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系列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对国家而言,徐四民先生是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侨界领袖、爱国爱港人士杰出代表;对香港而言,他在花甲之年创办了爱国先锋月刊《镜报》,行使着“人民喉舌”的职责,敢言人之所欲言,敢言人之所不敢言,被传媒称为“徐大炮”;对子女而言,他是一位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表率和榜样的好父亲,将爱国爱港情怀一直传递。
父爱如山,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以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家人子女,都爱得深沉而绵长。而作为徐四民先生最贴心的小女儿徐新英女士,从缅甸到北京再到香港,一路跟随,在他的熏陶教育下成长,直至今日都不曾忘记父亲的教诲。
永别,父亲最后的生日
2008年8月20日,笔者采访徐新英女士时,她告诉我们这一天正好是徐四民先生的生日。去年的今日,徐四民先生已然病重,身上插着许多管子,全家人围在医院父亲的病床边,含着眼泪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父亲当时已经不大能讲话,但是他还是能感受到身边的一切,他恋恋不舍轮流紧握每个人的双手 ……
徐新英女士的儿子和女儿对公公非常有感情,他们带着全家的合影特地去找人设计了一幅漫画,和照片合并作成一个架子,送给了公公,上面写着:“给最伟大的公公:祝早日康复,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永远都会挂念您,爱护您。”当时的场面是那么的温馨和令人难忘,谈起一年前的那天,徐新英女士依然泪盈于睫:“那是父亲最后一个生日”。 2007年9月9日,徐四民先生与世长辞,从此香港失去了传媒界的一门“大炮” 、一位敢言敢为的爱国志士。徐新英女士及其兄弟姐妹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有一首歌最能够代表徐四民先生的爱国精神,那就是在他八十三岁生辰及庆祝他奉献祖国和社会六十周年的时候,徐新英的哥哥徐世英将父亲写在回忆录上的“赤子心声”谱上了曲子而成就一首炙热的爱国歌曲——《我是祖国的儿子》。徐新英也亲自为此歌配钢琴伴奏和演奏,在徐四民先生葬礼中,反复播放着此曲,“我爱祖国,尽管祖国也给过我不少痛苦,我爱我的祖国,我永远寄希望于她,所有这一切,是由于我是她的儿子,一个最诚实可能也是最固执的儿子!”
追思,父亲的爱国精神
徐四民先生是在缅甸土生土长的华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感海外华侨华人和祖国休戚相关﹐从小就树立了热爱祖国的情怀﹐并以实际行动参加爱国活动﹐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徐四民先生一生爱国,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坚持以爱国为最高的原则。他曾碰到不少困难,遭受过不少挫折,即便被人一时误解,也丝毫不曾动摇他的信念。正如徐新英女士所说,父亲性格直爽,有时也会得罪人,可是不论遭遇怎样的反对,只要觉得对的,他都坚持去做,不论是什么样的话,应该说的,他都要说。他在爱国道路上坚定执着,无怨无悔。
本着爱国爱港的情怀,徐四民先生为《镜报》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三十年如一日,使《镜报》从一份默默无闻的杂志发展成颇具影响力的爱国爱港报刊,徐新英女士一点一滴见证了父亲的付出。“即使是在临终的病榻上,父亲只要还能开口讲话,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总是《镜报》,他念念关切着《镜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镜报》题词“以弘扬正气之笔,写爱国爱港之情” ,正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徐四民先生离开这一年,对于儿女们来说,是无比思念和怀念的一年。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宛然还在身旁,而他给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也一直延续不断。徐新英女士说,父亲在世时对每个子女、孙子、曾孙都关爱备至、严格教育,但我们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是“爱国”的崇高精神。
缅怀,父亲和母亲
除了爱国,对家庭的重视和关心亦是徐新英女士及其所有家人从徐四民先生身上学到最多的,他给儿女子孙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父亲非常重视家庭,他对母亲很好,两人结婚63年一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以前每次父亲从外面开完会,或者是参加活动回来总要和母亲聊一聊,同她分享活动或开会的情景。母亲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父亲的一切,难怪父亲对母亲的评价是“ 陪伴我奋斗一生,共度患难安危的人”。 父亲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文章别人的好,老婆自己的好”。徐新英女士说,我和我先生吴历山结婚廿七年,先生是医学界的大忙人也是北京市政协委员,而我的专业是钢琴,儿子吴耿南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念经济,女儿吴希南在伦敦帝国大学念数学,一家四口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但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家庭幸福美满。父母结婚的日子是11月3日,我和先生吴历山也特地选在11月3日结婚,希望能够像父母亲一样,恩爱到老。谈起父母的感情,徐新英女士眼中流露出回忆的神色,似乎父母还在眼前,一家人幸福地聊着天。而如今,徐四民先生已经和他的妻子安然同眠于深圳大鹏湾,“生同衾、死同穴”,他们做到了。
父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周六都是全家人聚集在父母身边之日,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如今父母亲虽然已经不在,兄弟姐妹们依然保持着父母留下的好习惯,每个礼拜六仍然都要聚在一起吃晚饭,聊聊天,共叙天伦。因为父母的身教言传深深感染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他们永远不忘父母重视家庭亲情的深切期望。
结缘,父亲支持的音乐人生
早在徐新英女士年幼时,父亲徐四民就让儿女每人学习一种乐器。她说: “当时大哥大姐选的是小提琴,二姐学的是萨克斯风,二哥练吉他,而我选择了钢琴。”谁也没有想到,徐新英女士就此和钢琴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相伴。
徐新英女士在缅甸学习钢琴,请了最好的老师到家里来教课。回国之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门,过集体生活。她回忆道:“那时候练得很辛苦,从非专业进入专业系统学习,每天练钢琴的时间至少四至六小时,冬天练到手都裂开了。”徐新英女士1976年从北京到香港定居,翌年,在父亲的鼓励下又前赴法国巴黎深造,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和巴黎师范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留学法国期间,徐新英女士深入研究各国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肖邦及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大大提高了钢琴艺术上的造诣。
从法国学成回香港之后,徐四民先生鼓励徐新英女士开一场个人钢琴独奏会。徐新英女士笑说当年刚学成归来,假如没有父亲精神上的支持压根没有开独奏会的胆量。1981年4月6日,徐新英女士终于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成功的举行了个人钢琴独奏会。
“演奏会当天,下午彩排的时候还觉得很轻松,到了开场前五分钟,看到台下坐满了观众,才紧张起来。”回忆起来徐新英女士的脸上满是笑意。独奏会圆满成功得到广泛的好评,徐新英女士也成为香港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其后,徐新英女士在香港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类公开演奏会以及举办多场徐新英的学生演奏会。每一次的音乐会,徐四民先生无论多忙多累必然早早到场在台下聆听,为女儿捧场加油。
徐新英女士一贯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钢琴,除了可以改善平日学校功课对大脑的压力之外,还可以协调和促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变得更活泼、更聪明、心智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除了钢琴演奏,她也开办过音乐学院,成立艺术协会,不遗余力地投身于钢琴的教育工作和音乐交流之中。多年来她教了成千的学生,可谓名师出高徒,桃李满门,有不少学生参加钢琴公开比赛获奖、也有学生代表香港到外地参加演奏表演。她教过的学生现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行业中发挥着他们的光芒。
延续,父亲未竟的梦想
由于多年来担任父亲的特别助理,徐新英女士经常跟随父亲参加许多活动,也曾陪他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到华人聚居的地区访问﹐和当地华人交流和探讨爱国之道。父亲的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父亲乐于帮助人帮到底的美德对女儿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2004年徐新英女士当选全国侨联委员后,参与了很多国内外的侨联活动,广泛接触爱国爱港人士,对于爱国爱港爱乡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另外徐新英女士也加入了不少社团,重蹈父亲服务社会的道路,真正投入到父亲为之一生奉献的社会服务工作之中去。侨联和社团工作为徐新英女士打开了服务社会的大门。如今的她不但是委员,还担任着多项社会公职。
徐新英时不时也会动笔写文章,发表到各类报纸刊物上去。“父亲一直鼓励我写文章,他说你来写,写完我帮你修改。”这些年来徐新英女士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除了音乐、艺术方面的文章,还有关于对社会服务的看法等等。
现在,徐新英女士除了音乐教育事业和公司业务外,亦尽其所能地去做社会服务的诸项工作。徐四民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但是不论是徐新英女士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们,都不曾忘却父亲的志向和抱负。徐四民先生的精神在他的子女身上继续流淌着,长盛不衰。
【座右铭】
普及音乐 陶冶人生
继父志 爱国爱港 爱家庭
徐新英 博士
新英音乐艺术协会会长、得利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和环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联委员、江西省侨联顾问、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董、河南开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徐四民缅甸教育基金会董事、中央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副会长。在香港教授钢琴三十多年,桃李满门。美国摩利臣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5年获颁世界杰出华人奖。
对国家而言,徐四民先生是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侨界领袖、爱国爱港人士杰出代表;对香港而言,他在花甲之年创办了爱国先锋月刊《镜报》,行使着“人民喉舌”的职责,敢言人之所欲言,敢言人之所不敢言,被传媒称为“徐大炮”;对子女而言,他是一位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表率和榜样的好父亲,将爱国爱港情怀一直传递。
父爱如山,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父亲,以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家人子女,都爱得深沉而绵长。而作为徐四民先生最贴心的小女儿徐新英女士,从缅甸到北京再到香港,一路跟随,在他的熏陶教育下成长,直至今日都不曾忘记父亲的教诲。
永别,父亲最后的生日
2008年8月20日,笔者采访徐新英女士时,她告诉我们这一天正好是徐四民先生的生日。去年的今日,徐四民先生已然病重,身上插着许多管子,全家人围在医院父亲的病床边,含着眼泪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父亲当时已经不大能讲话,但是他还是能感受到身边的一切,他恋恋不舍轮流紧握每个人的双手 ……
徐新英女士的儿子和女儿对公公非常有感情,他们带着全家的合影特地去找人设计了一幅漫画,和照片合并作成一个架子,送给了公公,上面写着:“给最伟大的公公:祝早日康复,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永远都会挂念您,爱护您。”当时的场面是那么的温馨和令人难忘,谈起一年前的那天,徐新英女士依然泪盈于睫:“那是父亲最后一个生日”。 2007年9月9日,徐四民先生与世长辞,从此香港失去了传媒界的一门“大炮” 、一位敢言敢为的爱国志士。徐新英女士及其兄弟姐妹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有一首歌最能够代表徐四民先生的爱国精神,那就是在他八十三岁生辰及庆祝他奉献祖国和社会六十周年的时候,徐新英的哥哥徐世英将父亲写在回忆录上的“赤子心声”谱上了曲子而成就一首炙热的爱国歌曲——《我是祖国的儿子》。徐新英也亲自为此歌配钢琴伴奏和演奏,在徐四民先生葬礼中,反复播放着此曲,“我爱祖国,尽管祖国也给过我不少痛苦,我爱我的祖国,我永远寄希望于她,所有这一切,是由于我是她的儿子,一个最诚实可能也是最固执的儿子!”
追思,父亲的爱国精神
徐四民先生是在缅甸土生土长的华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感海外华侨华人和祖国休戚相关﹐从小就树立了热爱祖国的情怀﹐并以实际行动参加爱国活动﹐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徐四民先生一生爱国,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坚持以爱国为最高的原则。他曾碰到不少困难,遭受过不少挫折,即便被人一时误解,也丝毫不曾动摇他的信念。正如徐新英女士所说,父亲性格直爽,有时也会得罪人,可是不论遭遇怎样的反对,只要觉得对的,他都坚持去做,不论是什么样的话,应该说的,他都要说。他在爱国道路上坚定执着,无怨无悔。
本着爱国爱港的情怀,徐四民先生为《镜报》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三十年如一日,使《镜报》从一份默默无闻的杂志发展成颇具影响力的爱国爱港报刊,徐新英女士一点一滴见证了父亲的付出。“即使是在临终的病榻上,父亲只要还能开口讲话,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总是《镜报》,他念念关切着《镜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镜报》题词“以弘扬正气之笔,写爱国爱港之情” ,正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徐四民先生离开这一年,对于儿女们来说,是无比思念和怀念的一年。他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宛然还在身旁,而他给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也一直延续不断。徐新英女士说,父亲在世时对每个子女、孙子、曾孙都关爱备至、严格教育,但我们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是“爱国”的崇高精神。
缅怀,父亲和母亲
除了爱国,对家庭的重视和关心亦是徐新英女士及其所有家人从徐四民先生身上学到最多的,他给儿女子孙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父亲非常重视家庭,他对母亲很好,两人结婚63年一直恩恩爱爱、相濡以沫。以前每次父亲从外面开完会,或者是参加活动回来总要和母亲聊一聊,同她分享活动或开会的情景。母亲也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父亲的一切,难怪父亲对母亲的评价是“ 陪伴我奋斗一生,共度患难安危的人”。 父亲常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一生只爱一个女人,文章别人的好,老婆自己的好”。徐新英女士说,我和我先生吴历山结婚廿七年,先生是医学界的大忙人也是北京市政协委员,而我的专业是钢琴,儿子吴耿南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念经济,女儿吴希南在伦敦帝国大学念数学,一家四口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但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家庭幸福美满。父母结婚的日子是11月3日,我和先生吴历山也特地选在11月3日结婚,希望能够像父母亲一样,恩爱到老。谈起父母的感情,徐新英女士眼中流露出回忆的神色,似乎父母还在眼前,一家人幸福地聊着天。而如今,徐四民先生已经和他的妻子安然同眠于深圳大鹏湾,“生同衾、死同穴”,他们做到了。
父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周六都是全家人聚集在父母身边之日,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如今父母亲虽然已经不在,兄弟姐妹们依然保持着父母留下的好习惯,每个礼拜六仍然都要聚在一起吃晚饭,聊聊天,共叙天伦。因为父母的身教言传深深感染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他们永远不忘父母重视家庭亲情的深切期望。
结缘,父亲支持的音乐人生
早在徐新英女士年幼时,父亲徐四民就让儿女每人学习一种乐器。她说: “当时大哥大姐选的是小提琴,二姐学的是萨克斯风,二哥练吉他,而我选择了钢琴。”谁也没有想到,徐新英女士就此和钢琴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相伴。
徐新英女士在缅甸学习钢琴,请了最好的老师到家里来教课。回国之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门,过集体生活。她回忆道:“那时候练得很辛苦,从非专业进入专业系统学习,每天练钢琴的时间至少四至六小时,冬天练到手都裂开了。”徐新英女士1976年从北京到香港定居,翌年,在父亲的鼓励下又前赴法国巴黎深造,进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和巴黎师范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留学法国期间,徐新英女士深入研究各国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肖邦及德彪西、拉威尔的作品,大大提高了钢琴艺术上的造诣。
从法国学成回香港之后,徐四民先生鼓励徐新英女士开一场个人钢琴独奏会。徐新英女士笑说当年刚学成归来,假如没有父亲精神上的支持压根没有开独奏会的胆量。1981年4月6日,徐新英女士终于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成功的举行了个人钢琴独奏会。
“演奏会当天,下午彩排的时候还觉得很轻松,到了开场前五分钟,看到台下坐满了观众,才紧张起来。”回忆起来徐新英女士的脸上满是笑意。独奏会圆满成功得到广泛的好评,徐新英女士也成为香港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其后,徐新英女士在香港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类公开演奏会以及举办多场徐新英的学生演奏会。每一次的音乐会,徐四民先生无论多忙多累必然早早到场在台下聆听,为女儿捧场加油。
徐新英女士一贯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钢琴,除了可以改善平日学校功课对大脑的压力之外,还可以协调和促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变得更活泼、更聪明、心智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所以除了钢琴演奏,她也开办过音乐学院,成立艺术协会,不遗余力地投身于钢琴的教育工作和音乐交流之中。多年来她教了成千的学生,可谓名师出高徒,桃李满门,有不少学生参加钢琴公开比赛获奖、也有学生代表香港到外地参加演奏表演。她教过的学生现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行业中发挥着他们的光芒。
延续,父亲未竟的梦想
由于多年来担任父亲的特别助理,徐新英女士经常跟随父亲参加许多活动,也曾陪他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到华人聚居的地区访问﹐和当地华人交流和探讨爱国之道。父亲的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父亲乐于帮助人帮到底的美德对女儿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2004年徐新英女士当选全国侨联委员后,参与了很多国内外的侨联活动,广泛接触爱国爱港人士,对于爱国爱港爱乡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另外徐新英女士也加入了不少社团,重蹈父亲服务社会的道路,真正投入到父亲为之一生奉献的社会服务工作之中去。侨联和社团工作为徐新英女士打开了服务社会的大门。如今的她不但是委员,还担任着多项社会公职。
徐新英时不时也会动笔写文章,发表到各类报纸刊物上去。“父亲一直鼓励我写文章,他说你来写,写完我帮你修改。”这些年来徐新英女士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除了音乐、艺术方面的文章,还有关于对社会服务的看法等等。
现在,徐新英女士除了音乐教育事业和公司业务外,亦尽其所能地去做社会服务的诸项工作。徐四民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但是不论是徐新英女士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们,都不曾忘却父亲的志向和抱负。徐四民先生的精神在他的子女身上继续流淌着,长盛不衰。
【座右铭】
普及音乐 陶冶人生
继父志 爱国爱港 爱家庭
徐新英 博士
新英音乐艺术协会会长、得利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新和环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侨联委员、江西省侨联顾问、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董、河南开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徐四民缅甸教育基金会董事、中央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副会长。在香港教授钢琴三十多年,桃李满门。美国摩利臣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5年获颁世界杰出华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