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NF联合关节松动对偏瘫肩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后出现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第二组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松动治疗和上肢PNF治疗。分部治疗2周、4周、8周后通过上肢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VAS、NRS疼痛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Fug--Meyer运动功能评定、VAS、NRS疼痛功能评定均有改善,但第二组改善更明显。结论;PNF联合关节松动偏瘫肩痛是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PNF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偏瘫 肩痛 上肢功能
偏瘫后肩痛是指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安静状态或者主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5%~84%,最早发生在卒中后2周,通常在卒中后2~ 3个月内发生。偏瘫患者肩关节出现疼痛不仅增加痛苦感觉,而且会延缓和阻碍整个康复过程。偏瘫患者肩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確;比较多被认可的解释有:运动受损、肌张力不均衡、肩关节半脱位、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丘脑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等。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院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38-75岁。
1.2入组标准;
入组标准为明确诊断的首次患脑卒中疾病单侧偏瘫而且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偏瘫侧有明显肩关节疼痛患者。
1.3排除标准;
脑卒中前曾患有各种影响上肢功能活动或者疼痛的疾病如肩周骨折、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症、周围神经病变和有明确损伤后出现疼痛等。
1.4评定标准;
疼痛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给患者一条长为100mm的无刻度和数字线段,并告知起点为无痛止点为剧痛,让患者标出能代表自己肩关节疼痛的点。根据患者标记点的位置测量离起点距离为患者疼痛评分。
数字评估量表NRS;数字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求患者圈出在过去24小时内最剧烈疼痛时最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代表中度疼痛,睡眠受到了干扰;7-9分代表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患者睡眠中痛醒;10代表剧痛,无法承受。
上肢功能用;Fug-meyer包括发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发射亢进、腕稳定性、手指、协同能力与速度等十项;总分66分,分数越高代表上肢功能越好。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一般康复治疗,避免患侧输液,正确转移患者和保护患者肩关节,良姿位摆放、肩吊带保护患侧肩关节,加强上肢力量训练、主、被动活动肩关节、传统康复治疗、低频、超短波等理疗等。
治疗组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肩胛骨和上肢PNF治疗,肩胛骨的回旋松动和肩关节前后向的关节松动;保持肩关节无痛范围的活动度,防止粘连性滑囊炎的产生,纠正关节盂和肱骨头的位置,恢复肩关节的正常锁定机制,同时还可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PNF治疗技术训练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增强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完成复合动作的技巧,促进功能性动作恢复;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每周4-5次每次40分钟。
2结果
经过2周、4周、8周治疗患者肩关节疼痛均有改善;但是试验组改善更明显。结果见表一、表二、表三。
3结论
进行康复训练对缓解偏瘫患者改善肩痛有很重要的意义。偏瘫肩痛患者进行关节松动训练联合PNF训练后疼痛缓解更明显,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更显著。
4讨论
偏瘫患者肩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可能和肌张力不均衡、运动损伤、肩关节半脱位、关节囊挛缩有很大关系。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位置,防止粘连性滑囊炎;从而避免肩关节活动时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利于肩痛缓解和上肢功能恢复;PNF治疗技术又称本体感觉神经促进疗法,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痉挛。关节松动联合PNF即恢复关节正确位置、保护肩关节、同时增加肩周肌群力量和功能活动,进一步增加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缓解偏瘫肩痛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但是由于试验数据量较小,试验结果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钦刚 偏瘫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7
2刘呀丽,尤春景,偏瘫后肩痛的原因与治疗,,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
3张安静,偏瘫肩痛康复治疗,第4版,保健医苑,2012
4李杨帆,偏瘫肩痛近10年国外研究回顾,上海针灸杂志,2004
作者简介:成娇(1987—04)女,汉族,云南、昭通,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学士学位,中级,主管治疗师PT、ST
中国十九冶团结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关键词 PNF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偏瘫 肩痛 上肢功能
偏瘫后肩痛是指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安静状态或者主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5%~84%,最早发生在卒中后2周,通常在卒中后2~ 3个月内发生。偏瘫患者肩关节出现疼痛不仅增加痛苦感觉,而且会延缓和阻碍整个康复过程。偏瘫患者肩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確;比较多被认可的解释有:运动受损、肌张力不均衡、肩关节半脱位、关节囊挛缩、肩手综合征、丘脑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等。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医院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疼痛患者40例,随机分2组,每组2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38-75岁。
1.2入组标准;
入组标准为明确诊断的首次患脑卒中疾病单侧偏瘫而且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偏瘫侧有明显肩关节疼痛患者。
1.3排除标准;
脑卒中前曾患有各种影响上肢功能活动或者疼痛的疾病如肩周骨折、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症、周围神经病变和有明确损伤后出现疼痛等。
1.4评定标准;
疼痛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给患者一条长为100mm的无刻度和数字线段,并告知起点为无痛止点为剧痛,让患者标出能代表自己肩关节疼痛的点。根据患者标记点的位置测量离起点距离为患者疼痛评分。
数字评估量表NRS;数字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求患者圈出在过去24小时内最剧烈疼痛时最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代表中度疼痛,睡眠受到了干扰;7-9分代表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患者睡眠中痛醒;10代表剧痛,无法承受。
上肢功能用;Fug-meyer包括发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发射亢进、腕稳定性、手指、协同能力与速度等十项;总分66分,分数越高代表上肢功能越好。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一般康复治疗,避免患侧输液,正确转移患者和保护患者肩关节,良姿位摆放、肩吊带保护患侧肩关节,加强上肢力量训练、主、被动活动肩关节、传统康复治疗、低频、超短波等理疗等。
治疗组治疗为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肩胛骨和上肢PNF治疗,肩胛骨的回旋松动和肩关节前后向的关节松动;保持肩关节无痛范围的活动度,防止粘连性滑囊炎的产生,纠正关节盂和肱骨头的位置,恢复肩关节的正常锁定机制,同时还可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PNF治疗技术训练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增强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完成复合动作的技巧,促进功能性动作恢复;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每周4-5次每次40分钟。
2结果
经过2周、4周、8周治疗患者肩关节疼痛均有改善;但是试验组改善更明显。结果见表一、表二、表三。
3结论
进行康复训练对缓解偏瘫患者改善肩痛有很重要的意义。偏瘫肩痛患者进行关节松动训练联合PNF训练后疼痛缓解更明显,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更显著。
4讨论
偏瘫患者肩关节疼痛的发病机制可能和肌张力不均衡、运动损伤、肩关节半脱位、关节囊挛缩有很大关系。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位置,防止粘连性滑囊炎;从而避免肩关节活动时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利于肩痛缓解和上肢功能恢复;PNF治疗技术又称本体感觉神经促进疗法,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痉挛。关节松动联合PNF即恢复关节正确位置、保护肩关节、同时增加肩周肌群力量和功能活动,进一步增加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性,缓解偏瘫肩痛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但是由于试验数据量较小,试验结果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钦刚 偏瘫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7
2刘呀丽,尤春景,偏瘫后肩痛的原因与治疗,,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9
3张安静,偏瘫肩痛康复治疗,第4版,保健医苑,2012
4李杨帆,偏瘫肩痛近10年国外研究回顾,上海针灸杂志,2004
作者简介:成娇(1987—04)女,汉族,云南、昭通,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学士学位,中级,主管治疗师PT、ST
中国十九冶团结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