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将冒着被绞首的生命危险。”正是在毒品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利润的刺激下,初中都没毕业的朱华平“知难而进”,费尽心机制造出了高纯度的新型毒品“k”粉……
2005年4月25日,经江苏省泰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省最大的制售毒品“k”粉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判处主犯朱华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同案犯张振祖、翟骥华、江国定、蔡文楮也分别被判处十一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令人费解的是,该案的主犯朱华平初中都没毕业,化学知识几乎为零。那么,他是如何成功“研制”出高纯度的新型毒品“k”粉的呢?
读报偶觅“商机”疯狂制造“K”粉
原籍江苏省姜堰市的朱华平现年26岁,初中没毕业就出外闯荡,一心想出人头地。2003年,朱华平孤身一人来到深圳,试图在这个开放城市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朱华平虽说文化水平不高,但社会经验丰富,而且肯吃苦,善动脑,是个有“闯劲”的人。为了能在深圳立住脚,朱华平先后干过夜总会保安、私人保镖。在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朱华平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汽车贸易公司,但因经营不善,最终关门散伙。
就在朱华平绞尽脑汁寻找机会东山再起的时候,报纸上的一则关于查扣氯胺酮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得知氯胺酮就是所谓的毒品“k”粉后,在豪华娱乐场所看过“场子”朱华平愁眉顿展,他知道现在香港、深圳吸食“k”粉的人很多,做“k”粉生意利润十分惊人。虽然对化学知识一窍不通,也明知沾上毒品可能掉脑袋,发财心切的朱华平还是无法遏制地萌生了制造“k”粉牟取暴利的念头。
要想制造“k”粉,单枪匹马显然无法成事。朱华平回到家乡,通过朋友张振祖找到在泰州经营化工产品的翟骥华和江国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张振祖等三人听得目瞪口呆,觉得朱华平的计划实在疯狂,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一致同意入伙。
考虑到风险,制毒场地的选择让朱华平煞费苦心。经过四处踩点,朱华平最终在泰州市东郊乡租了一间厂房。随后,朱华平等人按照道听途说来的氯胺酮配方开始了实验,始终未能取得成功。实验失败后,朱华平没有泄气,想方设法查找氯胺酮的相关资料。
2004年4月的一天,朱华平在一家大型图书馆翻看一份化工杂志时,一个日思夜想的名词突然映入了他的眼帘。朱华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细致入微地阐述了氯胺酮的化学配方和制造工艺。朱华平如获至宝,立即将杂志复印数份带回。
经过仔细研究,朱华平等人认为根据杂志上介绍的配方和工艺制造氯胺酮完全可行,而且并非难事。眼看发财有望,朱华平一伙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随即购买了相关设备,并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化工原料经营门市部购进150公斤制造氯胺酮的原料。
万事俱备之后,朱华平一伙呆在租来的厂房内,没日没夜地进行制造“k”粉的试验。经过数十次试验,终于制造出“k”粉成品。朱华平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随即携带样品飞到深圳请行家“验货”,虽被告知“不行,颜色差太多”,但朱华平心里有数,此时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2004年5月,在第二次“验货”确认合格后,朱华平将制造出来的约9.7公斤的氯胺酮分3次运至深圳,卖给香港籍毒贩蔡文楮,得赃款24万元。
尝到“甜头”扩大生产落入警方“天罗地网”
就在朱华平等人击掌相庆,准备“扩大再生产”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原来,朱华平一伙在制造“k”粉时,因散发出的气味十分刺鼻,引起了房东的不满,房东多次警告无效后,采取了拉电措施。做贼心虚的朱华平不敢与房东计较,只得将制毒窝点从泰州市的东郊转移到了20多公里外的姜堰市苏陈镇的一间厂房内。
“踌躇满志”的朱华平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早已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线。事实上,在朱华平等人试制“k”粉成功后不久,泰州市警方就接到附近群众举报他们行踪诡秘,可能在一间偏僻厂房内制造毒品。泰州市贩毒案件一向较少,更别说制毒了。举报线索立即引起了泰州警方的高度重视,初查工作也随之秘密展开。
经过现场勘查,警方发现举报人所说地点位于泰州市东郊乡的一间厂房内。厂房建在荒野之中,三面环水,只有一条2米多宽的砖路供行人往来,四周芦苇茂密,杂草丛生,环境十分隐秘。据当地群众反映,去年4月以来,该厂房被姜堰市苏陈镇徐庄村村民朱华平等人租用,说是生产光亮剂等化工产品。由于不能确认该厂是否就是制毒窝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警方没有贸然采取行动,而是展开了更深入细致的侦查。
此后,警方在厂房附近布下了天罗地网。侦查员分成几组,白天化装成下田劳动的村民和垂钓者,携带高倍望远镜,对厂里的生产情况、进出道口进行实时监控,以摸清该团伙成员的活动规律;夜深人静时,则借助芦苇荡的掩护,用夜视仪仔细观察。办案民警发现,该厂的生产方式十分古怪,白天大门紧闭,看不到有什么人出入,到了晚上就灯火通明,窗户都用帘布遮得严严实实,很是神秘。最为可疑的是,厂房周围经常弥漫着一股股刺鼻难闻的异味,还经常有穿戴时尚的人出入该厂。
经过连续几天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控,各种信息不断汇集到专案指挥部,其中“该厂管理者朱华平曾到外地购买生产工具及化学原料”引起了指挥部的注意。经追踪调查,朱华平购买的化学原料与氯胺酮制造有关。这个发现坚定了专案组的信心,一个更大胆的计划随之出笼。在确信朱华平的厂房内无人的情况下,警方派出一名侦查员化装成拾荒农民潜入,成功获取了该厂生产的一块产品,经检测正是毒品“k”粉。至此,案情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肯定该厂房确系制毒窝点无疑。
收网:人赃俱获制毒团伙终覆灭
就在警方准备收网的关键时刻,朱华平突然将制毒窝点转移至位于姜堰市苏陈镇的一间厂房内。警方起初以为朱华平听到了什么风声,经调查方知是房东难以忍受刺鼻的化学气味,才将朱华平赶走的。
因为新制毒窝点是在一个较大的厂里,周围没有居民,环境比较空旷,前面又是一条人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实施抓捕相对困难。专案组暂停了行动,继续实施更为严密的监控。侦察员化装成驾校学员,每天在制毒窝点对面的马路上来回开车,时刻注意着制毒分子的动静。
2004年6月20日,专案组得到重要线索,朱华平准备在21日将已经制造好的大量毒品外运。时机已经成熟,专案组决定立即收网。
6月20日下午3时05分,朱华平驾驶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经过泰州收费站时,一辆警车突然拦在前面,紧跟其后的两辆轿车里迅速冲出4名武装警察,将企图夺路而逃的朱华平死死按住。几乎与此同时,警方在某休闲中心和制毒窝点等地分别将张振祖、翟骥华、江国定等人抓获。
人赃俱获,铁证如山。朱华平没有作无谓的对抗,如实交代了伙同张振祖等人制售毒品“k”粉的犯罪事实。2004年7月6日,香港籍毒贩蔡文楮被泰州警方抓获归案。
他缘何能制毒“成功”?
根据警方事后算的一笔账,我们就不难理解朱华平一伙为何会如此疯狂。朱华平购买原料的价格是每公斤1600元,加工成“k”粉后,每公斤售价是25000元,生产环节的利润是17倍。当这些“k”粉流入到吸食环节,每克“k”粉售价200元,每公斤售价就高达20万元,利润飙升了125倍!
不懂化学的朱华平之所以能成功制造出高纯度的新型毒品“k”粉,主要得益于两个“方便”:一是很方便地在公共图书馆找到了相关的资料,然后照方配料,土法上马;二是很方便地在化工市场购齐了制造氯胺酮的原料,并不需要任何特别的手续。
朱华平制毒团伙虽然覆灭,但此案也暴露出相关部门在监管上的缺位。目前,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公安机关已经要求各大图书馆对氯胺酮的相关资料加强管理,不得随便外借。而对于制造氯胺酮的化工原料,公安机关也正采取措施严加控制。
揭开“k”粉的神秘面纱
提起毒品,大家对“臭名昭著”的鸦片、海洛因、可卡因等并不陌生。然而,最近几年,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夜总会、酒吧等娱乐场所,一种叫“k”粉的新型毒品悄然出现。区别于传统种植产出的毒品,这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成出来的化学类毒品,比如常听到的还有冰毒。
所谓“k”粉,是氯胺酮的俗称,英文名称Ketamine,因为英文名称前面有一个大写的“k”,被人叫做“k”粉。瘾君子中对“k”粉的称谓五花八门,有人叫“嗨”药,有人叫欢乐药品,在国外又被称作俱乐部药品。由于“k”粉的严重危害性,早在2003年公安部就将氯胺酮明确列入毒品范畴。目前,我国境内的“k”粉主要来源于荷兰,最初是于1999年经日本、泰国、香港中转进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