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花甲老人 47载的爱心路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7日,在湖北省竹溪县龙坝乡关家沟村柯玉楚家门前,围观了100多名当地的老百姓,他们都是来看县委政府为柯玉楚挂“爱心匾”的。有人说:“挂一块匾怎么够啊!就是挂10块匾也值得。”
  今年67岁的柯玉楚,从1961年收养第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王正楚开始,他的爱心路就没有停止过。
  在这47年里,他用他那颗博大的爱心,先后为52名无依无靠的孤残老人,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
  
  (一)
  
  1941年冬天,柯玉楚就出生在关家沟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9岁时,他被父亲送进了离家5公里的观音堂小学。读小学四年级的那一年,柯玉楚同老师一起到河边去搬石头时,在河边救了起一名落水的老年盲人乞丐,后来这个盲人就住到了老师家,直到柯玉楚小学快毕业时,他才问老师为什么要收养那个乞丐。老师说,他现在无依无靠,我不收养他,他就会被饿死,或是病死。
  从此,那句无依靠就会饿死、病死的话就深深地留在了柯玉楚的心里。
  柯玉楚小学毕业后,就在也没有机会上学了。1959年,时年18岁的柯玉楚与同村的年轻人一起被派到了修建龙坝水库的工地上。
  两年后,正要被招工的柯玉楚又被村里硬是从水库工地“要”回去当了会计。
  那年正好是1961年的冬天。当柯玉楚背着自己的行李冒着大雪往家赶时,在离家还有2公里多路的岩屋沟村发现了同村73岁的盲人老汉王正楚,当时王正楚靠在岩屋下一动也不动。柯玉楚想起父亲说过,王正楚没有亲人,多年来都是一个人生活。现在他一人躺在这冰天雪地里,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冻死。
  柯玉楚就上前把王正楚扶了起来。并对他说:“王叔,你怎么躺在这儿呀!”王正楚听到是柯玉楚的声音就说:“楚娃子,救救我。”就一把死死地拉住柯玉楚不放。
  那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粮食减产,饿死人的现象经常发生。许多家庭为了生存,就用 “神仙叶”、橡子面或者是观音土充饥度日。
  柯玉楚家也不例外,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
  救还是不救,柯玉楚想起了老师说的那句话来。就这样,柯玉楚硬是把王正楚一步一步背回了家,并且得到了父亲的赞扬。从此,王正楚就成了柯玉楚家的父辈。1967年4月,王正楚突然双眼红肿,流泪不止,柯玉楚四处借钱为王正楚治病。
  王正楚还患有哮喘病,发作起来时常夜不能眠,不能出气。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柯玉楚总是通宵达旦地守候在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喂水,一点一点地从老人喉咙里抠出堵塞的浓痰。就这样,王正楚在柯玉楚家幸福的生活了10年,直到83岁去逝时,柯玉楚按照当地风俗为他披麻戴孝,把他安葬了。
  在王正楚去逝的前后,柯玉楚在妻子的支持下,已先后将聋子陈凝英、哑巴李吉林、独臂单身残疾敖远明、78岁的孤老太马秀英等,接到了家中一同生活。
  比柯玉楚小16岁,但双目半失明,且有痴呆症的潘龙贵,原先由哥嫂照顾其生活。但哥嫂举家外迁到江苏后,潘龙贵成了无人照看的流浪汉。1997年正在家家吃团年饭时,柯玉楚把潘龙贵接到了家,并为他准备了一套自己都没有的新衣服。从这以后,食宿、医病、洗浆缝补全由柯家包揽,直到2004年才把他转入乡福利院。
  69岁的张达文,是一个双目接近失明、腰佝背驼、行动迟缓、生活不能自理,且又不愿同别人一起生活的怪人,但在70岁生日前,他找到柯玉楚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有过过生日,你能帮我过一个生日吗?”柯玉楚满口答应。生日那天,柯玉楚为他准备了全新的衣服,做了丰盛的生日宴,还请来了同村的几名长辈为他祝贺。从此张达文坐上了柯玉楚家只有长辈们才能坐的主席椅上。
  张达文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了就忍着不吱声。细心的柯玉楚从他吃饭时的动作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变卖了家中的年猪请来医生为他治病,还为他配制了药酒。张达文在柯玉楚家度过了愉快的3年时光,被乡政府接到了福利院。临走时,还紧紧拉着柯玉楚的手说:“我还会回来的!”后来,张达文在去逝前对柯玉楚说,他死后要埋在关家沟村的老家,柯玉楚答应了他的要求。
  
  (二)
  
  柯玉楚在精心照顾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时,同时还承受着失去亲人打击。
  1991年,柯玉楚的第一个孙子出生了,不幸的是大儿媳产后大出血撒手人寰,留下了出生才一天的婴儿。从此以后,柯玉楚和老伴又多了一份抚养孙儿的重任。家庭拮据买不起奶粉,柯玉楚就磨米浆给孩子吃,为让孩子能够喝上奶,还专门养起了奶山羊。更不幸的是,1995年,在河南打工的二儿子因煤矿垮塌事故客死他乡,二儿媳受不了这种打击,留下两岁的幼子改嫁他乡。
  苦难好像故意与柯玉楚做对一样,1999年,三儿子在河北铁矿被炸伤双眼,成为残疾人……
  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和失子之痛,让柯玉楚的精神几乎崩溃。但他看到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那些孤寡老人,就强忍着悲痛,用自己特有的忍劲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
  同村一位姓李的老人介绍,当时有两位孤寡老人看到柯玉楚受到这样的打击后,主动离开了柯家,后来还是柯玉楚把他们又接了回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柯玉楚说,一切的祸根都是因为穷。
  从此以后,柯玉楚在照顾好孤寡老人和抚养孙子的同时,把眼光盯了发展经济作物上,如今,每年的纯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家里条件好了,柯玉楚一身穿的仍是多年前的旧衣服。但居住在他家的几位孤残老人,却是每年都有新衣服。
  柯玉楚助残养孤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扬,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民政部门为他送去了五保老人生活费,还把他家定为“五保代养户”,并做为重点帮助对象;蒋家堰镇卫生院用专车给柯玉楚送来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等。
  47年的爱心路,47载的助残情,虽未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做出了令人感动的壮举,这就是示范引导中华民族道德回归和延续。正如竹溪县委县政府在总结柯玉楚的精神所说:他是一本书,是我们应该读懂和宣传的品牌。
  如今,年近古稀之年的柯玉楚,还在为家中供养的4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而奔忙。
其他文献
对于饮茶人来说,饮茶境界至关重要,享受这东西,犹如享受雪月花草一般,须有适当的同伴、空闲的心态与幽雅的环境。比如楼上看山,城头看雪,花前看月,舟中看霞,寺中听雨。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花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宴坐、行吟、清谈、把卷”。凡此种种,茶未饮而意趣盎然。我们对每一种事物,各有不同的心境,不适当的同伴,常常会败坏心境,茶须静品,如饮茶之
期刊
人说到了巴黎就会醉在巴黎,巴黎确实是一座让人陶醉的城市。一旦相识,就让人长久相思。  置身于巴黎氤氲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中,触目所及,到处是精巧的雕塑,雅致的喷泉,漂亮的园林,优美的建筑,就连空气似乎也雅了起来,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可巴黎还有一醉,那就是欣赏夜巴黎。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歌舞之都,夜夜笙歌,为此有了梦巴黎的美誉。若没有真正体验过巴黎的夜生活,也就不能完全领略巴黎之美。到过巴黎的
期刊
天底下不管是谁,帝王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大概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追求快乐,开发快乐,享受快乐,可以说是人的天性。那么,做什么事,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呢?换句话说,哪条路是通往快乐王国的最佳渠道呢?古人有句话说得极简捷,极明了,又极富哲理,那便是“为善最乐”。一次,汉明帝刘庄和他的弟弟东平王刘巷闲聊,或许刘庄当了皇帝虽说荣华富贵要啥有啥,可唯独少了一点快乐而常常“独坐不乐”的缘故吧,便
期刊
说来真巧,7年前,和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同一天,我在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江湾河畔觅得一方“玉鼠”奇石。  7年来,我总想写点文字,与朋友们分享下这方奇石的美好故事,但因多次命名不到位,加之工作忙缘故搁了下来。今年,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在全国各地传递;“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火炬,激发了我再次为奇石命名的灵感。心想,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已不到半个月了,再不
期刊
随着2008年8月8日晚8点隆重举办的第1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圆满成功,总导演张艺谋的名气也随之被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村民”所记住,从而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界名人。  而在2008年8月8日的白天,同样有一则关于“张艺谋与奥运”的邮事在全国各地邮政营业厅举行,这就是一套由他参与设计并突击发行的奥运邮票(2008-18)J《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的象征性发行,因为当天发行的数量实在太少
期刊
第一次见到张建铎老人,他就不顾年高,声情并茂地表演了一段自己创作的山东快书《老人乐》:  “鸳鸯板一打笑开颜/俺心情激动来表演/说一说老人心里话/太平盛世度晚年/老人乐,老人欢/现在老人似神仙/虽说俺年迈离退休/可心情舒畅身体健/不愁吃,不愁穿/子女成家无牵连/没有烦心事/日子过得真舒坦……/老人们,感激话语千千万/汇成一句话/社会主义真优越/共产党恩情大如天。”  50多句的《老年乐》,张建铎竟
期刊
我已年届古稀,但腰挺背直,耳聪目明,身强体健,老当益壮。一生未闹过大病,终年与医院绝缘。人猜我未及花甲,我亦觉不减当年。这固然和我身体素质与锻炼有关,但爱美的心态不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这爱美的“专利”不仅仅属于年轻一代,同样属于我们老年。我们虽然上了年纪,但怎好把一副老态龙钟的“尊容”呈现在“观众”面前。那既不尊重别人,也对不住自己。  我爱仪容美。脸常洗,须常剃,头常
期刊
和朋友玩牌时,母亲的电话不期而至。母亲在电话对我说,她的胃药前几天吃光了,让我方便的时候带一点回家。母亲的胃不太好,家里总备着一些胃药。虽然母亲说这几天胃还可以,不急着吃药,我还是决定立即放下未打完的牌去买一些药来。  朋友对我的举止也很不解,劝说我稍后再走吧。我知道朋友的意思,打好一局牌没几分钟时间,这买药又不急,况且母亲身体又没大碍。可我还是固执地回绝了朋友的提议,立即买好胃药回到了乡下的家。
期刊
2006年12月23日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乌兰夫同志诞辰100周年。为此,国家邮政局特发行纪念邮票一枚。敖拉哈教授(锦州市辽宁医学院离休干部)曾在1948年~1966年作为乌兰夫同志的保健医师在他身边工作。敖拉哈教授说:“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干部、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不仅为内蒙古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全国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乌兰夫同
期刊
儿子来信了,目不识丁的父亲照例请当小学老师的邻居代读。在这偏僻山村,通信是和外面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来信内容和以往一样,无非又是向父亲要钱。在小学老师的印象中,老人的儿子来信除了要钱外,从没别的内容。这使他很反感:一个在外打工多年,快30岁的大小伙子,从不向家里寄一分钱,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在家侍候几亩薄田的父亲伸手。这次,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正在处女朋友,手头紧,求家里资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