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与故乡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原籍是河北省永年县,没去过。小的时候,父母抱着我到过东北、山西、河南、河北。除了邯郸还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他地方都记忆模糊了。十九岁之前,基本上我都住在北京。这个七朝建都的文化古城,外地人初到的时候,很难对她有好感。头一样,天气就不得人心,冬天冷,夏天热,春天刮大风。秋天还不错,可惜时间不长。一年到头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可是你住上个一年半载,就能品尝出她的好处来。
  谁都知道,当年北京人有礼貌。好比说,你去餐厅吃饭,觉得有道菜太咸了,跑堂的既不解释,也不会跟你抬杠,立刻端回去给你重做。也许他叫厨房的二师父(找大师父是找挨骂)把那道菜过过水,回锅一炒,再拿出来。一边道歉一边跟你商量:“您再尝尝,要是还‘口重’的话,我再叫重新给您做。马师傅老婆病了,他这两天神魂颠倒的。我把这事告诉掌柜的了。掌柜的吩咐下来:这道菜算他‘敬’您的,不上单子。”这么一来,你还好意思再挑毛病吗?就是再咸,也得凑合着吃了。其实跑堂的说的那套话,全是他自己编的。他真能把这件事报告掌柜的吗?那不变成挑拨是非了吗?
  还是想当年在北京,你要到绸缎庄买布料,无论是哪一家,伙计态度和气得叫你发慌。譬如你一进去,大伙计帮你看货,小伙计奉茶敬烟,左挑右拣,折腾一个多钟头,最后你找不到合意的,扭头就走。大伙计送你出门的时候,还面带歉意地说:“真对不起,让您白跑一趟。您想要的几样,我都记下来了。下回进货的时候,我叫他们添上。”这话说得既客气又得体。
  当然,北京的好处不单是饭馆和绸缎庄。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四周环境的气氛。就说公园吧,那年头,进门买一张票,逛一天也没人管。不像现在,你要游颐和园,进门买票,上排云殿再买票,过苏州街又买票……这大概是现代化的一环吧!因为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就是这个办法嘛!
  我在北京请的副导演小张,是旗人。工作认真,为人谦和。有一天放假,我说:“小张,你今天没事,带孩子逛公园吧!”小张一撇嘴:“那可去不起啊!我们两口子带着俩孩子,进公园过五关斩六将,回来再吃顿汉堡,加上车钱,我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在“旧社会”逛公园是最便宜的娱乐了。
  也是在“旧社会”,有这么一个说法:世界上有两个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只要你在这两个地方住上几年,就不想搬了。
  像“流沙”,是形容这两个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地体會,时间一长,你就爱上她了。愈陷愈深,终于老死斯土。这种说法是对“外地人”而言,像我这种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并没有那种感觉,而且很厌倦那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时时想冲出去。
  一九四九年,我就从“流沙”里钻出来,到了香港。初临异地,言语不通,举目无亲。在嘉华印刷公司做校对,月薪七十五元,生活相当苦。白天在写字楼办公,晚上就睡在写字台边搭的行军床上。我校对过整本的香港电话簿、整套的佛经……那时候常常想念北京,而想的都是故乡的好处。
  在香港一住就是四十年,渐渐地体会出她的优点来了。在这个半中半洋的社会里,虽然日夜不停地为生活奔波,但她有相当程度的自由。没有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也没人灌输你什么思想。有人说香港的人情薄如纸,不全对。在这里交上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不容易,可是真要交上一个朋友,就是一辈子的事。
  香港是个商业社会,“利”字当头。但她也有商业社会的好处,买什么东西都方便,只要你有钱。可就是赚钱不容易。离开了香港,时时想念她。我现在流浪在美国,有人问我故乡是什么地方,我不由自主地说:“就算香港吧!”
其他文献
我们那个地方,有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着的河——夫夷江,常年四季有小木船在流水青青的河面上横渡,承载着人们东来西往。  1974年的冬天,在小县城读完两年制的高中毕业后,我就坐着这里的渡船,回到了河西的场子里,在场子里的子弟学校当了教师。第二年的秋天,经人介绍跟场子里的她订了婚。  记得那天是中秋节,接她到家里过节。傍晚时分,父亲让我替他去为队里看桔园。我让她陪我一同去。桔园绿油油的,一片一片的,大个的
龙宗智(以下简称“龙”):最近有一个问题,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热点,即我国刑事诉讼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这个问题虽然主要是一个程序问题而非严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