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系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共建、共享的依据、存在问题、可行性进行分析。其依据为政策的推动、社会的需求和文化的构建。并存在着健身观念与体育意识较低,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缺乏,即已运作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入手点:资金的扶持、信息的交流、技术的指导以及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入手,使两者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目的。
  关键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共享;共建;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本文采用对宁波市各个农村学校的实地调查,利用系统学、社会学、体育学等相关理论为研究以据,分析、提出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研究和农村体育设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的依据
  
  2.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政策推动
  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竞赛推动和激励表彰机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农村体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纲要》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自解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包括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新课改后,教育部提出了:“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口号”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什么国家出台了这么多的方针政策,物质文明又得到了这么大的提高和发展,反映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几项重要指标反而呈下降趋势呢?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2007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提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因此,《纲要》与《意见》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依据。
  
  2.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经济支持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提发展的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英法的恶人的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宁波市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农业总产值13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8847元,增长13.3%。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进一步呈现。2006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00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7144亿元,同比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8847元,比上年增长13.3%,连续三年增幅超过两位数,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进程,为农村中小体育资源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财政保障。
  
  2.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社会需求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形式,并不直接产生物质,它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于社会,产生社会效应,并继产生经济效应。而使这种影响作用于社会的传递渠道。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处理好“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不言而喻,体育系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子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现时体育理应确立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目标定位,必须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体育系统一般被认为是由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3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理想中三者的和谐却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体育系统的不和谐不但表现在3个子系统之间,而且,根植于各子系统的内部。就群众体育而言,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和普及提高,群众体育犹如现今我国体育事业盛开的一朵奇葩,愈来愈娇艳和美丽。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体育事业起点低等现有国情决定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路途坎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发展㈩现了“两极分化”,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健 身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等。然而,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最大的人口基础和重要战略地位,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其发展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全民健身体系完善的大局,最终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大局。因此,我们应该用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眼光来认识和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2.4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文化构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建筑在现代化基础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与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相配套。推动社会走向和谐。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是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农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的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一样重要,甚至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农村的文化建设还十分贫乏,农民的文化“温饱”还尚未解决,农村还未脱离文化贫困。正如有学者指出,要重视农村的文化扶贫,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是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乡民的文化习俗、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的积淀,是贫困者对贫困的一种适应和自我维护。因此,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是实现共享、共建的坚实文化基础。
  
  3、“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的存在问题
  
  3.1 健身观念与体育意识问题
  长期的农业文化氛围与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农民形成了求和谐、住和平和安定乐天的生活态度,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存在“小病不治,劳动就是健身”的健身观念,并影响着下一代青少年健身意识。加之过分强调城市体育文化,而忽视农村体育是城市文化的基础。全民健身体系的普及与退管仅仅注重城市全民健身,这种工作中导致城乡体育文化的差距,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协调因素。
  3.2 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问题
  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问题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中小学体育资源的共建首要问题:农村以农业生产为宅的经济来源,薄弱的农村企业,农民收入有限;而农村中小学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事故隐患,学校建设和设施的修缮均依靠上级政府支持;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专项资金的保障,难以保障共建共享的实现。
  
  3.3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土地问题
  农村土地由于城市扩张和大型公共设施的建立,导致农村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村镇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农民体育、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农村的体育场地也局限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阿开展。农村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经费更少了。中学的经费投入要多一些,但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不言而喻。购置的器材本身是低质低价,加上自然的损耗和人为破坏更是雪上加霜。在运动场地上,村办小学体育设施比较简陋,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台。
  
  3.4 共建、共享的运作机制问题
  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乡镇自身的不稳定会影响乡镇体育的发展,进而影响乡镇体育在农村体育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乡镇”是我国《宪法》第30条规定的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建制。它作为介于县、村之间的中间组织,体现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权关系。另一方面,从县、乡镇两级政府在管理地方体育事业中所承担的财权、事权关系上也可见一斑。依据《宪法》的规定,中国地方行政建制共分为3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我国现行省级以下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了行政事权与财权脱节的矛盾。在共建、共享处于初始状态,其内部的运作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良好、完善的运作机制为共建、共享提供法律依据。
  
  4、“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的可行性
  
  4.1 资金的扶持
  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体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严格按照“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抓好农村群众性体育工作。考虑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必须认识到社会体育事业包括农村体育的发展不可能由政府包办的现实,因此,应借鉴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鼓励和动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俱乐部等形式兴办社会体育事业,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并把所得物资如彩票公益金等尽可能多地用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农村体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并制定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体育事业要达到的总体水平、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且要定期对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和整改,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4.2 技术的指导
  农村学校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一,农村学校一般建立在农村村落之中或者附近,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第二,农村学校的场地设施在课余可以有效地利用于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第三,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农村体育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可以起到宣传、指导、纽带的作用。因此,应充分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将其视为农村体育发展的切入点来抓。建立“体育大院”,其主要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活跃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基层体育部门,特别是乡镇一级对“体育大院”的指导还不够得力,不但“体育大院”的活动形式难以提高,而且长此以往,“体育大院”还会对农民失去吸引力,其自身也无法继续办下去。
  
  4.3 信息的交流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为载体的体育文化传播的迅速勃兴。在大众传媒上体育文化在不断被翻新和包装,应接不暇的体育赛事,节目,话题在不断地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体育文化消费习性。在大众体育文化传播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获得体育文化知识、猎取体育文化信息,感受异质体育文化的冲击和碰撞,进而影响甚至改变人 们原有的体育文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但由于大众体育文化传媒业的日趋市场化和分众化,大众体育文化传媒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其传播主要面向于城镇居民。传播的内容更多地服务于城镇居民在这种传播情境中,农村体育文化日益边缘化,农村体育文化现代与传统杂陈、落后与先进并存、开放与狭隘共生,从而造成农村体育文化的内部断裂。更为重要的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体育文化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使相当数量的农民对现代体育文化的认同感降低,甚至漠视、敌视现代文明。另外,传播的畸形发展可能会强化农村体育文化与城市体育文化之间的疏离。
  4.4 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不言而喻,体育系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子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中提出要“加快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事实上,新农村与新农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农村是新农民活动的舞台和载体,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结晶与归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因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身体素质是基础。有研究指出,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言而喻,没有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新农村建设便无从谈起,要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有身体素质过硬的农村建设者,而农村体育活动恰恰能直接起到增进农民身心健康的功效,这是体力劳动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农村体育的价值并非仅仅局限于增强农民的体质这一层面。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人们深深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已不仅仅是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数千年沿袭下来的因循守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确立与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现代生产机制与生活方式,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体育是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农村体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体质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人们展示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的成长给予宝贵的文化滋养,从而抵制农村“贫困文化”现象的影响。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农民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自身蕴涵的竞争意识和拼博精神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塑造一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促进其积极健康地适应社会,藉此防止和削弱贫困文化的影响。综上所述,共享、共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环节。
  
  5、结论与建议
  
  5.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依据为政策的推动、社会的需求和文化的构建。
  
  5.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存在着健身观念与体育意识较低,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缺乏,即已运作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
  
  5.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资共建、共享的可从资金的扶持、信息的交流、技术的指导以及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人手,使两者共同发展,达到共赢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财务比率据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重要的财务分析方法之一,但因其本身存有的缺陷和不足,使得其在应用上较为复杂和困难。因此,合理划分财务比率的层次,是我们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财务比率优势与局限;财务比率层次关系;财务比率应用分析原则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优势与局限    财务比率是用倍数或比例表示的分数式。它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代表了企业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针对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能力培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象,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在操作层面上有一定价值的建议,并就具体的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现提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期刊
摘 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旅行社数量的迅速增加并没有使导游队伍全部成为专职导游员,却使导游队伍进入了市场——导游职业自由化。导游职业自由化趋势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它是旅游业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自由化;转制;创新;薪酬;对策    新千年的到来,标志着人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又好
期刊
摘 要:现在现代企业管理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对财务职能的新要求以及财务人员转变职能需要具备的素质,最后对如何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财务人员;财务职能;素质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存在于社会,其主要目标是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大化,企业的各项工作就应该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是企业体现核心竞
期刊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各有优劣。文章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角度来对科学的划界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并把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置于这个划界标准中进行比较,找到它们各自的科学性和缺陷性,最终得出中医是“前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中医;西医;科学性;比较    关于中医存废的争论最近烽烟再起,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三个:1、认为中医不符合现代西方关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不
期刊
摘 要:系统思想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工具,它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在运筹学等学科那里取得了定量的表述形式,在系统工程那里获得了丰富的实践内容。技术的本质是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技术的本质作初步分析。  关键词:技术;系统;自组织;熵    一、技术的定义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
期刊
摘 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在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这一会计准则体系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加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更快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属部门规
期刊
一、贯彻军费预算规范性与机动性对立统一的思想    首先,在预算的编制中,要将规范与机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预算科目分类要科学合理,规范预算编制的各项程序,在确定项目和各项目指标参数时要充分强调两者的统一,既明确划分各项目,科学填制指标,同时又留有机动,增强预算,以适应市场波动的应变能力。其次,在预算的执行中,要严格规范经费的分配,使经费的开支严格按预算的编制执行,当然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对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官督商办企业的典型代表轮船招商局为透视点,分析认为近代股份制的“变异”主要表现在企业主体性缺乏以及企业內部治理结构缺乏有效制衡两大方面。  关键词:股份制;轮船招商局;变异;    近代股份制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随着外国侵华势力日益增强,西方国家开始非法在通商口岸大量开办企业,股份制这种在西方盛行的企业制度也逐渐在中国兴盛起来。  在梳理相关史料和整理前人研究
期刊
摘 要:大学生要在多元化的相互融合中得到全面发展,就需要艺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实施中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艺术教育要发挥启发心智、培养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功能,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观,将艺术教育所表现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熔铸于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塑造完美人格,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合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