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写作者应当从中获得情趣。翻开新课标,“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一种“写作情趣”的传达由始至终。涵养“写作情趣”已不仅成为一种教学要求,更传递着“立人”的全新观念和策略。因着儿童学习写作与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所以,“童化作文”教学提出“兴趣”“意识”“文心”三个关键词。
一、兴趣:爱上你,“我”开始不一样了
“童化作文”认为,低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使他们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涵养“写作情趣”的首要任务。
如何激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儿童学上的许多事项,可以借了人类学上的事项来说明”(周作人语),我们也可由此得到某种启示:儿童的写作发展与人类的认知发展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钱理群先生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断想》中指出人类原初表达有三个特点:一是口头的,二是群体性的,三是将音乐、绘画、舞蹈与文学(诗歌,戏剧)混融一体,是游戏性的。小学生学习写作,亦如人类伊始学习表达。因此,我们认为,不妨从以下角度思考兴趣的激发。
基于“说”的轻松激活。看图说、自由说、想象说、大量说,使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学生在不断的言说心声、表达情感中逐渐会“说”,拥有“说”的条理,积累“说”的语言,而后在“说”的基础上写,逐步降低了儿童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同时,在对学生“说”的鼓励中渗透一种意识——自由自在地抒发就是一种写作,它早已自然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基于“群体”的活动激发。习作之初,在集体中以活动的方式,利用教学群体合作的力量,也显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比如:经常组织活动,丰富学生说话的情境体验;利用群体的合作力量来点竞赛、来点接龙;让写话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儿童对群体的热爱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珍惜这种本能。
基于“游戏”的快乐激活。游戏是儿童的天使,趣味是儿童的老师。在游戏中学习写作,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恢复类似原始人的音乐、舞蹈、绘画、诗歌的混融状态”(钱理群语),引导学生快乐游戏做了写、有趣故事听了写、想象趣事比赛写、写画结合乐着写,把写话化为游戏,从而让游戏的快乐因子点亮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
基于“激励”的活力延伸。毋庸置疑,对儿童的稚嫩表达一定要多赞美,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形象,少抽象。只要发现闪光的词句,或新奇,或优美,或有趣,都绝对不要放过,画上鲜红的波浪线,让作业本上彩霞满天,好的话要念一遍又一遍。儿童一旦把这种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乐趣、是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使写话的兴趣链更加牢固地延伸。
二、意识:有了你,“我”展开飞翔的双翼
“写作意识”,内在于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深处。进入小学中段学习,“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样两种意识的形成上更加着力。
其一,写作的意义意识。一是将写作当成一种真实的交往。抒写感受,发表见解,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要。写作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与周围世界进行交往,可以用写作倾诉心声、说明事理、传递观点,它是鲜明的生活需求。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经历收藏。美好的瞬间、难忘的故事、特殊的记忆、独特的感受,都可以诉诸文字,连缀成珍藏的生活史、成长史和精神史。
其二,写作的行为意识。一是“观察”意识,能用一颗温润而细腻的心灵,随时随地发现周围世界的变化,并积极探究。二是“随笔”意识,当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了某种独特的新的感悟、经历了某件引起感情波澜的事情、发现了一件新奇的事物、听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就能立即动笔,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笔下生辉。三是“修改”意识,在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能主动进行自我修改或交予他人评改,并自愿与他人共享。四是“发表”意识,有种将作品与更多的人传达、分享的积极性。种种行为意识,是需要不断训练巩固的;行为的持久,是写作心智的渐进成长和成熟。
以上两方面的意识状态准备得越充分、饱满,儿童的写作意识就会越强烈,渐渐成为儿童心灵的自觉行动,形成儿童的写作智慧。
三、文心——孕育你,“我”终成为自己
当写作意识的双翼日益丰满,外在力量渐渐被内在需求代替时,“文心”便孕育而生。“文心”求取的是儿童生命和精神的理想存在,求取的是儿童言语的可持续发展,求取的是适合儿童承载的内在言语发生机制。只有怀着“文心”的求索,写作才会伴随儿童一生。“文心”的构成元素有许多关键词,“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吴勇老师曾作过精彩的诠释。在此,仅以培养两种状态的存在作为对“文心”的一点狗尾续貂式的补充。
一是拥有更加灵敏的“触发”状态。“触发”是由一件事引发感悟,触类旁通。夏丏尊和叶圣陶著的《文心》中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倡导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成为儿童读书、思考和生活的根本方法。“触发”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培育与训练,本质上是生命开发、提升的过程。面对自然,要常常用“长眼睛的手”“会画画的鼻子”“站在窗口看风景”,持久开发“五官”,感受、发现、倾听、想象大自然,把外在的自然逐渐内化,“捕风捉影”中用文字凝固流动的自然美,达到人与自然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面对自我,要永恒“追问”,拿出笔,记下自己巨变时刻的每一个奇奇怪怪的念头,每一个歪歪斜斜的脚印,及时向内心开掘,真诚表达自己,并在这自我表达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面对社会,要时时唤起对“周围人”的感觉,老师的眼睛说什么,妈妈的背影传递着什么,朋友的沉默意味着什么……从这样的感触中体味,体味与他人息息相关的生命意识。
二是拥有更加开放的“对话”状态。如果说“触发”关注的是自我内在的汲取、丰盈和饱满,那么“对话”讲究的是自我对外的表达、展现和承认。一方面,关注“倾诉”的方式,将儿童引向乐于“倾诉”:假如父母老师不愿意听你倾诉,或者你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你不妨写封信告诉他们;假如你真的不信赖他们,而又确实需要倾诉烦恼,那就另找一个倾诉的对象,或模拟一个对象;你还可以“自诉”,进行“自我对话,自我辩论”。当然,“倾诉”的不只是烦恼、痛苦,也包括快乐、新感受、新发现。另一方面,好好运用“发表”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自身独立性的加强,他们对自我与社会常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渴望发出独立的声音,与社会进行对话。写作就成了学生对社会的模拟性“发言”。贴在习作墙上是发表,设计成班报是发表,汇编成集流动阅读是发表,登于博客互动更是发表,这样的公开发言都可以令儿童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和承认。
只要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这意味着写作已真正成为其自身精神的需求,写作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主动和自由的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一、兴趣:爱上你,“我”开始不一样了
“童化作文”认为,低年级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使他们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涵养“写作情趣”的首要任务。
如何激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儿童学上的许多事项,可以借了人类学上的事项来说明”(周作人语),我们也可由此得到某种启示:儿童的写作发展与人类的认知发展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钱理群先生在《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断想》中指出人类原初表达有三个特点:一是口头的,二是群体性的,三是将音乐、绘画、舞蹈与文学(诗歌,戏剧)混融一体,是游戏性的。小学生学习写作,亦如人类伊始学习表达。因此,我们认为,不妨从以下角度思考兴趣的激发。
基于“说”的轻松激活。看图说、自由说、想象说、大量说,使学生产生想说的欲望。学生在不断的言说心声、表达情感中逐渐会“说”,拥有“说”的条理,积累“说”的语言,而后在“说”的基础上写,逐步降低了儿童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同时,在对学生“说”的鼓励中渗透一种意识——自由自在地抒发就是一种写作,它早已自然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基于“群体”的活动激发。习作之初,在集体中以活动的方式,利用教学群体合作的力量,也显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比如:经常组织活动,丰富学生说话的情境体验;利用群体的合作力量来点竞赛、来点接龙;让写话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儿童对群体的热爱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珍惜这种本能。
基于“游戏”的快乐激活。游戏是儿童的天使,趣味是儿童的老师。在游戏中学习写作,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恢复类似原始人的音乐、舞蹈、绘画、诗歌的混融状态”(钱理群语),引导学生快乐游戏做了写、有趣故事听了写、想象趣事比赛写、写画结合乐着写,把写话化为游戏,从而让游戏的快乐因子点亮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
基于“激励”的活力延伸。毋庸置疑,对儿童的稚嫩表达一定要多赞美,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形象,少抽象。只要发现闪光的词句,或新奇,或优美,或有趣,都绝对不要放过,画上鲜红的波浪线,让作业本上彩霞满天,好的话要念一遍又一遍。儿童一旦把这种富于创造性的劳动看作是乐趣、是享受,就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新的写作实践中,使写话的兴趣链更加牢固地延伸。
二、意识:有了你,“我”展开飞翔的双翼
“写作意识”,内在于儿童的言语和精神深处。进入小学中段学习,“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样两种意识的形成上更加着力。
其一,写作的意义意识。一是将写作当成一种真实的交往。抒写感受,发表见解,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基本需要。写作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与周围世界进行交往,可以用写作倾诉心声、说明事理、传递观点,它是鲜明的生活需求。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经历收藏。美好的瞬间、难忘的故事、特殊的记忆、独特的感受,都可以诉诸文字,连缀成珍藏的生活史、成长史和精神史。
其二,写作的行为意识。一是“观察”意识,能用一颗温润而细腻的心灵,随时随地发现周围世界的变化,并积极探究。二是“随笔”意识,当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了某种独特的新的感悟、经历了某件引起感情波澜的事情、发现了一件新奇的事物、听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后,就能立即动笔,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笔下生辉。三是“修改”意识,在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能主动进行自我修改或交予他人评改,并自愿与他人共享。四是“发表”意识,有种将作品与更多的人传达、分享的积极性。种种行为意识,是需要不断训练巩固的;行为的持久,是写作心智的渐进成长和成熟。
以上两方面的意识状态准备得越充分、饱满,儿童的写作意识就会越强烈,渐渐成为儿童心灵的自觉行动,形成儿童的写作智慧。
三、文心——孕育你,“我”终成为自己
当写作意识的双翼日益丰满,外在力量渐渐被内在需求代替时,“文心”便孕育而生。“文心”求取的是儿童生命和精神的理想存在,求取的是儿童言语的可持续发展,求取的是适合儿童承载的内在言语发生机制。只有怀着“文心”的求索,写作才会伴随儿童一生。“文心”的构成元素有许多关键词,“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吴勇老师曾作过精彩的诠释。在此,仅以培养两种状态的存在作为对“文心”的一点狗尾续貂式的补充。
一是拥有更加灵敏的“触发”状态。“触发”是由一件事引发感悟,触类旁通。夏丏尊和叶圣陶著的《文心》中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倡导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成为儿童读书、思考和生活的根本方法。“触发”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育与训练的,而这样的培育与训练,本质上是生命开发、提升的过程。面对自然,要常常用“长眼睛的手”“会画画的鼻子”“站在窗口看风景”,持久开发“五官”,感受、发现、倾听、想象大自然,把外在的自然逐渐内化,“捕风捉影”中用文字凝固流动的自然美,达到人与自然两种生命的“感动与交融”;面对自我,要永恒“追问”,拿出笔,记下自己巨变时刻的每一个奇奇怪怪的念头,每一个歪歪斜斜的脚印,及时向内心开掘,真诚表达自己,并在这自我表达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面对社会,要时时唤起对“周围人”的感觉,老师的眼睛说什么,妈妈的背影传递着什么,朋友的沉默意味着什么……从这样的感触中体味,体味与他人息息相关的生命意识。
二是拥有更加开放的“对话”状态。如果说“触发”关注的是自我内在的汲取、丰盈和饱满,那么“对话”讲究的是自我对外的表达、展现和承认。一方面,关注“倾诉”的方式,将儿童引向乐于“倾诉”:假如父母老师不愿意听你倾诉,或者你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你不妨写封信告诉他们;假如你真的不信赖他们,而又确实需要倾诉烦恼,那就另找一个倾诉的对象,或模拟一个对象;你还可以“自诉”,进行“自我对话,自我辩论”。当然,“倾诉”的不只是烦恼、痛苦,也包括快乐、新感受、新发现。另一方面,好好运用“发表”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自身独立性的加强,他们对自我与社会常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渴望发出独立的声音,与社会进行对话。写作就成了学生对社会的模拟性“发言”。贴在习作墙上是发表,设计成班报是发表,汇编成集流动阅读是发表,登于博客互动更是发表,这样的公开发言都可以令儿童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和承认。
只要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他的写作就一定会有重大的突破,这意味着写作已真正成为其自身精神的需求,写作进入了一个更为自觉、主动和自由的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