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交通是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我国特殊国情和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文章分析了造成当前城乡交通衔接不畅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问题,旧的管理体制下城乡交通管理的分割使得他们相互之间不能形成良好互动。从城乡交通总体规划的角度将城市与农村的交通进行统筹规划有利于消除管理体制的某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国城乡交通取得进步。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加之实际工作经验有限,文章只初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以及与行业内专家的交流,能够提出更有价值的观点,做出更可靠的研究。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正迈入一个新阶段,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产业—— 交通运输业。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方式是城乡分开来的,这就造成了城乡交通规划的分割,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很大差距。城乡之间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城市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县乡却仍未有太大改善。另外,城乡之间运输管理的分割以及综合性运输网络建设的缺乏,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平台不完善造成信息孤立,这些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的重心是城市,农村在各个方面都被忽视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尤其如此。而我国城市大多已成饱和状态,必须寻求农村的发展来缓解城市的压力,因此城乡统筹发展被提上日程,交通规划的侧重点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区域特点和城乡统筹交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性问题,具体如下。
1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1.1 差异化的交通分区和土地利用发展理念
城乡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功能定位对交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在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下,要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交通分区。根据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该方面我国城乡交通规划设计人员做的工作不够。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对于不同区域要制定与其配套的交通发展目标。
土地的合理利用正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应当特别重视,虽然我国整体面积很大,但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已让土地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可以说土地已经不堪重负。但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
1.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要注意城乡一体、有机衔接
将城际轨道系统、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纳入同一系统进行整合规划,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做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以城市公交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城乡快速公交为辅。如此,城乡统筹规划下的一体化公交网络基本形成。
1.3 建设城乡一体、功能划分清晰的道路交通網络
城乡交通统筹规划要求不同道路有不同功能,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规划思路的前提下,还要对不同城乡道路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采取不同的建设标准。
1.4.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5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1.6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1.7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2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策略探讨
2.1 市域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策略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并不是城乡交通一样化,城乡交通仍然需要有差异化的引导,以保持城乡差别和乡村特色。城乡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传统的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是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公共交通不可或缺。交通整体规划的作用对于城乡交通分区越发显得重要。在操作层面,应当先确定城乡的交通分区,对划分好的每个分区制定分区交通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有效将规划思路落到实处,使下一级别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最终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能够帮助实现城乡交通体系的优化的目标。
本文提出城乡交通分区的一种方法:依据私家车交通和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点来进行划分。在这根主线的基础之上,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文化遗产保护区,景点区域的线路设计应如何进行,是避让还是合理设计穿行方案等等。
2.2 市域城乡公交网络系统构建
(1)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层次。
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层次能够清晰地反应出某地的交通规划全貌,并且依据层次的划分进行建设也会让发展思路更加顺畅,规划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的目的性也会更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铁和普通铁路交通的功能主要是长途客货的运输,一般跨市甚至跨省,故不作为本文讨论的范畴。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预测,笔者将城乡公交网络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即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主干线、常规公交支线。每个层次的线路承担不同的功能。
(2)城乡公交网络构建。
根据上述对公交网络系统层次的划分,可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点—线—面”为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点”即公共交通枢纽,是公共交通线路和公共交通服务分区的核心和纽带;“线”即公共交通线路,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组织下构建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线路串联公交枢纽和覆盖公交服务分区;“面”即公交服务分区,是公共交通组织的基础。在市域范围内划分若干公交服务分区,在每个分区内以公交枢纽为核心,组织公交干线和支线线路,城乡之间则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为主要公交方式。
2.3 市域城乡道路网体系
(1)市域城乡道路网等级划分。
将市域城乡道路网分为区域快速路、市域快速路、市域结构性主干路、片区主干路、片区次干路、片区支路五个等级。其中区域快速路主要承担市域范围内过境交通以及外围城镇之间联系交通的功能;市域快速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机动车快速交通联系;市域结构性主干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主要客运交通联系;片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是中心城区以及镇区内部的道路网络。 (2)城乡道路网布局。
区域快速路是市域过境车辆的主要通道,规划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远期对区域快速路重要节点采用立交形式,和城镇交通分流,保持车流的快速和连续性。市域快速路是城镇之间机动车联系的主要通道,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对于穿越城镇地区预留建设高架或隧道的条件,和其他主要道路相交采用立交行驶,和片区次干路和支路相交采用出入口控制的方式。市域结构性主干路是市域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通道,兼顾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片区主干路是各片区内的主干路,是各片区内部通行的主要道路。各个片区包括中心城区以及外围城镇的镇区。片区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适当限制直接面向主干路的开口。片区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承担片区内短距离交通联系,同时分流片区主干路交通,对道路网络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沿线建设用地。规划次干路间距400~800米。片区次干路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片区支路布局应保证支路网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有序性,注重合理的支路网密度,与城市整体路网协调,充分利用现状,挖掘现有设施潜力。
3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重点
3.1、合理规划道路布局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要同时依赖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道路建设数量过少不能满足城市和农村间的过渡需要,过多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允许仅仅靠增加道路的建设数量来解决交通问题。因此,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极其重要。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规划出的道路走向、路网密度、线形标准、设计速度、运输能力等既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又要保证农村的低等级道路能够向其顺利过渡,此外,还要保证良好协调区域内部各种道路的结合分布,保证与商业区、港口、码头间的衔接畅通,使客货运输高效便捷、转运方便。
3.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近年来,土地的粗放型开发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往往呈混乱状态,在时空分布上达不到及时、高效、通达的标准。因此,公共交通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使其真正成为缓解农村向城市过渡过程中交通压力的有利手段,则必须把公共交通的规劃、建设、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深化公交优先政策,使公共交通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主导地位。其中,因地制宜解决其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时间分布的连续性最为重要,除加大建设力度,使其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化、网络化,将公交线网规划与道路网的新建与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主要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线,以体现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有效诱导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均衡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
3.3、合理解决换乘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出行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私人交通方式,这是造成路上车流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部分交通流直接进城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今天,为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利用途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周围建设驻车换乘站,有效地将高速公路、地面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节约了乘客的换乘时间,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功能顺利衔接,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有助于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通安全性。
3.4、规划与管理并重
因地制宜搞好地区交通规划与“以人为本”对交通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重的政策。地区交通规划与管理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考虑各利益团体诉求,规划前广泛开展民意调查,争取公众的支持。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交通状况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首先,健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确定管理有确定的部门依章处理,充分体现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和执法的透明程度。
第二,将结合部的交通管理推向市场化、企业化、科学化,对从事为大众服务的客货运交通实体进行企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利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对鼓励的交通行为给予优先发展,政策扶助,对限制的交通行为从严、从重管理,引导交通结构向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方向改进。
结语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化解交通发展与城乡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进一步要求交通规划也应朝面向城乡统筹的方向发展。本文将针对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统筹交通规划应注意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三个重点问题在规划中的落实方法。以期为同行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涛,张际宁,叶斌,等.突出交通引领,统筹规划城乡交通—— 新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城乡交通总体规划初步解析[J].江苏城市规划,2009(9).
[2]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J].交通科技,2009(11).
[3] 刘斌.统筹城乡交通问题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8(7).
[4] 张国华,李迅,马俊来.引导城镇空间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9,53(3):64-68.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正迈入一个新阶段,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产业—— 交通运输业。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行政管理方式是城乡分开来的,这就造成了城乡交通规划的分割,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很大差距。城乡之间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城市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县乡却仍未有太大改善。另外,城乡之间运输管理的分割以及综合性运输网络建设的缺乏,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平台不完善造成信息孤立,这些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重要瓶颈。
我国过去的发展模式的重心是城市,农村在各个方面都被忽视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尤其如此。而我国城市大多已成饱和状态,必须寻求农村的发展来缓解城市的压力,因此城乡统筹发展被提上日程,交通规划的侧重点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区域特点和城乡统筹交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性问题,具体如下。
1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1.1 差异化的交通分区和土地利用发展理念
城乡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功能定位对交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在统筹规划的指导思想下,要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交通分区。根据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该方面我国城乡交通规划设计人员做的工作不够。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对于不同区域要制定与其配套的交通发展目标。
土地的合理利用正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交通规划设计中应当特别重视,虽然我国整体面积很大,但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已让土地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可以说土地已经不堪重负。但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方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
1.2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要注意城乡一体、有机衔接
将城际轨道系统、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纳入同一系统进行整合规划,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做准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以城市公交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城乡快速公交为辅。如此,城乡统筹规划下的一体化公交网络基本形成。
1.3 建设城乡一体、功能划分清晰的道路交通網络
城乡交通统筹规划要求不同道路有不同功能,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规划思路的前提下,还要对不同城乡道路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采取不同的建设标准。
1.4.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1.5 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以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规划编制覆盖到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合法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
1.6 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三规融合”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规划的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制度措施,使各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1.7 积极推行“阳光规划”,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扩宽公众咨询途径,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城乡规划编制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大众诉求。
2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策略探讨
2.1 市域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策略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并不是城乡交通一样化,城乡交通仍然需要有差异化的引导,以保持城乡差别和乡村特色。城乡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传统的交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是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公共交通不可或缺。交通整体规划的作用对于城乡交通分区越发显得重要。在操作层面,应当先确定城乡的交通分区,对划分好的每个分区制定分区交通发展目标。这样能够有效将规划思路落到实处,使下一级别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最终城乡交通分区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能够帮助实现城乡交通体系的优化的目标。
本文提出城乡交通分区的一种方法:依据私家车交通和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特点来进行划分。在这根主线的基础之上,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文化遗产保护区,景点区域的线路设计应如何进行,是避让还是合理设计穿行方案等等。
2.2 市域城乡公交网络系统构建
(1)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的层次。
市域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层次能够清晰地反应出某地的交通规划全貌,并且依据层次的划分进行建设也会让发展思路更加顺畅,规划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的目的性也会更强。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铁和普通铁路交通的功能主要是长途客货的运输,一般跨市甚至跨省,故不作为本文讨论的范畴。根据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预测,笔者将城乡公交网络系统分为五个层次,即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主干线、常规公交支线。每个层次的线路承担不同的功能。
(2)城乡公交网络构建。
根据上述对公交网络系统层次的划分,可以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点—线—面”为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点”即公共交通枢纽,是公共交通线路和公共交通服务分区的核心和纽带;“线”即公共交通线路,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组织下构建不同层次的公共交通线路串联公交枢纽和覆盖公交服务分区;“面”即公交服务分区,是公共交通组织的基础。在市域范围内划分若干公交服务分区,在每个分区内以公交枢纽为核心,组织公交干线和支线线路,城乡之间则以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为主要公交方式。
2.3 市域城乡道路网体系
(1)市域城乡道路网等级划分。
将市域城乡道路网分为区域快速路、市域快速路、市域结构性主干路、片区主干路、片区次干路、片区支路五个等级。其中区域快速路主要承担市域范围内过境交通以及外围城镇之间联系交通的功能;市域快速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机动车快速交通联系;市域结构性主干路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以及中心城区到镇区的主要客运交通联系;片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是中心城区以及镇区内部的道路网络。 (2)城乡道路网布局。
区域快速路是市域过境车辆的主要通道,规划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远期对区域快速路重要节点采用立交形式,和城镇交通分流,保持车流的快速和连续性。市域快速路是城镇之间机动车联系的主要通道,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对于穿越城镇地区预留建设高架或隧道的条件,和其他主要道路相交采用立交行驶,和片区次干路和支路相交采用出入口控制的方式。市域结构性主干路是市域城镇之间客运联系的主要通道,兼顾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片区主干路是各片区内的主干路,是各片区内部通行的主要道路。各个片区包括中心城区以及外围城镇的镇区。片区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适当限制直接面向主干路的开口。片区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承担片区内短距离交通联系,同时分流片区主干路交通,对道路网络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沿线建设用地。规划次干路间距400~800米。片区次干路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片区支路布局应保证支路网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有序性,注重合理的支路网密度,与城市整体路网协调,充分利用现状,挖掘现有设施潜力。
3城乡结合部交通规划重点
3.1、合理规划道路布局
城乡结合部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该地区交通的发展要同时依赖于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道路建设数量过少不能满足城市和农村间的过渡需要,过多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允许仅仅靠增加道路的建设数量来解决交通问题。因此,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道路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极其重要。城乡结合部的交通规划必须纳入城市交通规划和对外交通总体规划中,并要满足近远期交通发展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的要求。规划出的道路走向、路网密度、线形标准、设计速度、运输能力等既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一个相互协调、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又要保证农村的低等级道路能够向其顺利过渡,此外,还要保证良好协调区域内部各种道路的结合分布,保证与商业区、港口、码头间的衔接畅通,使客货运输高效便捷、转运方便。
3.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近年来,土地的粗放型开发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往往呈混乱状态,在时空分布上达不到及时、高效、通达的标准。因此,公共交通在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使其真正成为缓解农村向城市过渡过程中交通压力的有利手段,则必须把公共交通的规劃、建设、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统一部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深化公交优先政策,使公共交通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主导地位。其中,因地制宜解决其空间分布的可达性和时间分布的连续性最为重要,除加大建设力度,使其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其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化、网络化,将公交线网规划与道路网的新建与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主要干道上开辟公交专用线,以体现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有效诱导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均衡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
3.3、合理解决换乘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出行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私人交通方式,这是造成路上车流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部分交通流直接进城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今天,为人们创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利用途径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城乡结合部的地铁站、公共汽车站周围建设驻车换乘站,有效地将高速公路、地面公交、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节约了乘客的换乘时间,使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功能顺利衔接,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有助于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通安全性。
3.4、规划与管理并重
因地制宜搞好地区交通规划与“以人为本”对交通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并重的政策。地区交通规划与管理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和社会公平,考虑各利益团体诉求,规划前广泛开展民意调查,争取公众的支持。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交通状况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首先,健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确定管理有确定的部门依章处理,充分体现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和执法的透明程度。
第二,将结合部的交通管理推向市场化、企业化、科学化,对从事为大众服务的客货运交通实体进行企业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利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对鼓励的交通行为给予优先发展,政策扶助,对限制的交通行为从严、从重管理,引导交通结构向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方向改进。
结语
城乡统筹交通规划,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化解交通发展与城乡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发展,进一步要求交通规划也应朝面向城乡统筹的方向发展。本文将针对我国城乡统筹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统筹交通规划应注意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三个重点问题在规划中的落实方法。以期为同行的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涛,张际宁,叶斌,等.突出交通引领,统筹规划城乡交通—— 新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城乡交通总体规划初步解析[J].江苏城市规划,2009(9).
[2]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J].交通科技,2009(11).
[3] 刘斌.统筹城乡交通问题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08(7).
[4] 张国华,李迅,马俊来.引导城镇空间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9,53(3):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