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是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竞争意识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因此,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应该发展各种具体有效的实践形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理论的优势。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04-02
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就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以动态的教学因素(即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不仅僅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一般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己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运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大、中、小学的教学。应该看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毕竟是新事物,所以实践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如何在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合作学习理论
1.理论背景
以美国斯莱文等人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理论,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同发展。斯莱文(1995)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技巧,它也是一种在班级里创造一种愉快的前社会环境的方法,而这种环境对学生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情感和人际交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我国学者高文(2000)也指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2.合作方法研究
虽然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是在 70 年代初才开始,但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研究者在从事合作学习原理的应用,并有许多合作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目前研究最深入、运用最广泛的基本合作学习方法有学生小组学习(包括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等)、切块拼接、共学式、小组调查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入手来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益。虽然每一种合作学习方法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彼此不同,但有一些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是以教师和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教授形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主宰垄断了大部分课堂发言权,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只能充当教学过程的客体,被动接受信息,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进行语言实践以发展其语言能力的机会,师生也因此失去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往往侧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内容。精读课文只是语言点的载体,而练习则大部分与课文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不利于词项和语义的记忆。又因为强调语言点和句法结构,句子层面以上的语言现象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因而学生的语言知识往往停留在语法结构的层面,即便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难以向深度发展。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精读课堂模式,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但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养成了机械的学习态度和单一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只会应对各类考试而缺乏实际交流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不但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语言基础训练,还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学习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具体来看,合作学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形式。
1.小组讨论
讨论既能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与课文有关的讨论话题。可争论的话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觉得越有话可说,参与的热情也就越高。讨论时,组内成员轮流发言,小组组长记录下组内的讨论内容,以便在小组之间交流时能提出各自的看法。讨论结束后,任意抽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讨论的内容,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出质疑,并做出评价。这样自然会促成小组之间的进一步讨论和解答,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语言技能,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2.课堂合作会话练习
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故事、幽默、小笑话,如在正式讲课前 5-10 分钟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Oral Report:当天的天气、学习课程、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的课堂会话练习。这样的会话活动,还可以是师生即兴对话。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发言,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让学习小组在组间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在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尤其重要的是让平时比较羞涩、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3.角色表演
角色扮演是通过确立角色和选择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会情景之中,使他们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如同导演,在小组的编排上应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以好带差,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尤其要关注英语较弱、而有其他特长的学生,给他们安排好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角色扮演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效地排除了学生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4.课堂辩论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思辨情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設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大脑思维。
5.小组调查
小组调查法是一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设计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在课外调查资料和集中资料,在课堂上报告、展示和评价调查结果。例如,学习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 杰斐逊)课文之后,要求全班对另外两位美国总统Abraham Lincoln或George Washington 的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安排的问题是:“What do you know about Abraham Lincoln or George Washington?”(1)分成 2-6 人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小问题,如George Washington的童年的生活情况、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等,各组再将问题落实到人。课后开展调查,包括查阅资料或社会调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查找与话题相关的材料,或通过采访专家了解情况。(3)调查后,各组利用课余时间整理,集中资料以准备小组报告。(4)各小组派 1-2 人向全班介绍、交流或展示他们的成果。(5)各组互相打分。教师根据自己的见解,结合小组的评分,对各组综合评定成绩。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问题分析
从教学实践中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策略,使得这种学习方式产生它真正的效果。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1.合作学习的规则不够明确
在形式化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本意是想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达到交流的目的,但是教师往往给出问题后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交往活动,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们本身合作的意识不强,而且很多同学口语能力较差,他们不清楚要如何讨论。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完全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
目前大学英语的授课学时只有每周三小时,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只能给学生 3-5 分钟的讨论时间。况且各个小组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有差别,他们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完成一个话题的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合作学习在学生看来只能是流于形式的一种所谓的课堂教学创新。
(二)合作学习的低效性
合作学习一旦流于形式,就很难产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低效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中师生的角色意识不够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有时会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讨论中,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一定的责任。从学生角度分析,很多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不强,也会影响合作。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不知道讨论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2.合作学习中小组分配不够合理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没有考虑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因此,学习成绩好或口语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小组的“领导者。”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少让学习差或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使得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这样一来,造成了两极分化,能力强、口语好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而能力弱、口语差的学生只能做旁听,根本体现不出合作的意义和有效性。
3.合作学习中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
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只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即只对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忽视了对整个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只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过程与合作方式的评价。
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建议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活动前必须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该遵循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说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小组成员间可以取长补短,进行有效合作。(2)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四、五人,这样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练习。(3)鼓励组间竞争,这就是说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小组间的能力平衡,因为小组间的竞争能够刺激组内成员间的合作。(4)定期变换组内成员,避免形成固定模式,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就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可以使他们学会在不同团体中如何进行沟通和有效合作。(5)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场教育革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同时,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方法和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举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高文,《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Slavin, Robert 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1995.
[4]Johnson,D.W.,Johnson,R.T.,,and Smith,K,Ac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1991.
作者简介:
金菁(1979-),女,重庆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04-02
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就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以动态的教学因素(即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不仅僅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一般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己有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运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大、中、小学的教学。应该看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毕竟是新事物,所以实践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如何在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合作学习理论
1.理论背景
以美国斯莱文等人为代表的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理论,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同发展。斯莱文(1995)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技巧,它也是一种在班级里创造一种愉快的前社会环境的方法,而这种环境对学生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情感和人际交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我国学者高文(2000)也指出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2.合作方法研究
虽然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是在 70 年代初才开始,但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研究者在从事合作学习原理的应用,并有许多合作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目前研究最深入、运用最广泛的基本合作学习方法有学生小组学习(包括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人、合作性读写一体化等)、切块拼接、共学式、小组调查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入手来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直接决定着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益。虽然每一种合作学习方法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彼此不同,但有一些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是以教师和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教授形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主宰垄断了大部分课堂发言权,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只能充当教学过程的客体,被动接受信息,学生难以主动参与进行语言实践以发展其语言能力的机会,师生也因此失去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往往侧重语言形式而忽略语言内容。精读课文只是语言点的载体,而练习则大部分与课文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不利于词项和语义的记忆。又因为强调语言点和句法结构,句子层面以上的语言现象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因而学生的语言知识往往停留在语法结构的层面,即便是阅读理解的能力也难以向深度发展。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的精读课堂模式,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但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养成了机械的学习态度和单一的学习方法,因而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只会应对各类考试而缺乏实际交流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不但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语言基础训练,还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学习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知识,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具体来看,合作学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形式。
1.小组讨论
讨论既能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与课文有关的讨论话题。可争论的话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觉得越有话可说,参与的热情也就越高。讨论时,组内成员轮流发言,小组组长记录下组内的讨论内容,以便在小组之间交流时能提出各自的看法。讨论结束后,任意抽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讨论的内容,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出质疑,并做出评价。这样自然会促成小组之间的进一步讨论和解答,从而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语言技能,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2.课堂合作会话练习
可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故事、幽默、小笑话,如在正式讲课前 5-10 分钟安排“课前几分钟报告”(Oral Report:当天的天气、学习课程、班级记事、新闻报道和名人故事)的课堂会话练习。这样的会话活动,还可以是师生即兴对话。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发言,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让学习小组在组间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或学生自由发言在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尤其重要的是让平时比较羞涩、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3.角色表演
角色扮演是通过确立角色和选择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会情景之中,使他们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如同导演,在小组的编排上应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以好带差,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尤其要关注英语较弱、而有其他特长的学生,给他们安排好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角色扮演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会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有效地排除了学生怕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4.课堂辩论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思辨情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辨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設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大脑思维。
5.小组调查
小组调查法是一项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设计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在课外调查资料和集中资料,在课堂上报告、展示和评价调查结果。例如,学习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 杰斐逊)课文之后,要求全班对另外两位美国总统Abraham Lincoln或George Washington 的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安排的问题是:“What do you know about Abraham Lincoln or George Washington?”(1)分成 2-6 人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小问题,如George Washington的童年的生活情况、成长历程、主要成就及其对美国的影响等,各组再将问题落实到人。课后开展调查,包括查阅资料或社会调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查找与话题相关的材料,或通过采访专家了解情况。(3)调查后,各组利用课余时间整理,集中资料以准备小组报告。(4)各小组派 1-2 人向全班介绍、交流或展示他们的成果。(5)各组互相打分。教师根据自己的见解,结合小组的评分,对各组综合评定成绩。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问题分析
从教学实践中看,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需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策略,使得这种学习方式产生它真正的效果。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1.合作学习的规则不够明确
在形式化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本意是想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达到交流的目的,但是教师往往给出问题后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交往活动,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是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们本身合作的意识不强,而且很多同学口语能力较差,他们不清楚要如何讨论。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认真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完全没有达到合作的目的。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
目前大学英语的授课学时只有每周三小时,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只能给学生 3-5 分钟的讨论时间。况且各个小组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表达能力都有差别,他们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完成一个话题的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合作学习在学生看来只能是流于形式的一种所谓的课堂教学创新。
(二)合作学习的低效性
合作学习一旦流于形式,就很难产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和进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低效的合作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中师生的角色意识不够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有时会发现许多学生都没有参与到讨论中,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一定的责任。从学生角度分析,很多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不强,也会影响合作。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不知道讨论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2.合作学习中小组分配不够合理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没有考虑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因此,学习成绩好或口语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小组的“领导者。”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少让学习差或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使得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这样一来,造成了两极分化,能力强、口语好的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多,而能力弱、口语差的学生只能做旁听,根本体现不出合作的意义和有效性。
3.合作学习中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
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只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即只对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忽视了对整个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只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过程与合作方式的评价。
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建议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活动前必须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该遵循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说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小组成员间可以取长补短,进行有效合作。(2)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四、五人,这样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和练习。(3)鼓励组间竞争,这就是说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小组间的能力平衡,因为小组间的竞争能够刺激组内成员间的合作。(4)定期变换组内成员,避免形成固定模式,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就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可以使他们学会在不同团体中如何进行沟通和有效合作。(5)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评价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场教育革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同时,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方法和基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举不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高文,《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Slavin, Robert 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1995.
[4]Johnson,D.W.,Johnson,R.T.,,and Smith,K,Ac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1991.
作者简介:
金菁(1979-),女,重庆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