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涌水是隧洞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以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大竹园隧洞为研究对象,该隧洞在开挖至桩号214+556时发生涌水,最大涌水流量259.3 m3/h,平均涌水流量达224.2 m3/h,危及施工安全。通过采取钻孔排水、超前预报、固结灌浆及管棚超前支护等处理措施,涌水量降至约87 m3/h,处理效果较好。该涌水处理措施可为隧洞安全施工和涌水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洞施工;涌水处理;超前预报;固结灌浆;超前支护;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TV5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0.11.008
Abstract: Gushing water is one of the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unnel construction. Water gushing accident occurred at pile 214+556 of the Dazhuyuan tunnel of North Hubei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the tunnel excavation construction,with the maximum gushing water flow of 259.3 m3/h and the average flow of 224.2 m3/h,which endanger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By drilling drainage,advance forecast, consolidation grouting and advance pipe-shed support, the water inflow was reduced to about 87 m3/h. The treatment method can be referred for tunnel safety construction and gushing 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tunneling; water gushing treatment; advance forecast;consolidation grouting; advance support; North Hubei Water Transfer Project
1 基本情况
1.1 隧洞概况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从该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穿越襄阳市的老河口、襄州区和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的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269.67 km,年均引水量7.7亿m3,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约24.23万hm2(363.5万亩)。
大竹园隧洞为自流无压引水隧洞,全长4.07 km,设计引水流量9.5 m3/s,开挖断面为城门洞型,成洞洞径5.2 m,埋深15~90 m。隧洞地质条件复杂,隧洞沿线发育两条断层带,施工难度较大,是鄂北工程广悟段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
1.2 涌水情况
2019年3月20日,大竹园隧洞开挖至桩号214+556,正在进行钢拱架支护施工,3月20日02:05时隧洞桩号214+553处底板右侧发生冒水现象,有2处冒水点,相距0.50 m左右,水质浑浊。3月21日14:00时涌水量未见明显减少,隧洞水深1.50 m。发生涌水现象后立即抽排,水泵排水量80 m3/h。
依据2019年3月20日02:05时至3月21日14:00时的洞内水深及抽排能力,测算得到桩号214+553处涌水量Q=726 m(洞长214+556~213+830)×6 m(洞挖宽度)×1.50 m(洞内水深)/36 h +80 m3/h(水泵抽排量)-35 m3/h(施工支洞上游隧洞涌水量)=226.5 m3/h,即q=62.9 L/s。
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处洞内发生涌水后,2019年3月23日安排3台水泵进行抽排(2台30 kW、1台22 kW),根据同年4月3日10:20~15:00时段30 kW水泵流量量測(总排水量540 m3),30 kW水泵排水量q1=540 m3/4.6 h=118 m3/h,根据功率推算,22 kW水泵排水量q2=86 m3/h,现场观测记录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3月23日08:30至3月27日08:30涌水量Q=224.2 m3/h,即q=62.3 L/s。
2019年4月4~8日洞内积水已基本排完,抽水水泵减少至2台(1台37 kW、1台30 kW),测得37 kW水泵流量107 m3/h,30 kW水泵流量86 m3/h。测算得到桩号214+553处涌水量Q=107 m3/h+86 m3/h-35 m3/h(施工支洞上游隧洞涌水量)=158 m3/h,即q=43.9 L/s。
2019年4月14日,洞内涌水量进一步减小,抽水水泵减少至1台,涌水量降至约87 m3/h。根据施工单位同年4月11~17日大竹园支洞突水台账,施工支洞排水量见表2。
综上,2019年3月20日至4月17日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214+556处涌水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1.3 隧洞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隧洞沿线地面高程121.6~207.6 m,相对高差约85.0 m,为低山丘陵地形。洞线桩号212+540~212+680、212+830~212+980段地表为河谷低洼地,高程约125.0 m,河谷走向与隧洞轴线平行,河谷常年有水流入先觉庙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107.0 m;214+550~214+650段穿越冲沟,沟底高程约137.0 m,冲沟走向与隧洞轴线垂直,洞线南西侧冲沟里有水塘分布,水塘水位高程约143.3 m;桩号215+300及215+750处地表为冲沟,沟底高程分别约为152.7 m和172.0 m,冲沟走向与隧洞轴线近垂直,沟内有小水塘分布,冲沟无常年流水。隧洞出口为张家桥河,河床高程约105.0 m,河谷走向与隧洞轴线交角约45°,河谷常年有水流入徐家河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72.0 m。 (2)地层岩性。隧洞桩号214+010~215+450穿越的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主要为石英钠长黑云片岩和钠长绿泥片岩。
(3)地质构造。工程区大地构造处于秦岭褶皱系(I)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I1)随州应山复背斜(I13)应山褶皱束(I13-1)。大竹园隧洞位于张家桥倒转复式向斜次一级构造——大竹园倒转向斜。大竹园隧洞区域构造见图1。
大竹园倒转向斜走向290°左右,北翼向S倒转,核部北西端扬起,向南东倾伏。向斜核部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石英钠长黑云片岩、钠长绿泥片岩,两翼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中厚层大理岩、大理岩夹薄层钠长绿泥片岩和震旦-青白口系岔河组(Z2c)绿帘钠长黑云片岩。岩层及片理产状330°~41°∠8°~37°、局部87°~98°∠26°~42°。
(4)水文地质条件。隧洞沿线岩性多样,地下水类型较为丰富。片岩段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且不均衡,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砂岩段以孔隙水为主,砂岩总体厚度较小,水量有限,其上下均为片岩隔水层,部分段具有承压水性质,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大理岩夹片岩段以溶蚀孔隙水、溶蚀裂隙水为主,水量较为丰富,但受含水层厚度及补给条件限制,总体水量有限,其上下均为片岩隔水层,部分段有具承压水性质,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
(5)围岩评价。根据现场已开挖及施工阶段地质测绘成果,隧洞214+535~214+660为Ⅴ类围岩,主要为强-弱风化纳长绿泥片岩,裂隙、片理发育,片理结合极差,片理产状21°∠35°。地表为冲沟,风化带,地下水较活跃,可见线状流水,倾角较缓,围岩极不稳定。
2 涌水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地质资料、地质测绘、地面物探、TSP超前地质预报等对大竹园隧洞涌水进行分析。
(1)地质测绘。地表地质测绘发现冲沟(桩号214+550~214+650)内水塘岸边发育断层F2,断层产状355°∠52°,断层破碎带地表宽度30~110 cm。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推测,涌水处(桩号214+553~214+556)与断层的水平距离分别约为80 m(地表)和50 m(洞底板高程)。根据断层产状投影显示,隧洞开挖至桩号214+630左右揭露断层F2,推测该断层向下穿透隔水片岩进入大理岩区。
(2)地面物探。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桩号214+450~214+630段围岩节理发育,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大。桩号214+630~214+650段隧洞通过断层F2,断层向深部延伸,倾角较大(剖面上视倾角约68°),推测隧洞涌水应为该断层切穿深部导水地层或构造引起。隧洞轴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见图2。
(3)超前地质预报(TSP)。桩号214+535~214+572段为强风化纳长片岩,属软质岩,结构面较发育,以风化易剥离的片理面和构造节理为主,岩体完整性差,岩体呈薄层状结构;桩号214+594~214+633段为强风化纳长片岩,结构面发育,以风化易剥离的片理面和构造节理为主,岩体完整性差,岩体呈薄层状结构,局部碎裂结构。TSP超前地质预报REC岩石参数变化情况见图3。
综合地表地质测绘、地质素描、前期地质资料、地面物探及TSP成果,已开挖洞段桩号214+535(发生冒顶险情)~214+556(涌水处掌子面)段围岩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薄层钠长绿泥片岩,呈强~弱风化,属软质岩,片理倾角较缓,节理裂隙、片理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洞壁滴水,局部有线状流水现象,属Ⅴ类围岩,围岩极不稳定,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隧洞掌子面(桩号214+556)前方桩号214+600~214+650段岩体呈薄层状结构,局部碎裂结构,发育有断层,断层贯穿下部地层并延伸至地表,具富水性。根据桩号214+606处钻孔AZK2224地下水位高程136.64 m,可知涌水处(桩号214+553~214+556)隧洞底板高程地下水埋深大于30 m,由隧洞底板下部地层(Z2b1大理岩)至隧洞底板到地表,压力水头逐渐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214+556处出现较大涌水现象,地下水来源于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大理岩岩溶孔隙、裂隙储存的地下水,承压水沿断层F2破碎带上升至浅部,然后贯穿片岩中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薄弱部位形成通道,从开挖后洞室底板附近涌出。从涌水时间和涌水点多处等情况分析,涌水通道应该是分散的,而非集中管道式连通。
3 处理方法
3.1 管理措施
3.1.1 加强排水
(1)洞内抽水。在涌水点(214+553)附近设置2孔Φ108排水孔引排,排水孔为深5 m钢花管,排水孔间距50 cm。在桩号214+553底板右侧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1 m×1 m×1 m,采用水泵进行抽排,大竹园隧洞洞内水泵抽排情况统计见表3,达到降低承压水压力、减少洞内积水的目的,抽水時间为5个月。后期混凝土衬砌施工时,用混凝土将集水坑回填。
(2)布置超前钻孔排水。大竹园隧洞正在施工的进口作业面、出口作业面以及支洞下游作业面前方都将会遇到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中厚层大理岩夹片岩含水层,通过在掌子面或涌水处布置一定长度的超前钻孔,将水集中引排,减小开挖面渗水量。优点是使大部分地下水沿钻孔集中排出,即可改善掌子面前后的恶劣地下水环境[1] ,缺点是影响施工速度。
(3)洞顶水系截断。因洞顶水塘距离隧洞较近,且F2断层从水塘中部穿过,隧洞施工期间对洞顶水塘进行放空处理。
3.1.2 安全监测
在214+555~214+700范围内,每隔10 m布置1个收敛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5个测点,共设置14个监测断面、70个收敛监测点。施工期围岩收敛位移应小于洞室开挖洞径的0.6%。 3.1.3 TSP
TSP是一种地下工程的地质预报技术。TSP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探测开挖面前方150 m范围内地质条件的变化, 且不影响正常施工[2]。采用TSP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可分析前方围岩性质、节理裂隙分布、软弱岩层以及含水状况,并为改进施工方法、调整施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地质测绘及物探成果,F2断层于隧洞前方斜切洞轴线,其上部与地表塘堰连通,下部连通大理岩承压含水层,本次涌水已释放部分水压,横穿断层处下方出现大涌水可能性较低,但上方与塘堰连通,塘堰蓄水则极有可能击穿断层并沿断层发生突涌。因此,在隧洞施工至桩号214+600时,在掌子面采用复频电导率(CFC)法预报前方水量情况,同时布置超前钻孔排水。
3.2 工程措施
3.2.1 洞壁固结灌浆
灌浆法是目前国内外隧洞工程中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最常用[3]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水下隧洞、高水压地区及含水的断层破碎带[4]。
在桩号214+545~214+555洞段范围设置7排、每排9孔的固结灌浆孔,灌浆孔深5 m,间排距1.5 m,梅花形布置,灌浆压力分级进行,最大灌浆压力1.5 MPa。
灌浆按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进行,环间采用两序,按照距离涌水点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施工,即同一断面灌浆从左侧洞壁最低一孔开始,向顶拱及右侧洞壁依次加密施工。
灌浆采用孔内循环式灌浆,灌浆水灰比为5,3,2,1,0.5,0.6,0.5等7个级别。当某一级别水灰比浆液灌入量达到300 L而灌浆压力及吸浆量均改变或改变量不显著时,采用浓一级水灰比灌注。当某一级吃浆量大于30 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越级提高灌浆浓度。
在设计压力下,灌浆段的吸浆量不大于1 L/min,再继续灌注30 min即可结束;群孔灌浆考虑一次灌注的总段长再确定。
3.2.2 管棚超前支护
根据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及渗水情况,对掌子面进行超前管棚及超前预注浆支护。
隧洞桩号214+555~214+700范围内,掌子面设超前水平钻孔作为超前地质探孔,探孔孔径90 mm,孔深30 m,搭接长度10 m。隧洞桩号214+555~214+700段设置7排共112孔Φ108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管棚布置范围为顶拱120°,上倾角3°~5°,间距40 cm,单排长30 m,排间搭接长度10 m。隧洞桩号214+555~214+700段进行隧洞掌子面超前预注浆加固,超前注浆共7排,每排设4孔,外扩角10°,单排孔长30 m,搭接长度10 m。
管棚灌浆及掌子面预注浆的注浆材料均为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1.5~2.0 MPa,施工前进行灌浆试验以确定灌浆参数。
3.2.3 隧洞开挖支护
(1)开挖支护。214+535~214+700段长165 m,围岩类别为Ⅴ类,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形,开挖尺寸为5.60 m×5.95 m,初期支护为I18型钢拱架(间距50 cm)+喷射20 cm厚C25混凝土+Φ22系统锚杆(L=3 m、间排距1.0 m梅花形布置)+挂钢筋网(Φ8@15×15 cm)+锁脚锚杆。后期隧洞过水全断面衬砌60 cm厚钢筋混凝土,每10 m设环向缝,设置651型橡胶止水。
二衬混凝土浇筑前对涌水点进行引排、封堵,先采用排水管对集中涌水点涌水外排,排水管口设阀门,浇筑完毕封堵混凝土后,再关闭排水管阀门完成涌水点封堵。
根据地质情况,在桩号214+555~214+575段及214+620~214+660段设置反拱,反拱厚20 cm,并设I18型反拱拱架与初衬拱架封闭成环,在开挖实施过程中根据揭露的地质条件适当调整反拱桩号。
(2)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回填灌浆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沿隧洞轴线顶拱120°范围内布置灌浆孔,每排2~3个孔,矩形布置。灌浆孔在预埋管中钻孔,钻孔直径为40 mm,钻孔深入围岩5~10 m以上,灌浆压力为0.3 MPa,灌浆材料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
固结灌浆在回填灌浆结束后7 d后进行,设置灌浆孔每排8孔,间排距3 m,孔位对称布置。灌浆孔在预埋管中钻孔,孔深进入围岩3 m。灌浆压力取0.3~0.5 MPa,灌浆材料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
4 结 语
本文以大竹园隧洞为例,分析了隧洞涌水的原因,通过采用加强排水、固结灌浆、管棚支護及超前预报等措施,对涌水地段进行处理,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取得了较好效果。隧洞安全通过了涌水地段,为今后隧洞涌水处理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吴静,葛浩然. 洞室施工中岩溶及地下水富集区的预测和处理[J]. 云南水力发电,2007,23(1):38-41.
[2] 揣连成,杜士斌,卜丽华. 隧洞工程涌水处理的对策和措施[J].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5):53-55.
[3] 余积新. 梨树湾隧道岩溶涌水的处理[J]. 铁道建筑,2005(7):43-45.
[4] 邹静娴,许模,杨艳娜. 隧道施工涌突水处理方法综述[J]. 地下水,2010,32(2):162-163.
(编辑:唐湘茜)
关键词:隧洞施工;涌水处理;超前预报;固结灌浆;超前支护;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
中图法分类号:TV55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20.11.008
Abstract: Gushing water is one of the commo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unnel construction. Water gushing accident occurred at pile 214+556 of the Dazhuyuan tunnel of North Hubei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the tunnel excavation construction,with the maximum gushing water flow of 259.3 m3/h and the average flow of 224.2 m3/h,which endangered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By drilling drainage,advance forecast, consolidation grouting and advance pipe-shed support, the water inflow was reduced to about 87 m3/h. The treatment method can be referred for tunnel safety construction and gushing 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 tunneling; water gushing treatment; advance forecast;consolidation grouting; advance support; North Hubei Water Transfer Project
1 基本情况
1.1 隧洞概况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鄂北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从该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穿越襄阳市的老河口、襄州区和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的大悟县王家冲水库。输水线路总长269.67 km,年均引水量7.7亿m3,设计供水人口482万人,灌溉面积约24.23万hm2(363.5万亩)。
大竹园隧洞为自流无压引水隧洞,全长4.07 km,设计引水流量9.5 m3/s,开挖断面为城门洞型,成洞洞径5.2 m,埋深15~90 m。隧洞地质条件复杂,隧洞沿线发育两条断层带,施工难度较大,是鄂北工程广悟段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
1.2 涌水情况
2019年3月20日,大竹园隧洞开挖至桩号214+556,正在进行钢拱架支护施工,3月20日02:05时隧洞桩号214+553处底板右侧发生冒水现象,有2处冒水点,相距0.50 m左右,水质浑浊。3月21日14:00时涌水量未见明显减少,隧洞水深1.50 m。发生涌水现象后立即抽排,水泵排水量80 m3/h。
依据2019年3月20日02:05时至3月21日14:00时的洞内水深及抽排能力,测算得到桩号214+553处涌水量Q=726 m(洞长214+556~213+830)×6 m(洞挖宽度)×1.50 m(洞内水深)/36 h +80 m3/h(水泵抽排量)-35 m3/h(施工支洞上游隧洞涌水量)=226.5 m3/h,即q=62.9 L/s。
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处洞内发生涌水后,2019年3月23日安排3台水泵进行抽排(2台30 kW、1台22 kW),根据同年4月3日10:20~15:00时段30 kW水泵流量量測(总排水量540 m3),30 kW水泵排水量q1=540 m3/4.6 h=118 m3/h,根据功率推算,22 kW水泵排水量q2=86 m3/h,现场观测记录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3月23日08:30至3月27日08:30涌水量Q=224.2 m3/h,即q=62.3 L/s。
2019年4月4~8日洞内积水已基本排完,抽水水泵减少至2台(1台37 kW、1台30 kW),测得37 kW水泵流量107 m3/h,30 kW水泵流量86 m3/h。测算得到桩号214+553处涌水量Q=107 m3/h+86 m3/h-35 m3/h(施工支洞上游隧洞涌水量)=158 m3/h,即q=43.9 L/s。
2019年4月14日,洞内涌水量进一步减小,抽水水泵减少至1台,涌水量降至约87 m3/h。根据施工单位同年4月11~17日大竹园支洞突水台账,施工支洞排水量见表2。
综上,2019年3月20日至4月17日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214+556处涌水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1.3 隧洞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隧洞沿线地面高程121.6~207.6 m,相对高差约85.0 m,为低山丘陵地形。洞线桩号212+540~212+680、212+830~212+980段地表为河谷低洼地,高程约125.0 m,河谷走向与隧洞轴线平行,河谷常年有水流入先觉庙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107.0 m;214+550~214+650段穿越冲沟,沟底高程约137.0 m,冲沟走向与隧洞轴线垂直,洞线南西侧冲沟里有水塘分布,水塘水位高程约143.3 m;桩号215+300及215+750处地表为冲沟,沟底高程分别约为152.7 m和172.0 m,冲沟走向与隧洞轴线近垂直,沟内有小水塘分布,冲沟无常年流水。隧洞出口为张家桥河,河床高程约105.0 m,河谷走向与隧洞轴线交角约45°,河谷常年有水流入徐家河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72.0 m。 (2)地层岩性。隧洞桩号214+010~215+450穿越的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主要为石英钠长黑云片岩和钠长绿泥片岩。
(3)地质构造。工程区大地构造处于秦岭褶皱系(I)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I1)随州应山复背斜(I13)应山褶皱束(I13-1)。大竹园隧洞位于张家桥倒转复式向斜次一级构造——大竹园倒转向斜。大竹园隧洞区域构造见图1。
大竹园倒转向斜走向290°左右,北翼向S倒转,核部北西端扬起,向南东倾伏。向斜核部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石英钠长黑云片岩、钠长绿泥片岩,两翼地层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中厚层大理岩、大理岩夹薄层钠长绿泥片岩和震旦-青白口系岔河组(Z2c)绿帘钠长黑云片岩。岩层及片理产状330°~41°∠8°~37°、局部87°~98°∠26°~42°。
(4)水文地质条件。隧洞沿线岩性多样,地下水类型较为丰富。片岩段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且不均衡,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砂岩段以孔隙水为主,砂岩总体厚度较小,水量有限,其上下均为片岩隔水层,部分段具有承压水性质,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大理岩夹片岩段以溶蚀孔隙水、溶蚀裂隙水为主,水量较为丰富,但受含水层厚度及补给条件限制,总体水量有限,其上下均为片岩隔水层,部分段有具承压水性质,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沟河为其排泄基准面。
(5)围岩评价。根据现场已开挖及施工阶段地质测绘成果,隧洞214+535~214+660为Ⅴ类围岩,主要为强-弱风化纳长绿泥片岩,裂隙、片理发育,片理结合极差,片理产状21°∠35°。地表为冲沟,风化带,地下水较活跃,可见线状流水,倾角较缓,围岩极不稳定。
2 涌水原因分析
通过前期地质资料、地质测绘、地面物探、TSP超前地质预报等对大竹园隧洞涌水进行分析。
(1)地质测绘。地表地质测绘发现冲沟(桩号214+550~214+650)内水塘岸边发育断层F2,断层产状355°∠52°,断层破碎带地表宽度30~110 cm。根据现场地质测绘及推测,涌水处(桩号214+553~214+556)与断层的水平距离分别约为80 m(地表)和50 m(洞底板高程)。根据断层产状投影显示,隧洞开挖至桩号214+630左右揭露断层F2,推测该断层向下穿透隔水片岩进入大理岩区。
(2)地面物探。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桩号214+450~214+630段围岩节理发育,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水量大。桩号214+630~214+650段隧洞通过断层F2,断层向深部延伸,倾角较大(剖面上视倾角约68°),推测隧洞涌水应为该断层切穿深部导水地层或构造引起。隧洞轴线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断面见图2。
(3)超前地质预报(TSP)。桩号214+535~214+572段为强风化纳长片岩,属软质岩,结构面较发育,以风化易剥离的片理面和构造节理为主,岩体完整性差,岩体呈薄层状结构;桩号214+594~214+633段为强风化纳长片岩,结构面发育,以风化易剥离的片理面和构造节理为主,岩体完整性差,岩体呈薄层状结构,局部碎裂结构。TSP超前地质预报REC岩石参数变化情况见图3。
综合地表地质测绘、地质素描、前期地质资料、地面物探及TSP成果,已开挖洞段桩号214+535(发生冒顶险情)~214+556(涌水处掌子面)段围岩为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上段(Z2b2)薄层钠长绿泥片岩,呈强~弱风化,属软质岩,片理倾角较缓,节理裂隙、片理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洞壁滴水,局部有线状流水现象,属Ⅴ类围岩,围岩极不稳定,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隧洞掌子面(桩号214+556)前方桩号214+600~214+650段岩体呈薄层状结构,局部碎裂结构,发育有断层,断层贯穿下部地层并延伸至地表,具富水性。根据桩号214+606处钻孔AZK2224地下水位高程136.64 m,可知涌水处(桩号214+553~214+556)隧洞底板高程地下水埋深大于30 m,由隧洞底板下部地层(Z2b1大理岩)至隧洞底板到地表,压力水头逐渐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大竹园隧洞桩号214+553~214+556处出现较大涌水现象,地下水来源于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大理岩岩溶孔隙、裂隙储存的地下水,承压水沿断层F2破碎带上升至浅部,然后贯穿片岩中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薄弱部位形成通道,从开挖后洞室底板附近涌出。从涌水时间和涌水点多处等情况分析,涌水通道应该是分散的,而非集中管道式连通。
3 处理方法
3.1 管理措施
3.1.1 加强排水
(1)洞内抽水。在涌水点(214+553)附近设置2孔Φ108排水孔引排,排水孔为深5 m钢花管,排水孔间距50 cm。在桩号214+553底板右侧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1 m×1 m×1 m,采用水泵进行抽排,大竹园隧洞洞内水泵抽排情况统计见表3,达到降低承压水压力、减少洞内积水的目的,抽水時间为5个月。后期混凝土衬砌施工时,用混凝土将集水坑回填。
(2)布置超前钻孔排水。大竹园隧洞正在施工的进口作业面、出口作业面以及支洞下游作业面前方都将会遇到震旦-青白口系白兆山组下段(Z2b1)中厚层大理岩夹片岩含水层,通过在掌子面或涌水处布置一定长度的超前钻孔,将水集中引排,减小开挖面渗水量。优点是使大部分地下水沿钻孔集中排出,即可改善掌子面前后的恶劣地下水环境[1] ,缺点是影响施工速度。
(3)洞顶水系截断。因洞顶水塘距离隧洞较近,且F2断层从水塘中部穿过,隧洞施工期间对洞顶水塘进行放空处理。
3.1.2 安全监测
在214+555~214+700范围内,每隔10 m布置1个收敛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5个测点,共设置14个监测断面、70个收敛监测点。施工期围岩收敛位移应小于洞室开挖洞径的0.6%。 3.1.3 TSP
TSP是一种地下工程的地质预报技术。TSP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探测开挖面前方150 m范围内地质条件的变化, 且不影响正常施工[2]。采用TSP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可分析前方围岩性质、节理裂隙分布、软弱岩层以及含水状况,并为改进施工方法、调整施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地质测绘及物探成果,F2断层于隧洞前方斜切洞轴线,其上部与地表塘堰连通,下部连通大理岩承压含水层,本次涌水已释放部分水压,横穿断层处下方出现大涌水可能性较低,但上方与塘堰连通,塘堰蓄水则极有可能击穿断层并沿断层发生突涌。因此,在隧洞施工至桩号214+600时,在掌子面采用复频电导率(CFC)法预报前方水量情况,同时布置超前钻孔排水。
3.2 工程措施
3.2.1 洞壁固结灌浆
灌浆法是目前国内外隧洞工程中应用最广、技术最成熟、最常用[3]的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水下隧洞、高水压地区及含水的断层破碎带[4]。
在桩号214+545~214+555洞段范围设置7排、每排9孔的固结灌浆孔,灌浆孔深5 m,间排距1.5 m,梅花形布置,灌浆压力分级进行,最大灌浆压力1.5 MPa。
灌浆按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进行,环间采用两序,按照距离涌水点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施工,即同一断面灌浆从左侧洞壁最低一孔开始,向顶拱及右侧洞壁依次加密施工。
灌浆采用孔内循环式灌浆,灌浆水灰比为5,3,2,1,0.5,0.6,0.5等7个级别。当某一级别水灰比浆液灌入量达到300 L而灌浆压力及吸浆量均改变或改变量不显著时,采用浓一级水灰比灌注。当某一级吃浆量大于30 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越级提高灌浆浓度。
在设计压力下,灌浆段的吸浆量不大于1 L/min,再继续灌注30 min即可结束;群孔灌浆考虑一次灌注的总段长再确定。
3.2.2 管棚超前支护
根据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及渗水情况,对掌子面进行超前管棚及超前预注浆支护。
隧洞桩号214+555~214+700范围内,掌子面设超前水平钻孔作为超前地质探孔,探孔孔径90 mm,孔深30 m,搭接长度10 m。隧洞桩号214+555~214+700段设置7排共112孔Φ108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管棚布置范围为顶拱120°,上倾角3°~5°,间距40 cm,单排长30 m,排间搭接长度10 m。隧洞桩号214+555~214+700段进行隧洞掌子面超前预注浆加固,超前注浆共7排,每排设4孔,外扩角10°,单排孔长30 m,搭接长度10 m。
管棚灌浆及掌子面预注浆的注浆材料均为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1.5~2.0 MPa,施工前进行灌浆试验以确定灌浆参数。
3.2.3 隧洞开挖支护
(1)开挖支护。214+535~214+700段长165 m,围岩类别为Ⅴ类,隧洞断面为城门洞形,开挖尺寸为5.60 m×5.95 m,初期支护为I18型钢拱架(间距50 cm)+喷射20 cm厚C25混凝土+Φ22系统锚杆(L=3 m、间排距1.0 m梅花形布置)+挂钢筋网(Φ8@15×15 cm)+锁脚锚杆。后期隧洞过水全断面衬砌60 cm厚钢筋混凝土,每10 m设环向缝,设置651型橡胶止水。
二衬混凝土浇筑前对涌水点进行引排、封堵,先采用排水管对集中涌水点涌水外排,排水管口设阀门,浇筑完毕封堵混凝土后,再关闭排水管阀门完成涌水点封堵。
根据地质情况,在桩号214+555~214+575段及214+620~214+660段设置反拱,反拱厚20 cm,并设I18型反拱拱架与初衬拱架封闭成环,在开挖实施过程中根据揭露的地质条件适当调整反拱桩号。
(2)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回填灌浆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沿隧洞轴线顶拱120°范围内布置灌浆孔,每排2~3个孔,矩形布置。灌浆孔在预埋管中钻孔,钻孔直径为40 mm,钻孔深入围岩5~10 m以上,灌浆压力为0.3 MPa,灌浆材料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
固结灌浆在回填灌浆结束后7 d后进行,设置灌浆孔每排8孔,间排距3 m,孔位对称布置。灌浆孔在预埋管中钻孔,孔深进入围岩3 m。灌浆压力取0.3~0.5 MPa,灌浆材料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
4 结 语
本文以大竹园隧洞为例,分析了隧洞涌水的原因,通过采用加强排水、固结灌浆、管棚支護及超前预报等措施,对涌水地段进行处理,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取得了较好效果。隧洞安全通过了涌水地段,为今后隧洞涌水处理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吴静,葛浩然. 洞室施工中岩溶及地下水富集区的预测和处理[J]. 云南水力发电,2007,23(1):38-41.
[2] 揣连成,杜士斌,卜丽华. 隧洞工程涌水处理的对策和措施[J].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5):53-55.
[3] 余积新. 梨树湾隧道岩溶涌水的处理[J]. 铁道建筑,2005(7):43-45.
[4] 邹静娴,许模,杨艳娜. 隧道施工涌突水处理方法综述[J]. 地下水,2010,32(2):162-163.
(编辑:唐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