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合作成为国际或个人之间解决争端、达成谅解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民主精神的集中体现。合作学习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本文围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对合作学习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 合作学习 探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因其独特的创意性和意想不到的实效性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争相效仿。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控制学习进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中开展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是“课改”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一、 合作学习及其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或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教学理论与实际中,一直都有合作学习的踪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为“自主、合作、探究”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合作学习具有显著的学习效果。在定义上,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约翰·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并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首先,动机激发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激发动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其次,认知发展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凋等.小组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解决办法。再次,知识建构论。人的交往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和控制。最后,教学交往论。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
二、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符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说,我国现代文明的建构、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趋势、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的建设,既要健全的、公正的制度,又依赖于公民素质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就应当主动顺应这一要求,自觉把现代公民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而合作学习的目标观在诸多方面与此是不谋而合。
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功能观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的功能观要求思想政治课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公民思想道德和主体性素质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通过学生的公民素质全面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和谐生活的建构。新课程理念下,成功地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公民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也是高中政治课的最高价值追求。因为我们不仅要为高中毕业后学生的升学打基础,还要为高中毕业后学生的就业打基础,我们要在学校这个“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培养出训练有素的接班人,而高中政治课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三、 合作学习的开展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应该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小组讨论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首先,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其次,小组长把各组员探究的观点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商讨;最后,各小组长在稿纸上写出自己小组的讨论小结,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与组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自己理解的内容不要重复,对于一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着急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与组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師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观点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者让同学们动身“演”。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探求性。毕竟,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转变师生角色,完善评价机制
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机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小组合作学习里,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会撇开课本,按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这样就会形成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点随意性,这种讨论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一同来概括归纳,除了概括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创造性地归纳出书本上没有的答案。由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都有话可说、想说,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要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师生间得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间的想法,体验彼此的情感,从而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彼此视野,力求能有新的发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超.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2]冯金兰.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2)
[3]葛洪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互助合作学习.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12)
关键词:高中政治 合作学习 探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因其独特的创意性和意想不到的实效性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争相效仿。它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并控制学习进程,以学习小组为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中开展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是“课改”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一、 合作学习及其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或教学方法,在过去的教学理论与实际中,一直都有合作学习的踪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为“自主、合作、探究”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合作学习具有显著的学习效果。在定义上,合作学习理论的代表,约翰·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并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首先,动机激发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激发动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其次,认知发展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凋等.小组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解决办法。再次,知识建构论。人的交往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和控制。最后,教学交往论。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
二、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符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说,我国现代文明的建构、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趋势、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的建设,既要健全的、公正的制度,又依赖于公民素质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就应当主动顺应这一要求,自觉把现代公民素质教育作为自己的目标定位。而合作学习的目标观在诸多方面与此是不谋而合。
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功能观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的功能观要求思想政治课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的公民思想道德和主体性素质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通过学生的公民素质全面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和谐生活的建构。新课程理念下,成功地教学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是公民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也是高中政治课的最高价值追求。因为我们不仅要为高中毕业后学生的升学打基础,还要为高中毕业后学生的就业打基础,我们要在学校这个“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培养出训练有素的接班人,而高中政治课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三、 合作学习的开展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应该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小组讨论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首先,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其次,小组长把各组员探究的观点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商讨;最后,各小组长在稿纸上写出自己小组的讨论小结,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与组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自己理解的内容不要重复,对于一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着急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通过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与组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師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几个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观点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者让同学们动身“演”。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探求性。毕竟,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转变师生角色,完善评价机制
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机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小组合作学习里,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会撇开课本,按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这样就会形成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点随意性,这种讨论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一同来概括归纳,除了概括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创造性地归纳出书本上没有的答案。由于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都有话可说、想说,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要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就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师生间得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间的想法,体验彼此的情感,从而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彼此视野,力求能有新的发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超.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2]冯金兰.浅谈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2)
[3]葛洪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互助合作学习.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