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80例导尿的患者及2017年1-10月41例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后40例患者采取严格掌握适应证,注重消毒工作,加强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的预防措施。结果后41例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前80例患者。结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尿路感染;护理措施
导尿与留置导尿是医院最常用的侵入性医疗操作之一,随之引起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也很高,其中约有90%与长期留置导尿管有关。由于CAUTI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约有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每一位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会延长住院天数约3 d,死亡率更是未患院内尿路感染的3倍,由尿路感染合并继发性菌血症的死亡率将近13%。CAUT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与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2年来122例CAUTI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做出准确的处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导尿患者80例,其中女47例,男33例。基础疾病:子宫肌瘤10例,剖腹产8例,前列腺肥大8例,腰椎骨折14例,耻骨骨折2例,脑血管疾病38例。82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32 d,平均13.2d。2017年1-10月收治导尿患者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基础疾病:前列腺增生7例,糖尿病8例,膀胱结石10例,肾衰竭1例,剖腹产9例,脑血管疾病6例。41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21 d,平均6.7 d。
1.2方法对后41例患者采取严格掌握适应证,注重消毒工作,加强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的预防措施。
1.2.1加强管理工作医院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CAUTI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操作规程,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1.2.2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男性尿失禁患者可采用外收集装置,如尿套;脊髓损伤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因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非常密切,插管第3日菌尿发生率26.7%,第7日菌尿发生率66.7%,第10日菌尿发生率93.3%[1]。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1.2.3导管的选择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均不应使用。
1.2.4重视医务人员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只棉球只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1.2.5插管时预防重点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插管时可出现尿道痉挛,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并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 ml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1.2.6置管后预防要点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避免逆行感染。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时,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2],膀胱冲洗本身可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操作,膀胱黏膜受损,加上操作时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严,导尿管内的尿液反流入膀胱,反而加重尿路感染。要保持尿道口清洁,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路口。根据女性尿道短的特点,在每次排便后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肠道细菌的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换尿袋者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换尿袋者[3]。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管时,应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每2小时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
2结果
2016年1-12月80例导尿的患者,其中无症状菌尿72例,出现发热症状的8例。尿培养病原菌常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其中真菌和细菌合并感染占53.57%,各种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总敏感率仅40%。2017年1-10月41例导尿的患者仅出现无症状菌尿2例。
3讨论
引起尿路感染的途径可分为管腔内感染和管腔外感染。当插入导尿管时,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微生物可直接进入膀胱而感染,而且当患者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微生物就更容易经由尿管外移行潜入膀胱或由工作人员引起交叉感染,由此可见导尿管的放置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了泌尿系中性白细胞的抗菌能力,破坏膀胱对细菌的机械性防御造成炎症反应,使深层的黏膜细胞和细菌接触,而且会阻止尿液的完全排空。故尽早拔除尿管,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
为了减少CAUTI的发生,除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留置导尿适应证外,还应严格无菌操作,不必要频繁更换导尿管,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对一些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须有严密监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1,11(5):368-369.
[2]常會良.膀胱冲洗与非膀胱冲洗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2,10(6):435-436.
[3]夏婕,张海咏,沈露辉.应用抗返流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医学,2016,8(1):20-22.
关键词:导尿;尿路感染;护理措施
导尿与留置导尿是医院最常用的侵入性医疗操作之一,随之引起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也很高,其中约有90%与长期留置导尿管有关。由于CAUTI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而且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约有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每一位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会延长住院天数约3 d,死亡率更是未患院内尿路感染的3倍,由尿路感染合并继发性菌血症的死亡率将近13%。CAUT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与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2年来122例CAUTI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做出准确的处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导尿患者80例,其中女47例,男33例。基础疾病:子宫肌瘤10例,剖腹产8例,前列腺肥大8例,腰椎骨折14例,耻骨骨折2例,脑血管疾病38例。82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32 d,平均13.2d。2017年1-10月收治导尿患者41例,其中男19例,女22例。基础疾病:前列腺增生7例,糖尿病8例,膀胱结石10例,肾衰竭1例,剖腹产9例,脑血管疾病6例。41例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为2~21 d,平均6.7 d。
1.2方法对后41例患者采取严格掌握适应证,注重消毒工作,加强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的预防措施。
1.2.1加强管理工作医院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CAUTI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人员职责。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操作规程,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1.2.2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男性尿失禁患者可采用外收集装置,如尿套;脊髓损伤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因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非常密切,插管第3日菌尿发生率26.7%,第7日菌尿发生率66.7%,第10日菌尿发生率93.3%[1]。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1.2.3导管的选择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均不应使用。
1.2.4重视医务人员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只棉球只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1.2.5插管时预防重点由于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插管时可出现尿道痉挛,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并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 ml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1.2.6置管后预防要点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避免逆行感染。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时,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2],膀胱冲洗本身可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操作,膀胱黏膜受损,加上操作时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严,导尿管内的尿液反流入膀胱,反而加重尿路感染。要保持尿道口清洁,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路口。根据女性尿道短的特点,在每次排便后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肠道细菌的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换尿袋者菌尿发生率明显高于不换尿袋者[3]。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管时,应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每2小时开放1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
2结果
2016年1-12月80例导尿的患者,其中无症状菌尿72例,出现发热症状的8例。尿培养病原菌常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其中真菌和细菌合并感染占53.57%,各种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总敏感率仅40%。2017年1-10月41例导尿的患者仅出现无症状菌尿2例。
3讨论
引起尿路感染的途径可分为管腔内感染和管腔外感染。当插入导尿管时,聚集在尿道口或尿道前段的微生物可直接进入膀胱而感染,而且当患者长期放置存留导尿管,微生物就更容易经由尿管外移行潜入膀胱或由工作人员引起交叉感染,由此可见导尿管的放置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了泌尿系中性白细胞的抗菌能力,破坏膀胱对细菌的机械性防御造成炎症反应,使深层的黏膜细胞和细菌接触,而且会阻止尿液的完全排空。故尽早拔除尿管,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
为了减少CAUTI的发生,除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及留置导尿适应证外,还应严格无菌操作,不必要频繁更换导尿管,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对一些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须有严密监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1,11(5):368-369.
[2]常會良.膀胱冲洗与非膀胱冲洗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2,10(6):435-436.
[3]夏婕,张海咏,沈露辉.应用抗返流引流袋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医学,2016,8(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