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龄前儿童处于思维开
发的黄金时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儿童的一生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本论文将从创新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开始谈起,着重探讨通过搭建各种平台、 组
建各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龄前儿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 学龄前儿童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的变革年代,创新已经成为人类所大力弘扬的理念。江泽民曾经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由此可见,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正是处于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能否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适时、适度的培养与开发,不仅仅关系到儿童未来的成长,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其意义与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也就是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表现,是造就创新型人材的飞跃标志”。 有学者认为,创新性思维就是能够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通常也被称之为“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等。学龄前儿童处于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创新性思维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具有主动性。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好比是火花,它是在不经意间的生活中所产生。儿童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在看到一个物体或一个现象时容易迸发出新的“点子”,这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发现,但是却需要老师或家长带孩子发现新鲜的事物,并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敢于将新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二,具有独创性。这主要表现在不同于一般的想法与规则,好比一道数学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走出一个迷宫有不同种途径。创新重在“新”字,它打破常规,是对原有思维框架的超越与突破,更是对现有认知的突破。
第三,具有灵活性。这是创新性思维最生动的核心,它主要通过联动性、多向性与跨越性表现出来。这种创新性思维灵活异动,充满了可变性,需要对这种思维给与极大的关心,使之持之以恒。
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能否实现创新关键还是在人。人在成长的一生中,
有三个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其中学龄前儿童(4—6岁)是创新性思维开发与培养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对此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对整个民族的未来而言更是影响深远:
第一,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孔子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学习应该和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的思考能力是思维不断培养与开发的结果,而每一项创新性的发明都与人的创新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培养人才上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性思维,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放在关键的位置。
第二,培养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对于孩子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升。从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对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其高明之初就在于人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肯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
三、培养学龄前儿童创新性思维的途径
1、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将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教师要注重把授课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让孩子注意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2、以尊重儿童的兴趣为前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要想有效,需要儿童全身心的投入与参与,教师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对學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差异化教学。不仅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和学生沟通,在下课使更要关注幼儿的喜好、性格特点,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充分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
幼儿的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唤起她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以真诚和有爱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与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4、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产生疑问是学生获得创新性思维的前提与基础,“疑问”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思维的开端,这也是创新的基础。纵观社会的发展,我们惊奇的发现,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疑问”和对“疑问”的实践创新密切相关。善于提出问题的幼儿是善于思考的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要给与鼓励和支持,即使是在大人眼里看来十分可笑的问题,也要对儿童的这种心里给与保护与支持,并且鼓励儿童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深层次的开发。
参考文献:[1]范嫦娥.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27:65.
[2]许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创新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学
数学教学参考,2005,4:3一34.
[3]李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J].中华硕博网,2009.3.
[4]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M〕,1995.5.26.
作者简介:邢楠(1982-),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大附中幼儿园
发的黄金时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儿童的一生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本论文将从创新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开始谈起,着重探讨通过搭建各种平台、 组
建各种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龄前儿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 学龄前儿童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活力的变革年代,创新已经成为人类所大力弘扬的理念。江泽民曾经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掌握前人积累的科技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转化成生产力和社会财富,这是知识传承和发展的通途。”由此可见,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正是处于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能否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适时、适度的培养与开发,不仅仅关系到儿童未来的成长,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其意义与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一、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也就是有创建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表现,是造就创新型人材的飞跃标志”。 有学者认为,创新性思维就是能够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通常也被称之为“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等等。学龄前儿童处于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培养,对于儿童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创新性思维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具有主动性。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好比是火花,它是在不经意间的生活中所产生。儿童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在看到一个物体或一个现象时容易迸发出新的“点子”,这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发现,但是却需要老师或家长带孩子发现新鲜的事物,并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敢于将新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二,具有独创性。这主要表现在不同于一般的想法与规则,好比一道数学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走出一个迷宫有不同种途径。创新重在“新”字,它打破常规,是对原有思维框架的超越与突破,更是对现有认知的突破。
第三,具有灵活性。这是创新性思维最生动的核心,它主要通过联动性、多向性与跨越性表现出来。这种创新性思维灵活异动,充满了可变性,需要对这种思维给与极大的关心,使之持之以恒。
二、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能否实现创新关键还是在人。人在成长的一生中,
有三个创新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黄金时期,其中学龄前儿童(4—6岁)是创新性思维开发与培养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对此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对整个民族的未来而言更是影响深远:
第一,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孔子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学习应该和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的思考能力是思维不断培养与开发的结果,而每一项创新性的发明都与人的创新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培养人才上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性思维,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放在关键的位置。
第二,培养创新性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对于孩子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升。从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发现,对同一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其高明之初就在于人的思维方式不拘一格,肯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对于孩子的未来而言至关重要。
三、培养学龄前儿童创新性思维的途径
1、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将儿童作为教学的主体,就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教师要注重把授课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让孩子注意从多角度来看问题,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2、以尊重儿童的兴趣为前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要想有效,需要儿童全身心的投入与参与,教师要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培养其对學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差异化教学。不仅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和学生沟通,在下课使更要关注幼儿的喜好、性格特点,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充分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
幼儿的情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唤起她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以真诚和有爱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与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4、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产生疑问是学生获得创新性思维的前提与基础,“疑问”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思维的开端,这也是创新的基础。纵观社会的发展,我们惊奇的发现,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疑问”和对“疑问”的实践创新密切相关。善于提出问题的幼儿是善于思考的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要给与鼓励和支持,即使是在大人眼里看来十分可笑的问题,也要对儿童的这种心里给与保护与支持,并且鼓励儿童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深层次的开发。
参考文献:[1]范嫦娥.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27:65.
[2]许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创新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学
数学教学参考,2005,4:3一34.
[3]李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J].中华硕博网,2009.3.
[4]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M〕,1995.5.26.
作者简介:邢楠(1982-),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大附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