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以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扣大扶贫战略行动,通过将驻村干部的组织、工资、人事关系和考核权限实行“四个划转”,促进“三提升”,聚力“三破解”,立足“三强化”,着眼“三抓实”,实现岗位下沉、一线考核,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同步小康坚实基础。
组织关系划转促进“三提升”
将驻村干部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党支部,以建强战斗堡垒为重点,以提升执行能力为抓手,以引领群众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
提升战斗力。将驻村干部中是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党支部,驻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所驻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切实增强了党员队伍力量和党支部总体战斗力,加快了所驻村脱贫步伐和同步小康进程。2016年印江县共有173名第一书记将党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覆盖率达80.8%。
提升执行力。驻村干部个人思想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较高,对上级方针政策执行意识较强、执行效果较好。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采取党课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所驻村村干部、党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进一步解放,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执行理念入心入脑,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好、执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2016年,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各类政策宣讲2853场次。
提升带富力。干部组织关系划转到村后,与村支两委一道制定村发展计划、理清发展思路、搭建致富平台,提升村级班子总体带富能力。同时,针对村党员、村干部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围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升党员带富能力。2016年全年驻村干部在村开展农技培训1176场次,惠及贫困群众3.52万人次。
工资关系划转聚力“三破解”
工资待遇划转以后,集中体现了驻村干部在乡镇和村里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挖掘广大驻村干部的内在潜能,为脱贫攻坚积蓄新的能量。
破解干部管理力量分散难题。将工资待遇划转到乡镇,真正把驻村干部的管理力量前移到乡镇一线,通过工资、奖金、绩效的发放,乡镇管理权责、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对干部的管理更加民主集中、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切实破解当前对驻村干部管理力量分散、不均衡的难题。
破解干部管理效率低下难题。将工资的发放权力下放到乡镇,拓宽乡镇管理干部的途径和手段,改变以往对干部管理成效不明显、效率低下的现状,乡镇拥有管理的“杀手锏”后,通过工资这条“纽带”实现对驻村干部直接、精准、高效的管理,以高效管理助推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勇担当、敢作为、出实效,破解乡镇管理乏力、管理缺位、管理不善难题。
破解干部管理动力不足难题。将驻村干部的待遇报酬下放到乡镇,让其真蹲实驻开展工作。工资待遇划转到乡镇后,年度目标考核奖金和绩效工资直接关系到驻村干部的切身利益,驻村干部主动参与乡镇、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情高涨起来,乡镇对干部的管理也更加规范,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改变了以往乡镇因手中没有权责,对干部管理缺乏动力、不主动管、管不彻底等现象。
人事关系划转立足“三强化”
针对各乡镇对驻村工作管事不管人,工作缺乏连续性,脱贫实效难保证等问题,将驻村干部人事关系划转到脱贫一线,形成乡镇对派驻人员垂直管理体系,构建“管人、管帮扶、管脱贫成效”为一体的“三管一体系”驻村帮扶架构。
强化全职驻村。驻村干部担负着本单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脱贫攻坚重任,两头兼顾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印江明确要求驻村干部实行全职驻村,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但其编制关系仍由原单位管理。目前,全县21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人事关系已划转到17个乡镇。
强化动态监管。充分运用“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脱贫攻坚指挥部监管职能,由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对驻村干部按月调度,动态监管驻村干部制定脱贫规划、编制脱贫项目、用好用活脱贫资金,及时将上级的新要求、新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指令,精准传递到脱贫攻坚一线。目前,全县17个“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编制各类脱贫项目规划200余个。
强化管理服务。驻村干部利用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农村家庭率先小康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目前,全县1066名驻村干部领办茶叶、食用菌、特种养殖等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个,帮助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带动6399户2.5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考核权限劃转着眼“三抓实”
遵循“三个一”定期汇报制度,采取每周自查、每月上报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开展交叉督查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实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抓实三级联动。根据县乡村的不同层级特点,明确驻村工作主要职责和重点任务。县级突出把方向、抓重点,加强统筹引领,帮助镇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乡镇重点抓实“驻村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监督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村级着重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抓实立体考评。根据驻村干部每月反馈的驻村工作痕迹、成效、群众测评等,按照《印江自治县驻村干部积分管理办法》建立驻村干部管理台账,根据积分细则逐项量化打分,所得总分为驻村干部当月积分,年底对每月积分进行汇总,所得平均分为年度积分,积分在90分以上的定为“优秀”等级。
抓实结果运用。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年度考核为“优秀”等级以上或受到省、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扶贫工作部门表彰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提拔使用。每月积分60分以下的驻村干部,第一次提醒警告,第二次进行诫勉谈话,第三次予以“召回”,就地在乡镇安排工作,2年内不得申请调离。
目前,印江已全面完成县派214名驻村干部组织、工资、人事关系、考核权限划转。
组织关系划转促进“三提升”
将驻村干部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党支部,以建强战斗堡垒为重点,以提升执行能力为抓手,以引领群众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
提升战斗力。将驻村干部中是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党支部,驻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所驻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切实增强了党员队伍力量和党支部总体战斗力,加快了所驻村脱贫步伐和同步小康进程。2016年印江县共有173名第一书记将党组织关系划转到所驻村,覆盖率达80.8%。
提升执行力。驻村干部个人思想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较高,对上级方针政策执行意识较强、执行效果较好。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采取党课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对所驻村村干部、党员进行培训,使其思想进一步解放,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执行理念入心入脑,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好、执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2016年,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各类政策宣讲2853场次。
提升带富力。干部组织关系划转到村后,与村支两委一道制定村发展计划、理清发展思路、搭建致富平台,提升村级班子总体带富能力。同时,针对村党员、村干部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围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升党员带富能力。2016年全年驻村干部在村开展农技培训1176场次,惠及贫困群众3.52万人次。
工资关系划转聚力“三破解”
工资待遇划转以后,集中体现了驻村干部在乡镇和村里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挖掘广大驻村干部的内在潜能,为脱贫攻坚积蓄新的能量。
破解干部管理力量分散难题。将工资待遇划转到乡镇,真正把驻村干部的管理力量前移到乡镇一线,通过工资、奖金、绩效的发放,乡镇管理权责、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对干部的管理更加民主集中、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切实破解当前对驻村干部管理力量分散、不均衡的难题。
破解干部管理效率低下难题。将工资的发放权力下放到乡镇,拓宽乡镇管理干部的途径和手段,改变以往对干部管理成效不明显、效率低下的现状,乡镇拥有管理的“杀手锏”后,通过工资这条“纽带”实现对驻村干部直接、精准、高效的管理,以高效管理助推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勇担当、敢作为、出实效,破解乡镇管理乏力、管理缺位、管理不善难题。
破解干部管理动力不足难题。将驻村干部的待遇报酬下放到乡镇,让其真蹲实驻开展工作。工资待遇划转到乡镇后,年度目标考核奖金和绩效工资直接关系到驻村干部的切身利益,驻村干部主动参与乡镇、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情高涨起来,乡镇对干部的管理也更加规范,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改变了以往乡镇因手中没有权责,对干部管理缺乏动力、不主动管、管不彻底等现象。
人事关系划转立足“三强化”
针对各乡镇对驻村工作管事不管人,工作缺乏连续性,脱贫实效难保证等问题,将驻村干部人事关系划转到脱贫一线,形成乡镇对派驻人员垂直管理体系,构建“管人、管帮扶、管脱贫成效”为一体的“三管一体系”驻村帮扶架构。
强化全职驻村。驻村干部担负着本单位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脱贫攻坚重任,两头兼顾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印江明确要求驻村干部实行全职驻村,与原单位工作完全脱钩,但其编制关系仍由原单位管理。目前,全县214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人事关系已划转到17个乡镇。
强化动态监管。充分运用“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脱贫攻坚指挥部监管职能,由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对驻村干部按月调度,动态监管驻村干部制定脱贫规划、编制脱贫项目、用好用活脱贫资金,及时将上级的新要求、新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指令,精准传递到脱贫攻坚一线。目前,全县17个“驻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编制各类脱贫项目规划200余个。
强化管理服务。驻村干部利用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农村家庭率先小康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目前,全县1066名驻村干部领办茶叶、食用菌、特种养殖等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个,帮助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带动6399户2.56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考核权限劃转着眼“三抓实”
遵循“三个一”定期汇报制度,采取每周自查、每月上报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开展交叉督查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实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抓实三级联动。根据县乡村的不同层级特点,明确驻村工作主要职责和重点任务。县级突出把方向、抓重点,加强统筹引领,帮助镇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乡镇重点抓实“驻村管理服务中心”服务平台,监督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村级着重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抓实立体考评。根据驻村干部每月反馈的驻村工作痕迹、成效、群众测评等,按照《印江自治县驻村干部积分管理办法》建立驻村干部管理台账,根据积分细则逐项量化打分,所得总分为驻村干部当月积分,年底对每月积分进行汇总,所得平均分为年度积分,积分在90分以上的定为“优秀”等级。
抓实结果运用。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年度考核为“优秀”等级以上或受到省、市党委政府,组织人事、扶贫工作部门表彰的,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提拔使用。每月积分60分以下的驻村干部,第一次提醒警告,第二次进行诫勉谈话,第三次予以“召回”,就地在乡镇安排工作,2年内不得申请调离。
目前,印江已全面完成县派214名驻村干部组织、工资、人事关系、考核权限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