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纳斯塔西娅·卡扎彭:一个人的兔子洞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是纯真的,成年人常常这样讲。
  或许,这么说是出于对青春、对纯洁、对一些不可重来之事的缅怀和纪念。而童年又不仅仅是纯真的。在梦呓一般的回望中,童年像是被施了魔法的散文诗,充满了形形色色荒诞惊奇的元素。
  摄影师阿纳斯塔西娅·卡扎彭(Anastasia Cazabon)拍摄的这组《故事》(Stories),既有鲜明的戏剧感,又充满朦胧的欲说还休。她通过对儿时想象世界的追溯,重新构建了一系列充满隐喻和悬念的场景,并将其用4×5相机记录下来;每一张照片就如同一场分镜头脚本,一个个具有“刺点”的元素召唤着观者不由自主地进入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这份感性不是甜腻、轻飘飘和蜻蜓点水式的,而是沉静、凝重和引人遐思的。
  来自波士顿的摄影师阿纳斯塔西娅生于1983年,毕业于新英格兰摄影学校(New England School of Photography)和马萨诸塞州艺术与设计学院(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2005年,她被美国IPA国际摄影奖授予了“年度最佳非专业人像摄影师奖”(Nonprofessional Portrait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这个系列萌生于我对童话和民间传说的想象。女孩被弥漫在她们四周的氛围所困,挣脱束缚的努力和解放自我的欲望渗透其中。这组照片是个人化的。它们描绘的角色正处于某种情感状态,或是某个寻找自我和自由的时刻。”
  独自冒险的女孩
  阿纳斯塔西娅的童年也许能唤起独生子女一代的共鸣。她是家里最年幼的孩子,5岁时,2个姐姐就已经离家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童年时间我都是一个人,与虚构的朋友在想象的世界里探险。这些照片的灵感来于那时的回忆,也许有些稍显夸张,有些过于奇幻,但的的确确都来自孩童时的感受。这些照片记录了一个小女孩生活中最私密的时刻。我一边拍摄,一边慢慢揭开这些久远的记忆,让它们成为胶片上的现实。”
  追忆童年并进行创作时,阿纳斯塔西娅就像童话里的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独自开始一场冒险。
  童年才不是一群熊孩子在打滚,那是成年人粗心的误解。阿纳斯塔西娅的摄影作品不太热闹。绝大多数作品是女孩独自一人,没有传达任何社交关系的意图。正如法国摄影家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所说:“童年有种异乎寻常的孤独,但又是一种可以承受的孤独。”孤独让作品呈现出与现实的疏离感,最大程度释放了幻觉的烟雾。照片表达了孩童向青春期过渡时的迷茫与疑惑,以及潜意识中流动的奇思妙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世界并没有被现实涂抹覆盖,反而蔓延成池塘里疯狂生长的水葫芦。
  《故事》系列有大量含蓄的隐喻,情感阐释十分私人化。摄影师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没贴任何流派和概念标签。“创作时,我很少考虑社会信息。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自私,我只为自己拍摄。当然,如果其他人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并产生联想,也是好事。我感兴趣的是人们愿意表露什么,什么又被视为私密。我尽量让我的图片有神秘感和隐私感。好奇是人的天性,我们热衷于关注本不该看到的东西。所以,我要触动人的好奇心。” 阿纳斯塔西娅这样说,“我想把《故事》系列作为儿时童话的闪回。脆弱、失控、好奇和恐惧,是我想传达的主要情绪。”
  童话故事对人的影响是弥久的,童话中梦境似的语言,甚至可以在成年后继续帮助我们解决潜意识问题,例如《格林童话》中《韩塞尔与葛雷特》讲述的不仅仅是兄妹遭继母遗弃,遇到邪恶的吃人巫婆的故事,它实际上揭示了儿童的“退行”(regression,指人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心理、好吃贪食、分离焦虑和对饥饿的恐惧。相应地,成年人无法表达的恐惧和渴望,在童话的叙述逻辑中同样可以得到纾解。
  用戏剧方式“造相”
  阿纳斯塔西娅曾在高中主修戏剧,毕业时,她意识到演戏不是自己的理想。后来,她在新英格兰摄影学校遇到给予她极大启发的老师Tom Petit,他建议阿纳斯塔西娅尝试自拍式人像,并充分利用她的戏剧表演经验。
  她做到了。她手中的照片有着饱满的情节和戏剧特有的张力,比如,女孩揭开墙上的瓷砖,露出藏着的钥匙;用沾着泥土的手从地上拎起一串珍珠项链;合上的百叶窗帘里突兀地探进开花的树枝;一个穿着大袍子的人面朝下趴在草地上……这些场景足够写本怪诞故事集,让每一个不肯睡觉的孩子瞪大眼睛缠着爸爸“再讲一个”。
  看起来荒谬的组织形式,恰与儿童感知世界的方式相符合。按照心理学家凯瑟琳·纳尔逊(Katherine Nelson)的观点,儿童通过“剧本”来加工这个世界—他们将杂乱无章的经历按顺序排列成一个个小故事—先是这个,再是那个……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省掉细节,保存形式,本能地把生活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编织成一系列故事。
  “我事先把每一张照片做成分镜头脚本,好像拍电影一样。我在脑海中为每个角色安排属于她们的情节。一切都是构建、策划出来的。拍摄过程非常缓慢,通常拍摄10张底片需要约5个小时 。我尽量让图像看起来像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刻,但实际上,它们是通过精确计算和策划产生的。”阿纳斯塔西娅不再从现实中寻找摄影素材,而是制作了类似于剧照的情节性照片。摄影从由现实生活中摄取的“照相”演变为创造自己心中影像的“造相”。
  青春期尴尬的美
  这组作品的神秘诡异,多半源于摄影师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她非常喜欢在画面中使用头发这一元素。“我一直对头发着迷。它为什么能又美丽又惹人厌恶。我喜欢有时把它做成柔软的道具,有时剪掉它,或者干脆让它看起来恶心又令人不安。” 头发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女性化的元素,也是童话故事里的常客—它是在美杜莎面庞上蠕动的蛇,是给城堡里长发公主惹祸的爱情使者,是女巫魔药锅里的配料。在成为柔情万种的性感工具之前,它让一个小女孩痴迷又恼火。   在她的作品中,头发仿佛是独立生物一般伸出触手,紧绷绷地卡在层层抽屉里,流露出被裹挟的无力,张开的手指有种逃脱的欲望,紧闭的木质橱柜带有沉重的钳制感,画面气氛荒谬恐怖,情节紧张,充满了动静相抵的角力。
  阿纳斯塔西娅说:“我在这个系列作品中要表达的是‘尴尬的美’(beauty in awkwardness)。”头发隐喻着青春期的烦恼,对成长的不知所措,身体内涌动的失控力量。同时,女性意识萌动,性感中的稚气开始褪去,柔性的曲线若隐若现。两种不同气质杂糅在同一个意象中,使美感易碎而不定,这种矛盾令摄影作品展现了多层意境。阿纳斯塔西娅这样形容自己的青春期:“那是在女孩生命里一个特殊时期,个性在发展和变化,你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困难的时期,是一个完整的过渡,可怕又令人兴奋。”类似尴尬的女性元素反复出现。短裙、黑色薄丝袜,却被砖墙上的钉子刮得破破烂烂,性感变成了滑稽;不合脚的露踝高跟鞋,踩在莫名奇妙出现的土坑里。
  “2005年刚开始做这个作品时,我是一个年轻的成年人,刚步入20岁,正在经历兴奋激动、叛逆和对未知的恐惧。这些都成为这个系列试图表达的东西。”站在青春期的尾巴上,发现每一次蜕变的阵痛都相似。
  我们在孩童时期可能无法领会童话的隐含信息,但已经不知不觉吸收了它们。这些隐含的信息看起来是在我们成年后突然蹦出来的,但其实它们一直存在于潜意识中,直到我们的阅历增加到一定程度,它们才被辨认出来。简单的童话不意味着缺乏深度,很多流传甚广的故事反复探讨了死亡和悲伤等深刻问题。数十年后重拾起,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此时的感觉和童年时代毫无二致。只不过小时候我们还没意识到:童话讲述的是人类永恒的勇气和弱点,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10岁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暗房。摄影一直是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电影、戏剧都吸引着我。摄影是我讲述故事的途径之一。”阿纳斯塔西娅还是 “曝光计划”(The Exposure Project)的创立者之一。“曝光计划”是一个非盈利性的青年摄影师推广平台,2004由她和另外3位摄影师(Ben Alper, Adam Marcinek,Eric Watts)创设,并逐渐扩展为跨国界的艺术家团体,致力于通过基金资助和和公众推广策略,推动各类摄影项目。
  “我总是被同样的主题吸引:回忆,梦想,童年,老去和女性经验。目前我在拍摄一个短片,是关于等待世界末日的两姐妹,故事围绕在她们为了排解死亡念头而玩的游戏上。”
其他文献
看到茱莉亚·富尔顿-贝敦(Julia Fullerton-Batten,下称茱莉亚)的《青春期故事》(Teenage Stories)系列,让我想起许久以前的一句歌词:“I am a big big girl ,in the big big world”(我是一个大大女孩,在一个大大世界)。与这句歌词不同,《青春期故事》呈现的是另一种景象—I am a big big girl ,in a sma
期刊
童年记忆往往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便是将童年记忆变成影像的杰出当代艺术家之一。杉本对大海的最初记忆来自在孩童时乘坐新干线所看到的生动海景,如同电影荧幕上的画面不断闪现在火车窗口与窗外岩石之间,至今他仍然记得,地平线与晴朗天空在蔚蓝色海洋上的交接处“如同武士的刀刃”。这些无法磨灭的记忆成为他后来代表作《海景》(Seascapes,198
期刊
初识尤里·科济列夫(Yuri Kozyrev)是在2011年11月,我们在开罗解放广场采访示威时相遇。没想到再次见面是在北京,他被第10届华赛组委会邀请,担任比赛评委。  这位俄罗斯的传奇摄影记者,几乎目击了25年来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种种惊世骇俗的变革。自1990年代开始,他用相机记录苏联的衰亡和东欧的巨变;2001年起,尤里把镜头对准更多国际热点新闻,先是“9·11”,继而前往阿富汗;从2002年
期刊
华赛十岁了。十年之间,变化很大。  华赛评选的举办地几度转场。从第一、二届在深圳,到第三届起前往上海,其后第七届又至江苏南通,八、九届前往浙江杭州,今年是首次来到北京。  华赛的参赛方式完成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最初,作者寄送实体照片,那时组委接受少量光盘参赛已经是很“时尚、现代”的事情。而今,华赛参赛流程已经全部数字化,今年通过华赛官网投送作品的摄影师成为绝对主流。2005年和2006年在深圳评选时
期刊
弗朗西斯科·博索(Francesco Bosso),1959年生于意大利,是通过黑白照片解析事物和自然景观的知名摄影师,曾在美国与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和他的儿子布雷特·韦斯顿(Brett Weston),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和他的助手约翰·塞克斯顿(John Sexton),以及艾伦·罗斯(Alan Ross)等摄影师进行过广泛合作,并传承了这些美国大师
期刊
世人皆知,战地摄影本身就不易,拍自空中的战场照片更是不易中的不易。  有一个说法是:在所有现代交通工具中,乘坐飞机的安全系数是最高的。话虽这么说,但一旦摊上了事,一次性罹难的乘客也要远多于其他交通工具,前不久的马航MH370航班事件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奋斗就要有牺牲”,人类要想获得更快的速度就得付出代价。在马车时代,交通事故自然少得多,即便如此,居里夫人的老公和骁勇善战的巴顿将
期刊
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  2015年4月11日至5月11日  “社会主义大家庭”这个词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本中,也存在于我们相当一部分读者的记忆里,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相当长一段人生经历中的主旋律。苏联剧变后,历史改变了走向,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这个命途多舛的大家庭经历了蜕变。然而日子还将继续,我们有时也会停下脚步扭头问一下,当年的社会主义兄弟现在过得怎么样?摄影师刘远历时6年,走访了
期刊
在访谈的几个小时中,陈界仁手里的烟几乎没有断过,一根抽完,他很自然地接着点下一根。  陈界仁的工作室在紧邻台湾大学的温州街上,这是一条了解台北的“必经之路”,它兼具着历史和现代,不仅遍布老房子,散发着台北朴素、漫不经心和闲适的城市风格,也因聚集了众多咖啡馆和小书店,而充满了尖锐、先锋和文艺气氛。  我们坐在二楼的窗户边,陈界仁打开窗户,好让烟散去。  台湾当代艺术界的一把尖刀  《新周刊》杂志曾在
期刊
版画是摄影术发明前最重要的视觉传播手段,在20世纪初照相印刷术完善之前,摄影术拍摄下的影像主要借助成熟的版画印刷术来传播。近年来,随着摄影史研究和摄影收藏的兴起,以照片作为母本制作的“摄影版画”的价值逐渐受到了史学家和藏家的关注及认可,并出现于收藏和拍卖市场  早期版画艺术家  史料显示,最早出现在西方图书上的中国图像出自荷兰人约翰尼斯·纽荷夫(Johannes Nieuhof),1665年,他将
期刊
人眼的观看方式和照相机不一样。我们并不只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完整的影像,而是在大脑中将视觉信息、记忆和逻辑结合在一起构建出图像。照相机刚刚发明出来时,它所制造的影像让人们感觉既陌生又充满诱惑。不仅因为照片是如此“逼近于真实”,它也让我们尝试用全新的“摄影视角”来观察世界。  当然,摄影和人类视觉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在于摄影是静止不动的,且聚焦清晰。对于照相机记录下的瞬间,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研读其中的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