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为了追求绿色生态环境,必须从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出发,真正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样既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坚持“绿色种植”的观念,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质量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推广一项新颖的控害技术,利用水稻减药控害技术来实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标,经实地应用后发现该项技术十分实用,后期应重视并加以应用。
关键词 水稻;推广技术;减药控害;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0.002
为了真正贯彻“绿色种植”理念,应积极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提高水稻质量、增加水稻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采取了组建减药控害实验团队、成立高产高质实验区、创建专业种植工作小组、实施减药控害专业知识培训四个阶段的组织对策。此次实验采用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涉及大量的区域面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减药控害相關措施的实行,减少了实验地区的农药喷洒次数,增加了农民的水稻产量,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减少了农药的残留物,避免了环境污染现象的加重,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的主要组织对策
1.1 成立减药控害实验团队,制定减药控害目标
国家农业部门建立了减药控害实验团队和技术操作团队,领导人负责统筹全局的工作,并在团队内部选举出组长,负责协助领导人的工作,成员由种植、施肥、农作物专业人员构成。实施领导团队的工作主要是完成项目的具体操作,积极宣传,确定实验区域[1]。国家和地方各级的耕地肥料站、植物病虫测报站、植物检疫站、种植耕地肥料总局属于减药控害的技术指导团队,主要工作是对实验项目的统筹、技术指导和技术宣传。各乡镇和农村要成立对应的实验区减药控害实施团队。
要想落实减药控害实验项目,就要保证每个阶段的工作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市农业部门在成立团队的基础上,要了解实验区项目的最终目标。根据这次工程的标准,实验区整体实行快速、无污染、低残留、环保的农药以及新研发的种植设备,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全部禁止污染严重、高残留农药的应用;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实施全程防治,增强技术使用次数,逐渐降低水稻病虫带来的损害,保证农业污染解决中农药使用次数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
1.2 组建保质保量实验区和减药控害核心实验区
农业部门把农作物线各领域站组建市级农作物生产功能区及市级百亩实验区。成立减药控害核心实验区,实验区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打理、统一病虫害治理、统一设备收割等,保障实验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宣传种植统防统治
农业部门要大力协助乡镇、农村组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市都要积极加入统防统治的行列中,加大对种植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点、专业设备等的投入力度,共同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1.4 实施减药控害实验区项目技术推广
要想真正落实减药控害工程,确保每项技术措施的顺利进行,市农业部门就要从技术推广做起,大力宣传种植新技术及统防统治专业小组操作技术的增强,制定“走下去、请上来”的方案,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到乡镇和农村进行宣传,或邀请农村乡镇的统防统治专业小组和农作物种植大户到市级相关部门参加培训[2]。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标准,结合生产季节和重要阶段,通过演讲宣传、实地操作的形式,举办生产技术指导班,整体提高技术的人户率和普及率。对关键乡镇实施分区分批进行技术指导,不断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强化全国病虫草害调查监测,公布病虫信息
按照预防为主、整体防治的种植工作标准,分析我国近年来水稻病虫出现的规律,市级农业部门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病虫的监测治理中,落实市级农业部门测报小组随时随地运转的工作,尤其要重视对测报点的查看,保证水稻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加强统防统治保产实验区的监测力度,结合实验区工作人员在防治重要阶段实施病虫害基数监测和防治结果监测,确保实验区根据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利用实验区促使农业部门制定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能够给周边乡村提供借鉴之处,确保各地防治的工作顺利进行。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某地共计公布病虫信息10次,利用市级农业局政府网站、报纸杂志、电视报道、农村乡镇广播等方式实施了大力的推广[3]。另外,农村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全面配合市级农业部门的工作,向农村和农作物种植大户发放病虫信息几千份、制作黑板报几百期,覆盖领域较广,普及面达到100%。
2.2 真正落实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规程
要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实现减药控害的目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就要在选择品种时更加谨慎。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种植实验,产量和抗病虫性效果比较明显的水稻品种有泰丰优55、Y两优3088、中浙优1号等。
选择好水稻品种播种时要求统一使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预防种植时病虫害的发生。在播种前,要用吡虫啉进行拌种,防治出苗时受到病虫的为害,并预防条纹叶枯病等的发生。
水稻病虫防治采用达标防治技术,增强种植“三新”技术的使用率,采用农药轮换使用的策略。在防治时间的选择上,要按照全国各地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在特定的时间内落实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损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防治药剂的使用要根据各地农技站的标准,并要使用农技站推荐的药剂。选择达标防治,扩大种植技术的覆盖率。根据病虫害防治标准实施田间运作,关键要不打保险药、不盲目打药。各地市级的农业部门需要按照水稻生长时期的不同、自身抗病虫能力和补偿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防治标准,实验区、统防统治专业小组的病虫信息监测人员要承担基数监测的工作,真正做好“二查二定”的工作,保证能统一治理的绝不单独防治,能挑治不普治。 3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项目的实施心得
通过水稻减药控害保质保量项目的开展,逐渐完善种植技术宣传规程,增强农业整体生产的能力,提高农民安全用药的观念,保障农民专业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水平,从而实现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水稻质量的目标。此外,也维护了农民、牲畜以及农作物的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工程的顺利开展,突出了各个农村乡镇农技宣传部门的功能,尤其是各个乡镇百亩实验区的组建,为本地区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创造了平台,农业部门通过对农村乡镇百亩实验区的协助,进而覆盖到全市病虫害的防治,拓展了新农药的使用面积。
通过组建实验区工作,强化了农民对农业使用技术在水稻保质保量种植中的了解,尤其是种植过程中统防统治技术的运用,确保周边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防治指标、适期防治、统一防治的特点有客观明确的了解。种植统防统治技术的选择,降低了农药的使用次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试验项目,促进我国各地用药技术的改进,对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作物质量的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在过去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农药化肥,農户误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水稻的质量,实际并非如此。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一方面会降低土壤的养分含量,使土壤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本文主要通过推广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进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实施措施,旨在帮助广大农户在今后的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从源头治理水稻种植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仕超.乡村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及其驱动的土地价值转化[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高扬.榆林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高辉,冯加根,张洪程,等.江苏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5(21):198-20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稻;推广技术;减药控害;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0.002
为了真正贯彻“绿色种植”理念,应积极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提高水稻质量、增加水稻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采取了组建减药控害实验团队、成立高产高质实验区、创建专业种植工作小组、实施减药控害专业知识培训四个阶段的组织对策。此次实验采用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涉及大量的区域面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减药控害相關措施的实行,减少了实验地区的农药喷洒次数,增加了农民的水稻产量,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减少了农药的残留物,避免了环境污染现象的加重,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1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的主要组织对策
1.1 成立减药控害实验团队,制定减药控害目标
国家农业部门建立了减药控害实验团队和技术操作团队,领导人负责统筹全局的工作,并在团队内部选举出组长,负责协助领导人的工作,成员由种植、施肥、农作物专业人员构成。实施领导团队的工作主要是完成项目的具体操作,积极宣传,确定实验区域[1]。国家和地方各级的耕地肥料站、植物病虫测报站、植物检疫站、种植耕地肥料总局属于减药控害的技术指导团队,主要工作是对实验项目的统筹、技术指导和技术宣传。各乡镇和农村要成立对应的实验区减药控害实施团队。
要想落实减药控害实验项目,就要保证每个阶段的工作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市农业部门在成立团队的基础上,要了解实验区项目的最终目标。根据这次工程的标准,实验区整体实行快速、无污染、低残留、环保的农药以及新研发的种植设备,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全部禁止污染严重、高残留农药的应用;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实施全程防治,增强技术使用次数,逐渐降低水稻病虫带来的损害,保证农业污染解决中农药使用次数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
1.2 组建保质保量实验区和减药控害核心实验区
农业部门把农作物线各领域站组建市级农作物生产功能区及市级百亩实验区。成立减药控害核心实验区,实验区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打理、统一病虫害治理、统一设备收割等,保障实验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宣传种植统防统治
农业部门要大力协助乡镇、农村组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市都要积极加入统防统治的行列中,加大对种植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点、专业设备等的投入力度,共同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1.4 实施减药控害实验区项目技术推广
要想真正落实减药控害工程,确保每项技术措施的顺利进行,市农业部门就要从技术推广做起,大力宣传种植新技术及统防统治专业小组操作技术的增强,制定“走下去、请上来”的方案,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到乡镇和农村进行宣传,或邀请农村乡镇的统防统治专业小组和农作物种植大户到市级相关部门参加培训[2]。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标准,结合生产季节和重要阶段,通过演讲宣传、实地操作的形式,举办生产技术指导班,整体提高技术的人户率和普及率。对关键乡镇实施分区分批进行技术指导,不断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强化全国病虫草害调查监测,公布病虫信息
按照预防为主、整体防治的种植工作标准,分析我国近年来水稻病虫出现的规律,市级农业部门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病虫的监测治理中,落实市级农业部门测报小组随时随地运转的工作,尤其要重视对测报点的查看,保证水稻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加强统防统治保产实验区的监测力度,结合实验区工作人员在防治重要阶段实施病虫害基数监测和防治结果监测,确保实验区根据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利用实验区促使农业部门制定的病虫害防治方案能够给周边乡村提供借鉴之处,确保各地防治的工作顺利进行。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某地共计公布病虫信息10次,利用市级农业局政府网站、报纸杂志、电视报道、农村乡镇广播等方式实施了大力的推广[3]。另外,农村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全面配合市级农业部门的工作,向农村和农作物种植大户发放病虫信息几千份、制作黑板报几百期,覆盖领域较广,普及面达到100%。
2.2 真正落实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规程
要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实现减药控害的目标,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就要在选择品种时更加谨慎。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种植实验,产量和抗病虫性效果比较明显的水稻品种有泰丰优55、Y两优3088、中浙优1号等。
选择好水稻品种播种时要求统一使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预防种植时病虫害的发生。在播种前,要用吡虫啉进行拌种,防治出苗时受到病虫的为害,并预防条纹叶枯病等的发生。
水稻病虫防治采用达标防治技术,增强种植“三新”技术的使用率,采用农药轮换使用的策略。在防治时间的选择上,要按照全国各地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在特定的时间内落实水稻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损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另外,水稻防治药剂的使用要根据各地农技站的标准,并要使用农技站推荐的药剂。选择达标防治,扩大种植技术的覆盖率。根据病虫害防治标准实施田间运作,关键要不打保险药、不盲目打药。各地市级的农业部门需要按照水稻生长时期的不同、自身抗病虫能力和补偿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防治标准,实验区、统防统治专业小组的病虫信息监测人员要承担基数监测的工作,真正做好“二查二定”的工作,保证能统一治理的绝不单独防治,能挑治不普治。 3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项目的实施心得
通过水稻减药控害保质保量项目的开展,逐渐完善种植技术宣传规程,增强农业整体生产的能力,提高农民安全用药的观念,保障农民专业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水平,从而实现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水稻质量的目标。此外,也维护了农民、牲畜以及农作物的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
水稻减药控害技术工程的顺利开展,突出了各个农村乡镇农技宣传部门的功能,尤其是各个乡镇百亩实验区的组建,为本地区内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创造了平台,农业部门通过对农村乡镇百亩实验区的协助,进而覆盖到全市病虫害的防治,拓展了新农药的使用面积。
通过组建实验区工作,强化了农民对农业使用技术在水稻保质保量种植中的了解,尤其是种植过程中统防统治技术的运用,确保周边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防治指标、适期防治、统一防治的特点有客观明确的了解。种植统防统治技术的选择,降低了农药的使用次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试验项目,促进我国各地用药技术的改进,对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作物质量的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在过去的水稻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农药化肥,農户误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水稻的质量,实际并非如此。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一方面会降低土壤的养分含量,使土壤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会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本文主要通过推广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进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实施措施,旨在帮助广大农户在今后的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从源头治理水稻种植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仕超.乡村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及其驱动的土地价值转化[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高扬.榆林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高辉,冯加根,张洪程,等.江苏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5(21):198-20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