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师洋,东方卫视“我型我秀”2006年度“人气冠军”。
如果说师洋和其他选秀明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明星梦来得猛烈而久远,深刻入骨髓。
他12岁时就开始设计自己的明星签名。
他对着厕所镜子练习各种有魅力的表情。
他一次次发自肺腑地喊出:“我会红!我会红!”
一个西北工人家庭的孩子,从小渴望“星光璀璨万众瞩目凡走过路过必风吹草动”的大日子,用尽心思,历时8年,终于把自己从常人世界推入了一道强光。
你到底是虫还是鸟?
“我进来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这都是我设计好的,我是有备而来。”
师洋的做派已经和一般明星无异,比如,吃饭时有意识地只挑菜吃,“不吃米,只吃菜,这样上镜才好看。”
只是这个19岁的男孩说话时,手总是不停地捋着两鬓的发根,或是摸着脸上新长出来的小痘痘。这个动作似乎显示了新任明星心底的焦虑。
可以令人痴迷,可以令人耻笑,但是,“师洋现象”仍在继续。
在以“我要秀自己有什么不可以”为口号的“我型我秀”中,师洋显然是最受瞩目的角色。实际上很多人看这节目就是冲着师洋去的,只是追看的理由不同。“他是我们80年代年轻人的反映和代表:乐观,积极,很勇敢地秀出自己。”年轻人说。而一些年长的人却说:“我就是要看他下场还能耍什么宝还能怎么过关。”
“我型我秀”是一场歌唱比赛,师洋却展出了歌艺之外的十八般武艺:演唱蔡依林的《舞娘》,戴假发,挥舞彩带,大幅度扭腰翘臀,展现女人般曲线。评委黄安最初看到这种表演时,扔过去一个矿泉水瓶子,“这孩子是不是有神经病?”
唱郭美美的《不怕不怕》,他头戴两只耳朵的发夹,后背装了个透明翅膀,条条衣服,橙色连裤袜,活脱脱一只大蜜蜂。香港艺人陈小春见状惊呼:“你到底是虫还是鸟?”
师洋还有一个不二法宝:扔东西。充气玩具、气球、鲜花、荧光棒、糖……“跟相声抖包袱一样,我就是抖道具的。”他自己曾说。与狂甩相匹配的还有现场赤裸裸的语言。“让一切都给我秀起来!大家把票都给我投起来!现场都给我闹起来!”
3个月比赛,师洋一次次走上PK台。评委们频亮红灯准备淘汰他,可场外沸腾的短信支持又让他化险为夷一次次复活。据说他的“格格”有80万。
而这个19岁的男孩丝毫不掩饰他要成名的功利心——“冠军就是我的,我要成名。”
我要过大日子
甘肃省天水市距离省会兰州348公里。天水市出了一位名人——地产商潘石屹。巧的是,潘石屹也是苦孩子出身、爱秀的做派,一度声称要做地产界的章子怡。
师洋降生时,全家月收入100多元。母亲刘晓萍为了照看师洋而辞职,钳工父亲要养活一家三口。
1998年,《还珠格格》热播全国,这是师洋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那时他读初一。“当时我们都爱看《还珠格格》,但是师洋的眼神开始不对了,很坚定,好像有了什么想法。”从小玩大的伙伴刘博说。
师洋的小房间顿时变成小燕子的世界,他一遍一遍地看《还珠格格》的重播,反复学唱赵薇的歌曲。不仅如此,他告诉妈妈:我要去演戏,别人能拍,我为什么不行?他母亲反问:人家谁要你?他说:到时候我就到北京去。
11岁的师洋开始练习签名了,“成了名再学就晚了”。先竖再横,然后添些花边,像卡通画。“你写得这么难看,不如找人设计。”对写字颇有心得的父亲建议。“你知道啥,明星就是这样乱七八糟地签名。”他回答。
走向明星路的第二步是改造着装,比如将夏天的T恤从腰间剪开,串上鞋带;在球鞋上画蜡笔小新的头像,因为“明星就要有与众不同的造型”。他很留意电视上杂志里明星的穿着,还借同学妈妈的《时尚》杂志看。日常生活他严格要求自己。“我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逛街,脸上不能出油,街上的人都要关注到我。”
直至有一天,他把北京一所艺术学校——中北英皇的招生广告带回家。这成为师洋的第二个转折点。
有争议的才能生存下去
去到中北英皇之前,师洋全然是一张白纸,惟一受过的“专业”训练是幼儿园的舞蹈班。面对主考老师,师洋腼腆而羞涩。老师问:想上吗?“我想上。”那天他只说了这三个字。
终于等到了录取电话,随之而来的是一年3.8万元的学费,当时他们家的积蓄只有1000多元,惟一的办法就是借。
师洋曾经以为只要踏进中北英皇,日后就定能成名,事实并非如此。
“说实话,他在学校很不起眼,刚进校时打扮还挺土。”一名英皇的同学回忆,“上表演课,他总是独自坐在一边,默不做声。”
半年后,师洋突然七十二变,说话风格、搞笑方式接近目前状态。他串女生宿舍,打骚扰电话,在走廊里大喊大叫,总是重复一句话:“大家都是姐妹。”
现在师洋寥寥数语解释这种变化,“因为时间长了,跟大家熟悉后,就把英皇当作天水高中了。”但是从同学老师的星星点点回忆中,还是能勾勒出他为日后成为明星所用的心思。
“师洋所有思维都围绕着做艺人的前途,他完全没有19岁同龄人那种整日玩游戏的状态,而是发愁脸上又长痘痘了,哪个明星又出新专辑了,赶紧买来学唱。还经常晚上自己排练舞蹈。”他的一位朋友说。
同学杨唯珏回忆,那时在学校,大小比赛只要能参加的,师洋都不会错过。在阶段性汇报演出时,有小小单元让学员独自展现舞姿。“师洋有时候会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或者印度风格的姿态,动作幅度特别大,大家都会注意到。”
从形象上,他慢慢开始学会搭配领带等饰物,还曾在牛仔裤前裆位置,让妈妈缝制了一个蓝色刺绣以引人注意。日后毕业了,每次再回英皇,师洋都会打扮很长时间,把所有最贵的行头穿戴齐全。
上学时他经常去西单淘货。西单是北京年轻人钟爱的时尚之地,师洋自称“西单王子”。“在西单没有人比我会穿、会搞。”原来在天水市可以做到,如今在北京也做到这点,他觉得这是一大成功。
尽管师洋一再强调如今的耍宝搞怪风格混出天然,但朋友说的一件事情上,还是能感觉出他曾经受到的触动。有一次英皇老总吴宇去学校看同学们的汇报演出。当时师洋中规中矩地唱了一首慢歌。而有位同学走闹腾的路线,唱的是阿牛的《踩着单车卖青菜的老阿伯》,搭配情景剧,夸张而搞笑。最后点评时,吴宇说了两个印象深刻的节目:一个是学校最漂亮的女生演唱;一个就是“老阿伯”。
师洋否认了这份启发。“他这么弄那是他唱得不好,随便用些花哨的表演掩盖唱功,让人看起来显得很综合。这种东西我很早就知道了,这种东西只要聪明的人肯定都会。不过这个怪异是要聪明设计的。芙蓉姐姐很怪,红了,下场是什么?像老鼠人人喊打,定位是丑的象征。我这种表演也是有危险的,喜欢的会很喜欢,讨厌的会很讨厌,一线之隔。但是没有办法,有争议的才能生存下去。”
(摘编自《南方周末》)
如果说师洋和其他选秀明星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明星梦来得猛烈而久远,深刻入骨髓。
他12岁时就开始设计自己的明星签名。
他对着厕所镜子练习各种有魅力的表情。
他一次次发自肺腑地喊出:“我会红!我会红!”
一个西北工人家庭的孩子,从小渴望“星光璀璨万众瞩目凡走过路过必风吹草动”的大日子,用尽心思,历时8年,终于把自己从常人世界推入了一道强光。
你到底是虫还是鸟?
“我进来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这都是我设计好的,我是有备而来。”
师洋的做派已经和一般明星无异,比如,吃饭时有意识地只挑菜吃,“不吃米,只吃菜,这样上镜才好看。”
只是这个19岁的男孩说话时,手总是不停地捋着两鬓的发根,或是摸着脸上新长出来的小痘痘。这个动作似乎显示了新任明星心底的焦虑。
可以令人痴迷,可以令人耻笑,但是,“师洋现象”仍在继续。
在以“我要秀自己有什么不可以”为口号的“我型我秀”中,师洋显然是最受瞩目的角色。实际上很多人看这节目就是冲着师洋去的,只是追看的理由不同。“他是我们80年代年轻人的反映和代表:乐观,积极,很勇敢地秀出自己。”年轻人说。而一些年长的人却说:“我就是要看他下场还能耍什么宝还能怎么过关。”
“我型我秀”是一场歌唱比赛,师洋却展出了歌艺之外的十八般武艺:演唱蔡依林的《舞娘》,戴假发,挥舞彩带,大幅度扭腰翘臀,展现女人般曲线。评委黄安最初看到这种表演时,扔过去一个矿泉水瓶子,“这孩子是不是有神经病?”
唱郭美美的《不怕不怕》,他头戴两只耳朵的发夹,后背装了个透明翅膀,条条衣服,橙色连裤袜,活脱脱一只大蜜蜂。香港艺人陈小春见状惊呼:“你到底是虫还是鸟?”
师洋还有一个不二法宝:扔东西。充气玩具、气球、鲜花、荧光棒、糖……“跟相声抖包袱一样,我就是抖道具的。”他自己曾说。与狂甩相匹配的还有现场赤裸裸的语言。“让一切都给我秀起来!大家把票都给我投起来!现场都给我闹起来!”
3个月比赛,师洋一次次走上PK台。评委们频亮红灯准备淘汰他,可场外沸腾的短信支持又让他化险为夷一次次复活。据说他的“格格”有80万。
而这个19岁的男孩丝毫不掩饰他要成名的功利心——“冠军就是我的,我要成名。”
我要过大日子
甘肃省天水市距离省会兰州348公里。天水市出了一位名人——地产商潘石屹。巧的是,潘石屹也是苦孩子出身、爱秀的做派,一度声称要做地产界的章子怡。
师洋降生时,全家月收入100多元。母亲刘晓萍为了照看师洋而辞职,钳工父亲要养活一家三口。
1998年,《还珠格格》热播全国,这是师洋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那时他读初一。“当时我们都爱看《还珠格格》,但是师洋的眼神开始不对了,很坚定,好像有了什么想法。”从小玩大的伙伴刘博说。
师洋的小房间顿时变成小燕子的世界,他一遍一遍地看《还珠格格》的重播,反复学唱赵薇的歌曲。不仅如此,他告诉妈妈:我要去演戏,别人能拍,我为什么不行?他母亲反问:人家谁要你?他说:到时候我就到北京去。
11岁的师洋开始练习签名了,“成了名再学就晚了”。先竖再横,然后添些花边,像卡通画。“你写得这么难看,不如找人设计。”对写字颇有心得的父亲建议。“你知道啥,明星就是这样乱七八糟地签名。”他回答。
走向明星路的第二步是改造着装,比如将夏天的T恤从腰间剪开,串上鞋带;在球鞋上画蜡笔小新的头像,因为“明星就要有与众不同的造型”。他很留意电视上杂志里明星的穿着,还借同学妈妈的《时尚》杂志看。日常生活他严格要求自己。“我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逛街,脸上不能出油,街上的人都要关注到我。”
直至有一天,他把北京一所艺术学校——中北英皇的招生广告带回家。这成为师洋的第二个转折点。
有争议的才能生存下去
去到中北英皇之前,师洋全然是一张白纸,惟一受过的“专业”训练是幼儿园的舞蹈班。面对主考老师,师洋腼腆而羞涩。老师问:想上吗?“我想上。”那天他只说了这三个字。
终于等到了录取电话,随之而来的是一年3.8万元的学费,当时他们家的积蓄只有1000多元,惟一的办法就是借。
师洋曾经以为只要踏进中北英皇,日后就定能成名,事实并非如此。
“说实话,他在学校很不起眼,刚进校时打扮还挺土。”一名英皇的同学回忆,“上表演课,他总是独自坐在一边,默不做声。”
半年后,师洋突然七十二变,说话风格、搞笑方式接近目前状态。他串女生宿舍,打骚扰电话,在走廊里大喊大叫,总是重复一句话:“大家都是姐妹。”
现在师洋寥寥数语解释这种变化,“因为时间长了,跟大家熟悉后,就把英皇当作天水高中了。”但是从同学老师的星星点点回忆中,还是能勾勒出他为日后成为明星所用的心思。
“师洋所有思维都围绕着做艺人的前途,他完全没有19岁同龄人那种整日玩游戏的状态,而是发愁脸上又长痘痘了,哪个明星又出新专辑了,赶紧买来学唱。还经常晚上自己排练舞蹈。”他的一位朋友说。
同学杨唯珏回忆,那时在学校,大小比赛只要能参加的,师洋都不会错过。在阶段性汇报演出时,有小小单元让学员独自展现舞姿。“师洋有时候会做金鸡独立的动作,或者印度风格的姿态,动作幅度特别大,大家都会注意到。”
从形象上,他慢慢开始学会搭配领带等饰物,还曾在牛仔裤前裆位置,让妈妈缝制了一个蓝色刺绣以引人注意。日后毕业了,每次再回英皇,师洋都会打扮很长时间,把所有最贵的行头穿戴齐全。
上学时他经常去西单淘货。西单是北京年轻人钟爱的时尚之地,师洋自称“西单王子”。“在西单没有人比我会穿、会搞。”原来在天水市可以做到,如今在北京也做到这点,他觉得这是一大成功。
尽管师洋一再强调如今的耍宝搞怪风格混出天然,但朋友说的一件事情上,还是能感觉出他曾经受到的触动。有一次英皇老总吴宇去学校看同学们的汇报演出。当时师洋中规中矩地唱了一首慢歌。而有位同学走闹腾的路线,唱的是阿牛的《踩着单车卖青菜的老阿伯》,搭配情景剧,夸张而搞笑。最后点评时,吴宇说了两个印象深刻的节目:一个是学校最漂亮的女生演唱;一个就是“老阿伯”。
师洋否认了这份启发。“他这么弄那是他唱得不好,随便用些花哨的表演掩盖唱功,让人看起来显得很综合。这种东西我很早就知道了,这种东西只要聪明的人肯定都会。不过这个怪异是要聪明设计的。芙蓉姐姐很怪,红了,下场是什么?像老鼠人人喊打,定位是丑的象征。我这种表演也是有危险的,喜欢的会很喜欢,讨厌的会很讨厌,一线之隔。但是没有办法,有争议的才能生存下去。”
(摘编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