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苏文(Thomas Sauvin)
  假杂志摄影艺术书出版策划工作室,2015年
  你会认为摆在你面前的八成是一盒“双喜”香烟。它的外包装正是双喜牌香烟盒,童叟无欺,如假包退。就连你打开香烟盒之后看到的也是足以乱真的香烟照片。直到你试图将里面的20支香烟抽出来时才发现,这是一本精致巧妙的摄影书。书中的照片是法国青年艺术家苏文从他的“北京银矿”中挑选编纂的。这个“银矿”是一个50万张逐年从北京周边垃圾站抢救回来的废旧底片组成的资料库。废照片咸鱼翻身变成如此文艺尤物,想必当时的摄影师和照片中的人物都是未曾料到的。
  《双喜》关注的是香烟在中国婚宴上扮演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敬烟”是中国婚宴上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新娘子要给每一位到场的男士点烟,以示感谢。同时,新郎新娘会被要求完成一些粗糙却也充满想象力的“抽烟”游戏。这个出版物即是向这个传统致敬。
其他文献
松下公司仿佛与M4/3系统合作伙伴奥林巴斯有某种默契,在本届CES上也推出了一只M4/3系统超长焦镜头。只不过,它是一只等效35mm系统200-800mm的变焦镜头:徕卡DG Vario-Elmar 100-400mm F4.0-6.3 ASPH Power OIS。虽然它在600mm焦距的最大光圈比奥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 IS Pro小了一挡多,理论上成像
期刊
2015年10月24日至2016年2月14日  瑞士摄影基金会(Fotostiftung Schweiz),瑞士,温特图尔  出生于1938年的瑞士摄影师鲁道夫·利希斯泰纳(Rudolf Lichtsteiner)早在1970年代就从艺术范畴来探讨摄影的本真。他也是瑞士最早一批思考摄影的媒介特性、探寻摄影与真实存在之间边界的摄影师。本次展览是利希斯泰纳作品的首次综合回顾展,展品遴选自作者大约100
期刊
针对时尚产业对瘦身材的过分追求,以及因此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女孩中间产生的坏影响,在2015年末法国通过了一项叫作“瘦模特禁令”的法律,要求所有在法国的时装模特必须先提供一份医生开具的健康证明,证明BMI指数(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要达到18以上,才能工作。如果被查出违法,将面临6个月的监禁并计最高7万5千欧元的罚款。相应
期刊
黑科技镜头专业户适马,最近又推出了世界首款采用高清微晶玻璃材质的保护滤镜。根据官方介绍,这种高清微晶玻璃具备相当于普通滤镜10倍的抗划能力,因此比过去使用传统光学玻璃的产品薄50%、轻30%。同时,高清微晶玻璃还具备更高的透光率,搭配适马的防水防油镀膜,仅仅只反射0.24%的可见光,具备极好的抗炫光和鬼影性能。也正因为它的这些性能,使得它易于使用,镜片脏了并不一定需要使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布,户外环境
期刊
三个焦段,都可以提供1∶1的放大率,并且都具备最大T2.9的通常量,而且它们还都采用了APO复消色差技术,可以提供低色散的优秀成像素质。这些镜头采用PL卡口,专为大尺寸感光元件设计,像场达到44mm,因此能够在RED Weapon、ARRI ALEXA 65以及转接到A7S II上使用。得益于专业电影镜头的制造经验,它们的做工和设计也都相当好,完全按照专业电影镜头的水准制造,加工制造都在德国完成。
期刊
CM33是一只非常有趣的镜头,虽然它不专业,但却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玩法。首先,它是一只33mm F2的小巧饼干头,采用6片5组的光学结构,采用优质的光学玻璃制作,且经过专业光学实验室的反复调校、设计,具有不错的画质。在镜筒的设计上,它也借鉴了LEICA SUMMICRON 50mm F2.0的结构,拥有不错的手感,同时它还具备不错的微距性能。更加有趣的是,这只镜头还有一项叫做“Mods”的功能,其镜
期刊
近日GoPro发布了用于Apple Watch的新应用,并宣布将在今年发布一款无人机卡玛(Karma)。  新版Apple Watch应用实现了对GoPro运动摄像机的远程控制功能,省去了用户额外购买遥控器的费用。并可实现预览拍摄、切换拍摄模式、开始/暂  停拍摄以及用“HiLight Tag”功能标记视频中精彩瞬间等新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截取视频中的高清静态图片,将照片、视频及标记的精彩瞬间进行
期刊
什么是好的肖像照片?  艺术史学者理查德·布里连特(Richard Brilliant)的定义是,肖像应回答被摄对象自己的问题:“我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我是什么样子?”“我是谁?”  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摄影师蒂姆·曼托安尼(Tim Mantoani),自2006年12月开始了他为期五年的摄影项目,拍摄158位知名摄影师与各自代表作在一起的肖像照片。而在摄影师纷纷弃用胶片,开始转向数字媒介之时,他
期刊
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入某些场合,有人会突然说:“咦,你和你家里某个人长得多像呀,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尽管听到这些话时总会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对于自己究竟与那位亲属有多像没个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留着父母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印记。无论发型、脸型、鼻子还是眼睛,那些由基因遗传而来的独门印记都会成为家族成员最醒目的标志。  那么,在同一个家族里,彼此究竟会有
期刊
何劲松也关注家族遗传基因对面貌以及家庭文化的影响。  与加拿大摄影师乌尔里克·柯莱特(Ulric Collette)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不着眼于通过对比让观者看到“像或不像”,而是试图为家庭成员描绘一个共同的“脸谱”,通过叠合的方式让读者感到,每幅作品中的这个人既像家族中的每个人,又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让“神奇的1%”可见  《家族基因》是何劲松硕士毕业作品,不过,这并不是他最初的想法。接受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