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金融行业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些情况,金融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银行业面对现代金融环境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创建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对联动优势创建的举措进行规划、总结。
关键词:金融;银行;联动
中图分类号:F8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57-02
不管什么行业都具有自己的优越特点,也必须承担相应风险。在当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银行改变资源有限性,创造与其有关行业的联合优势成为发展的必经道路。银行是金融氛围的中心。在保证根本服务的同时,银行各种客户群体需要获取更多的衍生服务,寻求创新的联动点既有利于引导目标客户,又有利于银行客户群体的长期保持。
一、当前金融银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背景
(一)目前的金融氛围
可以说,变化繁杂是目前金融氛围的基本特点。发展和创新趋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二者表现出波荡起伏的形势时,金融氛围的变化已成定势。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密切程度,一国的经济态势往往会涉及全世界,金融险情很难彻底预测。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引爆危机,在此之后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突然袭来的金融氛围变动对中国也产生了极重的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断的调改,出口行业的走低等均是危机氛围下真实的写照。金融机构被迫面对金融氛围的变动大大提升了各方位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全新的机遇。大部分相关金融创新的概念是依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念产生。我国相关学者定义为: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内部采取各种要素的全新组合和创造性改革所建立或引入的新理念,并表明金融创新大概可分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创新是金融业勇于面对险情,聚集行业前进动力的抉择。所以,目前的金融氛围也在考验整体行业。
(二)银行业的发展需要
面对千变万化的金融氛围,银行的发展需要应从实际出发。规避险情是解决各种危机与不良氛围的首要起始点,创新也需要以减少险情为前提。不过险情的避免不等于银行坚守传统业务,减少对客户的引导性。不管处在如何的金融氛围,群众对银行服务创新的需要全是存在的。例如:海信·天玺与招商银行一起操办的鉴赏艺术品活动就是具有引导力的服务策略。天玺“新巅峰生活计划”中高端层文化圈创造的主要部分,意在采取对经典艺术品的鉴赏,吻合高端阶层对艺术品质和修养的寻求,创造高雅、乐观的高端生活形式,这表明银行的发展需要来源客户的需求,只有通过客户对需求剖析,才可创设有关的金融创新业务。
二、银行与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创建的意义
有关行业所谓的联动优势指的是银行与有关行业根据共同目的的客户群体或共同客户群体,选择行业间的联动点,并以此推出创新的金融服务所出现的优势。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银行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各行各业之间持有密切的关联,行业内部的客户群体与银行也存在通融性,联动优势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资源的优化搭配
在银行办理业务过程中,客户是会经过一定选择的,其选择的标准主要来源于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是否理想、服务的内容是否创新、服务的领域是否广泛。出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客户对服务的要求处于变动发展当中,固化不变的传统业务服务既不吻合金融创新的态势,也不能满足客户需要。这是因为银行具有金融领域的资源优越,但在有关行业方面的资源优势会有不足。例如:信用卡服务在银行中为客户提供最根本的作用在于透支消费,以信用指数作为透支额度的根据。在使用信用卡时,假如客户还可获取其他行业的优惠就是一举两得。之前,工商银行提出加油优惠的服务就很受客户喜欢,因此,经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协商裁定,将工行牡丹中油卡刷卡加油优惠1%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所以,从实际上,银行创造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利于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因为行业双方的目标客户群体具有同一性,客户对行业双方的抉择也具有同一性,可以达到联动资源优化。
(二)险情的合理规避
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利益来源与险情是共存的,在金融创新中,信用险情的避免是一样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保障。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引爆后,许多南方生产加工企业因为出口限制而相继倒闭、破产,资金链断裂是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也给银行带来险情和缺失。创造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对于回避险情是不可缺少的。银行在与有关行业共享客户资源的同时,有同于建立起双重险情的评价体制。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协作的贷款保险在金融创新的促进下,保险公司与银行协作构思正向着纵深层面延伸。客户在交纳贷款保险时由保险公司强化险情审核,为银行加强险情保护屏障,银行按照给定的贷款标准进行批核,双重险情评价机制强化了对相同优秀客户的抉择。因此,联动优势的创造并不是银行或有关行业被动接纳共享客户资源与提供服务,而是从主动评价险情的层面优化目标群体。
(三)创新的规划创设
企业发展的永久动力是创新,银行面临目前的金融氛围必须大力拓展创新,转变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变被动为主动,用新服务内容吸引潜在客户眼光。金融环境变化与客户对银行服务相对稳定需要之间具有博弈关系,客户尽管对金融氛围的变化具有恐惧和忧虑心理,但获取理财收益、赢得增值服务的需要是稳固的。银行从根本上为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需要依照有关行业提供服务发展的支持,才能将创新由创设转变为现实。例如,光大一万兴联名信用卡就是有车一族的贴心卡片。此信用卡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理财、商旅出行、短信提示等服务为一体。光大银行与万兴汽车的联合表明了行业间的联动有利于为银行服务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所以,银行与有关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对于未来的金融创新调整是一种促进力。
三、银行与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创建的对策
为能更好地创造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科学的措施特别主要。首先,银行应强化对目标市场的细化。与银行有关的行业领域是广阔的,可提供银行选择的联动环节点也具有限制。在目前的金融氛围下,为规避银行之间一同占据共同联动市场,各大银行都需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采取调查市场动态,合理建立与其他行业的联动,逐渐积累联动优势。其次,银行应重视优化客户资源。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目标在于累积银行发展的长期动力,所以,客户的选择、险情预防与保护是联动优势力量发展的条件。多样化的市场需要必然相对应多样化的客户类型,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协作应遵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险情评价体制,既保证双方对同一险情因素的审查,又发展彼此审查的个性空间,提高险情管理工作的严谨性。最后,银行应努力使联动优势可持续的发展。银行与每个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不是完全孤立的,其客户群体具备一定的交叉性,也具备未来可能的交叉。银行可持续增大客户享受的联动服务,提高客户忠实度性,显现联动优势长久的活跃。
总结
对银行来说,金融环境的变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具有猛烈的勃发力量,也为客户创造了多彩丰富的空间服务。相信通过联动优势的创造,银行的服务将会展现出更为璀璨的颜色。
参考文献:
[1]毛春国,当前金融环境下我国银行最应关注哪方面风险[J]金融经济,2009(08)
[2]孙兆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J],天津经济,2009(01)
[3]姚良墒,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传染链网分析明[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
[4]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
[5]谢芳,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自由化的机制和次序[D],暨南大学,2000
关键词:金融;银行;联动
中图分类号:F8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57-02
不管什么行业都具有自己的优越特点,也必须承担相应风险。在当今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银行改变资源有限性,创造与其有关行业的联合优势成为发展的必经道路。银行是金融氛围的中心。在保证根本服务的同时,银行各种客户群体需要获取更多的衍生服务,寻求创新的联动点既有利于引导目标客户,又有利于银行客户群体的长期保持。
一、当前金融银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背景
(一)目前的金融氛围
可以说,变化繁杂是目前金融氛围的基本特点。发展和创新趋势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二者表现出波荡起伏的形势时,金融氛围的变化已成定势。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密切程度,一国的经济态势往往会涉及全世界,金融险情很难彻底预测。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引爆危机,在此之后世界性金融危机出现,突然袭来的金融氛围变动对中国也产生了极重的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断的调改,出口行业的走低等均是危机氛围下真实的写照。金融机构被迫面对金融氛围的变动大大提升了各方位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全新的机遇。大部分相关金融创新的概念是依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念产生。我国相关学者定义为: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内部采取各种要素的全新组合和创造性改革所建立或引入的新理念,并表明金融创新大概可分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创新是金融业勇于面对险情,聚集行业前进动力的抉择。所以,目前的金融氛围也在考验整体行业。
(二)银行业的发展需要
面对千变万化的金融氛围,银行的发展需要应从实际出发。规避险情是解决各种危机与不良氛围的首要起始点,创新也需要以减少险情为前提。不过险情的避免不等于银行坚守传统业务,减少对客户的引导性。不管处在如何的金融氛围,群众对银行服务创新的需要全是存在的。例如:海信·天玺与招商银行一起操办的鉴赏艺术品活动就是具有引导力的服务策略。天玺“新巅峰生活计划”中高端层文化圈创造的主要部分,意在采取对经典艺术品的鉴赏,吻合高端阶层对艺术品质和修养的寻求,创造高雅、乐观的高端生活形式,这表明银行的发展需要来源客户的需求,只有通过客户对需求剖析,才可创设有关的金融创新业务。
二、银行与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创建的意义
有关行业所谓的联动优势指的是银行与有关行业根据共同目的的客户群体或共同客户群体,选择行业间的联动点,并以此推出创新的金融服务所出现的优势。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银行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各行各业之间持有密切的关联,行业内部的客户群体与银行也存在通融性,联动优势的发展成为可能。
(一)资源的优化搭配
在银行办理业务过程中,客户是会经过一定选择的,其选择的标准主要来源于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是否理想、服务的内容是否创新、服务的领域是否广泛。出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客户对服务的要求处于变动发展当中,固化不变的传统业务服务既不吻合金融创新的态势,也不能满足客户需要。这是因为银行具有金融领域的资源优越,但在有关行业方面的资源优势会有不足。例如:信用卡服务在银行中为客户提供最根本的作用在于透支消费,以信用指数作为透支额度的根据。在使用信用卡时,假如客户还可获取其他行业的优惠就是一举两得。之前,工商银行提出加油优惠的服务就很受客户喜欢,因此,经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协商裁定,将工行牡丹中油卡刷卡加油优惠1%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12月31日。所以,从实际上,银行创造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利于行业间的资源共享,因为行业双方的目标客户群体具有同一性,客户对行业双方的抉择也具有同一性,可以达到联动资源优化。
(二)险情的合理规避
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利益来源与险情是共存的,在金融创新中,信用险情的避免是一样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保障。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引爆后,许多南方生产加工企业因为出口限制而相继倒闭、破产,资金链断裂是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也给银行带来险情和缺失。创造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对于回避险情是不可缺少的。银行在与有关行业共享客户资源的同时,有同于建立起双重险情的评价体制。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协作的贷款保险在金融创新的促进下,保险公司与银行协作构思正向着纵深层面延伸。客户在交纳贷款保险时由保险公司强化险情审核,为银行加强险情保护屏障,银行按照给定的贷款标准进行批核,双重险情评价机制强化了对相同优秀客户的抉择。因此,联动优势的创造并不是银行或有关行业被动接纳共享客户资源与提供服务,而是从主动评价险情的层面优化目标群体。
(三)创新的规划创设
企业发展的永久动力是创新,银行面临目前的金融氛围必须大力拓展创新,转变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变被动为主动,用新服务内容吸引潜在客户眼光。金融环境变化与客户对银行服务相对稳定需要之间具有博弈关系,客户尽管对金融氛围的变化具有恐惧和忧虑心理,但获取理财收益、赢得增值服务的需要是稳固的。银行从根本上为客户提供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需要依照有关行业提供服务发展的支持,才能将创新由创设转变为现实。例如,光大一万兴联名信用卡就是有车一族的贴心卡片。此信用卡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理财、商旅出行、短信提示等服务为一体。光大银行与万兴汽车的联合表明了行业间的联动有利于为银行服务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所以,银行与有关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对于未来的金融创新调整是一种促进力。
三、银行与相关行业联动优势创建的对策
为能更好地创造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科学的措施特别主要。首先,银行应强化对目标市场的细化。与银行有关的行业领域是广阔的,可提供银行选择的联动环节点也具有限制。在目前的金融氛围下,为规避银行之间一同占据共同联动市场,各大银行都需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采取调查市场动态,合理建立与其他行业的联动,逐渐积累联动优势。其次,银行应重视优化客户资源。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目标在于累积银行发展的长期动力,所以,客户的选择、险情预防与保护是联动优势力量发展的条件。多样化的市场需要必然相对应多样化的客户类型,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协作应遵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险情评价体制,既保证双方对同一险情因素的审查,又发展彼此审查的个性空间,提高险情管理工作的严谨性。最后,银行应努力使联动优势可持续的发展。银行与每个行业联动优势的创造不是完全孤立的,其客户群体具备一定的交叉性,也具备未来可能的交叉。银行可持续增大客户享受的联动服务,提高客户忠实度性,显现联动优势长久的活跃。
总结
对银行来说,金融环境的变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银行与有关行业的联动优势具有猛烈的勃发力量,也为客户创造了多彩丰富的空间服务。相信通过联动优势的创造,银行的服务将会展现出更为璀璨的颜色。
参考文献:
[1]毛春国,当前金融环境下我国银行最应关注哪方面风险[J]金融经济,2009(08)
[2]孙兆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J],天津经济,2009(01)
[3]姚良墒,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传染链网分析明[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
[4]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
[5]谢芳,亚洲金融危机与金融自由化的机制和次序[D],暨南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