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表面上是由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额大幅下降造成的,实质上原因在于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的不合理性;我们能否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这次新的转型。
[关键词]珠三角 传统加工贸易 模式困境 产业升级
一、珠三角模式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托其毗邻邻港澳的特殊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敏锐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以加工生产贸易业为支撑点,率先在中国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珠三角特色的发展之路,完成了珠三角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传统珠三角模式的实质是劳动力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引进外资,并将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在中国建立起了世界工厂,借此为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循环中争得一席之地。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贸易加工型经济模式, 使珠三角如今面临资源紧缺、环境压力、民工荒等一系列问题, 并成为影响珠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社会调查背景
当下,珠三角产业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面对要素成本上升以及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珠三角模式行走的异常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丧失, 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而且有资料统计表明, 在以上诸多问题显现的同时, 资本也有向珠三角之外转移的趋势。所以如何进行珠三角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以保持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三、珠三角模式困境
1.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珠三角对外贸易仍处于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传统国际贸易格局。珠三角发展伊始,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等出口加工业,这部分产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限于服装、鞋帽、食品、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近来来虽然政府以及企业在一定力度上进行调整,但是通过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轨迹分析,就可以发现珠三角依旧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征: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
2.经济开放成本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在全面的全面开展,地区性政策差异逐渐消失,珠三角地区已经丧失了过去的外资外贸优惠条件。加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上多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并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了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样严重影响了珠三角地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事实上,上述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瓶颈:一是资源要素对外依存度高,相应保障能力较弱;二是环境容量小、环境压力大。
3.面临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
固有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特点决定了资源环境对珠三角的发展的约束强度。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发展就是硬道理单纯理解成gdp增长就是硬道理,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牺牲长远利益和一时利益。时至今日,造成土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约束程度加重等问题,以至于有限的资源环境成为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瓶頸。
四、发展与转型
1.构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
继续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作业的良性互动。
对于传统的加贸易企业,可以积极向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与进步向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延伸,引入产品研究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机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来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自身应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其向当地企业的采购率,促进配套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加工贸易企业对当地下游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2.优化港澳区域产业战略
在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模式的基础上,加强粤港市场资源和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贸易顺畅发展,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两地市场一体化,加快以交通运输为骨干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澳公共资源共享,利用香港国际一流的营销团队与大陆地区的人才、市场重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便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把粤港打造成全球创新产业聚集和扩散中心。
参考文献:
[1]董丽雅.国际产业转移与成本冲击下的珠三角产业升级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2]郭元晞,常晓鸣,周萍,阙彬,袁静.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 2009(04)
[3]谭锦源,邝国良.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J].特区经济. 2010(11)
[4]李红锦; 李胜会.基于扩展强度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 2011(11)
[关键词]珠三角 传统加工贸易 模式困境 产业升级
一、珠三角模式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托其毗邻邻港澳的特殊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敏锐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以加工生产贸易业为支撑点,率先在中国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珠三角特色的发展之路,完成了珠三角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传统珠三角模式的实质是劳动力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其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引进外资,并将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在中国建立起了世界工厂,借此为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循环中争得一席之地。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贸易加工型经济模式, 使珠三角如今面临资源紧缺、环境压力、民工荒等一系列问题, 并成为影响珠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社会调查背景
当下,珠三角产业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面对要素成本上升以及08年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压力下,珠三角模式行走的异常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丧失, 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而且有资料统计表明, 在以上诸多问题显现的同时, 资本也有向珠三角之外转移的趋势。所以如何进行珠三角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以保持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的发展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三、珠三角模式困境
1.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珠三角对外贸易仍处于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传统国际贸易格局。珠三角发展伊始,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等出口加工业,这部分产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限于服装、鞋帽、食品、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近来来虽然政府以及企业在一定力度上进行调整,但是通过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轨迹分析,就可以发现珠三角依旧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特征: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
2.经济开放成本增加
随着改革开放在全面的全面开展,地区性政策差异逐渐消失,珠三角地区已经丧失了过去的外资外贸优惠条件。加之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上多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严格的配额制度并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了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样严重影响了珠三角地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
事实上,上述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瓶颈:一是资源要素对外依存度高,相应保障能力较弱;二是环境容量小、环境压力大。
3.面临巨大的环境资源压力
固有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特点决定了资源环境对珠三角的发展的约束强度。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发展就是硬道理单纯理解成gdp增长就是硬道理,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牺牲长远利益和一时利益。时至今日,造成土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约束程度加重等问题,以至于有限的资源环境成为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瓶頸。
四、发展与转型
1.构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
继续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作业的良性互动。
对于传统的加贸易企业,可以积极向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延伸产业链,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与进步向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延伸,引入产品研究设计、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机构、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来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企业自身应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其向当地企业的采购率,促进配套产业集群的形成,扩大加工贸易企业对当地下游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产业链。
2.优化港澳区域产业战略
在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模式的基础上,加强粤港市场资源和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贸易顺畅发展,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两地市场一体化,加快以交通运输为骨干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澳公共资源共享,利用香港国际一流的营销团队与大陆地区的人才、市场重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便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把粤港打造成全球创新产业聚集和扩散中心。
参考文献:
[1]董丽雅.国际产业转移与成本冲击下的珠三角产业升级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2)
[2]郭元晞,常晓鸣,周萍,阙彬,袁静.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 2009(04)
[3]谭锦源,邝国良.探广东产业转移中行业商会的作用[J].特区经济. 2010(11)
[4]李红锦; 李胜会.基于扩展强度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