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作为内容,尽管老师有能说会道的口才、拥有先进的多媒体、高超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使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学素材在教学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 探究材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71-01
课堂教学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素材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可是有些课堂一节课下来素材很多,例子不少,却没给人留下印象,没有深入学生心灵。所以,素材的收集和运用必须是有选择有技巧的,只有在有选择的有效运用中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选择材料,合理取舍,有效整合,恰当展示,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一、合理取舍、巧妙整合,以期精彩展示
就像最好的裁缝,不可能用一整块布做衣服,需要裁剪,不同花色还需要合理搭配一样,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来的教学素材,同一教学主题就有很多的素材,在有限的事件里,不可能都使用,有些素材也不能直接使用,这就要学习裁缝,对教学素材进行“量体裁衣”,合理取舍,对所选取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量“教学主题和学生情况”的体,进行巧妙编排、布局,以达到最佳的“裁衣”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时,我寻找到很多有关自信、自负、自卑的素材,从中选取了几个与教学内容最贴近的素材進行编排,但是总觉得编排的环节联系不够紧密,过渡不是很自然,与是我又从所选的素材中选取了一个我校学生曾经经历过的真人真事,加工成一个系列情景小故事,把自信、自负、自卑的教学内容编排进去,在布局时还请班里画画好的学生,按照我的要求画了情景漫画,而且预设了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上课时,通过投影仪一边展示情景漫画,一边讲述小故事,再引导学生设疑、分析、总结,既凸显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了经验和教训。课后在向学生了解感受时,学生普遍反应说很快乐、有收获、印象深。
二、拓展加工,合理整合
依据教学内容但不拘泥于教学内容进行素材的合理整合。课本上教学内容的展示是明确的合理的,但有时结合教学素材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虽然有关财产继承的素材非常多,但是我在研究了教学内容、了解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认知后,选取了课本上的素材“小军一家人的遭遇”,并根据教学内容把这个素材进行拓展、加工,成为一个有故事开端——弥留之际,引出被继承人、遗产的概念以及遗产具备的条件,故事发展——针锋相对,编排进去有关法定继承的知识、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故事高潮——意想不到,将两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的优点、有效遗嘱的条件、遗赠等内容编排进故事的高潮中,大结局——握手言和。将协商解决和法律解决继承问题编排进故事中。在这个情景故事的加工、整合中,将本在教材最后的“未成年人的继承权问题”移到故事的第二阶段,舍去了课本上有关遗嘱继承、遗赠以及继承权发生争议时的另外几个素材,而用一个素材,整合成完整的情景故事,学生在好奇、期待着故事并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积极情绪中,了解、学习、认识所涉及的继承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调整、整合,使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故事性强,符合学生的心理。
三、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展示素材
有时我们会说“内容大于形式”,但是,思品课的教学素材在展示给学生时,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同一主题的素材,有文字材料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图表的形式、漫画的形式、视频、歌曲的形式、顺口溜的形式等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对初中学生来说,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那些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的素材形式,学生才最容易接受,使用的效果才最好。比如,我在讲授《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素材以图片、漫画配上顺口溜的形式展示,课堂上,学生明显很兴奋、快乐、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比平时多了。
以上是我在初中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有效利用研究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经验,由于我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研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及同行的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永东,陈治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J].吉林教育,2013(28):111.
[2]陈文玲.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120.
[3]姜明友.体验教学,让品社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导学,2016(34).
关键词 探究材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071-01
课堂教学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素材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可是有些课堂一节课下来素材很多,例子不少,却没给人留下印象,没有深入学生心灵。所以,素材的收集和运用必须是有选择有技巧的,只有在有选择的有效运用中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选择材料,合理取舍,有效整合,恰当展示,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一、合理取舍、巧妙整合,以期精彩展示
就像最好的裁缝,不可能用一整块布做衣服,需要裁剪,不同花色还需要合理搭配一样,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来的教学素材,同一教学主题就有很多的素材,在有限的事件里,不可能都使用,有些素材也不能直接使用,这就要学习裁缝,对教学素材进行“量体裁衣”,合理取舍,对所选取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量“教学主题和学生情况”的体,进行巧妙编排、布局,以达到最佳的“裁衣”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时,我寻找到很多有关自信、自负、自卑的素材,从中选取了几个与教学内容最贴近的素材進行编排,但是总觉得编排的环节联系不够紧密,过渡不是很自然,与是我又从所选的素材中选取了一个我校学生曾经经历过的真人真事,加工成一个系列情景小故事,把自信、自负、自卑的教学内容编排进去,在布局时还请班里画画好的学生,按照我的要求画了情景漫画,而且预设了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上课时,通过投影仪一边展示情景漫画,一边讲述小故事,再引导学生设疑、分析、总结,既凸显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了经验和教训。课后在向学生了解感受时,学生普遍反应说很快乐、有收获、印象深。
二、拓展加工,合理整合
依据教学内容但不拘泥于教学内容进行素材的合理整合。课本上教学内容的展示是明确的合理的,但有时结合教学素材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虽然有关财产继承的素材非常多,但是我在研究了教学内容、了解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认知后,选取了课本上的素材“小军一家人的遭遇”,并根据教学内容把这个素材进行拓展、加工,成为一个有故事开端——弥留之际,引出被继承人、遗产的概念以及遗产具备的条件,故事发展——针锋相对,编排进去有关法定继承的知识、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故事高潮——意想不到,将两种继承方式、遗嘱继承的优点、有效遗嘱的条件、遗赠等内容编排进故事的高潮中,大结局——握手言和。将协商解决和法律解决继承问题编排进故事中。在这个情景故事的加工、整合中,将本在教材最后的“未成年人的继承权问题”移到故事的第二阶段,舍去了课本上有关遗嘱继承、遗赠以及继承权发生争议时的另外几个素材,而用一个素材,整合成完整的情景故事,学生在好奇、期待着故事并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积极情绪中,了解、学习、认识所涉及的继承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调整、整合,使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故事性强,符合学生的心理。
三、选择最恰当的形式展示素材
有时我们会说“内容大于形式”,但是,思品课的教学素材在展示给学生时,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同一主题的素材,有文字材料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图表的形式、漫画的形式、视频、歌曲的形式、顺口溜的形式等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对初中学生来说,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那些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心理、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的素材形式,学生才最容易接受,使用的效果才最好。比如,我在讲授《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素材以图片、漫画配上顺口溜的形式展示,课堂上,学生明显很兴奋、快乐、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比平时多了。
以上是我在初中思品课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有效利用研究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经验,由于我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研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及同行的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永东,陈治宇.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起来[J].吉林教育,2013(28):111.
[2]陈文玲.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120.
[3]姜明友.体验教学,让品社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导学,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