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不负年少的欢喜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3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山城的秋天,寒意渐盛,空气中夹杂着沁人的凉意,我拉紧外套拉链,没入行走匆忙的人群。我奋力挤上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时,习惯性成为其中一条“沙丁鱼”,在喘口气都难的逼仄空间,我盯着斜上方的地铁行进图,那些站名早在日复一日的搭乘中烂记于心。看着周围人面带疲惫沮丧,我自嘲地笑了笑,这大概也是我脸上此刻的神色。
  忽然,身后传来一阵惊呼声:“天啊,金庸去世了。”另一个声音跟上:“真的么?不会吧。”我的心头一震,挣扎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来,点开微博,果然热搜都是金庸老先生离世的消息,看着无数条悼念的消息,我内心涌出巨大的失落与难以言喻的悲伤,在一声长长的叹息中,时光如逆流而上的河流,我的脑海里浮现一张青葱的脸。


  我在微信列表快速翻阅,点开那个很久没联系的头像,发送信息:金庸先生去世了,你的江湖梦还在么?

2


  十年前,我以全校第一名的身份升入初中,摆脱小学生的身份,似乎一瞬间长成一个“大人”,心中时刻激荡着热血和豪气,连紧张的学习生活都无法消耗完我的精力。年少莫名的自信,加上成绩优秀收获不少夸赞,对“未来的我会成为伟大无比的人”这件事无比肯定。
  那时候,我的眼睛都长在脑门上了,但还有一个人比我更飘,那就是睡在我下铺的舍友——宋亦安,名字听起来挺温柔安静的,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侠迷,最大的梦想是“执剑走天涯”。我认为宋亦安很膨胀,是因为他总是一副大侠模样,凡事不喜争论,动不动还教育别人。切,都是刚从小学毕业的,装什么大佬!
  那个年代,对于初中生而言,百元绝对算是大钞,他的床底下收藏了整整一套金庸全集精装版,据说价值五百块。宋亦安视若珍宝,从不轻易示人。每晚,当我们在宿舍里插科打诨、评选班花时,宋亦安就抱着武侠小说如痴如醉,时不时一拍大腿:“妙啊!原来还有这层深意!”我和旁人一样,只觉得他魔怔,无法理解他的狂热。
  之前,因为我成绩好,班主任对我颇有些偏爱,偶尔有些散漫和出格,老师只当是少年个性。初二时,我们换了个班主任,她看不惯我的桀骜,排名第一都不能成为我偶尔出格时的免死金牌,经常当着众人的面批評体罚我。向来清高傲气的我,忽然像被勒紧了缰绳的野马,心里的憋屈和不爽涨到了极点。
  某天半夜,我意气难平而失眠,索性爬起来去楼顶吹吹风。没过多久,一条黑影出现在我身边,吓得我一跳,等我看清那个黑影是宋亦安时,皱眉不爽:“你大半夜不睡觉,装鬼吓唬人啊?”宋亦安不以为意,开玩笑:“见你大半夜推门而出,哥们还以为你要干点啥,想和你一起混点好处。”
  “好处?我现在能有什么好处?”我自嘲地笑笑,以前得意时不够低调,得罪了好些人,现在隔三差五被老师拎出来教训,我知道很多人都背地里幸灾乐祸。
  宋亦安拍拍我的肩膀,仰头看向天空,缓缓吐出:“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听到他的话,我十分震惊,这短短二十个字未免太有水平和内涵了吧。我头一回认真打量宋亦安:月色朦胧,他蹲在地上的剪影被拖得很长,脸庞瘦削,看向远方的眉眼间却自有一股洒脱。
  我将那两句话在心里反复品味,居然渐渐释然,半晌后站起身,拍了拍宋亦安的后背:“看不出来,你还是个哲学家,那句话说得有水平。你这个朋友,我交了!”宋亦安摸了下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那都是金庸先生说的。”
  我有些愕然,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捶了下他胸口:“行,不管话是不是你说的,朋友还是要交的。”
  因着这样的机缘,我和宋亦安成了好朋友。我听他谈论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慢慢理解他的“江湖梦”,我永远记得他说想要行侠仗义,坚守仁义时的眼神,炙热红火,似乎有一簇火把燃烧着。

3


  初三时,武侠小说忽然火起来,各种武侠读本在男生间流行开,几乎所有男生都会躲在被窝挑灯夜读,谈论的话题也从“班级四大美人”变成了“谁是江湖武功第一”。与所有会耽误学习的东西一样,武侠小说被视为粗俗的禁书,金庸的小说首当其冲,大人们认为那些都是用来忽悠我们这些没有分辨力又叛逆的孩子。在最严重的时候,学校甚至组织了大规模“清扫活动”,将大家私藏的小说彻底收走。
  那天晚自习,宋亦安一直心神不定,铃声刚响起,他就冲回宿舍。可是一切都晚了,他藏在床底下的金庸全集不见踪影,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作为朋友我最理解他此时的悲伤无奈,我将手搭在他肩膀上:“要不晚上我们去把书偷回来?”
  “别。”宋亦安摆摆手,一脸坚毅,“要么就光明正大向老师要,要么就不要纠结这件事。偷,是绝不可能的。”
  我当下心生佩服,金庸的武侠岂会是粗俗的唬人小说?宋亦安的言行就是最好的反驳。虽然我并不喜好读武侠,但我隐隐感觉,既然那份侠义有影响人的力量,那么这份价值迟早会被证明。
  我搂住宋亦安的肩膀,安慰他:“没事,有些东西要靠时间来证明,有意义的事物,自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4


  金庸先生逝世的悲哀消化在大家长长的叹息中,地铁的拥挤很快将我拉回现实的苟且。乘车的这半个小时,我时不时将手机拿出来,看看是否有宋亦安的回信。然而,那条信息似乎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涟漪,到站了,我将手机放回口袋,低头一笑:“10年过去了,很多东西,也许早就不一样了。”
  三天后,IG电竞俱乐部以3-0完胜FNC俱乐部,获得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冠军。这是中国战队首次夺得《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IG战队也由此创造了中国电竞的新历史。当直播现场飘下盛大的金雨,鲜红的五星红旗出现在舞台上,我激动得憋泪,喃喃自语:“赢了,我们赢了!真的是我们拿下了总冠军!”
  “叮”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信息:喂,IG赢了,你当年想过的都实现了,是不是很爽?发信人正是宋亦安。我看着信息,昂起头让眼泪没那么轻易流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正如我记得他喜欢金庸的武侠一般,他没忘记过我曾为电竞痴狂。

5


  我和宋亦安很有缘分,中考考上市重点中学还分到同一个班级,继续我们的兄弟情。高中时,我接触到英雄联盟这款游戏,激烈的线上对抗以及团队合作、战术应用为我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并为之深深吸引。


  放假空闲时,我和宋亦安在网吧一人一台机器,他在论坛上以文会友,沉浸在武侠世界里,我则和朋友组队玩几局游戏或者看下比赛。我知道虚拟世界一切都是假的,但游戏里的智慧与力量,合作与单挑以更直观的方式激起我的热血。和所有的竞技体育一样,不到最后一分钟永远都有机会逆风翻盘!奇迹随时会降临在不轻易投降的人身上,而我享受着这种为团队、为荣誉而战的竞技比赛。
  只是,在那个时候,游戏是比武侠小说更可怕的洪水猛兽,我的爱好被家长和老师知道了,他们态度强硬,明令禁止我再接触游戏,即使我再三对他们解释:“电竞并不等同于沉沦游戏。”但他们毫无理会我的哀求。最终以我的妥协告终,我答应高中三年再不碰游戏了。
  记得那天刚下过雨,树叶被雨水洗的发亮,空气有一种冷冽的清爽,我拉着宋亦安在马路边发呆,絮絮叨叨:“什么时候国内能正视电子竞技呢?就像外国那样,不仅有专业俱乐部和职业选手,还能打进全球决赛?甚至拿到冠军!”“等到中国电竞真的发展起来,他们也许会有一点明白现在的我吧。”
  宋亦安拉起沮丧的我:“你曾经安慰我的一句话我今天还给你:有些东西要靠时间来证明,有意义的事物,自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我笑了笑,一把拍在他背上:“倒是挺会借花献佛的,那我就接着了。”
  在我十七岁的天空,停留了一朵名为遗憾的云彩,我暂时放弃了游戏,并在心中暗自发誓高考完后一定要回归那片世界。只是,后来我不再有如此大的学习压力时,又被其他凡尘俗事携裹前进,归来时我已不再是那个热血少年。

6


  自从高中毕业后,我和宋亦安各奔东西,联系也日益减少。如今,金庸先生的离世,IG俱乐部的夺冠,唤起了我和宋亦安对热血青春的记忆,我们情不自禁聊起往昔的执拗,如今初入社会的苟且,谈到未来时,他说:“你是对的,我们曾喜欢的,都被现在的时代正名,它们是有意义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被异议为难登大雅之堂的金庸先生的小说,如今不仅入选了高中课本,甚至还影响到国外,被编进了新加坡的中学教材。在他去世后,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深切哀悼,文学家、评论家都为他发声,认可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
  IG夺冠后,权威主流媒体转发祝贺,那些曾批判得最为激烈的媒体都在为中国竞技的荣耀喝彩!这些年,我以看客的身份关注着电竞游戏,看着不断有专业俱乐部诞生,有很多出色的职业选手带给人惊喜,看着Royal差一点摘取桂冠……看着看着,新的时代就来了。
  电脑上还定格着IG夺冠时五人捧杯的场景,我重重地点头:“是啊,我们都等到了!”从误解到接受,不仅是因为事物自身的可取性,还有社会与日俱增的进步,包容性越来越强,那些从前的“禁忌”自然會被正确评估。而这样的开放的态度,也佐证着我们生活在一个更为成熟、包容的时代。

7


  末了,我问宋亦安:“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他说:“我要重新捡起笔,去写网文。我不敢说传承金庸老先生的衣钵,只想书写一个属于自己的武侠世界,安放当年的武侠梦!那么你呢?”
  那么我呢?
  我轻轻合上电脑,久久未言,我想起步入社会这段时间的迷茫与浑噩,以及那渐渐消失的炙热。此时,我透过家里的那扇窗户,望向天边冷冽的秋月,语气坚定:“我想去北京,趁着年轻去闯荡,去奋力拼搏证明自己!”
  如果把时代想象成一位有历史、有故事的老人,他都在不遗余力地前进,不断接受新的东西,焕发新的活力,我们更应该寻回被遗忘的热血和梦想,继续拼搏奋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曾被辜负。
  听过很多毒鸡汤,也领会过年轻人的沮丧,但事实证明,这仍然是一个有希望的、最好的时代!因为我相信,如果有一份荣光是属于我的,那么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也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其他文献
在7月的漫长雨季里,我们分开了,你的背影隐进淅淅沥沥的雨里。在9月的金黄麦浪里,我们释然,你的声音撬动人心。深情终究打不败距离,耐心终究抵不过时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带着热度的微信,开始慢慢冰冷下来,回到它原本该有的交际功能。有一天,我看到你在微信上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我低头沉思,然后把“举案齐眉,何如重逢于来世”放在上面。你还是会默默点赞,透过遥远的距离,我仿佛看到你食指伸出
期刊
Chapter14 关系  自从和高廉打好关系后,宋允娜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俞澄一边做饭,一边侧目,有些奇怪地望着她:“一座冰山是怎么把你暖化的?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宋允娜瞪她:“做你的饭,别多管闲事。”  俞澄笑笑,知道戳穿了她那点小心思,她恼羞成怒了。小旻在餐桌前抓着一根胡萝卜,并不吃,只是玩。  宋允娜把他教训了一顿,以前很听她话的小旻现在半点也不理睬她,还对她的话充耳不闻。她感受
期刊
01  10月底,我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踏上前往西北的火车。  抵达拉萨的时候已经临近晚上8点,白日里的煦暖温度逐渐散去,暮色四合,天空隐隐透着湛蓝的澄澈,小朵小朵的浮云飘在半空,反射出落日的余晖。我走下车厢,在站台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旅社老板娘早已在出站口等候多时,她举着名字牌,冲我挥手,我有些不好意思,不由加快腳步走过去,解释道:“对不起,对不起,火车晚点,让您久等了。”  她摇摇头
期刊
01  深夜11点。  米年终于完成手头项目的报告书,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搭乘最晚的一班公交车,回到住所的时候,已经将近半夜。整个屋子因为连续多天的加班糟成一团,许久未打开的窗户落了薄薄的一层灰,换洗的衣服胡乱地铺了一床,空气里有隐隐的粉尘味。米年放下背包,没有任何预警地打了一个喷嚏。  鼻腔共鸣的震动令女生瞬间清醒许多,她看着一片狼藉深深地叹了口气,终于决定放弃休息开始打扫。  洗衣机发出轻微
期刊
1  春深路西侧那栋很高的写字楼,便是姚灵芊新的工作地点。下班前在公司工作群里看到办公地点变更通知时,她出了好长时间的神。回过神来后,她把办公桌上的个人物品一件件塞进公司统一发的纸箱里,望着四周各自收拾得热火朝天的同事们,忽然生出一股满满当当的伤感来。  是的,从下周开始,他们就不再来香江路上班了,而要改去城北的春深路。在香江路待了4年多,一想到今后要将这里的记忆连根拔起,她十分舍不得。一年四季的
期刊
满天星,石竹科植物,配角是它的花语。这是我偏爱的花,正如很多时候,我都只是个配角。  “立心,罗立心。”当我走过街边的花店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喊我的名字。当我转过身看见喊我的那个人时,水雾浮上了眼底。ONE  林宇和我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CBD的购物广场,凌晨12点的街灯是他的世界;而我的世界只有那座爬满青苔的教学楼。  2013年夏天,我和林宇站在公交站台,我在等回家的公交车,至于他在等什么
期刊
第二十三章 林倩的故事  尘埃落定,华呢喃进入了看守所。虽然在此之前华东亮对女儿恨得咬牙切齿,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却忍不住开始救她。  坊间的传言也出了几个版本。有人说,华东亮拼了老命也要救女儿,已经撒出了1000多万元,甚至进京聘请了庞大的律师团队。另一个传言就更加离奇,说是华东亮准备先将林倩送出国去学习,随后自己也要跟出去,在西方世界里做一对快活鸳鸯。讲这话的人常常会挤动着眉眼,一副“我不说你也懂
期刊
01  陈燃其实很早就知道林晓予这个人,他不只一次看见她推着一辆和她娇小身躯不相符的餐车吃力地行走。  召开年级表彰大会的时候,林晓予作为年级第一上台领奖,陈燃问起旁边的人:“这人哪个班?”“二班的,听说家里的人是卖臭豆腐的。”  回答的人同样漫不经心,语气里尽是鄙夷。  陈燃抬起头,林晓予怯生生地站在领奖台上,低垂着头,像一头受惊的小鹿。他在她眼睛里看不见意气风发,却看到了惊惶。  虽说林晓予成
期刊
景城大街转角处的第三棵梧桐不会知道,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毕小樱以这样一种心情经过了它。  那时,大街右边的咖啡厅正播放着曼妙的舞曲,对面的小女孩正在向情侣兜售玫瑰花。从左边的面包店传出诱人的香味,烤面包的师傅正脱下外衣,准备看报、喝茶。  就是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景城大街转角的第三棵梧桐不会知道,毕小樱以这样一种心情看见了姜悠果,而他正和他的女友,手牵手走在大街上。啊,悠果,与林叶如  还
期刊
1  5月,北川。  窗外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小雨,本该是气候适宜的春夏之交,温度却像冰刃一样透出清冷的光亮。  许宁和裹着薄薄的线衫走进室内时,我和部员刚刚架好摄像机三脚架,约定访谈的时间尚早,整个访谈室还未整理完毕,话筒、板架、反光板错乱地摆了一桌,我们一行人停下手里的动作,有片刻的恍惚。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宁和学姐,你怎么这么早呀?”  所有人才如梦初醒,七手八脚地将桌椅上的设备收置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