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历史好教又好学,因为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把重点划下来让学生背诵就行了。这种认识让笔者哭笑不得。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初中时期虽然开始接受比较系统的简单的历史教育,但却很难收到实效,学生只会读书、背书、抄书,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这不能不说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失败和历史教育的悲哀。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成风等。因此,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探索,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经验,现阐释如下:
一、改进教学策略
历史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兴趣、快乐和成功。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导语激趣
上好一堂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就具有了先声夺人的力量,能够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可以提出如下设问:
1.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十九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是帆船,航程至少需要4个月的时间。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2.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3.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仅仅是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吗?
4.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如此设计启发性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注意力被吸引住了,从而激起了较强的求知欲,由此顺利导入新课。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人物的语言、思想和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性很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这就需要教师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再现相应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如:虎门销烟的壮举、开国大典的盛况、两次世界大战的风云等,通过再现当年的历史风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丰富和补充历史史料,使历史教学形象化、立体化。
(三)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
“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对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找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历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当学生能自觉、经常、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时,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二、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是处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的。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促进学生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成长速度。
要面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就意味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生活引入课堂之中,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而自觉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进行新的知识建构和精神建构。
如:在讲古希腊的建筑艺术风格时,可先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的照片,告诉学生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式结构就是参考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使学生感到原来看似遥远的历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又如:在讲“丝绸之路”时,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吃的石榴、葡萄、胡萝卜等果菜就是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内地的,这些例子使学生感到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注意历史和各学科的联系
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各学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历史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郑和下西洋时,“路线”是这一节的难点,笔者结合地理中的东南亚、南亚、西亚的知识来讲,就能化难为易,既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难点,又实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实践证明:注意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只要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注入鲜活有趣的史料,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历史是一门学问,教历史是一种艺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改变人们对历史教学的误区,改变历史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知道学史是为了鉴今。历史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而应该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培养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历史,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成风等。因此,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探索,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经验,现阐释如下:
一、改进教学策略
历史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从而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兴趣、快乐和成功。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导语激趣
上好一堂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就具有了先声夺人的力量,能够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可以提出如下设问:
1.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十九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是帆船,航程至少需要4个月的时间。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2. 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3.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仅仅是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吗?
4. 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如此设计启发性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注意力被吸引住了,从而激起了较强的求知欲,由此顺利导入新课。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人物的语言、思想和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性很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这就需要教师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再现相应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如:虎门销烟的壮举、开国大典的盛况、两次世界大战的风云等,通过再现当年的历史风貌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丰富和补充历史史料,使历史教学形象化、立体化。
(三)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
“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对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找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历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当学生能自觉、经常、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时,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的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二、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是处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的。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促进学生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成长速度。
要面向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就意味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把生活引入课堂之中,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从而自觉地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进行新的知识建构和精神建构。
如:在讲古希腊的建筑艺术风格时,可先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的照片,告诉学生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式结构就是参考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使学生感到原来看似遥远的历史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又如:在讲“丝绸之路”时,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吃的石榴、葡萄、胡萝卜等果菜就是由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内地的,这些例子使学生感到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注意历史和各学科的联系
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各学科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历史与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和渗透,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如:讲郑和下西洋时,“路线”是这一节的难点,笔者结合地理中的东南亚、南亚、西亚的知识来讲,就能化难为易,既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难点,又实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实践证明:注意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只要在历史教学中不断注入鲜活有趣的史料,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加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实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历史是一门学问,教历史是一种艺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改变人们对历史教学的误区,改变历史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知道学史是为了鉴今。历史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而应该活学活用,这样才能培养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历史,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