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觉得老屋犹如一座古剧场的舞台,幕起幕落,看不尽的歌台舞榭,宝光丽影,尽管曲终人散,终成南柯一梦,但那尽显人世春秋的舞台还在,演出还在继续……
这阵做口述历史实录,听九四老人、银行家孙曜东先生回忆,曾陪伯父、中国银行历任行长孙多森去拜访当年上海法国银行总裁冯·莫里先生,他就住在愚园路1039号一幢法式小洋房,这幢房子是他送给太太的礼物。据说冯·莫里先生带着太太从巴黎到上海赴任,初时居无定所,夫妇俩带着女儿常住酒店,太太总觉得没有家的感觉。为了安抚太太,冯·莫里先生就将愚园路1039号送给她。太平洋战事开始,法国银行家一家三口被日本当局送往集中营,房子被日本人占领,他们唯一的女儿因营养不良死于集中营内。日本投降后,两夫妇已心灰意冷,将愚园路1039号捐给教会做幼儿园,老俩口回国了。
这是一个十分委婉凄切的故事。
日前特地去愚园路1039号看一看,正是华灯初上时分,但见整幢小楼已修缮如“旧”,上上下下三层窗户都透出蜜黄色的灯光,像眼睛样温柔地注视着你,令人不禁就想哼起“HomeSweet Home”。底层一排堪为法式建筑代表元素的落地长窗——老上海人称法兰西长窗,很坦白地向着绿茵的草坪敞开,整幢房子就像西式贺年卡上常见到的那种:传递着一派家人围炉团聚的温馨恬静之息。
恍惚之际,我似已见到里面熊熊的壁炉和刚出炉的松软的面包圈……老洋房的文化就是如此富有质感,令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感觉那百年犹觉鲜艳的生命色彩。
这才是银行家的家,大气却不豪气,精致而不阔气。
两位穿着深色中山装样制服的青年笑迎上来,一看是经过训练,有礼又机灵,一如从前大户人家的忠实“家男”。经介绍才知,这里已新开张出一家餐厅,就叫“福-1039”。
天性好吃,既然无意中撞来,也是一种缘分,也可趁势参观一下冯·莫里的居家。但只我和先生两人吃,是不是就能吃到他们的看家菜呢?马上有位先生出来(后来才知道是前台经理),介绍他们原来可以中莱西吃,每份菜式是袖珍型,如是即使就餐人少,也能吃得很“全面”。
门廊铺着彩色地砖,很上海。三层总共有正房间9间,全幢楼建筑面积为1030平方米,花园就有420平方米。令我意外的是,这里楼上楼下每间房都配置着如假包换的上海摩登时代(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西式家具:从大餐桌到银器柜乃至吊灯和一个个看似不经心的小摆饰,全部是原装民国时代的东西,这种细节一下子加深了这座老房子的历史感。原来这里今天的女主人,即“福一1039”的经营者亚芬女士,本身是一位老上海摩登时代收藏的发烧友。现今上海滩老洋房餐厅也不少,但内里配备有如此齐全的原物在细节上如此强调老上海时代背景的,真的不多见。
上上下下兜了一圈才发现,这里的服务生全部是男孩子,就是不见一个女孩子。
“这是为了表现一种层次,”女主人解释道:“正宗的法国餐厅一律只用男性侍应生的。”
请问女主人这里的特色菜,她淡然一笑:“家常菜精细化是我们的特色。当然,不用味精也是我们的特色。”
说话间,第一道菜上来,是熏蛋熏鱼配蔬菜。桔黄的熏蛋上配紫红的鱼子酱,再以一片绿色垫底,很有一种绿荫深处落日映霞之意。熏蛋是典型的本地菜,要熏得淌黄又不散流,很考功夫的。菜式图案都摆得精致悦目,酷似日式料理,却是正宗上海口味。
所谓与时俱进,原来中餐装盘也日趋时尚,早年传统的雕刻因繁琐且不够卫生,已渐渐改革了。开始尝试用最简单的手法去表现最时尚的菜式。
接下来的是鹅肝配面包,完全是法式的,正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沪食特色……
原本想吃这餐饭,是作为人内参观老房子的“门票”,不料,一道道莱都那么可口,鸡汤百分之一百的原汁原味,这次未吃完,已想着下次要带老妈来,老房子老时光,新餐馆新菜式,不是很有意义吗?
以前人上菜馆,追求的是“酒足饭饱”;现代人上餐馆,追求的是进餐氛围和吃个新鲜。这里因为每道菜都很精细,装盘悦目,所以一路吃下来每道菜都有个“惊喜”,如是一路到压轴甜点,传统西米露装在白兰地酒杯,配以浇着巧克力的浅米色法式冰糕,一高一低,一中一西,视觉味觉都十分有新意十分舒服,没有那种“嗝出嗝进”的感觉。
在门厅里遇到个圆脸小伙子,原来就是大厨,安徽来的,却对本帮菜领会如此高,真不容易。
现今上海,连大厨都白领化了。大厨小李如果不穿这身自制服,俨然一个大学生模样,他说现今厨师染发戴单只耳环的很时尚呢。如旧时剃头匠已进化为发型师,厨师也如此讲究手艺之外,还要有审美感和个性化。小李说他有空暇常会去看画展或摄影展,加强自己设计盘装的水准。他天天上网,不断吸收外国西方现代烹饪法。他居然还研究本草纲目,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这着实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这位安徽小伙子很快就摸准上海的饮食时尚,坚持只用橄榄油,不用味精。不过,他认为烧出好菜的根本,还是在原料和用料。特别选用蔬菜,坚持用最嫩最新鲜的,比例是七比一,即七斤青菜里挑出一斤下锅;制冷盘糖藕,为了令藕看上去艳红鲜亮,很多餐馆用色素,小李就用中药材,如此既可增加色泽,又可降火,一举两得。这是他从本草纲目中研究出的。
难怪这里的菜这么可口,原来大厨是如此投入。
如何保护老洋房已是当今建筑界讨论热点题目。愚园路1039号无疑是一种上佳政策——老洋房做幼儿园,真有点如用古董碗打鸡蛋,稍有闪失,就会将古董打碎,且力气使不上。女主人坦言,改造修复老洋房确实投资硕大,配置老上海家具也是一项大花费,所以惟有全心做好菜系,以养这幢老建筑。
“也算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吧。”她微笑着说。
这阵做口述历史实录,听九四老人、银行家孙曜东先生回忆,曾陪伯父、中国银行历任行长孙多森去拜访当年上海法国银行总裁冯·莫里先生,他就住在愚园路1039号一幢法式小洋房,这幢房子是他送给太太的礼物。据说冯·莫里先生带着太太从巴黎到上海赴任,初时居无定所,夫妇俩带着女儿常住酒店,太太总觉得没有家的感觉。为了安抚太太,冯·莫里先生就将愚园路1039号送给她。太平洋战事开始,法国银行家一家三口被日本当局送往集中营,房子被日本人占领,他们唯一的女儿因营养不良死于集中营内。日本投降后,两夫妇已心灰意冷,将愚园路1039号捐给教会做幼儿园,老俩口回国了。
这是一个十分委婉凄切的故事。
日前特地去愚园路1039号看一看,正是华灯初上时分,但见整幢小楼已修缮如“旧”,上上下下三层窗户都透出蜜黄色的灯光,像眼睛样温柔地注视着你,令人不禁就想哼起“HomeSweet Home”。底层一排堪为法式建筑代表元素的落地长窗——老上海人称法兰西长窗,很坦白地向着绿茵的草坪敞开,整幢房子就像西式贺年卡上常见到的那种:传递着一派家人围炉团聚的温馨恬静之息。
恍惚之际,我似已见到里面熊熊的壁炉和刚出炉的松软的面包圈……老洋房的文化就是如此富有质感,令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感觉那百年犹觉鲜艳的生命色彩。
这才是银行家的家,大气却不豪气,精致而不阔气。
两位穿着深色中山装样制服的青年笑迎上来,一看是经过训练,有礼又机灵,一如从前大户人家的忠实“家男”。经介绍才知,这里已新开张出一家餐厅,就叫“福-1039”。
天性好吃,既然无意中撞来,也是一种缘分,也可趁势参观一下冯·莫里的居家。但只我和先生两人吃,是不是就能吃到他们的看家菜呢?马上有位先生出来(后来才知道是前台经理),介绍他们原来可以中莱西吃,每份菜式是袖珍型,如是即使就餐人少,也能吃得很“全面”。
门廊铺着彩色地砖,很上海。三层总共有正房间9间,全幢楼建筑面积为1030平方米,花园就有420平方米。令我意外的是,这里楼上楼下每间房都配置着如假包换的上海摩登时代(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西式家具:从大餐桌到银器柜乃至吊灯和一个个看似不经心的小摆饰,全部是原装民国时代的东西,这种细节一下子加深了这座老房子的历史感。原来这里今天的女主人,即“福一1039”的经营者亚芬女士,本身是一位老上海摩登时代收藏的发烧友。现今上海滩老洋房餐厅也不少,但内里配备有如此齐全的原物在细节上如此强调老上海时代背景的,真的不多见。
上上下下兜了一圈才发现,这里的服务生全部是男孩子,就是不见一个女孩子。
“这是为了表现一种层次,”女主人解释道:“正宗的法国餐厅一律只用男性侍应生的。”
请问女主人这里的特色菜,她淡然一笑:“家常菜精细化是我们的特色。当然,不用味精也是我们的特色。”
说话间,第一道菜上来,是熏蛋熏鱼配蔬菜。桔黄的熏蛋上配紫红的鱼子酱,再以一片绿色垫底,很有一种绿荫深处落日映霞之意。熏蛋是典型的本地菜,要熏得淌黄又不散流,很考功夫的。菜式图案都摆得精致悦目,酷似日式料理,却是正宗上海口味。
所谓与时俱进,原来中餐装盘也日趋时尚,早年传统的雕刻因繁琐且不够卫生,已渐渐改革了。开始尝试用最简单的手法去表现最时尚的菜式。
接下来的是鹅肝配面包,完全是法式的,正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沪食特色……
原本想吃这餐饭,是作为人内参观老房子的“门票”,不料,一道道莱都那么可口,鸡汤百分之一百的原汁原味,这次未吃完,已想着下次要带老妈来,老房子老时光,新餐馆新菜式,不是很有意义吗?
以前人上菜馆,追求的是“酒足饭饱”;现代人上餐馆,追求的是进餐氛围和吃个新鲜。这里因为每道菜都很精细,装盘悦目,所以一路吃下来每道菜都有个“惊喜”,如是一路到压轴甜点,传统西米露装在白兰地酒杯,配以浇着巧克力的浅米色法式冰糕,一高一低,一中一西,视觉味觉都十分有新意十分舒服,没有那种“嗝出嗝进”的感觉。
在门厅里遇到个圆脸小伙子,原来就是大厨,安徽来的,却对本帮菜领会如此高,真不容易。
现今上海,连大厨都白领化了。大厨小李如果不穿这身自制服,俨然一个大学生模样,他说现今厨师染发戴单只耳环的很时尚呢。如旧时剃头匠已进化为发型师,厨师也如此讲究手艺之外,还要有审美感和个性化。小李说他有空暇常会去看画展或摄影展,加强自己设计盘装的水准。他天天上网,不断吸收外国西方现代烹饪法。他居然还研究本草纲目,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这着实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这位安徽小伙子很快就摸准上海的饮食时尚,坚持只用橄榄油,不用味精。不过,他认为烧出好菜的根本,还是在原料和用料。特别选用蔬菜,坚持用最嫩最新鲜的,比例是七比一,即七斤青菜里挑出一斤下锅;制冷盘糖藕,为了令藕看上去艳红鲜亮,很多餐馆用色素,小李就用中药材,如此既可增加色泽,又可降火,一举两得。这是他从本草纲目中研究出的。
难怪这里的菜这么可口,原来大厨是如此投入。
如何保护老洋房已是当今建筑界讨论热点题目。愚园路1039号无疑是一种上佳政策——老洋房做幼儿园,真有点如用古董碗打鸡蛋,稍有闪失,就会将古董打碎,且力气使不上。女主人坦言,改造修复老洋房确实投资硕大,配置老上海家具也是一项大花费,所以惟有全心做好菜系,以养这幢老建筑。
“也算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吧。”她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