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转归的影响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普通组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两周后停药,观察分析病程转归。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6.3±1.6),普通组血糖达标时间(8.3±1.7);强化组停药后4周80%不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停药后8周75%不用药物治疗。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的新的治疗方案,可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
  关键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转归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38-02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即有β细胞功能的减退,这种减退是进展的,除了与其内在的缺陷(如遗传变异)有关外,还可能与糖毒性、脂毒性等有关。本篇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减少糖毒性,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从而保护β细胞,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以下从临床上观察病程的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组。强化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7~56岁,平均47.9岁;普通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5~55岁,平均47.4岁。
  1.2 确定病例并分组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4mmol/L,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从未接受口服降脂药、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1.3 分组研究方法
  


  强化组入院后次晨检测空腹及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随后开始按DCCT方案进行治疗,每日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必要时睡前再注射一次,检测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以空腹血糖(FPG)<78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以三餐前8单位,睡前4单位开始,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记录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期间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不加用口服降糖药、降脂药,使血糖达标。2周后停用胰岛素治疗,次晨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记录治疗前后数据。普通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肥胖首选格列吡嗪或二甲双胍,此后根据血糖水平二者合用或加用拜糖苹治疗,使血糖达标,检查措施和观察指标同强化组。
  1.4 观察项目及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
  (2)检测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前后的FBG、2hPG、HbA1c;
  (3)停药后1周、4周、8周随访,判断病程转归。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各率及病例数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短期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FBG 、2hPG、 HbA1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糖均达标,但普通组FBG较强化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1周,普通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强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转归随访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强化组治疗后血糖达标天数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强化组停药后4周不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强化组停药后8周不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仍良好的患者人数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
  
  3 讨论
  
  传统概念认为“糖尿病的发展不可中止及逆转”,但是,大规模的研究如国际糖尿病并发症和控制方案研究(diabetes complications and control trial,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表明,对糖尿病患者予以严格代谢控制可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更重要的是近年对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β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2型糖尿病前期者进行干预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运动、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如二甲双胍及α-糖苷酶抑制剂)。试验启示,由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发展是可通过干预措施中止的[1]。对β细胞功能变化与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关系及保护β细胞功能与防止糖尿病进展的研究是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方向。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一般的观念是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的基础上使用口服药物,控制不好再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即有β细胞功能的减退[2],这种减退是进展的,除了与其内在的缺陷(如遗传变异)有关外,还可能与糖毒性、脂毒性等有关[3]。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就是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的新的治疗方案,可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防止了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本实验结果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和普通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通过消除糖毒性,治疗后可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可以使患者及时回到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即依靠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就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2001,17:131~134.
  [2] 毕艳. 2型糖尿病病人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2003,11(2):63~64.
  [3] 杨晶雪,刘国良.葡萄糖毒性作用在2型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处理的研究[J].实用糖尿病,1998,6(1):36~37.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脑得生片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pollo C18-A柱(5 μm,250mm×4.6m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三七中三七皂苷R1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4种成分在60min内可达到良好分离,在测定范围内
期刊
摘 要:目的:应用中成药软脉灵对23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经脑MRA发现的一侧椎动脉细小或缺如的间歇性跛行伴眩晕患者23例,采用软脉灵治疗,每30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d。于第5个疗程结束后(约185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3例中有20例间歇性跛行伴眩晕等症状消失,另3例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椎基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不仅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而且可伴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华法林长期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0例,对照组206例,两组病人均先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华法林2~6mg/d口服,观察12~24个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6%,对照组有效率71.28%,经χ2检验,P<0.05。 结论: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TVA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MM,选择分别采用TVAD与VAD方案化疗多个疗程的4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面评价其4个疗程后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TVAD与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率分别为85%及54.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VAD方案与VAD方案比较,TVAD在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以火针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38例。结果:治愈30例,占78.9%,好转7例,占18.4%,无效1例,占2.7%,总有效率为97.3%。结论:火针与中药相结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标本兼顾,取长补短,疗效显著。  关键词:火针;中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  中图分类号:R245.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静滴甘利欣并口服自拟中药汤剂)90例,对照组(静滴甘利欣)7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100u/l,其中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65例,大三阳 (HBsAg、HBeAg、HBcAb 阳性)95例,HBsAg、HBcA
期刊
摘 要:水针刀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集小针刀和药物注射于一体的治疗方法。此法的运用较之传统的保守疗法如针灸、理疗、拨罐、手法复位、推拿按摩、牵引、药物穴位注射或局部封闭、中药的内服外敷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要好得多,同时可避免了外科手术容易导致的风险和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水针刀;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5-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R与PR、pS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53例术前未接受过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中ER与PR、pS2、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2、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随乳腺癌分级级别升高而降低;随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延长而升高;pS2的表达与ER相关。结论:ER、PR、pS2联合运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诊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6/92)39.1%,心律失常发生率(64/92)69.6%,多支血管病变占(86/92)93.4%;ST段抬高急
期刊
摘 要:乙肝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日常工作中,影响其检测的因素较多,常出现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解释困难的结果或者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同一医院内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保证ELISA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现就其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关键词:乙肝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质量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