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430SVD型数显显微硬度计,通过直接评定法对DP780高强钢电阻焊接头的母材、热影响区及焊缝区分别进行了维氏硬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对维氏硬度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该DP780高强钢电阻焊接头母材、热影响区及焊缝区维氏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9,9,10 HV,均满足GB/T 4340.2—2012中表5要求的硬度计最大允许误差,该维氏硬度检测方法、检验水平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与硬度计本身硬件设施误差相比,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对合成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影响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430SVD型数显显微硬度计,通过直接评定法对DP780高强钢电阻焊接头的母材、热影响区及焊缝区分别进行了维氏硬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对维氏硬度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该DP780高强钢电阻焊接头母材、热影响区及焊缝区维氏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9,9,10 HV,均满足GB/T 4340.2—2012中表5要求的硬度计最大允许误差,该维氏硬度检测方法、检验水平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与硬度计本身硬件设施误差相比,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对合成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影响更
其他文献
为解决亚包晶钢浇铸的炉机周期匹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对亚包晶钢结晶器冷却、振动模式及结晶器保护渣等进行优化.优化后,结晶器冷却水流速由7.27m/s提高至8.45m/s,结晶器振
采用热态试验对半钢冶炼Ti-IF钢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研究,并就提高钢水洁净度和降低夹杂物尺寸进行工艺优化。研究表明:LF进站时夹杂物为球状FeO-MnO,LF出站时主要夹杂物为包裹状、簇状MgO-FeO-MnO-Al2O3,RH脱碳结束后主要为球状、纺锤体状和不规则状FeO-Al2O3,RH铝脱氧3 min后主要为三角状、类球形和团簇状Al2O3,Ti合金化3 min后主要为
针对钢渣风淬工艺参数受风速及粒化室布局等多因素影响,分析钢渣受高速气流冲击粒化和对流降温凝固过程,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建立多相流运动方程和风淬工艺有限元模型,结
为研究不同装炉方式下铸坯在炉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和热量变化,并探讨热送热装工艺的节能优势,以某钢厂的热送热装生产线为依据,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冷装、温装和热装下铸坯在炉
在443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过程的AOD结束、VOD结束、LF钙处理后、LF钛、铌合金后及连铸浇铸中期分别取钢样,分析了全氧含量和夹杂物的类型及形貌特征。采用共存理论对冶炼过程的平衡氧含量进行了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全氧含量和平衡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随着冶炼过程进行,全氧含量和全氧平衡氧含量整体是不断降低的。夹杂物类型:AOD主要为CaO-SiO2-Al2O3-MgO和Al2O3;VOD主要为
利用热膨胀仪测量了铍材的平均线膨胀系数,分析了影响铍材平均线膨胀系数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铍材平均线膨胀系数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影响平均线膨胀系数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主要有测量重复性、热膨胀分析仪测量精度、初始长度L0测量及数值修约。在(12.01-0.21)×10-6℃-1至(12.01+0.21)×10-6℃-1的区间包含了平均线膨胀系数测量结果可能值的95%,即在95%置信度下平均线膨胀系数的扩展不
分析了某钢厂80t整体浇注钢包包龄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比不同的冷修模式和包衬材质,确定了同步冷修模式和高铝矾土质包衬的最优成本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包胎外形尺寸、优化钢包浇注料的材质、优化透气砖和座砖结构,同时采用立轴搅拌机改善施工质量等措施,明显提高了同步冷修模式钢包的包龄,并通过全程包壁温度监控,既保证了钢包使用的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钢包包龄,平均包龄达到170次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
为找到S135钻杆焊缝冲击韧性低、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对焊缝进行了冲击试验、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非金属夹杂物检验等,并对冲击试样断口进行了宏观及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钻杆接头材料硫元素含量高,A类非金属夹杂物级别高、含量多,造成摩擦焊焊接时焊缝区形成较多A类非金属夹杂物,影响了组织的连续性,受到冲击力时,缺陷的弱结合面处先产生裂纹,裂纹快速扩展最终断裂,导致焊缝试样冲击韧性低、不合格。
对比了GB/T 50344—2019等3个标准中里氏硬度换算建筑结构钢材抗拉强度结果的差异,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筑结构钢材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
为使D-450H型数控高速锯床满足H型钢拉伸试样的加工要求,对该型数控高速锯床的程序段进行设计,并对加工出的H型钢拉伸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经过程序段设计的数控高速锯床加工出的H型钢拉伸试样在拉伸试验时基本不会发生应变强化;试样尺寸及形状公差均满足标准要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断后伸长率与鳄鱼剪剪切试样的基本一致,但其表面粗糙度更小,平均值仅为0.61μm,且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