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转移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髓炎17例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自1993~1997年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术治疗胫骨中上段骨髓炎1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  本组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7~59岁;左侧5例,右侧12例。致伤类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6例,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4例,碾压伤皮肤肌肉缺损7例。受伤至本手术时间最短45天,最长7个月2 治疗方  术前一周用新洁尔灭或庆大霉素湿敷伤口,每日数次。术中在无止血带下彻底清除病变皮肤、肌肉及坏死骨质,伤口壁出血点压迫止血  切口自横纹中点沿后正中线向下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长度根据需要)转向前至胫骨前内面,再弯向近侧至伤口部,皮瓣呈“U”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腓肠肌内侧及深层比目鱼肌之间隙,切断肌腹,间断缝合皮肤及筋膜以保护肌皮瓣之血供  将游离完毕之肌皮瓣轻柔转移至伤口部,拆除上述皮肤、筋膜间缝线(该缝线为游离皮瓣时保护其血运而缝合),依次将肌皮瓣与伤口四周组织坚强缝合,无张力下缝合小腿后侧及前内侧切口,缺损区取大腿中厚皮贴敷3 治疗结果
其他文献
笔者对如何做好筋膜间区综合征预防性、治疗性的护理工作作了一些探索,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  自1983~1996年共收治筋膜间区综合征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发病部位:前臂8
目的探讨肥胖对经皮穿刺辅助的微创(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行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不同分为肥胖组(BMI>30 kg/m2)23例、超重组(BMI为>25~30 kg/m2)22例、正常组(BMI为>18.5~25 kg/m2)25例,比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早期胃癌的总生存率已有显著提高,但是进展期胃癌预后仍然很差.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改变胃癌的预后仍是研究的热点.MMP-9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在研
我科应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n资料与方法rn1.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患者100例,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20~80岁.病程3~21 d.病变部位:胸
目的探讨自拟疏风通窍、益肺健脾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桐乡市中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氯雷他定片口服与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自拟方治疗。治疗前后按照症状积分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
目的比较分析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OVCF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组(单侧椎弓根入路)42例和双侧组(双侧椎弓根入路)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恢复椎体高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使用腰腿痛视觉模
资料与方法rn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54岁,2010年5月7日因冠心病,冠脉多支病变,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于2010年5月7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行4支冠脉搭桥及主动脉换瓣手术,取全程
我科自1999年5月~1997年5月采取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78例,术后施行科学规范的功能康复程序训练,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  78例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12~78岁。股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以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患者入手术室(T0)、麻醉后0.5 h(T1)、1 h(T2)和清醒后(T3)的血流
目的建立一种兔尺骨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方法选择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分别于双侧尺骨中段制作14 mm、15 mm、16 mm、17 mm、18 mm的节段性骨缺损,切除骨质包含骨膜,术后6周、12周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观察评价节段性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2周14 mm、15 mm组节段性骨缺损完全修复,16 mm、17 mm、18 mm组节段性骨缺损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