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审美能力对高中阶段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探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策略,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8
美术鉴赏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在美术鉴赏课上都缺乏一定创新,教师依然在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这门课堂将会失去自身价值。为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改善当前现状。鉴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对美术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手法单一而枯燥,极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美术鉴赏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例如,教师在讲述《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国的年画、剪纸、皮影等,这样很好地优化了教学手段,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美的享受,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还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性,为美术鉴赏课堂赋予了勃勃生机,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观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互动性
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述《清明上河图》时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看的这幅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副风俗画,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景物呢?”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还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饮酒的、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还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这样,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意见集中在一起,把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一一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清明上河图的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可见,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学生视野拓展化
教师要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就必须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必须立足于美术理论,正确引导学生去欣赏更多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如克劳德·莫奈的画。莫奈生于巴黎,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对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剧地涌上画布,使得绘画面上即便是最暗的阴影区也带上色彩,主要代表作《塞纳河畔》、《绿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学生在欣赏莫奈的画作时,会被这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多多参观画展,使其对各大画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
四、课堂氛围立体化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美术鉴赏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作品的美。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一作品时,可以将《黄河号子》这首旋律应用其中,一来,为该作品的鉴赏营造了情感氛围,二来,让学生的感受能加立体。这样,学生在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能充分感受到纤夫在俄罗斯河上的痛苦呻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作品中去。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的体现,将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美术鉴赏课堂中,不仅能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实现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选择各种名家画作供学生欣赏,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美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徜徉。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关键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8
美术鉴赏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在美术鉴赏课上都缺乏一定创新,教师依然在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长此以往,这门课堂将会失去自身价值。为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改善当前现状。鉴于此,本文将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对美术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手法单一而枯燥,极大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美术鉴赏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例如,教师在讲述《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国的年画、剪纸、皮影等,这样很好地优化了教学手段,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次美的享受,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还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性,为美术鉴赏课堂赋予了勃勃生机,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观的形成。
二、教学过程互动性
互动性教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述《清明上河图》时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看的这幅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副风俗画,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景物呢?”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还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饮酒的、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还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这样,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意见集中在一起,把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一一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清明上河图的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可见,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学生视野拓展化
教师要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就必须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必须立足于美术理论,正确引导学生去欣赏更多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名家作品,如克劳德·莫奈的画。莫奈生于巴黎,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注重人对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尊重自然和人的感觉印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剧地涌上画布,使得绘画面上即便是最暗的阴影区也带上色彩,主要代表作《塞纳河畔》、《绿衣女子》、《印象·日出》、《圣·拉扎尔火车站》、《睡莲》。学生在欣赏莫奈的画作时,会被这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多多参观画展,使其对各大画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有所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
四、课堂氛围立体化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美术鉴赏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作品的美。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一作品时,可以将《黄河号子》这首旋律应用其中,一来,为该作品的鉴赏营造了情感氛围,二来,让学生的感受能加立体。这样,学生在鉴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能充分感受到纤夫在俄罗斯河上的痛苦呻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作品中去。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的体现,将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美术鉴赏课堂中,不仅能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实现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中阶段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选择各种名家画作供学生欣赏,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美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徜徉。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