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感恩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它的重要性会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入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通过一定途径对学生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工作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很多人感恩意识的缺失比较普遍。他们只知道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和关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
  就其成因,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1、家庭极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感恩意识淡化的重要因素。在家里,父母视上重点、读名牌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孩子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2、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是感恩意识淡化的主要因素。使道德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字面上、课堂理论上,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的则少而又少。教师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标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3、社会评价学校以升学率为标尺。4、社会舆论宣传教育不够是感恩氛围缺乏的深层因素。5、社会上过分强调竞争,人们普遍只关注自我,不诚信甚至欺诈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都是造成当前社会环境下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感恩意识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诸如“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为此,让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心怀感恩,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感恩教育也是一种“黏合剂”,它可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和谐文化素质,让学生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面对学校高档次校园环境和设施,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不会珍惜这些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有益的财产。如果学校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都崇尚感恩理念,体现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全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多一些真诚与温暖,少一些欺瞒和冷漠。可见,构建和谐校园是离不开感恩教育的。
  
  三、感恩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
  
  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如:遵守学校基本规范,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要多说谢谢;在课堂上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于学生的心间;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思想,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从而幸福愉快地生活,进而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其次,利用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墙报、黑板报,播放和刊登感恩的诗歌、散文,故事,歌曲,让学生置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提升学生感恩意识。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老师的培养、教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利用不同的节日,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学生为母亲制作“亲情卡”;母亲节发出“我为妈妈做一件事”“写一封信”;特别是利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找出差距,把他们作为自已的学习榜样。
  总之,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学校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用多方位、多形式、多场合的正面教育。才能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使学生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理解父母的辛劳,尊重老师的劳动,他们才会树立遠大理想、勤奋刻苦学习,立志成材,报效祖国,促进校园的和谐。
   (作者单位:四川省剑阁县沙溪中学)
其他文献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收到的效果往往也不同。初中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老师若能根据具体的知识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概念或规律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问题设计得好,提问的方式恰当,课堂效果一定会不错。因此精心设计问题,恰当的提问方
期刊
随着教研教改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此同时,那些多年来已扎根于教师心中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将随之被淘汰。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使自己始终立于教育的不败之地,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有些教师甚至开始为自己的明天焦虑和不安。在此燃眉之际,浅谈笔者对探究性学习的一点感悟。  在讲初中化学教材中《盐的性质》一节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常见酸和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我组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
期刊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观察力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以后的学习,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期刊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及其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而且美术总是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意境,反映美好的愿望,这在东西方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体现尤其明显。另外,感官和物质材料的运用也与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学生正
期刊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很多学校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美育的独特功能缺乏了解,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从音乐的教育本身而言,就还存在一个重技轻艺的倾向。诚然,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讲,更要注重通过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提高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力与高尚的审美情操,以达到他们心灵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其实,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的一面,而后者则又只看到体育和智育对应性的一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校教育是一个整体(即系统),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对立统一存在于这一整体之中,换句话说,对立统一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本质属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后进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引导得法,把他们潜在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来,甚至有可能超过好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后进生的实践机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学习的机会,
期刊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设置情境    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激活创新行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圍,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
期刊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年,为什么收效甚微?有人會说:是校长素质低,领导不力;是教师思想观念没有改变,没有积极推行。我想,并不尽然。校长的素质、能力这里暂且不论,只要看看每次要迎接什么检查、搞什么活动,学校就“全民皆兵”、气氛沸腾。从这里可以说明,校长要做什么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而且,能当上教师的,学习能力不会比别人差,要理解素质教育也应该不会很困难。那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缺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