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而观察能力则是初中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重视操作,具备的基础能力,它是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重要过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20
观察在科学探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之所以能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巨作和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是因为他做了长达五年的科学考察,不断观察动植物和地质结构。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道:“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许多科学的发明和技术创新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观察与反复思考而发现和创造的。可见,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获得更多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效果。
一、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中,学生必须先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功能和掌握有关的操作步骤,因此教师实验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及注意事项等。比如,以左托右握的方式取显微镜,并将其放在实验台偏左位置,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右移动;要使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以抓住事物的重点特征及其存在的规律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加强实验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在做“观察鼠妇”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到野外寻找和观察鼠妇,由此引导学生发现鼠妇栖息在石块、腐叶、朽木等环境下,总结出鼠妇生活环境的共同点是阴暗、潮湿,再引出光照与鼠妇的关系等一系列结果。如此贴近生活的实验,不但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和体验整个研究过程,还能感受到观察的快乐及发现奥妙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观察学生的实验动向,及时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确保让每个学生或每个组都能实验成功。不成功的实验案例也可用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明确失败的因素并再次运用正确的方法取得实验成功。在实验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结果,反映观察到的真实实验现象。
三、强调学生的观察动作,使实验效果能充分显现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生物课能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甚少,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操作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实验课前准备好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保证所有位置都能清楚看到,必要时教师要反复做几次实验,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确保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也不能只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因此教师演示实验还得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只看演示,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在关键步骤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会更推动学生仔细观察。
当然,要明确观察的内容和范围,主次分明,让学生了解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知识点,解决哪些問题。如:在进行血细胞观察时强调学生不能只观察白细胞或红细胞,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要观察和思考两种细胞的特征。
四、全面评价实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融入于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和分组互评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让学生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相互评价。如:请各个实验小组自主总结并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达到的实验效果,或者其中两组互相评价对方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还需再完善,哪些步骤对实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等,
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应
以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操作流程、观察能力、对实验对象的认知度等为主,
以评价实验成果为辅,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源泉,没有观察,人们很难认识事物,认知世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并通过探讨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从而生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约编辑安平)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观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20
观察在科学探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之所以能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巨作和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是因为他做了长达五年的科学考察,不断观察动植物和地质结构。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说道:“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许多科学的发明和技术创新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观察与反复思考而发现和创造的。可见,善于观察的人往往获得更多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效果。
一、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中,学生必须先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功能和掌握有关的操作步骤,因此教师实验演示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及注意事项等。比如,以左托右握的方式取显微镜,并将其放在实验台偏左位置,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右移动;要使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以抓住事物的重点特征及其存在的规律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加强实验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在做“观察鼠妇”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到野外寻找和观察鼠妇,由此引导学生发现鼠妇栖息在石块、腐叶、朽木等环境下,总结出鼠妇生活环境的共同点是阴暗、潮湿,再引出光照与鼠妇的关系等一系列结果。如此贴近生活的实验,不但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和体验整个研究过程,还能感受到观察的快乐及发现奥妙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还要观察学生的实验动向,及时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纠正错误的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确保让每个学生或每个组都能实验成功。不成功的实验案例也可用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让学生明确失败的因素并再次运用正确的方法取得实验成功。在实验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结果,反映观察到的真实实验现象。
三、强调学生的观察动作,使实验效果能充分显现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生物课能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甚少,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实验操作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实验课前准备好实验装置,放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保证所有位置都能清楚看到,必要时教师要反复做几次实验,思考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确保实验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也不能只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因此教师演示实验还得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只看演示,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在关键步骤加以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会更推动学生仔细观察。
当然,要明确观察的内容和范围,主次分明,让学生了解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知识点,解决哪些問题。如:在进行血细胞观察时强调学生不能只观察白细胞或红细胞,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要观察和思考两种细胞的特征。
四、全面评价实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融入于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和分组互评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让学生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相互评价。如:请各个实验小组自主总结并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达到的实验效果,或者其中两组互相评价对方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还需再完善,哪些步骤对实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等,
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应
以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操作流程、观察能力、对实验对象的认知度等为主,
以评价实验成果为辅,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源泉,没有观察,人们很难认识事物,认知世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并通过探讨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从而生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约编辑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