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时代。面对21世纪的挑战,人才的培养,是各国共同之路。在发展性教育的思想引导下,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现代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发展性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党是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有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就能够始终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满腔热情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受西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少数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入学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理想不灭、信念永存。
二、加强对学生基础道德建设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培养基础道德入手,而培养基础道德,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纪律的关键。因此,培养基础道德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方面,单靠说教及强制的措施行为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也首先要他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自律。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学会关心集体中的他人、同学、老师等。同学老师每天都朝夕相处,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弘扬"我为人人"的风尚。在德育教学中采用"诱导法",利用班级或学校中家庭比较困难或家庭不幸的同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心。如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战胜困境;利用与贫困学生结对子的时机,发动学生拿出压岁钱,给经济困难学生买一本书等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家庭,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情况做出自评,家长复评,作为品行评定的依据。又如要求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孝敬父母和关心父母的快乐。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即关心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作为职业技术院校,长期以来以技能教学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对弱化,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只注重读书学技术,不关心政治、国家大事,孤陋寡闻。所以不少学生有熟练操作技能,但缺乏集体观念和爱国热情。为此,要结合各种政治教育宣传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收集资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以上的策略,最终目标达成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懂得我应该做怎样的人。要不断促进德育的内化,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安排要多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感染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隐性功能教育学生,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班级还是教师都应该有一套公证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要遵循层次性、发展性、长期性的原则,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实行终身教育、人格教育的基本保障!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任重道远!
三、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首先要让学生形成的意识。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双向选择。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树立和强化这种意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外,还可以专门找来一些资料,向学生发放,请回已毕业的校友来座谈,然后结合一些社会实际和背景资料,组织讨论,使学生看到,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竞争又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必须正确对待,积极面对。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如鼓动学生抓住机会参与学生班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竞争上岗,参与各种类竞赛、球类比赛和其它一切竞争比赛活动。在班里,要求每位同学都给自己找一个竞争的对象,或学习上的,或班级管理上的,甚至是某一门学科的,从而在班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了培养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在班里确立班干部轮换制,通过自我推荐,竞选上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增强自我竞争意识,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育学生从基础事情做起
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踏向社会,都要面临工作考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浮躁,不愿意做小事,不愿意做具体事。尽管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方面较其他院校具备优势,但仍需要加强。要教育学生"不因小事而不为、不因大事而为之"。培养学生从基础做起,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学校要认真做好老师安排的每一件事情,参加工作后,积极遵守企业(单位)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以许振超、孔祥瑞等高技能人才为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现代发展性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我们党是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有了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就能够始终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满腔热情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受西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少数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入学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理想不灭、信念永存。
二、加强对学生基础道德建设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培养基础道德入手,而培养基础道德,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纪律的关键。因此,培养基础道德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方面,单靠说教及强制的措施行为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也首先要他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自律。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学会关心集体中的他人、同学、老师等。同学老师每天都朝夕相处,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弘扬"我为人人"的风尚。在德育教学中采用"诱导法",利用班级或学校中家庭比较困难或家庭不幸的同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心。如拿出自己的零用钱,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战胜困境;利用与贫困学生结对子的时机,发动学生拿出压岁钱,给经济困难学生买一本书等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家庭,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的情况做出自评,家长复评,作为品行评定的依据。又如要求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孝敬父母和关心父母的快乐。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即关心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作为职业技术院校,长期以来以技能教学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对弱化,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只注重读书学技术,不关心政治、国家大事,孤陋寡闻。所以不少学生有熟练操作技能,但缺乏集体观念和爱国热情。为此,要结合各种政治教育宣传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收集资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以上的策略,最终目标达成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懂得我应该做怎样的人。要不断促进德育的内化,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安排要多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感染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隐性功能教育学生,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班级还是教师都应该有一套公证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要遵循层次性、发展性、长期性的原则,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这是现代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实行终身教育、人格教育的基本保障!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障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任重道远!
三、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首先要让学生形成的意识。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双向选择。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树立和强化这种意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外,还可以专门找来一些资料,向学生发放,请回已毕业的校友来座谈,然后结合一些社会实际和背景资料,组织讨论,使学生看到,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竞争又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必须正确对待,积极面对。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如鼓动学生抓住机会参与学生班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竞争上岗,参与各种类竞赛、球类比赛和其它一切竞争比赛活动。在班里,要求每位同学都给自己找一个竞争的对象,或学习上的,或班级管理上的,甚至是某一门学科的,从而在班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了培养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在班里确立班干部轮换制,通过自我推荐,竞选上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增强自我竞争意识,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育学生从基础事情做起
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踏向社会,都要面临工作考验。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较浮躁,不愿意做小事,不愿意做具体事。尽管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方面较其他院校具备优势,但仍需要加强。要教育学生"不因小事而不为、不因大事而为之"。培养学生从基础做起,树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在学校要认真做好老师安排的每一件事情,参加工作后,积极遵守企业(单位)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以许振超、孔祥瑞等高技能人才为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