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落后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我们在授课时,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
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多鼓励学生的细微发现和微小进步,激励他们用周密的实验设计完成书中的实验要求,还可以自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其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体现教学特长。
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勤学、乐学、好学。
其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能摆脱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以至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捉襟见肘、无法适应的尴尬局面。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有,创造就在身边,物理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同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这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调动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强调质疑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
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和质疑精神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
下面是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曾举过的一个例子:
1998年,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节中学的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节重点中学的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清晰,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掌声雷动。
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接受的大多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禁锢,他们习惯于回答“是什么”,而不是回答“为什么”。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它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有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足以说明善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四、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是一种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吃透原理,创新实验方法;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比如学完电路后,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达到节约用电和方便的目的,符合现代人“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五、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涵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估者,起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落后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我们在授课时,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自主、活泼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教师要淡化权威角色,强化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
因而,教师只能把自己当作指导、启发、激励学生学习、求知、创新的引路人。多鼓励学生的细微发现和微小进步,激励他们用周密的实验设计完成书中的实验要求,还可以自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其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课堂上构建多边活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体现教学特长。
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坦诚相见,感情沟通,智慧碰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勤学、乐学、好学。
其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理念,并且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能摆脱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以至在教学中面对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教育手段捉襟见肘、无法适应的尴尬局面。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有,创造就在身边,物理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同时,引入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物理成就,介绍学科新动向,这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一个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孤立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新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创新永无止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调动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强调质疑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的理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的想法,交给学生自己去评价。
另外,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和质疑精神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新。
下面是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曾举过的一个例子:
1998年,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节中学的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节重点中学的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清晰,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掌声雷动。
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接受的大多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禁锢,他们习惯于回答“是什么”,而不是回答“为什么”。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它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加富有创造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有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句话足以说明善间在创新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四、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是一种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吃透原理,创新实验方法;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比如学完电路后,我们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寝室的电路,进门时开灯,然后到书桌边使用台灯,同时第一个灯熄灭,达到节约用电和方便的目的,符合现代人“以人为本”的创新精神。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讨论,主动实践。有的采用局部短路法,有的采用双触开关,有的采用单刀双掷双控,都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学生体会到了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地方可以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和改造,找到了创新的动机和源泉。
五、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涵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一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不止一个;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础上才得到发展的;培养思维的独特性——要有创新,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