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学是经管系学生的基础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基层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管理学却是一门理论性偏强的学科,这就导致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课时很少,而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较差,这就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就很难让学生达到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因此,分析管理学的现状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成了必然。本文就从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解决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管理学教学,提高管理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管理学;现状;问题;应对措施
管理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管理学课程对于经管系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我国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为了提升管理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管理学教学是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理论性太强:管理学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但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對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较差。课程设置的理论性太强,缺乏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针对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更无法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很难达到理想。
(二)缺乏必要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为主,而现今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往往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而且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变的,又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相配合,其内容就会缺乏时效性,课程的相对吸引力不强,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满足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的管理学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过分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一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也只是用多媒体代替了板书,只是单纯的课件呈现,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应该有的效果。针对管理学理论性较强这一实际,单一的讲授法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难上加难。
(四)课程考核侧重理论考核: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期末课程考核都是书面考核,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以一张管理学试卷来测验学生的管理学成绩。但是这种基本上靠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无法反映出他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水平,所测试出的结果也就不具有实际的代表意义了。
二、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一)一定程度上淡化管理学课程较强的理论性: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论知识不易过多过深,要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特点相结合,配以必要的案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增加实践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添加必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校企合作所能带来的效益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大学生的扩招,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到企业中实习,因此校内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些室外课成为必要,理论章节结束以后让大家做一些类似于“信任背摔”、“风中劲草”等管理类的小游戏,以实际行动让学生明白所讲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增加教学方法的类型: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要做到一下几点,首先要坚持案例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篇要有案例导入,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或现实中的企业案例或社会的舆论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做分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要充分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不单单是课件的简单呈现,而是要利用它的诸多优点,将文字、图表、视频等高度集成于管理学的教学中,将大量的理论、案例、资料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管理学教学的内容,提高管理学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管理学教学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课堂讨论、无领导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真正的引起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四)采用科学合理考核方式:首先应纠正高职高专学生对考试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淡化考试意识,不再为了考试而考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为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其次,变革考核方法,学生最终的成绩应有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不再是简单的出勤考核,而是要有作业、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共同构成。从而使考核成绩更加的趋于合理化。
三、总结语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时间较短,因此从整体来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也极其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门比较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管理学教材,尽量淡化其较强的理论性也显得非常重要。一门好的教材的选择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运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来辅助我们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配以必要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是实际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严格规范期末考核。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的考核,从而真正地实现对管理学教学的改革,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的掌握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感受到管理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玮.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8, 07期:63-64.
[2]李映霞. 管理学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第3期:199-201.
[3]马庆妮. 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 2012, 24期:141-141.
【关键词】:高职高专;管理学;现状;问题;应对措施
管理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管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管理学课程对于经管系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下我国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为了提升管理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管理学教学是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理论性太强:管理学课程虽然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但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對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较差。课程设置的理论性太强,缺乏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针对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更无法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很难达到理想。
(二)缺乏必要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为主,而现今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往往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而且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变的,又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相配合,其内容就会缺乏时效性,课程的相对吸引力不强,所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满足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的管理学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过分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一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也只是用多媒体代替了板书,只是单纯的课件呈现,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应该有的效果。针对管理学理论性较强这一实际,单一的讲授法想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难上加难。
(四)课程考核侧重理论考核: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期末课程考核都是书面考核,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以一张管理学试卷来测验学生的管理学成绩。但是这种基本上靠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无法反映出他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水平,所测试出的结果也就不具有实际的代表意义了。
二、高职高专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一)一定程度上淡化管理学课程较强的理论性: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论知识不易过多过深,要以就业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特点相结合,配以必要的案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增加实践课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添加必要的实践课程。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校企合作所能带来的效益毕竟是有限的,随着大学生的扩招,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到企业中实习,因此校内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些室外课成为必要,理论章节结束以后让大家做一些类似于“信任背摔”、“风中劲草”等管理类的小游戏,以实际行动让学生明白所讲的理论知识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增加教学方法的类型: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具体要做到一下几点,首先要坚持案例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篇要有案例导入,用生活中的小故事或现实中的企业案例或社会的舆论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做分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要充分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不单单是课件的简单呈现,而是要利用它的诸多优点,将文字、图表、视频等高度集成于管理学的教学中,将大量的理论、案例、资料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管理学教学的内容,提高管理学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管理学教学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课堂讨论、无领导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才能真正的引起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四)采用科学合理考核方式:首先应纠正高职高专学生对考试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淡化考试意识,不再为了考试而考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为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其次,变革考核方法,学生最终的成绩应有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不再是简单的出勤考核,而是要有作业、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共同构成。从而使考核成绩更加的趋于合理化。
三、总结语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时间较短,因此从整体来看,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也极其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门比较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管理学教材,尽量淡化其较强的理论性也显得非常重要。一门好的教材的选择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运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来辅助我们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配以必要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是实际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严格规范期末考核。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的考核,从而真正地实现对管理学教学的改革,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的掌握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感受到管理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玮.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8, 07期:63-64.
[2]李映霞. 管理学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第3期:199-201.
[3]马庆妮. 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 2012, 24期:141-141.