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评优课的冷思考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化学评优课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冷静思考,同时指出评优课应追求的方向,即应该是真实的课、充实的课、实效的课。
  关键词:化学评优课;课堂效益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3-003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评优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发挥引路示范作用,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教好”的问题,以此为平台,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笔者经常参与中学化学评优课评选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但对评优课中的一些现象也产生了几点思考。
  1 对评优课中一些现象的冷思考
  在评优课中,很多选手都想方设法取晚评委专家,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毋庸置疑,评优课的“精美、流畅、新奇”的特征是最能打动评委专家的。
  有的教师着力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教学手段的花俏、学生感官的“刺激”等教学表面的“唯美主义”;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在浅层面上讨论,已无需教师发挥什么主导作用;有的教师一味地考虑学生的“自主”,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切放任自由,完全舍去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有的教师积极地进行探究性教学,但是探究的层次比较浅显,甚至是假探究和伪探究。
  一些评优课看上去简直是完美得无可挑剔,似乎找不出什么漏洞。精彩的导入,自然的过渡,教学环节丝丝相扣,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师生配合天衣无缝,伴随着下课铃声,恰到好处的教师结束语让整节课“完美”地落下帷幕。这样的课,虽然赏心悦目,可几乎没有生成性的知识出现,表演的成分较浓,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例如,在某节省一等奖评优课课后,笔者随便把上课老师曾经问过的几个问题提问学生,居然大部分学生忘记了_上课的内容,学生只是关注到了很多陌生的人在听课和授课老师的“精彩表演”,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回答笔者所提的问题了。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情感教学,在评优课教学中出现过多的随意性溢美之辞。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是非判断,而是全盘肯定,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动辄就鼓掌喝彩,课堂上经常听到廉价的表扬和掌声。这些溢美之辞充斥着整个课堂,却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实际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要予以客观的评价。
  也有的教师为了求新奇,所选择的课题内容很新,别人未曾涉足,以此吸引别人的眼球,显示自己的特点,追求一种独树一帜和别出心裁的效果,但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的欠缺。如某位获奖老师从化学史的角度来讲解“燃烧”概念时,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来反驳“燃素说”,虽然很新奇,但是学生难以理解,反而对初中阶段的燃烧概念认识产生偏差。
  以上种种表现,是评优课应该追求的吗?对于“求实效”这个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却常常被忽略。这些困惑的提出,不是否认评优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
  2 对评优课追求方向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优课”不是对原有的课堂教学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以关注学生为主。既然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那么,评优课就应该是“真实的、充实的、实效的”课。
  2.1 评优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真实的课是允许教师和学生有“问题”的课。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存在一些问题也就在所难免,这需要转变对评优课的审美观念,有时候残缺也不失为美。例如,有时教师因为一个问题而引发探究或因为实验探究活动的延伸都可能造成一堂课的教学不完整,这在化学教学中是常常看到的,这样有“问题”的课也不能说肯定不好,因为这样的课不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而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情意要素、学科知识及能力为第一价值追求。虽然没有做到掐表踩时、以铃声为课之落幕,但是却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堂课学生没有问题提出并非好事,这至少说明这堂课没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按部就班,缺乏开放性。
  例如,某教师在讲授“乳化现象”时,与预设不一致的教学片段如下:
  当教师和学生认识完乳化概念后,正准备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位学生的提问改变了预设。
  [学生]有一次我把洗洁精放在油碗里搅拌后就放在那里了,第二天发现碗里面也出现了分层现象,可是刚才实验中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另外乳化现象的定义中也明确指出“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既然油能均匀悬浮在水中,说明形成了稳定的物质,那么,怎么还会分层呢?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纷纷议论,参赛教师也很茫然,但是短暂时间后,老师镇定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能的原因。
  [学生1]你的洗洁精是不是有问题呀?
  [学生2]加入洗洁精后,虽然食用油可以形成“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可是这里的“小液滴”还是很大的颗粒,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放置一段时间后,“小液滴”还会慢慢地浮出水面的。因此,我感觉乳化现象的定义最好如此改动一下: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学生3]我赞同这样的观点,请看我们刚刚的实验,现在试管的液面处已经有一点点的分层现象了;其他学生自己再观察实验现象,果然如此。
  课堂在教学意外中再一次活跃起来,在解决问题后感受到了开心和满足,教师也开心地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顺畅,预设与生成有机地整合,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最优化和最大化。   2.2 评优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无论我们如何说课堂上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深度以及广度,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学会搞懂。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要突出;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即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实。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和知识的含量。如果知识含量过大、范围过广那学生学得没有激情、学得累;如果含量过小,范围过窄,那么学生就会吃不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非常熟悉学生,而且要随机应变。
  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即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实。充实的课通常表现为:首先,学生的确在学、在练,不仅在动手、动口,而且在动脑。其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有一定训练的量。再次,检测的结果优异。检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纸笔测试,可以是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回答展示,可以是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可以是课后作业完成的顺利程度及正确率。
  2.3 评优课应该是实效的课
  2.3.1 实效的课是学生内外活跃和谐统一的课
  外在的活跃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动手、动口、讨论乃至争辩,而内在的活跃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正所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的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还可以精心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总之,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一堂好课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该动口、动手、动笔的就都能动起来。该动脑、动情、动心的也都能动起来。总而言之,一堂实效的课是学生外在活跃和内在活跃的和谐统一。
  2.3.2 实效的课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课
  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中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天天在实验室中做实验、发论与实践的关系;化学科学又是一个不断探索已知元素性质、发现未知元素性质的科学。“镭”就是居里夫人从观察实验微小变化中提炼的。所以化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观察前、思考中、不断学习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不盲目,科学高效,有的放矢。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评优课也好,常态课也好,我们都应追求课堂教学的实实在在。对于化学评优课,应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点教学追求;多一点客观评价,少一些时尚作秀,让化学评优课不论何时何地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真正成为化学同行学习的示范课,以推进化学教学的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现新的物质等等。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可能是完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另外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实验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化学问题的思路、方法,比如从性质到用途,以及由用途到性质的方法等等。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更多的焦点落到引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察分析到实验总结上来。
  2.3.3 实效的课是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课
  现代教学中,课堂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功效日益显著。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需要团体无间合作,实验后更需要对化学变化过程准确地交流分析,所以合作与交流是化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手段。一名优秀化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懂得团队的力量并依靠团队解决困难;在交流中学习他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与败的经验,从而掌握不同角度看待疑难、表达自我思想,在缜密合作、研讨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2.3.4 实效的课是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思考中学习的课
  化学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理论与实验相互构建、互为印证。这就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理
其他文献
平流式二次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运行情况关系到整个污水处理的效果。现有沉淀池设计中还是依据理想沉淀池假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应用计算流体力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
氯吡格雷作为继阿司匹林后新的一类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能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抗血小板治疗在ACS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氯吡格雷
目的淋巴血管侵犯(LVI)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评价淋巴血管状态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拟基于影像组学方法术前预测结直肠癌LVI。资料与方法从回顾性收集的结直肠
目的系统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2018年4月30日前发表于PubMed、Cochrane图书馆
为建立适用于烟台市半湿润地区的水文模型,考虑流域水文特征及下垫面条件的影响,采用新安江-海河模型对2011-2018年烟台5个典型流域进行径流模拟。2014年起烟台连续3年干旱,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简单随机化
对英国秘密信息保护(breach of confidence)的原则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在影响深远的Coco v.Clark一案中,英国法院提出秘密信息保护的三个原则:第一,秘密信息本身需要达到一定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课外教育培训机构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变相以应试教育为能事,误导一些家长迷信课外辅导班而忽视正常的学校教育,并有着愈演愈烈的迹象。很多中小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