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本文以生动地教学案例,系统阐述高中音乐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方法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音乐教学要紧密抓住新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推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论述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 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新课标要求通过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为准确欣赏音乐作品夯实基础,使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网络这一新型教学仪器,为教学增添乐趣。
例如,在学习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系列时,教师不但要准备好电子琴,更要有录音机和多媒体。首先,教师要提前制作好课件,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基本常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促使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接着,教师不妨依托于电子琴弹奏出动听的旋律,促使学生们仔细聆听,在这期间,大家能感受到整首乐曲的腔调起伏变化状况,对照教材的乐谱能温习音律变化;紧随其后的是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录像,用多媒体可一边播放乐曲,一边向全体学生展示黄河汹涌澎湃的雄伟景象。教师将问题提前布置好,可请学生们谈一下欣赏这首曲子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自始至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家能领略到它的豪迈奔放,给人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 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放佛有不小的隔阂,教师显得“高高在上”,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彼此无互动,教师如同在表演“独角戏”,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在讲课中所提到的问题,即使学生们理解或明白也不做声回答。这种“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式的课堂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精神的,实际上已经如同“灌输”教育,学生们缺乏独立思考、自主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曲调,也无法自主解决,碰到这类疑问也没能及时地请求教师解答;另一方面,教师只顾着讲完自己的课,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水平,大家到底学会了什么,教师也无从得知。
针对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发的弊端,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理念,自觉顺应新课改的时代趋势,放下架子,主动地走近学生的心灵,理解学生的音乐教学需求,明确从什么方向入手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民歌《为了谁》时,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己唱一句,让学生跟着唱一句,而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乐谱知识,不唱歌词,先将音符的发音唱出来,由4到6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之间切磋,教师再检验学生们自主练习的情况,进行专业化的评价,并对学生唱错的节奏进行及时地纠正。这会使大家明确个人的掌握情况,师生互动、沟通的增多,促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加心中有数。
三、 教师要经常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音乐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间艺术,它积淀着人类厚重的思想情感,也为人们正确地感知和领悟生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经由鉴赏音乐,高中生在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灵体验的同时,还能使个人的思绪随着音乐节奏的推移而产生变化。事实上,音乐这一门深受人类推崇的艺术,确实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拓宽思考的空间,学生们在音乐教学途中,应当善于发现音乐之美。
例如,学习《草原小姐妹》时,学生们若机械性的学习音乐技巧,没能静下心来欣赏音乐,体会美感,则音乐教学如同无源之水,长此以往,学生们产生厌倦、消极的情绪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品读音乐”的意识,学生们通过聆听动人活泼、清新的旋律,在增强对这首琵琶协奏曲情节了解的同时,鼓励学生们学习主人公龙梅和玉荣保护在与暴雪作斗争、保护羊群的感人故事。带着对乐曲大意的感性认识,通过自然舒缓的节奏与饱含深情的演奏,学生们放佛穿越时空,回到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中,感悟到主人公对党的无限热爱,其中激发对革命英雄气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抱负的崇敬之情。
四、 教师要借助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有音乐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艺术家在创作音乐时就已经将自身的联想因素渗透到其中,学生们作为学习、欣赏音乐的主体,理所当然的要调动自身的联想能力。教师可尝试请大家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散文、诗歌和感想的新形式将所听到的内容以及个人感情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学生们从这首标题乐曲中会觉察到“悲怆”的心绪在其中,并且在领略优美旋律的同时,不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经过大家的探析,不难发现这首曲子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人民被沙俄所压制,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通过聆听世界名曲,学生们的情绪无疑会随着节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锻炼。
结语
在新课改趋势下,高中音乐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还要不断地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玉柱.浅谈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2]钟菁.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J].文理导航(下旬),2012,(01).
[3]吴健.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与方法[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6).
[4]刘春平.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方法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音乐教学要紧密抓住新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推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论述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一、 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新课标要求通过开展高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为准确欣赏音乐作品夯实基础,使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网络这一新型教学仪器,为教学增添乐趣。
例如,在学习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系列时,教师不但要准备好电子琴,更要有录音机和多媒体。首先,教师要提前制作好课件,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基本常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促使学生们都能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接着,教师不妨依托于电子琴弹奏出动听的旋律,促使学生们仔细聆听,在这期间,大家能感受到整首乐曲的腔调起伏变化状况,对照教材的乐谱能温习音律变化;紧随其后的是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录像,用多媒体可一边播放乐曲,一边向全体学生展示黄河汹涌澎湃的雄伟景象。教师将问题提前布置好,可请学生们谈一下欣赏这首曲子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自始至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大家能领略到它的豪迈奔放,给人们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二、 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放佛有不小的隔阂,教师显得“高高在上”,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彼此无互动,教师如同在表演“独角戏”,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在讲课中所提到的问题,即使学生们理解或明白也不做声回答。这种“一位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式的课堂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和精神的,实际上已经如同“灌输”教育,学生们缺乏独立思考、自主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曲调,也无法自主解决,碰到这类疑问也没能及时地请求教师解答;另一方面,教师只顾着讲完自己的课,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水平,大家到底学会了什么,教师也无从得知。
针对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发的弊端,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理念,自觉顺应新课改的时代趋势,放下架子,主动地走近学生的心灵,理解学生的音乐教学需求,明确从什么方向入手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民歌《为了谁》时,教师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自己唱一句,让学生跟着唱一句,而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乐谱知识,不唱歌词,先将音符的发音唱出来,由4到6人为一个小组,相互之间切磋,教师再检验学生们自主练习的情况,进行专业化的评价,并对学生唱错的节奏进行及时地纠正。这会使大家明确个人的掌握情况,师生互动、沟通的增多,促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更加心中有数。
三、 教师要经常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音乐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人间艺术,它积淀着人类厚重的思想情感,也为人们正确地感知和领悟生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经由鉴赏音乐,高中生在获得轻松愉悦的心灵体验的同时,还能使个人的思绪随着音乐节奏的推移而产生变化。事实上,音乐这一门深受人类推崇的艺术,确实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遐想,拓宽思考的空间,学生们在音乐教学途中,应当善于发现音乐之美。
例如,学习《草原小姐妹》时,学生们若机械性的学习音乐技巧,没能静下心来欣赏音乐,体会美感,则音乐教学如同无源之水,长此以往,学生们产生厌倦、消极的情绪也就在所难免了。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品读音乐”的意识,学生们通过聆听动人活泼、清新的旋律,在增强对这首琵琶协奏曲情节了解的同时,鼓励学生们学习主人公龙梅和玉荣保护在与暴雪作斗争、保护羊群的感人故事。带着对乐曲大意的感性认识,通过自然舒缓的节奏与饱含深情的演奏,学生们放佛穿越时空,回到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中,感悟到主人公对党的无限热爱,其中激发对革命英雄气概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抱负的崇敬之情。
四、 教师要借助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有音乐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艺术家在创作音乐时就已经将自身的联想因素渗透到其中,学生们作为学习、欣赏音乐的主体,理所当然的要调动自身的联想能力。教师可尝试请大家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散文、诗歌和感想的新形式将所听到的内容以及个人感情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学生们从这首标题乐曲中会觉察到“悲怆”的心绪在其中,并且在领略优美旋律的同时,不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经过大家的探析,不难发现这首曲子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人民被沙俄所压制,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通过聆听世界名曲,学生们的情绪无疑会随着节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锻炼。
结语
在新课改趋势下,高中音乐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还要不断地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玉柱.浅谈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
[2]钟菁.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J].文理导航(下旬),2012,(01).
[3]吴健.浅析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与方法[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6).
[4]刘春平.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