中的“中坚力量”作为组长,负责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问题探究的情况及完成任务进度,每次小组活动要向老师汇报。为保证组间同学能更好地合作,可通过考评等手段设法将一组同学间的“利益”绑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这样,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法”时,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注重信息反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评价,多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愉快、高效地学习。
四、转变教师角色
改革教育,首先要变革理念。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怎么“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最多的也是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要求学生按统一要求去完成任务。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基本上是充当观众,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至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就更是奢望了。
而新课改下的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分层的,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习内容也较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更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是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向的信息交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课堂要充满激情等。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带着激情踏进课室,因为激情可以孕育灵感和快乐。没有激情,我们很容易滋生厌教情绪。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关爱,对自己充满信心。上课时要调控好学生,使学生上课情绪高涨,回答问题充满激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只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政治 有效性 关注 探究 合作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
一、关注不同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每节课堂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还会有一些非常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如讲课时教师可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关注学生是否真心投入学习,还是在装模作样。完成练习时,关注学生的投入程度。在向学生发问时,要兼顾不同层级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有机会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在课堂上,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二、组织探究活动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一是要设疑,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某些现象进行纵深思考的问题。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做好促进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变换角度、思路、方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可以提出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
讨论探索法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多是可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来获得的,而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讨论或生生讨论,只要是教学需要的都可以进行讨论,课堂中通过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社会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也可对一些重要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认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寻求到正确答案或结论。
三、发展合作学习
小组是教学生态链的环节,架设了个体和班级之间的桥梁,保证了学生自己的活动方式的丰富多样性、生动性。小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开展内部学习的方式。小组满足了人的自我表现、发展和需要集体之爱的欲望。小组实践能有效改进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合理分组很重要。分组时要考虑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一般每组4人左右,选取组中的“中坚力量”作为组长,负责协调本组的学习活动,并详细记录问题探究的情况及完成任务进度,每次小组活动要向老师汇报。为保证组间同学能更好地合作,可通过考评等手段设法将一组同学间的“利益”绑在一起,使他们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这样,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法”时,老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注重信息反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评价,多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愉快、高效地学习。
四、转变教师角色
改革教育,首先要变革理念。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怎么“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最多的也是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要求学生按统一要求去完成任务。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基本上是充当观众,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至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就更是奢望了。
而新课改下的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分层的,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习内容也较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更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什么都是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向的信息交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课堂要充满激情等。如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要带着激情踏进课室,因为激情可以孕育灵感和快乐。没有激情,我们很容易滋生厌教情绪。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关爱,对自己充满信心。上课时要调控好学生,使学生上课情绪高涨,回答问题充满激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只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